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橋梁的系梁鋼筋屬於橋梁的基礎鋼筋還是下部鋼筋
這個問題嘛 就要看你圖紙上的設計了 看規范卅
㈡ 橋梁的鋼筋工程主要包括
1、橋梁的鋼筋工程主要包括:鋼筋進場驗收、鋼筋儲存、鋼筋取樣試驗、鋼筋加工、鋼筋接頭連接、鋼筋綁扎及安裝和鋼筋隱蔽驗收等工序內容。
2、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為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准確性,應採用不同規格的墊塊,並應將墊塊與鋼筋綁扎牢固,墊塊應交錯布置。
㈢ 橋梁下部結構包括哪些部分
㈣ 求橋梁各部位的名稱圖解及作用
1.箱型橋梁:箱梁結構的基本概念在於全部上部結構變為整體的空心梁,而當主要荷載通過橋上的任何位置時,空心梁的所有各部分(梁肋,頂板和底板)作為整體同時參加受力。其結果可節省材料,成為薄壁結構,提高了抗扭強度。箱梁橋可分為單室,雙室,多室幾種。
2.組合梁橋:指以梁式橋跨作為基本結構的組合結構橋,既兩種以上體系重疊後,整體結構的反力性質仍與以受彎作用負載的梁的特點相同。這類橋的特點主要表現在設計計算工作繁重,構造細節及內力復雜。
3.空腹橋梁:在拱橋拱圈上設置小拱,橫牆或支柱來支撐橋面系,從而減輕橋梁恆載並增大橋梁瀉水面積者稱為空腹拱橋。
個人圖書館網
㈤ 橋台帽梁由哪些鋼筋組成
橋梁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下部結構、上部結構和附屬結構,
1、下部結構:
首先是基礎,包括橋墩基礎和橋台基礎,基礎形式一般有擴大基礎和樁基兩種。
橋台一般又分為重力式和輕型橋台(包括肋板台、樁柱式橋台等),一般施工順序是:
重力式:橋台基礎——前、側牆——台帽——支座墊石
輕型橋台:樁基——承台——台身——台帽、耳背牆——支座墊石
橋墩根據其類型不同略有差別,對於樁柱式橋墩直接接樁基情況(即無承台),其施工順序一般為:樁基——樁系梁(若墩不高時可能沒有)——墩身——墩系梁(若墩不高時可能沒有)——蓋梁——支座墊石
有承台情況下,樁基——承台——墩身——蓋梁——支座墊石。
2、上部結構
根據施工方法不同而有差別:
預制構件:(如存在體現轉換,即先簡支後變結構連續情況) 架設預制梁——現澆墩頂連續段——張拉負彎矩預應力索——設置永久支座,拆除臨時支座,完成體系轉換——橫隔板、濕接縫等
如是簡支結構,只需架設預制梁就行了。
現澆構件:與橋梁規模,施工工藝(滿堂支架現澆、掛藍施工、頂推法施工等)有較大關系,一般可以籠統概況為(後張法):搭腳手架(根據施工工藝不同相應變化)——綁扎鋼筋籠——現澆混凝土——張拉預應力——橫隔板、濕接縫等
3、附屬結構
包括橋面系、搭板、護欄、伸縮縫等
橋面連續——橋面鋪裝——人行道板(若存在人行道)——橋面排水——護欄——伸縮縫,橋台搭板
系梁:分墩系梁和樁系梁,主要是在墩中間或樁頂,起連接相鄰墩樁,增強整體性。
蓋梁:分為橋墩蓋梁和橋台蓋梁,是在墩台頂部,起擱置主梁的作用。
箱梁:梁橋結構形式的一種,有箱梁,t梁,空心板等,箱梁根據不同標准可分為:預制箱梁
和現澆箱梁,等截面箱梁和變截面箱梁,小箱梁和箱梁等。
橋台:位移橋梁兩端,與道路相接。
墩台:指橋墩和橋台。
台帽和墩帽:跟橋台蓋梁、墩台蓋梁一樣的意思,只是叫法不同。
㈥ 橋梁的下部結構有哪些
下部結構包括橋台、橋墩和基礎,起支撐作用。上部結構又稱橋跨結構,是跨越障礙的主要結構,作用是跨越阻礙。
橋梁一般由上部構造、下部結構、支座和附屬構造物組成,上部結構又稱橋跨結構,是跨越障礙的主要結構;下部結構包括橋台、橋墩和基礎;支座為橋跨結構與橋墩或橋台的支承處所設置的傳力雀孝裝置;附屬構造物則指橋頭搭板、錐形護坡、護岸、導流工程等。
為適應現代高速發局碼展的交通行業,橋梁亦引申為跨越山澗、不良地質或滿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設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築物。
人類有目的地伐木為橋或堆石、架石為橋始於何時,已難以考證。古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9世紀)就建造了多跨的木橋。
據史料記載,中國在周代(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已建有梁橋和木浮橋,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橋。,橋長達183米。
古羅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橋,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峽的浮船橋。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公元前 4世紀時建起桐歲哪挑出石拱橋(拱腹為台階式)。
㈦ 橋梁鋼筋403-1-2包含哪些內容
403-2下部結構鋼筋包括如下細目 403-2-aR235光圓鋼筋(Ⅰ級) 403-2-b-1HRB335帶肋鋼筋(Ⅱ級) 403-2-b-2HRB400帶肋鋼筋(Ⅲ級) 403-2-c其它鋼材(縱向受力型鋼) 下部構造包括:墩台身、墩台帽、耳背牆、承台、系梁、蓋梁、擋塊、支座墊石、
㈧ 橋梁的墩柱和橋台該怎麼算量 能不能舉個例子! 基礎鋼筋、下部鋼筋、上部鋼筋大致包括有哪些
橋墩分成:墩身、墩帽(蓋梁)、支座墊石、基礎。
橋台分成:台身、台帽、基礎。
每個部專分都是簡單的幾何圖形,屬可以用幾何公式進行體積求解(關鍵要靈活運用各種簡單幾何要素的加減)。也可以用AutoCAD等軟體計算面積或者直接建立三維模型求體積。
基礎、下部、上部鋼筋主要分成:主受力鋼筋(一般為d20以上)、箍筋(分為普通箍筋、螺旋箍筋等一般為d8、d10、d12)、分布鋼筋、防裂鋼筋(一般為d6)。
㈨ 橋梁下部結構鋼筋包括哪些
基礎鋼筋一般是(樁基、承台(系梁)鋼筋),下部鋼筋是(墩身、帽梁、墊石鋼筋),上部結構一般是(現澆梁或者預制梁,橋面鋪裝的鋼筋),附屬結構是(防撞牆或其他不屬於上述結構的鋼筋)
㈩ 橋梁主梁內部鋼筋分為哪兩大類,各自有哪些
分為受力鋼筋與非受力鋼筋。
受力鋼筋是為了確保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專正常屬受力而設置的鋼筋,比如簡支梁的底面縱向受力鋼筋、彎起鋼筋、部分箍筋等。
非受力鋼筋主要是為了滿足結構構造需要或其他原因而設置的構造鋼筋,對簡支梁而言,架立鋼筋、分布鋼筋、跨中附近區域的箍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