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吊裝作業有哪些危害風險
今天,東方力神和大家一起再次學習吊裝風險隱患問題,希望通過對事故的深入剖析,吸取經驗,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來看看下文的幾點總結:
風險1、超負荷吊裝
超負荷吊裝是最常見的風險隱患之一,避免風險的方法是將所有吊點標注SWL,加強監控,讓所有操作人員遵守超負荷不弔的禁令。
風險2、指揮信號不明確
現場作業人員需要根據吊裝指揮的信號執行吊裝操作,指揮人員必須具備相關的從業資格,並經過培訓。每次吊裝都必須有專人指揮,操作人員對指揮信號不明確、不理解,都拒絕起吊。同時要避免多人指揮的情況,指揮信號一旦混亂就容易引發事故。
風險3、吊埋在地下的物件
這一操作是違背禁令的,但很多時候,現場的吊裝操作人員圖方便,走捷徑,冒風險,往往會造成吊裝帶斷裂、吊車翻車等重大事故。
風險4、吊物上站人
工作人員掛號吊鉤後,還沒離開吊物,就開始起吊,或者人員為了偷懶想吊裝到位後方便控制吊鉤、吊裝帶,站在吊物上指揮吊裝。
風險5、重物在人頭上過
在吊裝帶作業規范里有明確的要求:重物超過人頭不弔,吊物捆綁不牢、不穩不弔。一意孤行的操作則可能造成砸傷事故,損傷人和物,所以吊裝要盡量捆綁牢固,不要從人頭上過。
❷ 鋼筋施工中的質量事故有哪些
前言
鋼筋工程是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核心之一,在當前的框架結構施工中,鋼筋的原材、錨固、接頭、箍筋、代換等項目工程的做法往往因疏忽或不規范而引起一些質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留下工程隱患。本人根據近幾年的施工經驗,總結出框架結構鋼筋工程施工中一直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提出來共大家探討,希望能引起同行的足夠重視。s
一、原材錯用的問題
現在建築規模越來越大,建築功能也多樣化,一個幾萬甚至幾十萬平方米的小區,集住宅、商場、辦公樓、公寓,且是同期施工。設計單位根據使用功能及結構形式要求,在同一個工程中同規格的鋼筋設計有Ⅱ級鋼與Ⅲ級鋼。但在施工過程中,因為同是螺紋鋼,很難區別,特別是有的鋼廠Ⅱ級鋼原材上標有3字,故施工人員容易把Ⅱ級鋼當Ⅲ級鋼使用;還有翻樣人員把C看錯或寫錯為Φ,同樣出現用錯的現象。Ⅱ級鋼筋標准抗拉強度為335Mpa,Ⅲ級鋼筋標准抗拉強度為400Mpa,鋼筋強度值不同,配筋率就不同,一旦用錯,將嚴重影響結構的承截能力,留下質量隱患。
控制措施:首先翻樣、工長、質檢員看圖必須認真仔細,技術人員對料單審核後才能進行加工。鋼筋進場後,材料員與試驗員要將標牌與質量證明書進行核對,經監理見證後抽樣復試,無標牌或復試不合格的鋼筋應作退場處理,不得用在工程上。復試合格的鋼筋應分類堆放並作好標識。
二、鋼筋錨固的問題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些施工人員由於沒有完全熟悉圖紙,對規范與圖集亦不甚了解,對人防頂板與屋面框架梁筋的錨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搗制頂層柱砼前沒有在柱中預埋梁筋,導致部分框架梁筋的錨固長度不足。同樣,柱筋加工時沒有考慮鋼筋焊接時燒化量,累結到頂層時,主筋不能達到梁頂,縮短了鋼筋的錨固長度,有時留的燒化量太多,主筋到頂層時就高出梁頂,施工人員往往就把錨固割掉,沒有按規定錨入梁板;抗震KZ邊柱和角柱的頂層錨固按中間柱及非抗震KZ錨固也是較常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削弱了結構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
