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聯達里吊筋、附加鋼筋、次梁加筋怎麼設置呢
吊筋、次梁加筋可以直接進行CAD圖元識別設置。附加鋼筋,需要自行修改設置。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打開廣聯達算量軟體,點擊導航欄內的「梁」構件。
2、點擊功能欄內的「識別吊筋」。
3、首先點擊「提取鋼筋和標注」,提取CAD圖中的吊筋。
4、再點擊下方的「自動識別」。
5、此時根據軟體提示,無標注的吊筋和此梁加筋的信息,點擊確定即可。
6、此時軟體會提示「識別吊筋(次梁加筋)完成」,這樣增加吊筋和次梁加筋的操作步驟就完成了。
7、點擊需要添加附加鋼筋的梁。
8、點擊功能欄內的「原位標注」。
9、在彈出的梁平法表格中輸入相關數據即可。
㈡ 這個獨立基礎怎麼在廣聯達中定義, 下面配筋怎麼輸入
廣聯達獨立基礎B:C12@150鋼筋在建單元時直接在橫向或是縱向輸入,頂面鋼筋4C16@100/A10@200的鋼筋在其它鋼筋里輸入。
獨立基礎新建四稜台單元參數化里選擇。
㈢ 建模法獨立基礎並筋怎麼輸入
1、首先用建模法製造一所房子。
2、其次找到兩條獨立基礎的鋼筋,將其焊接並合起來。
3、然後在房子底部打一個洞,將鋼筋輸入即可,簡單快捷。
㈣ 附加箍筋在廣聯達鋼筋算量裡面怎麼輸入
首先進入模塊導航欄進行工程設置:工程設置——計算設置——框架梁(非框版架梁)——箍筋權/拉筋——次梁兩次共增加箍筋數量(將你圖紙中告訴的箍筋數量輸進去),設置好之後,對梁進行原位標注,在標注的表格中有個次梁寬度,輸入後就會自動出現附加箍筋數量。你也可以不用經過設置直接手動輸入,不管怎樣,必須先輸入次梁寬度才行。希望能幫到你!
㈤ 附加箍筋施工中怎麼加加幾個
附加箍筋施工中每側加三道。
1、附加箍筋施工中一般在主次梁相交處,結構應力比較集中,設計會規定在主樑上設置吊筋與附加箍筋(次梁加筋)。
2、如果相交處有柱或牆,產生二種以上的節點構造,主梁與次梁,主梁與柱,主梁與牆,鋼筋錨固彎折較為復雜,不易設置吊筋或附加箍筋;如果想強制設置,可以在主梁原位標注中在相鄰跨輸入吊筋或附加箍筋的信息。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
(5)基礎頂面附加鋼筋怎麼輸入擴展閱讀:
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
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
㈥ 廣聯達條基附加鋼筋怎麼布置
若附加箍筋為在柱/梁等圖元相交位置,梁兩側設置附加的幾根箍筋,和次梁加筋的形式類似,可以在梁平法表格中次梁加筋位置輸入。若附加箍筋為其它形式,在【屬性列表】---鋼筋業務屬性---【其它箍筋】中輸入。
㈦ 如圖,基礎頂部的鋼筋如何布置(廣聯達)
橫向直徑10的鋼筋間距150mm
縱向直徑8的鋼筋間距250mm
㈧ 附加箍筋怎麼設置
附加箍筋施工中每側加三道。
1、附加箍筋施工中一般在主次梁相交處,結構應力比較集中,設計會規定在主樑上設置吊筋與附加箍筋(次梁加筋)。
2、如果相交處有柱或牆,產生二種以上的節點構造,主梁與次梁,主梁與柱,主梁與牆,鋼筋錨固彎折較為復雜,不易設置吊筋或附加箍筋;如果想強制設置,可以在主梁原位標注中在相鄰跨輸入吊筋或附加箍筋的信息。
(8)基礎頂面附加鋼筋怎麼輸入擴展閱讀:
附加箍筋的作用:
1、附加箍筋是在主樑上有集中荷載(如次梁等等)處的構造鋼筋。
作用是承擔局部應力。附加箍筋設置的原則是在構件受剪力較大處增加箍筋,如主次梁相交處的主梁箍筋,柱在基礎、樓層上下處;受集中荷截較大的部位,如預應力張拉端處。
2、在梁的界面工具欄裡面-自動生成吊筋命令,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可以設置主次梁、同截面同類型次梁的吊筋和附加箍筋的輸入。
如果沒有吊筋,則不輸入;如果附加箍筋與梁箍筋相同則只需輸入兩側總根數即可,如果附加箍筋與梁箍筋不相同則輸入格式如:6A10。
㈨ 廣聯達板頂附加筋不知道長度怎麼布置
有兩種方法1.畫板加強帶2.把板分割了再配筋 建議用單構件設置較快。 板中附加鋼筋布置: 1、直接在「單構件」建立,然後直接輸入直徑、根數、長度即可,這樣簡單快速 2、用板主筋畫,定義范圍,畫出,個人感覺這種麻煩 單構件輸入方便 構造柱四周的加強在板的其他鋼筋里輸入。 建負筋構件 畫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