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柱下條形基礎底板受力鋼筋如何布置

柱下條形基礎底板受力鋼筋如何布置

發布時間:2023-03-18 01:58:21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鋼筋布置!

《建築地基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8.2.2條第6款: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版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權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圖8.2.2b)。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圖8.2.2c)。」

㈡ 柱下條形的基礎設計要求

1、柱下條形基礎橫截面宜為倒T形。基礎梁高度根據基底反力可取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宜小於200mm.當翼板厚度為200~250mm時,宜用等厚度;當翼板厚度大於250mm時,宜用變厚度翼板,其頂面坡度不宜大於1:3(垂直:水平),翼板邊緣厚度不宜小於150mm.
2、基礎底板鋼筋配置方法同牆下鋼筋戚槐鍵混凝土條形基礎。
3、柱下條形基礎梁頂部和底部縱向受力鋼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頂部跨中鋼筋宜在支座連接,底部支座鋼筋應有1/3在跨中連通高巧,並應有2~4根通長鋼筋。
4、當明升基礎梁腹板高度(不包括底板厚度)大於450mm時,在梁的兩側(在底板厚度范圍以外),沿高度每200~300mm應各設一根直徑12~16mm的構造鋼筋。
5、柱與基礎梁交接處的構造要求,應注意不能因柱截面較大而使梁的寬度過寬。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㈢ 求基礎、梁、柱板受力鋼筋分布分析

1.板:
9.1.3 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當板厚不大於150mm時不宜大於200mm 當板厚大於150mm時不宜大於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於250mm。

9.1.4 採用分離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鋼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延伸的長度應根據負彎矩圖確定,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簡支板或連續板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且宜伸過支座中心線。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長度宜適當增加。

9.1.5 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的體積空心率不宜大於50%。
採用箱型內孔時,頂板厚度不應小於肋間凈距的1/15且不應小於50mm。當底板配置受力鋼筋時,其厚度不應小於50mm。內孔間肋寬與內孔高度比不宜小於1/4,且肋寬不應小於60mm,對預應力板不應小於80mm。
採用管型內孔時,孔頂、孔底板厚均不應小於40mm,肋寬與內孔徑之比不宜小於1/5,且肋寬不應小於50mm,對預應力板不應小於60mm。

(Ⅱ)構造配筋
9.1.6 按簡支邊或非受力邊設計的現澆混凝土板,當與混凝土梁、牆整體澆築或嵌固在砌體牆內時,應設置板面構造鋼筋,並符合下列要求:
1 鋼筋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且單位寬度內的配筋面積不宜小於跨中相應方向板底鋼筋截面面積的1/3。與混凝土梁、混凝土牆整體澆築單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鋼筋截面面積尚不宜小於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鋼筋截面面積的1/3。
2 鋼筋從混凝土梁邊、柱邊、牆邊伸入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l0/4,砌體牆支座處鋼筋伸入板邊的長度不宜小於l0/7,其中計算跨度l0對單向板按受力方向考慮,對雙向板按短邊方向考慮。
3 在樓板角部,宜沿兩個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狀布置附加鋼筋。
4 鋼筋應在梁內、牆內或柱內可靠錨固。

2.梁:
(Ⅰ)縱向配筋
9.2.1 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鋼筋不應少於2根。
2 梁高不小於300mm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0mm;梁高小於300mm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8mm。
3 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30mm和1.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當下部鋼筋多於2層時,2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2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區域宜採用並筋的配筋形式。

9.2.2 鋼筋混凝土簡支梁和連續梁簡支端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從支座邊緣算起伸入支座內的錨固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V不大於0.7ftbh0時,不小於5d;當V大於0.7ftbh0時,對帶肋鋼筋不小於12d,對光圓鋼筋不小於15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2 如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錨固長度不符合本條第1款要求時,可採取彎鉤或機械錨固措施,並應滿足本規范第8.3.3條的規定採取有效的錨固措施;
3 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范圍內應配置不少於2個箍筋,其直徑不宜小於d/4,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大直徑;間距不宜大於10d,當採取機械錨固措施時箍筋間距尚不宜大於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
註: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及以下的簡支梁和連續梁的簡支端,當距支座邊1.5h范圍內作用有集中荷載,且V大於0.7ftbh0時,對帶肋鋼筋宜採取有效的錨固措施,或取錨固長度不小於15d,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