控制措施: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應在充分熟悉圖紙的基礎上,結合施工規范及相關圖集,對鋼筋班組做班前的技術交底,柱鋼筋配置時留足燒化量,施工到頂層時,對出樓面主筋按≥Hn(層柱凈高)/6、≥hc(截面長邊)、≥500,取最大值進行一次性割平,再按實際高度及錨固要求進行加工。鋼筋隱蔽前要嚴格進行自查、互查及專項檢查。
三、鋼筋連接的問題
1、電渣壓力焊連接:目前大多數工程的框架柱主筋都採用電渣壓力焊,但直徑28、32的鋼筋焊接質量合格率低。雖然《鋼筋焊接與驗收規程》(JGJ18-2003)規定電渣壓力焊的適用范圍為直徑14~32,但由於電渣壓力焊受操作人員素質、電流、電壓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大直徑鋼筋往往容易產生咬邊、夾渣、氣孔、焊不透等質量問題。再加上管理人員不認真對鋼筋的焊接接頭逐個檢查,就留下重大質量隱患。
解決辦法:針對當前的施工現狀,建議直徑25以上的鋼筋採用機械套筒連接。質量較有保證。
2、直螺紋鋼筋連接:近幾年來,直螺紋鋼筋連接施工工藝已比較成熟,質量也比較有保證,目前易出現問題的主要是鋼筋套筒的質量得不到保證,見到許多廠家供給的套筒長度不夠,內徑偏大,造成連接處長度及緊密度達不到要求。施工過程中,工人攻絲時不用量具與卡尺,鋼筋攻絲部位長短不一,造成鋼筋連接時套筒內的鋼筋不能相互頂緊,或外露絲扣較多。這些都削弱了鋼筋連接處的抗拉及抗彎強度。
控制措施:鋼筋套筒進場時,材料員要會同質檢員按型式檢驗報告要求對套筒進行逐個檢查,達不到要求的必須退場。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操作人員的質量意識教育,正確運用量具與卡尺,經常性地進行督促與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絲頭切除重做。
四、箍筋的問題
1、箍筋的外加工:目前大多施工單位都把箍筋委託外加工,外加工單位不收取加工費,完全靠鋼筋的延申率賺取利潤。所以現在外加工的箍筋大都達不到規范要求, HPB235級的鋼筋的冷拉率都大於4%,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大於1%。
2、箍筋的加密:抗震KZ有加密區的要求,除具體工程設計注有全高加密箍筋的柱之外,一至四級抗震等級的柱按底層柱根加密≥Hn(層柱凈高)/3,中間層在樓板上下按≥柱長邊尺寸(圓柱直徑)、≥Hn/6、≥500,取其最大值,包括樑柱節點處進行加密,但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加密高度不夠,特別是樑柱節點處,由於鋼筋較密,施工人員操作困難,箍筋不加密甚至不放箍筋。
3、箍筋尺寸不夠:一些施工人員由於對鋼筋保護層的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為保護層厚度是由箍筋的邊緣開始計算(應是從鋼筋的主筋邊緣始計),以致箍筋的實際下料尺寸減小,導致構件的有效截面變小。
以上3點箍筋問題,不能滿足箍筋一方面抗剪,另一方面對構件截面核心區混凝土起約束作用,提高構件整體承載能力的要求。
控制措施:2007年南京市發布的《關於加強建築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若干規定》(試行) 寧建工字〔2007〕32號文件規定:「盤圓鋼筋加工不得冷拔、冷擠壓,並不得外加工。因場地確有困難,經建設單位同意的場外鋼筋加工,進場時應按批次驗收和復試,外觀及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規范要求。」應按此要求認真執行。加強鋼筋加工與鋼筋綁扎的過程式控制制,鋼筋綁扎前必須對箍筋進行驗收,對尺寸偏小及彎勾的平直長度不夠的箍筋一律重加工,鋼筋綁扎過程中對加密區特別是樑柱節點處進行重點檢查。
五、鋼筋代換的問題
施工中,由於鋼筋型號和規格與設計不符,要進行鋼筋代換時,必須徵得設計單位同意,還要符合有關規范要求。有些施工單位在進行鋼筋代換時,只是在強度上達到設計要求,而忽視了鋼筋抗拉強度同屈服強度兩者比值的相關規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5.2.2條中規定: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
