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平法識圖是什麼
平法就是用平面來表達結構尺寸、標高、構造、配筋等的繪圖方法,是用在建築裡面的結中仔李構施工圖.平法專門有圖籍,是要學習的.
平法的表達形式,概括的來講,是把結構構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再與標准構造詳圖賣遲相配合,即構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結構設計.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將構件從結構平面布置圖中索引出來,再逐個繪制配筋詳戚啟圖的繁瑣方法.
參照圖集號為11G101-1、11G101-2、11G101-3、11G101-4.
❷ 鋼筋平法標注圖解
鋼筋平法標注,把結構構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再與標准構造詳圖相配合,即構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結構設計。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將構件從結構平面布置圖中索引出來,再逐個繪制配筋詳圖的繁瑣方法。
平法的產生:國內傳統設計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日本的結構圖紙 沒有節點構造詳圖,節點構造詳圖由建築公司(施工單位)進行二次設計,設計效率高、質量得以保證。美國的結構設計只給出配筋面積,具體配筋方式由建築公司搞。據此中國傳統的設計方法也必須改革。
(2)什麼叫柱子鋼筋平法識圖擴展閱讀
平法的應用:1991年9月份平法開始在山東應用於工程,開始推廣平法。構造圖適合於所有的構件,平法一張圖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後,有堅決支持、堅決反對、不表態三種人,後來將專利貢獻給國家,成為國家標准。
平法為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讓非專業人員看懂,設計方法的改革也促進了施工單位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結構設計領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兩倍以上,能夠使中國結構界不合理的人員配置情況得到改善。3個建築師配1個結構師。
❸ 鋼筋識圖技巧
這是我之前看的一個文檔 講的挺好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梁的配筋圖畫法
梁平面整體配筋圖是在各結構層梁平面布置圖上,採用平面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
1、平面注寫方式
採用集中注寫與原位注寫相結合的方式標註:
1.集中標注如下圖表達了在 軸線上樑的情況,引出線部分為集中標注。
KL2(2A)300×650:為2號框架梁,有兩跨,一端有懸挑、梁斷面300×650;
φ8-100/200 (2)2φ25:為此梁箍筋是φ8間距200,加密區間距100,2φ25表示在樑上部貫通直徑為25mm的鋼筋2根;
(-0.100)表示梁頂相對於樓層標高24.950低0.100m。
2.原位注寫表達梁的特殊數值。將樑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寫在樑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在 軸與①~②軸之間梁下部中間段6φ25 2/4為該跨梁下部配筋,上一排縱筋為2φ25,下一排縱筋為4φ25全部伸入支座。
在①軸處樑上部注寫的2φ25+2φ22 ,表示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縱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當梁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略不注,如②軸樑上端所示。
3.當集中注寫的數值中某一項(或幾項)數值不適用於某跨或某懸挑部分時,則按其不同數值原位注寫在該跨或該懸挑部分處,施工時,按原位標注的數值優先選用。如③軸右側懸挑梁部分,下部標注φ8-100,表示懸挑部分的箍筋通長都為φ8間距100的兩肢箍。
梁支座上部縱筋的長度根據梁的不同編號類型,按標准中的相關規定執行。
2. 截面注寫方式
是將斷面號直接畫在平面梁配筋圖上,斷面詳圖畫在本圖或其它圖上。截面注寫方式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與平面注寫方式結合使用,如在梁密集區,採用截面注寫方式可使圖面清晰。
下圖為平面注寫和截面注寫結合使用的圖例。圖中吊筋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樑上,用引線註明總配筋值,如L3中吊筋2φ18。
二、四、柱平法施工圖
柱平法施工圖是在柱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採用列表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的柱配筋圖;施工人員依據平法施工圖及相應的標准構造詳圖進行施工,故稱柱平法施工圖。