9.2.3 鋼筋混凝土梁支座截面負彎矩縱向受拉鋼筋不宜在受拉區截斷,當需要截斷時,應符合以下規定:
1 當V不大於0.7ftbh0時,應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不需要該鋼筋的截面以外不小於20d處截斷,且從該鋼筋強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長度不應小於1.2la;
2 當V大於0.7ftbh0時,應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不需要該鋼筋的截面以外不小於h0且不小於20d處截斷,且從該鋼筋強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長度不應小於1.2la與h0之和;
3 若按本條第l、2款確定的截斷點仍位於負彎矩對應的受拉區內,則應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不需要該鋼筋的截面以外不小於1.3h0且不小於20d處截斷,且從該鋼筋強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長度不應小於1.2la與1.7h0之和。

9.2.4 在鋼筋混凝土懸臂梁中,應有不少於2根上部鋼筋伸至懸臂梁外端,並向下彎折不小於12d;其餘鋼筋不應在梁的上部截斷,而應按本規范第9.2.8條規定的彎起點位置向下彎折,並按本規范第9.2.7條的規定在梁的下邊錨固。

9.2.6 梁的上部縱向構造鋼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當梁端按簡支計算但實際受到部分約束時,應在支座區上部設置縱向構造鋼筋。其截面面積不應小於梁跨中下部縱向受力鋼筋計算所需截面面積的1/4,且不應少於2根。該縱向構造鋼筋自支座邊緣向跨內伸出的長度不應小於l0/5,l0為梁的計算跨度。
2 對架立鋼筋,當梁的跨度小於4m時,直徑不宜小於8mm;當梁的跨度為4m~6m時,直徑不應小於10mm;當梁的跨度大於6m時,直徑不宜小於12mm。

(Ⅱ)橫向配筋
9.2.7 混凝土梁宜採用箍筋作為承受剪力的鋼筋。
當採用彎起鋼筋時,彎起角宜取45°或60°;在彎終點外應留有平行於梁軸線方向的錨固長度,且在受拉區不應小於20d,在受壓區不應小於10d,d為彎起鋼筋的直徑;梁底層鋼筋中的角部鋼筋不應彎起,頂層鋼筋中的角部鋼筋不應彎下。

3.柱:
(Ⅰ)柱
9.3.1 柱中縱向鋼筋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5%;
2 柱中縱向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於50mm,且不宜大於300mm;
3 偏心受壓柱的截面高度不小於600mm時,在柱的側面上應設置直徑不小於10mm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相應設置復合箍筋或拉筋;
4 圓柱中縱向鋼筋不宜少於8根,不應少於6根,且宜沿周邊均勻布置;
5 在偏心受壓柱中,垂直於彎矩作用平面的側面上的縱向受力鋼筋以及軸心受壓柱中各邊的縱向受力鋼筋,其中距不宜大於300mm。
註:水平澆築的預制柱,縱向鋼筋的最小凈間距可按本規范第9.2.1條關於梁的有關規定取用。

9.3.2 柱中的箍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箍筋直徑不應小於d/4,且不應小於6mm,d為縱向鋼筋的最大直徑;
2 箍筋間距不應大於400mm及構件截面的短邊尺寸,且不應大於15d,d為縱向鋼筋的最小直徑;
3 柱及其他受壓構件中的周邊箍筋應做成封閉式;對圓柱中的箍筋,搭接長度不應小於本規范第8.3.1條規定的錨固長度,且末端應做成135°彎鉤,彎鉤末端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5d,d為箍筋直徑;
4 當柱截面短邊尺寸大於400mm且各邊縱向鋼筋多於3根時,或當柱截面短邊尺寸不大於400mm但各邊縱向鋼筋多於4根時,應設置復合箍筋;
5 柱中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筋率大於3%時,箍筋直徑不應小於8mm,間距不應大於10d,且不應大於200mm。箍筋末端應做成135°彎鉤,且彎鉤末端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10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
6 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環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壓承載力計算中考慮間接鋼筋的作用時,箍筋間距不應大於80mm及dcor/5,且不宜小於40mm,dcor為按箍筋內表面確定的核心截面直徑。

9.3.3 I形截面柱的翼緣厚度不宜小於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於100mm。當腹板開孔時,宜在孔洞周邊每邊設置2~3根直徑不小於8mm的補強鋼筋,每個方向補強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該方向被截斷鋼筋的截面面積。
腹板開孔的I形截面柱,當孔的橫向尺寸小於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豎向尺寸小於相鄰兩孔之間的凈間距時,柱的剛度可按實腹I形截面柱計算,但在計算承載力時應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當開孔尺寸超過上述規定時,柱的剛度和承載力應按雙肢柱計算。

