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霍邱縣鋼鐵廠在什麼位置

霍邱縣鋼鐵廠在什麼位置

發布時間:2021-01-27 10:36:52

Ⅰ 六安市霍邱縣六安鋼鐵公司附近有沒有渣土公司

六安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2018-05-11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六安市霍邱縣經濟開發區。...

Ⅱ 想知道: 安徽六安 霍邱縣附近哪有鋼鐵

六安離合肥50幾公里,坐車1個小時 合肥 有鋼鐵
霍邱縣離蚌埠很近 也有鋼鐵

Ⅲ 鋼鐵廠一般建在什麼地方比較好

從運輸角度看,鋼鐵廠最好建在交通運輸都非常便利的地方,最好有自己的港口,這樣版能夠減少原料、中間產品權和成品的汽運,降低物流成本。
從工資角度看,要建在相對落後的地方好一些,這樣扶持政策相對寬松,勞動力成本也不會太高。
從環境污染角度看,一定要不影響未來城市發展建設,否則政府會找自己很多麻煩。
另外,還是說一句,中國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鋼鐵廠,最好不要建,中國粗鋼產能嚴重過剩,岌岌可危,最好還是選擇其他行業。

Ⅳ 關於首鋼投資在霍邱建的鋼鐵廠,大家怎麼看的

就在我家門口,行情不屌照。所以投資熱情度不夠高.如果鋼鐵價格漲到5000元朝上.排隊拉鋼材的話。那現在鋼廠早就投產了。

Ⅳ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高塘鎮新金鋼鐵具體位置在哪

每天開車的你不來知道有沒有注意過源這個問題,無論是手動擋車還是自動擋車,剎車踏板的位置一般都高於油門踏板,在剎車時我們必須抬高腳掌才能踩到剎車,平移是不行的。有些人覺得這是廠家的人機工程學做的不夠到位不夠人性化,影響到了日常駕駛。

其實,剎車踏板高於油門踏板是基於以下兩點考慮,一是適當增加一些剎車踏板與油門踏板的高度差能夠增強他們的辨識度,直白的說就是不容易踩錯,即便如此,油門當剎車的案例還是時有發生。其次,剎車踏板的行程與油門踏板不同,為了追求剎車的線性感受,就要求剎車踏板必須具備足夠的行程來幫助駕駛者找到剎車力度的規律,而油門踏板一般為了追求動力響應而盡量減少行程。但不是所有車型都是如此,一些運動車型或者賽車,為了輔助車手順利完成技術動作,也會將油門與剎車踏板設置為一樣的高度,不過對於普通車型而言,剎車踏板一般都要高出油門踏板2公分左右。

Ⅵ 聽說霍邱在建300萬噸鋼廠 想知道具體建在那個位置 是哪個公司投資的

如果沒有好的貨源就做虛擬,
確實現在做虛擬的不少但是能堅持版下來的不知道有幾個
做虛權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顧客群體所以不怕沒人買你的東西哦
做虛擬的好處就是投資小風險小升信譽快
新開店鋪你什麼都不懂先做虛擬了解一下業務
了解一下怎麼宣傳怎麼經營等到有經

驗了店鋪信譽也高了轉行做實物事半功倍,當然一起做也是非常好的
不過做虛擬很適合兼職做

Ⅶ 安徽有哪些鋼鐵廠

安徽馬鞍山的馬鋼,上海的寶鋼...

Ⅷ 首鋼在安徽霍邱投資的鋼鐵公司在哪裡聯系電話

霍邱縣馬店鎮,未建成,電話未知

Ⅸ 霍邱縣霍邱鐵礦()

霍邱鐵礦位於霍邱縣西部、淮河以南的平原區,屬全隱伏大型鐵礦。其范圍北自淮河南岸,南至馬店鄉的重新集,西自橋台—花園—馮井—四十里長山東側一線,東至王截流—代店—高塘集—何家圩子一線,南北長約32公里,東西寬為3—6公里,面積約160平方公里;自北而南由周集、張庄、李老莊、范橋、草樓、周油坊、李樓、吳集、重新集等9個大、中型礦床組成。