控制措施:對於鋼筋的代換,在徵得設計單位同意後,應對照以下原則進行代換,等強度代換後的鋼筋強度應不小於原有的鋼筋強度,並確保鋼筋抗拉強度同屈服強度兩者比值的要求;如構件是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同級鋼筋可按面積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結構構件系受裂縫寬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時,鋼筋的代換需進行裂縫和抗裂性驗算。可見,在實際施工時對鋼筋的代換需作計算和檢驗,謹慎處理才能保證安全。
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根據框架結構的特點,結合長期的工程實踐,對目前鋼筋工程施工時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進行總結。由於鋼筋工程是建築工程主體施工中的關鍵工序,以上問題又是結構安全關鍵所在。所以,只要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引起重視,加強事前事中制,過程檢查,強化驗收,並准確運用好檢查手段和方法,完全能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工程質量。
❸ 建築工程鋼筋安裝時的存在什麼通病,是什麼原因,如何預防
鋼筋安裝時的通抄病
一、現象:
骨架外形尺寸不準、綁扎網片斜扭、平板中鋼筋的砼保護層不準、骨架吊裝變形、框架梁插筋錯位、同一連接區段內接頭過多、露筋、鋼筋代換後截面不足、鋼筋搭接接頭松脫、箍筋間距不一致、箍筋接頭位置同向、梁箍筋彎勾和縱筋相碰、梁箍筋被壓彎、肋形樓蓋穿筋困難、彎起鋼筋方向錯誤、雙層網片移位、鋼筋遺漏、綁扎接點鬆口、柱鋼筋彎勾方向不對、薄板露構、基礎鋼筋倒鉤、骨架歪斜、鋼筋網
主副筋位置放反、鋼筋網上下鋼筋混淆、曲線形狀不準、四肢箍筋寬度不準、配筋重疊層次多、樑上部鋼筋下落、交叉桿件主筋相碰、牛腿配筋交叉重疊等質量通病現象。
二、預防:
各種通病現象,在我們的工程中也是屢見不鮮,所以我們應加以足夠的重視,仔細分析各種通病的原因所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施工質量、提高施工工藝水平,加強各方面的預防措施、盡量避免通病現象的發生。
❹ 鑽孔灌注樁施工,吊放鋼筋籠時,應特別注意防止哪些不良現象的出現
灌注樁系是指在工程現場通過機械鑽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並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樁又可分為沉管灌注樁、鑽孔灌注樁和挖孔灌注樁等幾類。
鑽孔灌注樁施工注意事項
1、准備階段
(1)施工人員對施工地點地質情況、樁位、樁徑、樁長、標高等了解清楚。
(2)樁位放樣。測量人員將4根直徑400mm的鋼管打入強風化層作為定位樁。
(3)將吊裝工字鋼焊接的鋼圍堰導向樁與定位樁分層聯結固定,確保導向框位置准確。
(4)插打鋼護筒。鋼護筒壁厚12mm,根據各墩不同地質情況決定護筒長度,護筒下沉深度穿過覆蓋層。
(5)插打鋼板樁圍堰。採用拉伸——Ⅲ型鋼板樁沿導向框排列。用Dz-60Y型振動錘振動下沉,直至穿過覆蓋層為止。
2、鑽孔階段
(1)安設鑽機,使鑽桿中心重合,其水平位移及傾斜度誤差按規范要求調整。
(2)用沖擊鑽鑽孔時,應待相鄰孔位上已灌注好的混凝土凝固並已達到一定強度時,才能開鑽。
(3)鑽孔過程採用正循環回轉鑽進施工技術,在黏土層,適當少投泥土,靠鑽進自行造漿,在砂土層則加大泥漿濃度固壁。鑽進速度始終和泥漿排出量相適應。