㈣ 柱下條形基礎梁抗扭鋼筋怎麼布置

柱下條形基礎梁抗扭鋼筋布置同框架梁。
抗扭鋼筋一般是指框架梁兩側荷版載不同,對框架權梁產生一定扭矩時,在梁側面設置的鋼筋。構造鋼筋和抗扭鋼筋是設計院設計的,構造鋼筋的代號為G,抗扭鋼筋的代號為N.構造鋼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鋼筋的錨固長度同梁的主筋錨固長度。

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03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㈤ 條形基礎底板鋼筋綁扎先綁扎那個方向,交接出底筋那個在上那個在下

底下是受力鋼筋,上面一排是附加鋼筋。交接處受力底筋上下都可以。

㈥ 基礎鋼筋交錯布置

基礎鋼筋交錯布置的條件:

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內基礎的寬度大於容或等於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並宜交錯布置。

基礎插筋主要是解決柱子的縱向鋼筋,箍筋暫時是構造的。因為所插的鋼筋需要臨時成形與固定。這臨時箍筋如何配置,一般是在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mm設置第一道,再向上按設計要求設1~2道也就夠了。如果插筋很長,可能為一層樓高或更高時,那就要按設計圖紙設置更多道。


(6)柱下條形基礎底板受力鋼筋如何布置擴展閱讀:

基礎插筋的設置要求計算方法:

因為所插的鋼筋需要臨時成形與固定。這臨時箍筋如何配置,一般是在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mm設置第一道,再向上按設計要求設1~2道也就夠了。如果插筋很長,可能為一層樓高或更高時,那就要按設計圖紙設置更多道。

在11G101-3的構造中,柱縱筋插至基礎底板支在底板鋼筋網上,插筋的長度=露出長度+hj(基礎厚度)-bhc(基底保護層)+彎折。

其中彎折長度,根據hj(基礎高度)與lae(la)大小比較。若hj>lae(la),則彎折=max(6d,150);若hj<=lae(la),則彎折=15d。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礎插筋

㈦ 基礎鋼筋怎麼擺放

對於筏板鋼筋布置,對下層鋼筋,若是雙向板,一般哪根鋼筋在下,哪根在下,不特別受限制。對於單向板,受力筋在下,附筋在上。對於上層鋼筋,跟下層相反。需要注意的是,保護層的厚度,鋼筋搭接及端部鋼筋的錨固。
補充:筏型基礎,又叫笩板型基礎、滿堂基礎。是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系梁聯系起來,下面再整體澆注底板。由底板、梁等整體組成。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採用砼底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勻沉降。筏板基礎分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類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樑上平及下平兩種形式。一般說來地基承載力不均勻或者地基軟弱的時候用筏板型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㈧ 條形基礎鋼筋大於2500時丁字牆鋼筋怎麼布置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
基礎鋼筋交錯布置的條件: 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於或等於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並宜交錯布置
根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第8.2.1-5條: 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於或等於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並宜交錯布置。

閱讀全文

與柱下條形基礎底板受力鋼筋如何布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德龍鋼鐵排名多少 瀏覽:788
核電焊接自動化發展如何 瀏覽:592
鋼板是一種什麼材料 瀏覽:465
管理器模具塑形美體內衣要怎麼穿 瀏覽:846
南京哪裡有做CNC模具加工的 瀏覽:918
雲頂之弈怎麼和鋼鐵 瀏覽:702
手機表面的鋼板是什麼原因 瀏覽:7
鋼板預埋套什麼定額 瀏覽:518
丹東基坑護欄網多少錢 瀏覽:339
不銹鋼生活水箱漏水如何處理 瀏覽:293
溫州哪裡有賣鋁合金船的 瀏覽:656
錫絲和銅電源怎麼焊接 瀏覽:463
腳後跟鋼板取出後多少天走路 瀏覽:963
為什麼麥飯石材質是鋁合金 瀏覽:683
玻璃鋼化條件 瀏覽:603
盤圓65鋼筋一件多少噸 瀏覽:405
不銹鋼該如何清洗干凈 瀏覽:562
常用模具鋼共有多少種型號 瀏覽:430
廣聯達鋼筋中暗梁怎麼畫 瀏覽:789
304蜂窩不銹鋼鍋內發黃了怎麼清洗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