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框架結構構造柱鋼筋的做法
框架結構構造柱鋼筋的做法:
(1)上下兩層構造柱很難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專
(2)鋼筋焊接質量不易屬保證。
(3)鑿出梁主筋,影響結構受力。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使結構不被破壞,在施工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4)熟悉圖紙,將建築圖與結構圖結合在一起,施工時找准構造柱位置,進行構造柱筋的埋設。
(5)振搗混凝土時,構造柱筋位置可能會偏移,因此必須將構造柱筋與梁筋綁扎牢固,梁底預埋下層構造柱筋(平放),要緊貼模板牢固地固定在模板上。鋼筋如圖5-59所示,豎放4根,平放4根。
2. 基礎柱插筋如何施工 無承台 需要預留柱插筋位置 還是樁上搭設井字
按照一般的順序施工就是了。1,挖孔。2,成孔合格下鋼筋籠,灌樁。3,鑿樁頭,鑿到地基梁的基底標高。4,焊接柱和樁的鋼筋籠。注意預留柱的保護層,柱籠子對中。檢查合格後做地基梁的鋼筋籠。5,檢查合格後,支地基梁模板,澆築地基梁。6.地基梁強度滿足後,墩柱底鑿毛,支墩柱模板,澆築混凝土。最一般,最有效的流程。樓上說的不大可行。柱鋼筋必須在樁基灌注之後才能接,否則會給施工帶來相當大的麻煩。希望能幫到你。
3. 關於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礎的施工工藝流程,請各位前輩多指點.
施工方法和工藝要求
(一)、施工方法
基礎採用獨立基礎,獨立基礎、基礎梁砼強度等級採用I級,獨立基礎的持力層為稍密卵石層,持力層的承載力標准值fk≥250Kpa,基礎嵌入持力層的深度≥1m,獨立基礎底受力鋼筋的混凝土凈保護層厚度為50mm,基礎梁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凈保護層厚度為35mm
梁砼強度等級:2層梁砼C35(機構設計總說明上)
(二)工藝要求
1、土方開挖
1.1基礎土方開挖工程施工流程:測量定位→放開挖線→機械開挖→放獨立基礎線→人工清槽→基礎驗槽 見主體結構施工
定位放線確定基礎開挖尺寸後進行土方開挖。土方採用機械整體大開 挖,自卸式裝卸車運輸棄置於建設單位指定的堆場。
1.2基礎開挖尺寸:
按設計基礎砼墊層尺寸,並周邊預留300mm作施工操作面開挖基礎。 施工注意事項:
1.3土方開挖隨挖隨運,軸線及整個基礎基坑外0.8m范圍內不堆土 防止遇水垮塌;
1.4土方開挖至設計標高20~30cm時復核開挖位置,確定其正確後
繼續開挖至墊層頂標高時及時會同建設、設計、質監部門驗槽;簽字認定後及時澆築墊層砼封閉;做到隨挖隨檢,隨驗隨澆,避免雨水、地表水浸泡土質發生變化; 1.5清理驗槽見基礎工程施工
2、基礎施工工藝流程
清理——砼墊層——鋼筋綁扎——相關專業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攪拌——混凝土澆築——混凝土振搗——混凝土找平——混凝土養護——模板拆除。
基礎C10墊層砼施工方案
基礎承台及聯系梁墊層隨挖隨澆,採用JDY350攪拌機攪拌,插入式 動棒振搗,澆築前做好各施工准備,材料准備;運輸採用人工手推車運輸;墊層模板採用10cm寬木模關注,φ8鋼筋L=60cm打入土中固定模板。
1、澆搗C10砼墊層時,需留置標養及同條件試塊各一組,做試塊時請監理公司人員旁邊監督,送試驗室養護。
2、在墊層澆築前要對土方進行修整,應用竹簽對基坑的標高進行標識。先用竹簽訂在基坑的中,然後用水準尺對其進行測定標高。在素砼澆築過程中,將以這些竹簽的頂為基準,進行總體標高測定。在砼具體施工時,測量員應對全程進行控制施工。澆築時採用泵送砼,由遠而近,並不得在同一處連續布料,應在2米范圍類水平移動布料,且垂直於澆築,振搗泵送砼時,振動棒插入間距一般為400mm左右,振搗時間一般為15~30S,並且在20~30min後對其進行二次復振。確保順利布料和振搗密實,採用平板振動器時,其移動間距應保證平板能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砼振搗完畢後,表面要用磨板磨平。
基礎梁鋼筋綁扎
首先在主梁模板上按圖紙劃好箍筋的間距,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固定彎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彎起筋和主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梁底主筋與箍筋綁住→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注意:綁扎箍筋時應按設計要求部位間距加密)。
彎起筋和負彎矩鋼筋位置要准確,梁與柱交接處,梁鋼筋錨入柱內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主次梁鋼筋,要在主筋下墊好墊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的厚度。
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鈞(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鈞),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
4. 請問獨立柱基礎怎麼做
獨立基礎怎麼做看你是做哪一塊,如果你是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前期需要控制專的是獨立屬基礎的平面尺寸是如何的,在現場如何引測坐標點通過坐標點去定位平面位置,知道平面位置就要控制其高程,高程頂下來後就能控制獨立基礎的空間三維狀態啦!