礦區目前僅有周(集)—長(集)公路(105國道)經過,向北過淮河至阜陽,向南可通霍邱、六安等地;北部有淮河可通航小輪船,順河而下可到淮南、蚌埠。

霍邱鐵礦所處地質構造部位為合肥坳陷西部邊緣平原區。礦區西邊皖、豫交界的四十里長山有震旦、寒武、奧陶紀地層出露,其餘均為廣泛的第四系(厚自40—200餘米)覆蓋。勘查證實,鐵礦體產於新太古代古老變質岩系中,為鐵硅質沉積建造受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礦床,即通稱的「鞍山式」鐵礦,有磁鐵礦石和鏡鐵礦石兩類。磁鐵礦石主要產於片岩、片麻岩岩層中;鏡鐵礦石(或混合型)主要產於片岩、白雲岩和大理岩岩層中。其原岩建造相當於細碎屑岩—粘土岩—鐵硅質岩—碳酸鹽岩,代表一次海進沉積旋迴。沉積環境,從原岩建造和礦層特徵看,屬淺海相沉積,鐵硅質以膠體方式沉澱。成礦物質主要來自古陸,也可能與海底火山活動有間接關系。礦體規模及基本特徵如表3-1。

礦體規模及特徵表 表3-1

礦石物質成分,磁鐵礦石主要為磁鐵礦,次為少量—微量赤鐵礦、鈦鐵礦、穆磁鐵礦、菱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李老莊礦床少部分礦石為菱鎂鐵礦、蛇紋石、白雲石),次為角閃石、鐵閃石、透閃石、黑雲母、石榴子石,部分礦石有陽起石、透輝石,極少量白雲母、綠泥石、藍閃石、直閃石。鏡鐵礦石主要為鏡鐵礦、磁鐵礦,二者可互換主次或單獨或混合產出,次為少量—微量赤鐵礦、菱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次為少量黑雲母、陽起石、鐵閃石、透閃石,時有透輝石、綠泥石、藍閃石、白雲母。礦石中含少量—微量硫化物,常見的有黃鐵礦,一般分布較普遍,偶見有黃銅礦、磁黃鐵礦。氧化帶中主要為次生氧化的假象赤鐵礦、半假象赤鐵礦,少量赤鐵礦、褐鐵礦。

礦石主要化學成分平均含量如表3-2。

礦石伴生有益元素含量甚低,無工業意義。有害雜質除硫、磷外,其他元素含量也很低,屬低硫、磷的中—貧鐵礦石。

霍邱鐵礦的發現、勘查過程,首先是通過航空磁異常帶,然後經過地面大比例尺磁法測量,圈定異常范圍,查明異常的分布位置,分析異常特徵,再經過鑽探驗證,從而發現了鐵礦。整個過程凝聚了廣大地質勘探隊員的辛勞與智慧,是集體工作的成果。

1957年,地質部華北九○四航測隊在本區進行1∶100萬航空磁法測量、勘查儲油構造、尋找石油時,在霍邱縣的西部發現了近南北向磁異常帶,編號為C—57—102。最大異常值為620納特,梯度變化大,按200納特等值線圈定異常范圍,長約40公里,寬4—5公里,南起馬店,北至淮河,總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結論認為異常是由狹長的線型延伸的基性侵入體或含鐵火成岩侵入體所引起,該侵入體極可能產於南北向斷裂帶中。

礦石主要化學成分平均含量表 表3-2

1959年,省地質局認為該異常帶處於合肥坳陷西側,基底有可能是古老變質岩系,具有尋找「鞍山式」沉積變質鐵礦的前提,成礦地質條件較好。為此指示省地質局物探大隊一○三隊對C—57—102航磁異常進行地面磁法測量,比例尺為1∶5萬—1∶2.5萬,工作面積為614平方公里,其中1∶1萬面積145平方公里。經過工作,圈出了周集、張庄、李老莊、范橋、大塘頭、草樓、鄧先小學、周油坊、李樓、李桂庄、吳集、重新集等12個局部高磁異常和一些低緩磁異常。(經以後的勘查工作證明其中的范橋—大塘頭、鄧先小學—周油坊、李老莊—吳集異常,分別屬范橋、周油坊、吳集異常,故實際上是9個局部高磁異常)這些異常等值線的長軸方向除李老莊和范橋為近東西向外,其餘均與航磁異常基本一致,呈近南北向帶狀分布。異常最大值為11000納特以上(張庄、吳集),最小為1200—2100納特(范橋、李老莊),其餘異常為3370—5600納特。通過地面磁測工作,進一步查明磁異常的分布位置、范圍和特徵,並推定由「鞍山式」沉積變質鐵礦引起的可能性極大,其成果為尋找鐵礦提供了充分的資料依據。

