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樓板的鋼筋如何與梁連接
板下鐵鋼筋在樑上鐵主筋下方穿過,板負彎矩筋在樑上鐵鋼筋上方。不管是樓板還是梁都有受拉和受壓之說,只是看鋼筋所受的應力主要為哪項,不管是單向板還是雙向板,支座處都有負彎矩筋,下鐵鋼筋跨中主受拉支座主受壓。
不過鋼筋的受壓能力遠低於混凝土,上鐵鋼筋支座處主受壓,另外像與上鐵鋼筋連接一體的構造筋只是為了滿足配筋率,基本不起承載作用。
磚拱樓板採用鋼筋混凝土倒T形梁密排,其間填以普通粘土磚或特製的拱殼磚砌築成拱形,故稱為磚拱樓板。這種樓板雖比鋼筋混凝土樓板節省鋼筋和水泥,但是自重大,作地面時使用材料多,並且頂棚成弧拱形,一般應作吊頂棚。
(1)樓板鋼筋深入梁內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樓板採用混凝土與鋼筋共同製作。這種樓板堅固,耐久,剛度大,強度高,防火性能好,當前應用比較普遍。按施工方法可以分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和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兩大類。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為實心板,現澆樓板還經常與現澆梁一起澆築,形成現澆梁板。現澆梁板常見的類型有肋形樓板、井字梁樓板和無梁樓板等。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除極少數為實心板以外,絕大部分採用圓孔板和槽形板(分為正槽形與反槽形兩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一般在板端都伸有鋼筋,現場拼裝後用混凝土灌縫,以加強整體性。
2. 現澆鋼筋混凝土懸挑梁與樓板鋼筋,樓板鋼筋放置在梁的上部鋼筋下位於梁中
沒有影響 鋼筋依靠的是混凝土的握裹力。特別注意的是板上部鋼筋的位置要保證,最好在梁側邊綁細鋼筋架住。
3. 板筋伸入梁內多少
要伸入,板下部鋼筋伸入梁內5d。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9.內1.4
條:
採用分離式配容筋的多跨板,板底鋼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延伸的長度應根據負彎矩圖確定,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簡支板或連續板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且宜伸過支座中心線。
受力鋼筋和分布筋間距不宜大於200mm。
4. 受力鋼筋放在梁和板的哪個位置,為什麼
板鋼筋懸空放入梁中,梁不需要增加專門放板鋼筋的鋼筋,只要板鋼筋錨能夠嵌入到梁裡面就可以了。
鋼筋的錨固長度為構件中的縱筋伸入彼構件內的長度,以彼構件的完整邊線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礎中;牆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錨固長度」應成為鋼筋工的第一概念。
錨固長度在101-1.3.4圖集中總分兩種:非抗震與抗震,內容是不同的。
選擇錨固長度的前提條件是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抗震等級,然後參照鋼筋種類決定。
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於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12d;非框架梁包括:簡支梁;連系梁;樓梯梁;過梁;雨蓬陽台梁;但不包括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另有規定。
當邊柱內側柱筋頂部和中柱柱筋頂部的直錨長度小於錨固長度時,可向內或向外側彎12d直角鉤。
5. 頂層樑柱交接處柱的鋼筋是應該伸入到梁內還是板內,還有此處梁板柱鋼筋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 如下圖
本圖所示是中柱復,中制柱柱頂彎錨長度為12d,彎錨方向可以向內也可向外,詳見11G101-1第60頁、65頁;邊柱和角柱柱頂鋼筋錨固詳見11G101-1第59頁、64頁。
原則上柱頂鋼筋的錨固應伸入梁內,但由於柱子較大而梁寬度較小的情況,柱頂的彎錨鋼筋可以伸入板內。
柱、梁、板鋼筋的位置關系:柱筋在外側,梁筋在內側、板的底筋應伸入梁內,板的麵筋一般安放在梁的面層主筋以上。
6. 樓板鋼筋伸入樑柱的長度是多少
板筋伸入梁或牆內的錨固長度為0.4La+15d,不能小於板的厚度,並且要過牆或梁的中心線。
錨固長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構件的受力鋼筋伸入支座或基礎中的總長度,可以直線錨固和彎折錨固。彎折錨固長度包括直線段和彎折段。錨固長度對於建築來說至關重要,甚至關繫到整個工程施工的成功與否。
(6)樓板鋼筋深入梁內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具體規定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規定,混凝土結構構件應合理地選擇尺寸,配置縱向受力鋼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壞先於彎曲破壞,混凝土的壓潰先於鋼筋的屈服,鋼筋的錨固粘結破壞先於構件破壞。
無柱帽柱上板帶的板底鋼筋,宜在距柱面為2倍縱筋錨固長度以外搭接鋼筋,端部宜有垂直於板面的彎鉤。
底液昌部框架抗震牆房屋樑的主筋和腰筋,應按受拉粗埋仔鋼筋的要求錨固在柱內,且支座上部的縱向鋼筋在柱內的錨固長度,應符合鋼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關要求了。
7. 板的負筋錨入梁內,負筋是從樑上部鋼筋外側深入還是從樑上部鋼筋內側深入
當然是從剛進外側深入了,梁是板的支座,板的鋼筋要搭在梁的上面。誰重要就把誰放在下面,就像板的短跨方向鋼筋要放在下面、長跨方向鋼筋要放在上面,是一個道理
8. 地下室頂板,板的上層鋼筋應在梁的上面還是下面
一般都是在梁的上面;板有高低差或梁的高度高於板面時在樑上部鋼筋的下面。
與其他的橫向受力結構(如桁架,拱等)相比,梁的受力性能是較差的,但它分析簡單,製作方便,故在中小跨度建築中仍得到了廣泛應用。梁在荷載作用中主要承受彎矩和剪力,有時也承受扭矩。
在截取試件時應除去鋼筋兩端100-500MM,在截取試件大於60噸還需在取相應的鋼筋。如果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做各項試驗。
(8)樓板鋼筋深入梁內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地下框架梁設置在基礎頂面以上且低於建築標高正負零(室內地面)以下並以框架柱為支座,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僅僅是地下樑及其覆土的自重產生,不是由上部荷載的作用所產生。
井式梁就是不分主次,高度相當的梁,同位相交,呈井字型。這種一般用在樓板是正方形或者長寬比小於1.5的矩形樓板,大廳比較多見,梁間距3m左右,由同一平面內相互正交或斜交的梁所組成的結構構件。
在圈樑部位挑出的混凝土檐,其挑出部分在300px以內時,並入圈樑體積內計算;挑出部分在300px以外時,以圈樑外皮為界限,挑出部分為挑檐天溝。
9. 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力鋼筋應布置在各種梁的哪些部位
鋼筋在混凝土構件中主要是承受拉力,鋼筋接頭是鋼筋承受拉力時的薄弱環節,回鋼筋的接頭應設置答在構件受力較小處。
(1)單跨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不宜設在跨中1/2范圍內;
(2)連續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上部負彎矩筋應設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應設在支座處。但對滿堂基礎底板,因其彎矩圖和樓板方向相反,鋼筋的接頭位置也應相反,即上筋應在支座處,下筋則在跨中。
(3)鋼筋接頭還不宜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內。
(4)鋼筋接頭就不應該集中,要盡量錯開位置,讓薄弱環節分散開來。
對重要構件,施工單位應根據所供應鋼筋的實際長度,在施工前先進行翻樣出鋼筋的接頭布置圖,才能確保接頭位置符合上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