如果你是其他工種的一線施工人做就要知道其具體做法,鋼筋工要知道各個鋼筋的方向和>2.5m鋼筋可以0.9倍長度問題;木工就需要知道獨立基礎正方體高度和稜柱高度問題,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的下料;瓦工的話主要就是稜柱高度控制啦,通過高程來換算每個獨立基礎頂標高並做上記號,這樣在澆築混凝土過程中才能更好的控制其圖紙尺寸
5. 柱下獨立基礎施工方法和順序詳解
一、什麼是柱下獨立基礎:
當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承重時,基礎常採用方形、圓柱形和多邊形等形式的獨立式基礎,這類基礎稱為獨立式基礎,也稱單獨基礎。獨立基礎分三種:階形基礎、坡形基礎、杯形基礎。柱下獨立基礎通俗地想像一下,柱子很細,插在土裡會扎進去;但是把底面做得很大,就不容易扎進土裡對不對。 柱下獨立基礎就是差不多的原理,給相對較細的柱子下面做一個大一些的混凝土墩,裡面布置鋼筋,每個柱子下面做一個。這就是獨立基礎。
二、施工順序:
清理基坑及抄平→混凝土墊層→基礎放線→鋼筋綁扎→相關專業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攪拌→混凝土澆築→混凝土振搗→混凝土找平→混凝土養護→模板拆除
三、施工方法:
1、清理基坑及抄平:清理基坑是清除表層浮土及擾動土,不留積水。抄平是為了使基衫橋礎底面標高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基礎前應在基面上定出基礎底面標高。
2、墊層施工:地基驗槽完成後,應立即進行墊層混凝土施工,在基面上澆築C10的細石混凝土墊層,墊層混凝土必須振搗密實,表面平整,嚴禁晾曬基土。墊層施核塌孝工為了保護基礎的鋼筋。
3、定位放線:用全站儀將所有獨立基礎的中心線,控制線全部放出來。
4、鋼筋綁扎 :墊層澆灌完成後,混凝土達到1.2MPa後,表面彈線進行鋼筋綁扎,鋼筋綁扎不允許漏扣,柱插筋彎鉤部分必須與底板筋成45°綁扎,連接點處必須全部綁扎,距底板5cm處綁扎第一個箍筋,距基礎頂5cm處綁扎最後一道箍筋,作為標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綁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綁扎完成後將柱插筋調整到位並用井字木架臨改稿時固定,然後綁扎剩餘箍筋,保證柱插筋不變形走樣,兩道定位筋在基礎混凝±澆完後,必須進行更換。 鋼筋綁紮好後底面及側面擱置保護層塑料墊塊,厚度為設計保護層厚度,墊塊間距不得大於100mm(視設計鋼筋直徑確定),以防出現露筋的質量通病。
5、模板:鋼筋綁扎及相關專業施工完成後立即進行模板安裝,模板採用小鋼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錐形基礎坡度<30°時,採用斜模板支護,利用螺栓與底板鋼筋拉緊,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設透氣及振搗孔,坡度≤30°時,利用鋼絲網(間距30cm)防止混凝土下墜,上口設井字木控制鋼筋位置。不得用重物沖擊模板,不準在吊幫的模板上搭設腳手架,保證模板的牢固和嚴密。
6、清理:清除模板內的木屑、泥土等雜物,木模澆水濕潤,堵嚴板縫及孔洞。
7、混凝土澆築 :混凝土應分層連續進行,問歇時間不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一般不超過2h,為保證鋼筋位置正確,先澆一層5~10cm厚混凝土固定鋼筋。台階型基礎每一台階高度整體澆搗,每澆完一台階停頓0.5h待其下沉,再澆上一層。分層下料,每層厚度為振動棒的有效振動長度。防止由於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吊幫的根部砂漿湧出等原因造成蜂窩、麻面或孔洞。
8、混凝土振搗: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插人的間距不大於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上層振搗棒插人下層3~5cm。盡量避免碰撞預埋件、預埋螺栓,防止預埋件移位。
9、混凝土找平:混凝土澆築後,表面比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搗器振一遍,然後用刮桿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須校核混凝土表面標高,不符合要求處立即整改。
10、 混凝土養護 :已澆築完的混凝土,應在12h左右覆蓋和澆水。一般常溫養護不得少於7d,特種混凝土養護不得少於14d。養護設專人檢查落實,防止由於養護不及時,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縫。
