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區分樑上部縱筋和下部縱筋
其一是次樑上部縱筋置伍差野於主樑上部縱筋之上,這樣,次梁頂部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變,主梁頂部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加厚,增加的厚度為次樑上部第一排縱筋直徑;
其二為次樑上部縱筋置於主樑上部縱筋之下(特別註明:應經設計確認後採用),這樣,主梁頂部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變,次梁頂部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加厚,增加的厚度為主樑上部第一排縱筋直徑。
對於下部鋼筋,當平面交叉梁底標高相同時,有兩種做法:
其一是將一方向的梁下部縱筋在支座處自然彎起排布於另一方向梁下部同排縱筋之上,梁下部縱筋保護層厚度不變;在自然彎起位置沿梁縱向設置附加鋼筋;
其二是將一方向梁下部縱筋整體上移排布於另一方向梁下部同排縱筋之上(需經設計確認),梁下部保護層加厚,增加厚度為另一方向梁下部第一排縱筋直徑。標准同時註明:對於同一根梁,其上下腔喊縱筋躲讓不應同時進行;當無法避免時,應由設計方對該梁按實際截面有效高度進行復核計算。慶凱
❷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內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容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一側受拉。而另一側受壓。同時通過截面之間的相互錯動傳遞剪力,最終將作用在其上的豎向荷載傳遞至兩邊支座。梁的內力包括了剪力和彎矩。
(2)梁下部在支座處的鋼筋是什麼擴展閱讀:
應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用同鋼號某直徑鋼筋代替另一種直徑的鋼筋時,其直徑變化范圍不宜超過4mm,變更後鋼筋總截面面積與設計文件規定的截面面積之比不得小於98%或大於103%。
❸ 梁下部鋼筋和下部通常鋼筋有什麼區別
1、所指的范圍不同
梁下部鋼筋包括下部通長鋼筋和受拉鋼筋以及架立筋,而專下部通長鋼筋僅僅屬是指在混凝土設計中貫穿梁部全長的鋼筋,所以二者包含的范圍不同。
2、作用不同
梁下部鋼筋的受拉鋼筋主要的作用是承受梁部的彎矩作用,主要承受拉力。架立筋的作用是支承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而下部通長鋼筋是承受拉力的,作用比較單一。
(3)梁下部在支座處的鋼筋是什麼擴展閱讀
鋼筋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為: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鋼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通長筋
參考資料資源:網路—貫通筋
❹ 樑上部是架立筋下部是什麼筋
樑上部有架立筋,也有負彎矩筋,架立筋下部是腰筋(也叫抗扭筋),梁底是水平受力鋼筋。
❺ 靠近梁支座或是跨中的原位標注鋼筋是什麼鋼筋,怎麼計算其長度
一、是梁的復底部鋼筋,其計算方製法如下:
1、跨中筋=支座寬-保護層+彎折+凈長+支座寬-保護層+彎折;
2、端支座:下部鋼筋=直錨+凈長+支座寬-保護層+彎折。
二、梁底部鋼筋的搭接位置:
1. 梁 底部鋼筋在支座處,上部鋼筋在跨中1/3范圍內, 接頭鋼筋同一斷面不得超過50%(焊接)或25%(綁扎搭接),位置錯開45d。
2. 牆、柱豎向鋼筋每層樓板面處錯開45d接頭。
3. 樓板受力通長鋼筋接長底筋在支座處,負鋼筋在跨中1/3范圍內, 其它短鋼筋則按設計長度配料製作。
4. 樓面施工縫處鋼筋處理;一般樓面不留施工縫,如遇特殊情況需留施工縫時,斷面處應增加設置施工插鐵,數量為主鋼筋面積的30%,長度取3.0m, 兩端各伸入縫內1.5m。板插鐵採用Φ12鋼筋,放置於板中部,梁插鐵用Φ20的鋼筋放於上、下受力鋼筋位置。
❻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集中標注位置(有根引出線):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原位標注位版置(梁線上下權):標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鋼筋,標注在樑上方是上部鋼筋
7d20表示有7根底筋,2/5表示底鋼筋(7d20)分兩排放,上排2根,下排5根。這7根都是下部鋼筋,全部放在下部,但是是分兩排,上下排的凈間距是25mm
❼ 支座鋼筋指的是什麼鋼筋啊
指位於梁支座上部承受負彎矩作用力的縱向受力鋼筋,俗稱扁擔筋、壓梁鐵。有些地方稱內之為蓋筋。支座有負容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
支座上部非貫通縱筋的俗稱,在建築工程中,為了承載支座反力也就是負彎矩力而設置的位於支座上部的非貫通短鋼筋,人們習慣上叫它扁擔筋,因其作用力酷似一根扁擔而得名,中間挑起,兩端懸浮。
(7)梁下部在支座處的鋼筋是什麼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1、端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3 +錨固);
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4+錨固)。
2、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2 * Ln/3 + 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 = 2 * Ln/4 + 支座寬度。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❽ 如圖,梁下部支座處5根25的鋼筋表示什麼意思
配筋解析:即下部蘆枝雀貫通鋼筋為5根φ25,自下而上:底層鋼筋3根φ25,二陪早排鋼筋2根φ25(放置於梁的左右側面)搭沖。
❾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是什麼(標在梁的下部)
問: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是什麼(標在梁的下部)?
答:1、4 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 25全部伸入支座內。
2、6 25 2/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 25,下排筋4 25。
3、6 25(-2)/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 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 25,全部伸入支座。
4、2 25 + 3 22(-3)/ 5 25: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 25伸入支座,3 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 25,通長布置。
❿ 上部鋼筋 下部鋼筋 是什麼
這也是問題?
簡單的抄說上面的就是上部鋼筋,下面的就是下部鋼筋,不管是否貫通。
上部鋼筋一般有 上部貫通筋、架立筋、支座負筋等
上部貫通筋:貫通整個梁,不一定只有一排,有可能有二排、三排,但都屬於上部鋼筋
架立筋:一般在梁最上面的第一排的中間位置,不受力,不貫通
支座負筋:主要在支座(柱)處,長度為:從支座邊算起第一排1/3梁凈跨度,第二排1/4梁凈跨度
下部鋼筋:貫通整個梁,不一定只有一排,有可能有二排、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