(4)孔內始終保持0.2kg/cm2的靜水壓力,護筒內水位始終高於水庫水位,遇鬆散地層時,適當增大泥漿相對密度和稠度,盡量減輕沖液對孔壁的影響,同時降低轉速和鑽壓以滿足施工質量控制要求。
(5)鑽進過程嚴禁孔內掉進鑽頭、鑽桿及其他異物,經常檢查鑽頭的磨損情況。
(6)鑽進過程隨時留取渣樣,每米不少於1組,在離設計標高1.0~1.5m范圍內,每30cm留1組,每根樁渣樣不少於3組。
3、清孔階段
(1)清孔是鑽孔樁施工中保證成樁質量的重要一環。通過清孔盡可能使沉渣全部清除,使混凝土與基岩接合完好,以提高樁底承載力。
(2)終孔後,將鑽頭提至距孔底的0.2-O.3m處,使之空轉,然後將殘存在孔底的鑽渣吸出;必要時投入適量純鹼以提高泥漿比重和膠結能力,使沉渣排出孔外。
(3)當鋼筋籠下沉固定後,再次復檢孔深和沉渣厚度等。若沉渣超標,可用導管中附屬的風管再次清孔,直至全部符合設計要求和工藝標准。
(4)清孔結束前,將泥漿比重調整到規定范圍,以保證水下混凝土的順利灌注,同時保證成樁質量。
4、鋼筋籠的製作及安裝注意事項
(1)鋼筋籠製作時,主筋連接,樁身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應設置在樁身受力較小處;接頭位置宜相互錯開,且在35d的同一接頭連接區段范圍內鋼筋接頭不得超過鋼筋數量的50%;主筋與箍筋應點焊。
(2)鋼筋籠應整體吊裝,吊裝時不得碰損孔壁。鋼筋籠吊放前,必須清除槽底沉渣,孔底沉渣厚度≤200mm。鋼筋籠吊放到設計位置時,應檢測其水平位置和高程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檢測合格後應立即固定鋼筋籠,鋼筋籠入孔後至澆築混凝土完畢的時間不超過4小時。
(3)鋼筋籠在製作、運輸、吊裝過程中應採用有效措施防止鋼筋籠變形。
(4)在鋼筋籠上有預埋鋼筋處應採用聚乙烯泡沫板覆蓋預埋件,以便於需要時鑿出預埋件。
5、灌注混凝土注意事項
(1)砼坍落度16~22cm、粗骨料粒徑小於40mm。
(2)混凝土灌注在二次清孔結束後30分鍾內立即進行。
(3)採用Φ250法蘭式導管自流式灌注混凝土。導管聯結要平直,密封可靠;導管下口距孔底30cm~50cm為宜。
(4)首盤澆築:初灌量必須保證導管底部埋入混凝土中50cm以上,且連續灌注。
(5)正常灌注混凝土時,導管底部埋於砼中深度宜為2~6m之間。
(6)一次拆卸導管不得超過6m,每次拆卸導管前均要測量砼面高度,計算出導管埋深,然後拆卸。不要盲目提升、拆卸導管,導管最小埋深2.0m。
❺ 鋼筋安裝工程一般有哪些質量隱患如何控制鋼筋安裝工程的質量
鋼筋安裝的隱患:
綁扎不到位,漏綁,未綁緊,未綁整齊
剛勁搭接接頭留設位置(詳見圖集,基礎梁按基礎梁、框架梁按框架梁)
鋼筋是否偏位.在澆搗柱前就要先控制要.不然倒上來的鋼筋還要拗來拗去
保護層厚度要足夠不然容易露筋或出現裂縫影響耐久度
如有焊接焊縫要飽滿,鋼筋堆焊出要先切平,如鋼筋變截面焊時要對中.
有用套筒時要看看鋼筋的螺紋是否清晰.長度是否適合.不要太長.(畢竟有縫隙不好更不要太短旋螺紋短就達不到設計的強度要求).
鋼筋是否少用,多用,用錯位置(暨鋼筋的排布與圖紙設計的有偏差)
先寫這么多有問題我們一起探討
❻ 鐵路箱梁鋼筋籠在吊裝時吊散分析原因怎麼寫
1.鋼筋綁扎及焊接存在問題,造成鋼筋骨架整體性差,缺乏穩定性。
2.鋼筋骨架吊裝過程中對內吊點選擇存在容問題,未能選取合適的吊點。
3.吊裝過程中沒有進行有效監控,對吊裝全過程沒有很好的把握。
綜合來說施工管理不嚴格,隱患排除不到位
❼ 現場鑽孔灌注樁吊放鋼筋籠入孔時的質量通病及防治
1.鋼筋籠碰塌孔
(1)現象
吊放鋼筋籠入孔時,已鑽好的孔壁發生坍塌。
(2)危害
施工無法正常進行,嚴重時埋住鋼筋籠。
(3)預防措施
1)鑽孔時,嚴格掌握孔徑、孔垂直度或設計斜樁的斜度,盡量使孔壁較規則。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要始終維持孔內有足夠水頭高。
3)吊放鋼筋籠時,應對准孔中心,並豎直插入。
(4)治理方法
治理方法同鑽進中塌孔。
2.鋼筋籠放置的與設計要求不符
(1)現象
鋼筋籠吊運中變形,鋼筋籠保護層不夠,鋼筋籠底面標高與設計不符。
(2)危害
