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筋的錨固形式有哪幾種
按照鋼筋使用位置的不同錨固形式也不相同,主要有以下錨固要求:
1、梁受拉鋼筋在端專支座的彎錨屬,其彎錨直段≥0.4laE,彎鉤段為15d並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且應使鋼筋彎鉤不與柱縱筋平行接觸的原則(邊柱的「豎向錨固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
2、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的原則,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3、當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錨固時,縱筋應過中線+5d且≥Lae的原則;
4、梁受拉縱筋受力彎鉤為15d、柱偏拉縱筋彎鉤、鋼筋構造彎鉤為12d的原則;
5、牆身的第一根豎向鋼筋、板的第一根鋼筋距離最近構件內的相平行鋼筋為牆身豎向鋼筋與板筋分布間距1/2的原則。
⑵ 鋼筋有哪幾種錨固形式,錨固長度是多少
鋼筋錨固分為直錨和彎錨。
能直錨時可採用直錨方式,錨固長度lae,當直錨長度不足時,可採用彎錨方式,錨固長度0.4lae+15d,其中,0.4lae是平直段,15d是彎折後的錨固段。
⑶ 什麼叫鋼筋的機械錨固
鋼筋的機械錨固是指鋼筋端頭用專用的錨具錨固,在混凝土中的錨固有:90度彎鉤、180度彎鉤、直錨
⑷ 關於鋼筋的錨固。什麼情況下是直錨什麼時候是彎錨
錨固長度除不應小於laE外,應伸過柱中心線不小於5d的是直錨;彎折前的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於0.4laE;彎折後的豎直投影長度取15d的是彎錨。
直錨由兩個條件控制:
1.
錨固長度除不應小於laE外;
2.
應伸過柱中心線不小於5d。
彎錨同樣是兩個條件控制:
1.
彎折前的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於0.4laE;
2.
彎折後的豎直投影長度取15d。但彎錨有一個大前提,即「當水平直線段錨固長度不足時,樑上部縱向鋼筋應伸至柱外邊並向下彎折。」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第11.6.7條是這樣規定的,框架中間層的端節點處,當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用直線錨固方式錨入端節點時,其錨固長度除不應小於laE外,尚應伸過柱中心線不小於5d。
當水平直線段錨固長度不足時,樑上部縱向鋼筋應伸至柱外邊並向下彎折。彎折前的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於0.4laE,彎折後的豎直投影長度取15d。
梁下部縱向鋼筋在中間層端節點中的錨固措施與樑上部縱向鋼筋相同,但豎直段應向上彎入節點。框架梁下部縱向鋼筋在頂層端節點中的錨固措施與中間層端節點處樑上部縱向鋼筋的錨固措施相同。
拓展資料: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是根據建設部建標1997108號文的要求,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設計、企業單位共同修訂而成。
在修訂過程中,規范修訂組開展了各類專題研究,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分析,總結了近年來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實踐經驗,與相關的標准規范進行了協調,與國際先進的標准規范進行了比較和借鑒。
在此基礎上以多種方式廣泛徵求了全國有關單位的意見並進行了試設計,對主要問題進行了反復修改,最後經審查定稿。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網路
⑸ 柱頂縱筋錨固方式有哪些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⑹ 為使鋼筋在混凝土中有可靠的錨固,可採取哪些措施
為使鋼筋在混凝土中有可靠的錨固,可採取措施:
1、有足夠的錨固長度;
2、光圓鋼筋:專180 度彎鉤;
3、帶肋鋼筋可屬採用末端直鉤和機 械錨固(末端帶 135 度彎鉤,末端與鋼板塞焊,末端與短鋼筋雙面貼焊) 。
4、鋼筋表面變形(螺紋鋼)。
5、在鋼筋端部設置錨固環、錨固板。
⑺ 鋼筋有哪幾種錨固形錨固長度是多少
鋼筋有哪幾種錨固形式,錨固長度是多少?
答:縱向鋼筋彎鉤與機械錨固形式專,具屬體長度要求,見11G101—1第55頁,太多了;錨頭(錨板)錨固、直錨,見11G101—1第79頁;
錨固長度形式:除上述有規定要求外。
您問「錨固長度是多少?」根據不同情況需:查表、計算來決定的。詳見11G101—1第53頁,錨固長度不是一個定數,不是一句話,一段話說得清的。
⑻ 鋼筋端頭在混凝土中有幾種錨固方法
鋼筋端頭在混凝土中有幾種錨固方法?答:除了直錨、彎錨還有:
⑼ 鋼筋的錨固有幾種形式
分兩種:非抗震與抗震,內容是不同的。 選擇錨固長度的前提條件是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抗震等級,然後參照鋼筋種類決定。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於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12d;非框架梁包括:簡支梁;連系梁;樓梯梁;過梁;雨蓬陽台梁;但不包括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另有規定。
當邊柱內側柱筋頂部和中柱筋頂部的直錨長度小於錨固長度時,可向內或向外側彎12d直角鉤。
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8.3.1條的規定:
當計算中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受拉鋼筋(普通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應按下列公示計算:
Lab=α×(fy/ft)×d。
式中:Lab為受拉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
fy為錨固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t為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
α為錨固鋼筋的外形系數,光圓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
(9)鋼筋錨固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影響粘結錨固的因素:
① 混凝土強度的影響——混凝土強度越高,咬合齒越強,握裹層混凝土的劈裂就越不容易發生,故粘結錨固作用越強。
② 保護層厚度——混凝土保護層越厚,對錨固鋼筋的約束越大;咬合力對握裹層混凝土的劈裂越難發生,粘結錨固作用越強。當保護層厚度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不會發生劈裂破壞,而會發生咬合齒擠壓破碎引起的刮犁拔出破壞。
③ 鋼筋的外形——鋼筋的外形決定了混凝土咬合齒的形狀,因而對錨固強度影響很大。
④ 錨固區域的配箍——錨固區箍筋可加大混凝土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