11、模板拆除 :側面模板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稜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壞時方可拆模,拆模前設專人檢查混凝土強度,拆除時採用撬棍從一側順序拆除,不得採用大錘砸或撬棍亂撬,以免造成混凝土稜角破壞。
四、注意事項:
(1)澆築台階式基礎,施工時應注意防止上下台階交接處混凝土出現脫空和蜂窩(即吊腳和爛脖子)現象,預防措施是:待第一台階澆築完畢後稍停0.5~1h,待下部沉實,再澆上一台階。
(2)澆築杯形基礎應注意杯底標高和杯口模的位置,防止杯口模上浮和傾斜。澆築時,先將杯口底混凝土振實並稍停片刻,待其沉實,再對稱均衡澆築杯口模四周混凝土。
(3)澆築錐形基礎,如斜坡較平坦時可不支模,但應注意斜坡部位及邊角部位混凝土的搗固密實,振實完後,再用人工將斜坡表面修正、拍平、拍實。
(4)基礎混凝土澆築如基坑地下水位較高,應採取降低地下水措施,直到基坑回填土完成方可停止降水,以防浸泡地基,造成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傾斜、裂縫。
以上由中達咨詢搜集整理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6. 雙柱獨立基礎鋼筋布置
雙柱獨立基礎底部配抄鏡雙向交叉,根據基礎兩個方向從基礎外邊緣到柱外邊緣面的延長面的距離,較大的方向鋼筋設置在下,較小的方向設置在上。雙柱獨立基礎上部鋼筋受力縱筋在下,分布筋在上。見06G101-6中45
7. 獨立基礎鋼筋如何配筋
由圖紙信息得知:該基底標高(埋深)-5.800m;基礎頂面標高-4.75m。採用HRB400鋼筋(Φ)規格14mm雙向(X*Y)布置,間距(@)為140mm等距布置。
獨立基礎一般設在柱下,常用斷面形式有踏步形、錐形、杯形。材料通常採用鋼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當柱為現澆時,獨立基礎與柱子是整澆在一起的;當柱子為預制時,通常將基礎做成杯口形,然後將柱子插入,並用細石混凝土嵌固,此時稱為杯口基礎。
當上部結構為框架結構,荷載不太大的時候,可以採用柱下獨立基礎。獨立基礎比較適用於中心受壓的受力狀態。當柱根部有彎矩作用時,一般在設計中會有獨立基礎之間加設拉梁,依靠拉梁承擔彎矩作用。
(7)基礎鋼筋柱子怎麼做擴展閱讀:
基坑土方的體積應按基坑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基坑底面積應以基坑底的長乘以基坑底的寬,基坑底長和寬是指混凝土墊層外邊線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溝者應算至排水溝外邊線。
排水溝的體積應納入總土方量內。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
8. 基樁與基礎柱的鋼筋怎麼連接
這個恰好我是專業的,是這樣,設計時就排除了很多不方便施工的地方,比如鋼筋不會根數相差很大。施工時,先打下樁基礎,然後破樁,把樁基礎上面的部分打碎,露出鋼筋,接下來是打墊層並施工承台,樁基礎露出的部分依然是露出,再將基礎柱的鋼筋同樁基礎的鋼筋連接,一般是焊接,結束,澆築承台。
9. 房子地基鋼筋柱子鋼筋怎麼扎
柱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放柱線→校正主筋、清粘灰→套柱子箍筋→連接豎專向受力屬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子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預留的柱子筋上。
3、≥Φ16柱子鋼筋採用滾軋直螺紋套筒連接。
4、使用50×50木方製作皮數桿,皮數桿上按圖紙要求畫出箍筋間距線,依線綁扎箍筋。
5、箍筋的綁扎
1)、按皮數桿上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採用纏扣綁扎。
2)、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要綁扎牢固。部分的相交點呈梅花交錯綁扎。
3)、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再綁扎牢固。
4)、柱箍筋端頭彎成135度,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
5)、框架柱箍筋加密區范圍基礎底板上取Hn/3,樓板上取柱長邊尺寸、Hn/6、500mm三者最大值。
6)、箍筋綁扎位置應盡量避開連接套筒,避免箍筋無法與其它豎筋接觸到。
10. 獨立基礎柱子和地梁正確的施工工序是什麼
先做到主基礎頂,然後柱、梁一起到梁頂,再向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