使樁基不能正確承載,造成撞擊抗彎、抗剪強度降低,樁的耐久性大大削弱等。
(3)預防措施
1)鋼筋籠根據運輸吊裝能力分段製作運輸,吊入鑽孔內再焊接相連接成一根。
2)鋼筋籠在運輸與吊裝時,除預制焊接時每隔2.0m設置加強箍筋外,還應在鋼筋籠內每隔3.0~4.0m裝一個可拆卸的十字形臨時加強架,待鋼筋籠吊入鑽孔後拆除。
3)鋼筋籠周圍主筋上,每隔一定間距設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小輪狀墊塊,使混凝土墊塊厚度和小輪半徑符合設計保護層厚度。
4)最好用導向鋼管固定鋼筋籠位置,鋼筋籠順導向鋼管吊入孔中。這樣,不僅可以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符合設計要求,還可保證鋼筋籠在灌注混凝土時不會發生偏離。
5)做好清孔,嚴格控制孔底沉澱層厚度,清孔後,及早進行混凝土灌注。
❽ 鋼筋綁扎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辦法
鋼筋綁扎常見質量問題及處理
工程施工中,常見的鋼筋綁扎質量問題分析如下:
一、樓梯梯段部位主筋在樓梯梁內錨固長度不夠 1.現象
梯段主筋下滑,在下層樓梯梁內錨固長度超出規范要求,在上層樓梯梁內主筋錨固長度達不到規范要求,或主筋放置位置不準確,一側梁內長度偏大,一側梁內長度偏小。 2.原因
(1)下料時,施工人員嚴格照圖計算、下料並製作,而鋼筋工在綁扎時,由於主位置放置不準確,造成梯段主筋在樓梯梁內錨固長度有一定的偏差;(2)鋼筋未採取防滑措施或由於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使鋼筋向下位移;(3)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看筋工作不到位,發現問題未能及時改正、補救。 樓梯梯段主筋下料時,建議鋼筋長度可以比圖紙尺寸稍長一些,以防出現梯段主筋錨固長度不足的現象;或在鋼筋綁扎時,在梯段主筋與樓梁箍筋相交部位附加一根分布筋,將分布筋與梯梁箍筋綁扎連接,以防止主筋下移,同時也能夠確保此處鋼筋保護層厚度;梯段鋼筋不如現澆板鋼筋位置容易保證,並且梯段部位混凝土留槎應在梯段長度1/3部位,如果混凝土澆築中出現主筋下移,使上層樓梯梁內錨固長度不足,應對主筋進行搭接或焊接.這樣,不僅費工費料,而且施工也不方便,不易保證工程質量。 二、條形基礎鋼筋墊塊加設不到位 1.現象
(1)基礎構造柱鋼筋上標高標志點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部分標志點有下降現象;(2)條形基礎厚度不足,實測混凝土條基斷面厚度,局部厚度比設計厚度小1-3cm。
2.原因
條形基礎施工時,標高往往標注在構造柱鋼筋上,由於忽視在構造柱鋼筋下加設墊塊或墊塊強度偏低,在混凝土澆築時,由於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墊塊破碎造成鋼筋下移,從而使標志點下降,同時造成基礎鋼筋局部整體下降,使基礎斷面厚度減小,減小的尺寸基本稍低於墊塊的厚度。對這個問題,施工單位應認真製作和加設墊塊,使墊塊厚度偏差、墊塊間距、墊塊強度均符合規范要求。 三、吊筋製作、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現象
(1)吊筋水平錨固長度不足,底部水平段長度未達到次梁寬度加100mm,彎起角度不準確;(2)吊筋未正確放在次粱正下方,且每側寬出次粱50mm,或吊筋未放至主梁底部。而放至次粱底部。 2.原因:
鋼筋製作綁扎不接圖施工,或吊筋製作形狀雖然正確,但各部位長度、角度不符合規范要求,放置位置不準確。
❾ 長短鋼筋可以一起吊裝嗎
不能。
這樣裝會有安全隱患,長短不一的鋼筋在一起重心不在鋼筋中心,吊裝時會傾斜的,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而且鋼筋吊運由持證起重工指揮,不得無人指揮或亂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