首先,按一定比例繪制柱的平面布置圖,分別按照不同結構層(標准層),將全部柱、剪力牆繪制在該圖上,並按規定註明各結構層的標高及相應的結構層號。
然後,根據設計計算結果,採用列表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柱的截面及配筋。
這里主要介紹截面注寫方式,即在柱平面布置圖上,分別在不同編號的柱中各選一截面,在其原位上以一定比例放大繪制柱截面配筋圖,注寫柱編號、截面尺寸b×h、角筋或全部縱筋、箍筋的級別、直徑及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間距。同時,在柱截面配筋圖上尚應標注柱截面與軸線關系。
❹ 平法識圖是什麼
平法就是用平面來表達結構尺寸、標高、構造、配筋等的繪圖方法,是用在建築裡面的結構施工圖。平法專門有圖籍,是要學習的。
平法的表達形式,概括的是把結構構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再與標准構造詳圖相配合,即構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結構設計。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將構件從結構平面布置圖中索引出來,再逐個繪制配筋詳圖的繁瑣方法。
建築工程建施圖一般有正立面圖剖立面圖樓梯剖面圖,這些圖有工程立面尺寸信息;建施平面圖結施平面圖上,一般也標有本層標高;
梁表中,一般有梁表面標高;基礎大樣圖其它細部大樣圖,一般也有標高註明通過這些施工圖,可掌握工程的立面尺寸正立面圖一般有三道尺寸,第一道是窗檯門窗的高度等細部尺寸,第二道是層高尺寸,並標注有標高;
第三道是總高度審查方法與審查平面各道尺寸一樣,第一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於第二道尺寸,第二道尺寸相加之和是否等於第三道尺寸檢查立面圖各樓層的標高是否與建施平面圖相同,再檢查建施的標高是否與結施標高相符建施圖各樓層標高與結施圖相應樓層的標高應不完全相同;
因建施圖的樓地面標高是工程完工後的標高,而結施圖中樓地面標高僅結構面標高,不包括裝修面的高度,同一樓層建施圖的標高應比結施圖的標高高幾厘米這一點需特別注意,因有些施工圖,把建施圖標高標在了相應的結施圖上,如果不留意,施工中會出錯。
❺ 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是講的什麼
結構鋼筋的圖集叫平法圖集,平法識圖,主要是認識結構圖,了解鋼筋的平法規則;鋼筋算量就是計算鋼筋的重量,這個也是主要依據平法圖集來的
❻ 柱的配筋圖怎麼識讀,求大神詳解
第3號框架柱(KL-3)角筋:有兩個標注,兩次2Φ18的鋼筋都是角筋,共4根
B邊一版側中部筋:兩次權標注1Φ16都是其中部筋,共2根
H邊一側中部筋:兩次標注1Φ16都是其中部筋,共2根
箍筋直徑8mm的三級鋼,加密區間距100mm,非加密區間距200mm
豎向方向的邊長為H邊,橫向方向的邊長為B邊(柱和梁截面尺寸都是這樣)
❼ 什麼叫平法施工圖
問題一:這個平法施工圖是什麼意思? 自己看平法圖集吧
問題二:平法施工圖LL是什麼意思 LL:連梁的標記,也有用來標記次梁
問題三:基礎頂~-0.100m柱平法施工圖是什麼意思 就是從基礎頂面到相對標高為-0.100m的這一段柱子的結構施工圖。
例如,基礎頂面標高為-1.500m,那麼就是從-1.500到-0.100這1.4m高度的柱子施工圖。
問題四:結構施工圖中的基礎平法施工圖標注D兒1是什麼意思? D兒1應該是DJL1,是地基梁的意思,梁編號為1。
DJL是中文地基梁的第一個字母。
問題五:平法施工圖中Φ12@200X200是什麼意思?如下圖 就是指這層鋼筋採用的是雙向鋼筋,形成200*200的鋼筋網。
問題六:什麼是平法施工? 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設計方法,簡稱「平法」.
平法就是用平面來表達結構尺寸、標高、構造、配筋等的繪圖方法,是用在建築裡面的結構施工圖。平法專門有圖籍,是要學習的。
過去的結構施工圖有剖面的表達,就是把結構圖中的各構件剖面開,通過剖面形式來反映構件的截面大小和鋼筋尺寸,但信息表達重復,雜亂,基本現在不大規模使用,只是作為一種補充出現在結構圖中。後來的九十年代廣東出現的梁表,是專門針對很多的梁來立的一張表,象填空一樣把梁構件的一切信息都填在上面,再在上面立梁的構件構造圖,於是形成梁表,雖比剖面節省了不少重復信息,但梁表填起來很容易出現錯誤,數據扎堆,極易填錯,而且不直觀,要對照結構平面布置圖來對看梁表,除小范圍使用,現在也基本淘汰。
現在與國際接軌,就是平法了,是種通行的語言,直接在結構平面圖上把構件的信息(截面,鋼筋,跨度,編號等)標在旁邊,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再與標准構造詳圖相配合,即構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結構設計。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將構件從結構平面布置圖中所引出來,再逐個繪制配筋詳圖的繁瑣方法
問題七:梁的平法施工圖是屬於什麼圖別?建施還是其他?望解釋,謝謝 50分 『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是混凝土結構施工圖的制圖規則以及細部構造大樣,屬於混凝土結構結施圖。它是符合現行結構設計規范的圖集,是國家推薦的結施制圖規則和構造方法。
問題八:什麼是建築的平法? 看樣子數高你也不是學建築的,我就說通俗點哈。