1959年下半年,省地質局以局總工程師嚴坤元為主的多數地質技術人員同意並支持對磁異常進行驗證,以便了解異常性質。當時在皖西地區工作的省地質局三三七地質隊(該隊1958年成立,1962年撤銷,1966年重新恢復;1990年後又被撤銷,合並到省地礦局三一三隊),根據省地質局的這一決定,隊長蘇波、技術負責人黃廣球及地質技術人員殷延祥、洪侃、汪興祥等,組織施工隊伍開赴霍邱;他們根據地面磁法圈定的局部異常,首先選擇了較好的張庄高磁異常進行鑽探驗證,於孔深141米處見到了兩層鐵礦,最大假厚度為180米,從而查明磁異常確系沉積變質磁鐵礦體所引起。張庄異常見礦後,三三七隊即成立了霍邱鐵礦工作分隊,由黎有訓主持技術工作。為了解其它主要磁異常的性質,於1960年元月對周集和吳集異常進行了鑽探驗證,也見到了同類型鐵礦體。1960年下半年,省地質局為了加強鐵礦勘查工作,調派地礦處陳克興去三三七隊任技術負責人。陳與分隊技術人員分析研究了已驗證的3個異常見礦情況後,為解剖一點,指導全面,首先確定對見礦較好的張庄異常開展普查評價,對礦床中段以400×200米的網度進行3條剖面線控制,見礦情況很好。至1962年因全國工業戰線進行收縮,三三七隊被撤銷,霍邱鐵礦磁異常驗證工作暫停,張庄鐵礦普查工作也就此而止。於1962年上半年由黎有訓、梁善榮編制了階段普查地質報告,求得鐵礦石儲量6494萬噸。從控制資料並結合異常分布特徵分析,進一步工作還可增加儲量,礦床規模可達大型。

1966年下半年,省地質局又重新組建三三七地質隊進入該區,繼續對霍邱地區磁異常進行驗證和對鐵礦開展勘查。隊長蘇波、技術負責人陳克興和主要地質技術人員黎有訓、潘呈麟等對該區鐵礦地質工作做出了具體規劃,在對已驗證見礦的吳集、周集異常開展普查評價的同時,為查明其它異常的性質,逐個進行鑽探驗證。自1966年11月至1969年5月,先後對草樓、李老莊、周油坊、李樓、范橋磁異常進行了驗證,也都見到了同類型鐵礦體。

值得提出的是,華東冶金勘探公司八一○隊於1966年5月對重新集異常進行鑽探驗證也見到了鐵礦體,同時對吳集異常進行了幾個鑽孔的揭露,並在吳集及其以南地段開展了重力測量工作(目的是尋找富鐵礦,經過工作未發現富礦,於同年撤離)。其工作成果為三三七隊以後的勘查工作提供了部分資料依據。

經過上述磁異常驗證見礦資料和對張庄、周集、吳集礦異常的初步評價(後兩個礦床也僅限於異常中段控制,其規模已達大型礦床),結合各個磁異常分布特徵綜合分析,省地質局及其所屬三三七隊,一致認為霍邱磁異常帶為一鐵礦儲量豐富的遠景區,從而肯定了霍邱鐵礦,並列入安徽省內重點開展鐵礦勘查工作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磁異常驗證見礦之後,工作的重點就是對礦異常做出有無工業價值的評價,所以,霍邱鐵礦大量的勘查評價工作始於70年代。在這期間先後對8個礦床開展勘查(即張庄、李老莊的勘探和周集、周油坊、草樓、重新集、吳集、范橋的普查),並完成6個礦床評價工作。至80年代僅對范橋、吳集在普查基礎上進行詳查,同時新開展李樓礦床北段普查。經過這20年的勘查評價,取得了豐碩的地質成果,肯定了各礦床的工業價值。各礦床勘查評價如下:

張庄鐵礦勘探(1970—1974年),投入鑽探工作量2.43萬米,由黎有訓、王聿祥、李成仕、王迎春、王文新、胡祖福、馬連樹等於1974年編制提交了地質報告(經省儲委審查,需補充部分工作)。1979—1980年又進行了補充勘探,投入鑽探工作量6208米,1981年提交補充工作說明書,探明鐵礦石儲量1.99億噸。

李老莊鐵礦、菱鎂礦初勘(1971—1975年),投入鑽探工作量3.26萬米,由王聿祥、李成仕、陳克興、黎有訓、李茂章、馬連樹等於1981年編制提交了勘探報告。探明鐵礦石儲量4357.93萬噸,共生菱鎂礦石儲量332.89萬噸。

周集鐵礦普查(1967—1970年),投入鑽探工作量2.90萬米,由董培南、陶正、李茂章、葉明富、陳國榮等於1979年編制提交了普查地質報告。探明鐵礦石儲量1.37億噸。

重新集鐵礦普查(1974—1980年),投入鑽探工作量2.59萬米,由王迎春、徐明德、馬成清於1980年編制提交了普查地質報告。探明鐵礦石儲量6581.94萬噸。

周油坊鐵礦普查(1975—1977年),投入鑽探工作量1.59萬米,由王聿祥、王志華、杜經山、余長明等於1978年編制提交了普查地質報告。探明鐵礦石儲量9549.94萬噸,報告提交後於南端施工一剖面,增加儲量1524.77萬噸,合計探明鐵礦石儲量1.11億噸。

草樓鐵礦普查(1976—1978年),投入鑽探工作量1.06萬米,由王聿祥、王志華等於1979年編制提交了普查地質報告。探明鐵礦石儲量4801.58萬噸。

范橋鐵礦普查—詳查(1978—1983年),投入鑽探工作量1.56萬米,由王聿祥、雍朝煜、塗政標等於1983年編制提交了詳查地質報告。探明鐵礦石儲量4834.27萬噸。

吳集鐵礦普查—詳查(1977—1985年),投入鑽探工作量5.34萬米,由周倫義、徐明德、蔡志勇、鍾年錄於1983年(王迎春、王文新主持過一個時期的普查工作)編制提交了詳查地質報告。探明鐵礦石儲量2.48億噸。

李樓鐵礦北段普查(1980—1988年),投入鑽探工作量1.02萬米,由王聿祥、甘聖東等於1989年編制提交了礦床北段普查地質報告。探明鐵礦石儲量1.36億噸(礦床南段已有少量工程式控制制,沿走向礦體仍未控制住,估算其儲量尚有1.5億噸以上)。

以上勘查工作所提交地質報告,均經上級有關主管部門審查批准。累計探明鐵礦石儲量為10.4億噸,是安徽省重要大型鐵礦,也是華東乃至全國重要鐵礦資源基地之一。

在霍邱鐵礦的勘查工作中,先後擔任大隊主要領導的還有殷志誠、李忻修、汪自慶、馬成清,擔任大隊技術負責人的還有黎有訓,從事技術業務管理工作的主要地質技術人員有潘呈麟、布炳坤、趙大舜、馬連民、錢沛明,主要水文、工程地質技術人員有鄭文興、匡國楷、李國祥等。他們都對鐵礦的勘查評價工作做出了貢獻。

在隱伏地區進行地質找礦和勘查工作時,主要依據磁異常來部署工作。實踐證明,異常驗證首孔要布置在磁異常的高峰值處,這樣往往是一孔見效,見礦率達百分之百;第二步用主幹剖面鑽孔揭露(一般布在橫切異常的高峰值處)。如果異常延伸較長,又有多個峰值,主幹剖面需布置2—3條,了解礦體的層數、分布特徵和對地層、構造的系統揭露;然後根據主幹剖面的地質資料,結合磁異常或磁重異常進行綜合分析,再選擇適當網度進行普查評價。我們就是根據以上方法,採用400×200米基本網度進行礦床普查評價的,在評價中對礦床局部變化大的,可適當加密工程式控制制。這樣評價礦床的「三步走」方法,是有的放矢的、合理的,也是一個多、快、好、省的方法。

