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鋼筋布置!
《建築地基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8.2.2條第6款: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版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權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圖8.2.2b)。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圖8.2.2c)。」
『貳』 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從原則上來說其底板橫向配筋和縱向配筋分別如何確定
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從原則上來講,條形基礎的橫向鋼筋就是垂直於軸線方向的鋼筋是主筋,放在下側,縱向鋼筋就是平行於軸線方向的鋼筋為分布鋼筋,要放上側。
『叄』 基礎鋼筋交錯布置
基礎鋼筋交錯布置的條件:
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內基礎的寬度大於容或等於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並宜交錯布置。
基礎插筋主要是解決柱子的縱向鋼筋,箍筋暫時是構造的。因為所插的鋼筋需要臨時成形與固定。這臨時箍筋如何配置,一般是在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mm設置第一道,再向上按設計要求設1~2道也就夠了。如果插筋很長,可能為一層樓高或更高時,那就要按設計圖紙設置更多道。
(3)鋼筋混條形基礎的鋼筋如何配置擴展閱讀:
基礎插筋的設置要求計算方法:
因為所插的鋼筋需要臨時成形與固定。這臨時箍筋如何配置,一般是在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mm設置第一道,再向上按設計要求設1~2道也就夠了。如果插筋很長,可能為一層樓高或更高時,那就要按設計圖紙設置更多道。
在11G101-3的構造中,柱縱筋插至基礎底板支在底板鋼筋網上,插筋的長度=露出長度+hj(基礎厚度)-bhc(基底保護層)+彎折。
其中彎折長度,根據hj(基礎高度)與lae(la)大小比較。若hj>lae(la),則彎折=max(6d,150);若hj<=lae(la),則彎折=15d。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礎插筋
『肆』 條形基礎鋼筋大於2500時丁字牆鋼筋怎麼布置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
基礎鋼筋交錯布置的條件: 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於或等於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並宜交錯布置
根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第8.2.1-5條: 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於或等於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並宜交錯布置。
『伍』 看圖紙條形基礎放坡,按圖鋼筋應該怎樣配置
看圖紙條形基礎放坡(TLBp-1(1)),按圖鋼筋(B∶?10@150/2?12),該條形基礎底板底部配置HRB400級橫向受力鋼筋,直徑為10,但2根HRB400級,直徑為12,這標注應該是錯誤的(請與設計聯系),布置既不符合受力原理(分布筋大於受力筋),又不符合平法施工圖條形基礎底板底部配筋制圖規則(雖然Q2寬250下不布置分布筋,但2根HRB400級,直徑為12顯然少了)。
『陸』 80平米框架結構兩層小樓,自己住,條形基礎梁做多大合適,基礎梁里的鋼筋怎樣設置牢靠不浪費。謝謝。
建議做條形基礎設置,在地梁以下設置鋼筋混凝土條形底板150厚800-1200mm寬,配筋螺紋鋼筋12@150,連接鋼筋圓鋼6@300-400mm,其上設置地梁250*350,配筋樑上下分別3根三級螺紋鋼筋16,於地樑上部梁交界處設附加筋一根同梁主筋型號的鋼筋,正負零以下採用240實心磚牆並於標高-0.06m設置地圈樑240*240,配筋4根螺紋12,箍筋元6@200-250。
(本建議適合於地質條件均勻的原土地基)
『柒』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交接處鋼筋如何配置
你問的是柱下條形基礎還是牆下條形基礎,牆下的在地基的課本里有介紹。柱下的在設計中,我一般簡化計算,支座的彎矩取1/10,跨中的取1/12計算配筋。
『捌』 條基如何擺放鋼筋
根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有梁條基中一般短方向的為主受力筋,短向鋼筋(與梁垂直的)放最底下,長向鋼筋放上;無梁條基中有的長方向的為主受力筋,也有的短向鋼筋為主受力筋,這個是設計根據基礎長度、受力情況來定,施工中按粗的鋼筋放下,細的放上的原則就行。
構造鋼筋的類型有:分布筋,構造腰筋,架立鋼筋,與主梁垂直的鋼筋,與承重牆垂直的鋼筋,板角的附加鋼筋。相對於受力鋼筋而言,構造鋼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維護、拉結、分布作用。
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16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玖』 條形基礎梁配筋
Y表示加腋梁,以B打頭,注寫梁底部貫通縱筋,在不同的標注方法時,
的含義不同,在基礎梁平面注寫方式中,
表示將貫通筋與架立筋相連,架立筋注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里。
而在條形基礎的截面注寫方式中,
連接基礎梁底部貫通縱筋和後面的非貫通縱筋。主要也是要根據圖紙來判斷注寫方式與配筋表示。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