平法就是用平面來表達結構的方法,是用在建築裡面的結構施工圖,聽名字就是相對與那種剖面和立面表達法了。
結構圖中的表達的信息鋼筋型號大小,構件的尺寸等信息,怎麼在圖紙上表達出來呢,就是靠表達方法了,平法專門有圖籍,是要學習的。
簡單給你介紹下這方面的信息,象這種構件表達方式,過去有剖面的表達,就是把結構圖中的各構件剖面開,通過剖面形式來反映構件的截面大小和鋼筋尺寸,但信息表達重復,雜亂,基本現在不大規模使用,只是作為一種補充出現在結構圖中。
後來的九十年代廣東出現的梁表,是專門針對很多的梁來川的一張表,象填空一樣把梁構件的一切信息都填在上面,再在上面立梁的構件構造圖,於是形成梁表,雖比剖面節省了不少重復信息,但梁表填起來很容易出現錯誤,數據扎堆,極易填錯,而且不直觀,要對照結構平面布置圖來對看梁表,除小范圍使用,現在也基本淘汰。
現在與國際接軌,就是平法了,是種通行的語言,直接在結構平面圖上把構件的信息(截面,鋼筋,跨度,編號等)標在旁邊,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再與標准構造詳圖相配合,即構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結構設計。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將構件從結構平面布置圖中所引配畢爛出來,再逐個繪制配筋詳圖的繁瑣方法。ke./view/84685
但這種方法依然不是很完美,梁要專門畫圖紙,柱子要專門畫圖紙,板布培漏置要畫圖紙,各自作各自的,而且平法不能表示彎起鋼筋(簡單說下就是充分發揮鋼筋性能的措施,在受力小,不需要那麼多的鋼筋時,將梁構件下面一部分是要穿過這部位的直鋼筋彎起用在上面需要的位置,就是這個道理)雖施工上方便很多,但我個人覺得是種浪費,是對鋼筋這種在建築上用途廣,造價高的材料的一種極大浪費,不能充分的發揮出鋼筋的性能,所以一般要是想用彎起鋼筋,還得採用其他方式來補充,比如可以用剖面法。
所說都是在使用中的個人意見,不一定都正確,供你了解參考。
問題九:這個平法施工圖是什麼意思? 自己看平法圖集吧
問題十:什麼是平法施工? 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設計方法,簡稱「平法」.
平法就是用平面來表達結構尺寸、標高、構造、配筋等的繪圖方法,是用在建築裡面的結構施工圖。平法專門有圖籍,是要學習的。
過去的結構施工圖有剖面的表達,就是把結構圖中的各構件剖面開,通過剖面形式來反映構件的截面大小和鋼筋尺寸,但信息表達重復,雜亂,基本現在不大規模使用,只是作為一種補充出現在結構圖中。後來的九十年代廣東出現的梁表,是專門針對很多的梁來立的一張表,象填空一樣把梁構件的一切信息都填在上面,再在上面立梁的構件構造圖,於是形成梁表,雖比剖面節省了不少重復信息,但梁表填起來很容易出現錯誤,數據扎堆,極易填錯,而且不直觀,要對照結構平面布置圖來對看梁表,除小范圍使用,現在也基本淘汰。
現在與國際接軌,就是平法了,是種通行的語言,直接在結構平面圖上把構件的信息(截面,鋼筋,跨度,編號等)標在旁邊,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再與標准構造詳圖相配合,即構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結構設計。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將構件從結構平面布置圖中所引出來,再逐個繪制配筋詳圖的繁瑣方法
❽ 鋼筋平法識圖的要點有什麼
❾ 建築識圖柱平法標注
根據《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11G101-1》2.3條截面注寫方式,解釋如下:
1、集中標註:(1)KZ1,表示代號框架柱1;(2)650*600,表示柱截面為矩形,B(水平方向)邊長650mm,H(豎直方向)邊長600mm;(3)4Φ22,表示柱角縱向鋼筋為4根二級鋼筋,直徑22mm;(4)φ10@100/200,表示箍筋為一級鋼直徑10mm,在加密區的間距是100mm,非加密區間距為200mm。
2、原位標註:B邊中間布置縱向鋼筋為5根二級鋼筋,直徑22mm;與對面邊相同;H邊中間布置縱向鋼筋為4根二級鋼筋,直徑20mm;與對面邊相同。
❿ 柱平法施工圖怎麼識讀
問:柱平法施工圖如何識讀?
答:在柱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採用列表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
⒈截面注寫方式:
①在柱平面布置圖上,分別在不同編號的柱中各選一截面,在其原位上以一定比例放大繪制柱截面配筋圖。
②注寫柱編號、截面尺寸b h。
③角筋或全部縱筋。
④箍筋的級別、直徑及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間悔脊知距。
⑤標注柱截面與軸線關系。
⒉列表注寫方式:
①分別在同一編號的柱中選擇一個截面標注幾何參數代號。
②繪制箍筋類型圖。碧消
③在列表中注寫柱號、柱段起止標高、幾何尺寸b h或直徑D。
④在列表中注寫柱的軸線定位尺寸b1、b2、h1、h2。
⑤當柱縱筋直徑和各邊根數相同時注寫全部縱筋;否則注寫角筋、b邊和h邊一側的中部筋。
⑥注寫箍野尺筋類型號及肢數(m n)、箍筋直徑、間距;當為螺旋箍時前面加L,
底層柱下端加密區, 柱凈高/3,二層及以上柱的上下端加密區, 柱長邊尺寸 柱凈高/6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