在礦床勘查中採用多兵種聯合作戰,對於指導勘查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和施工是比較有效的方法。70年代後半期,在三三七隊開展1∶5萬重力測量的同時,為配合重力勘查,由省地質局物探大隊開展了1∶10萬電測深工作;在鑽探工程施工中還進行了三分量測量、地溫測井和放射性測量等。重力測量發現了局部重力異常24個,布伽值在0.4—2毫伽之間,除部分為大理岩或古地形隆起者外,大多數異常都與大、中型礦床的磁異常相吻合(或基本吻合)、疊加。個別礦床(如李樓礦床)主要由弱磁性的鏡鐵礦體組成,重力剩餘異常等值線向南延伸大於磁異常等值線,因此,在沿走向追索控制礦體延伸過程中,在已無磁異常而有重力異常的情況下,礦體仍穩定延伸,不斷擴大礦體規模,成為霍邱鐵礦中規模最大的礦床。又如三分量測井對尋找深部、旁側是否有礦體存在,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在周集施工的ZK53孔達到設計深度尚未見礦,經三分量測井後推斷深部有礦體存在,繼續施工很快見到了礦體;也有的工程經三分量測井提前終孔的,減少了鑽探工程工作量。所以,採用多種方法、手段互相配合,取長補短,綜合分析,是提高地質工作質量和研究程度,加快工作進程的一種好方法。

在勘查工作中由於受到10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擾破壞,地質工作處於有章不循、無章可循的狀況,部分工程質量過差(如岩礦心採取率低、封孔質量差、孔斜偏斜過大等等),造成不少返工浪費現象;如補打工程補采礦心,透孔重新封孔、補測孔斜,有的工程無法彌補,只好作為歷史問題存在。

霍邱鐵礦尚未開發利用。僅其中的張庄礦床由馬鞍山鋼鐵公司於1991年下半年進行開發論證工作,並於1992年3月進行開發前期地質工作,准備開發利用,開采規模初步計劃為年產礦石300萬噸。如果確定張庄礦床開發利用,對其他礦床逐步開展詳查、勘探,擴大開采規模,計劃開采量由300萬噸可增到600萬噸以至800萬噸或更大。

至80年代止,該區鐵礦勘查和對異常的驗證工作程度已比較高,對於擴大找礦遠景,尋找新的大、中型磁鐵礦床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小。但已勘查的礦床中除李老莊、范橋(呈向斜分布已圈定)外,其餘礦床(如周集、周油坊、李樓礦床)沿走向尚未完全控制圈定;沿傾斜延深各礦床一般只控制垂深450—600米,礦體尚未尖滅,進一步勘查仍有一定潛力和擴大礦床規模的可能。

閱讀全文

與霍邱縣鋼鐵廠在什麼位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板是一種什麼材料 瀏覽:465
管理器模具塑形美體內衣要怎麼穿 瀏覽:846
南京哪裡有做CNC模具加工的 瀏覽:918
雲頂之弈怎麼和鋼鐵 瀏覽:702
手機表面的鋼板是什麼原因 瀏覽:7
鋼板預埋套什麼定額 瀏覽:518
丹東基坑護欄網多少錢 瀏覽:339
不銹鋼生活水箱漏水如何處理 瀏覽:293
溫州哪裡有賣鋁合金船的 瀏覽:656
錫絲和銅電源怎麼焊接 瀏覽:463
腳後跟鋼板取出後多少天走路 瀏覽:963
為什麼麥飯石材質是鋁合金 瀏覽:683
玻璃鋼化條件 瀏覽:603
盤圓65鋼筋一件多少噸 瀏覽:405
不銹鋼該如何清洗干凈 瀏覽:562
常用模具鋼共有多少種型號 瀏覽:430
廣聯達鋼筋中暗梁怎麼畫 瀏覽:789
304蜂窩不銹鋼鍋內發黃了怎麼清洗 瀏覽:509
焊接電弧正反接法有什麼實際意義 瀏覽:437
不銹鋼採暖爐和碳鋼採暖爐哪個好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