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6g圖集溫度筋設置說明
16g圖集溫度筋設置規定了溫度筋應布置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
溫度筋的長度也就是板上沒有負筋的那部分長度加上與負筋的搭接長度,溫度筋的根數計算方法是布置范圍減去兩邊的起步距離(一個溫度筋間距S),除以溫度筋間距,向上取整加一的演算法。
溫度筋是出現在板的上部沒有負筋的區域,與負筋搭接,通常當板的上部有滿布的麵筋時就不設置溫度筋了。
溫度筋介紹:
溫度筋是為了防止溫度差較大而設置的防裂措施。混凝土是會熱脹冷縮的,特別是大面積的條件下,使混凝土產生裂縫。
為了抵抗熱脹冷縮的應力,所以要用鋼筋來補強。這種配筋跟一般控制扭力及剪力的鋼筋不一樣,稱作溫度配筋。
2. 現澆板分布鋼筋如何布置
分布筋不小於Φ6,間距不大於200。放在底層的在縱筋上,面層的在縱筋下。這是單向板。現在的單向板很少了,多的是雙向板,底層沒有分布筋。
3. 板鋼筋里什麼叫溫度筋,分布筋,麵筋,底筋,負筋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與板負筋搭接),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麵筋的位置,是在基材的上部,有橫向和豎向兩種。
底筋的位置,在基材的下部,也有橫向和豎向兩種。
負筋,也叫負彎矩鋼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叫作負彎矩鋼筋。
4. 溫度筋怎麼布置
依據GB50010-200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取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未回配筋表面布置溫答度收縮鋼筋.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規范中並未明確什麼情況設置,但是一般認為屋面溫度收縮應力較大,必須設置。我們施工屋面板時一般只要是板面上層沒有鋼筋,都設置。反正也不多
5. 什麼是溫度筋應該如何配置
板的溫度筋是溫復度、收縮應力較大的制現澆板,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依據規范,鋼筋間距宜取150~200MM,溫度筋除了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外一般也在雙柱或者多柱之間表面時也設置, 溫度筋是防止構件由於溫差較大時而裂縫設置。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但現在一般受力筋可以起到溫度筋的作用,所以有些工程不單獨配了。
溫度筋的計算:
溫度筋的長度=凈跨-兩側負筋伸入板內的凈長+2*搭接(計算設置中所設定的搭接長度)
溫度筋的根數= (凈跨-兩側負筋伸入板內的凈長)/溫度筋的布置間距+1
6. 溫度筋的布置方法
依據GB50010-200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取為150~200MM,並應在板內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容筋.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溫度筋的長度計算同板內負筋的分布筋計算一樣.如圖紙上設計有溫度鋼筋時可參照分布鋼筋的長度進行計算.如下所示:
溫度筋的長度=凈跨-兩側負筋伸入板內的凈長+2*搭接(計算設置中所設定的搭接長度)
溫度筋的根數= (凈跨-兩側負筋伸入板內的凈長)/溫度筋的布置間距+1
http://..com/question/23866729.html?si=1
7. 廣聯達鋼筋算量溫度筋怎麼設置
1.開啟板受力筋,並成功運行程序;
2.新建板受力筋界面;
3.選擇類別為溫度內筋,並確認容勾選;
4.布置到板上,直接拉入界面中(做法同布底筋一樣);
5.完成。
溫度筋定義: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與板負筋搭接),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溫度筋是在樓板和屋面板未設置鋼筋的部位或鋼筋不足的部位,特別是較大跨度雙向板的上部,沿兩個正交方向布置有助減少有溫度引起裂縫的鋼筋叫溫度筋。
1)構造溫度收縮鋼筋與板中的受力鋼筋可用搭接,搭接長度為Ll,搭接長度的鋼筋直徑按溫度鋼筋直徑計算。
2)溫度鋼筋的間距為150—200mm;板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正交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3)溫度收縮構造鋼筋可以在同一區段范圍內搭接。
8. 跨度多大的板,需要設置溫度鋼筋,最好有標准出處,謝謝
依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10.1.9 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取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未配筋回表面布置溫度收答縮鋼筋。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8)板內溫度伸縮鋼筋怎麼布置擴展閱讀:
建築中一般30~40米跨度設置後澆帶。
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
後澆帶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幹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後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的地帶。
後澆帶的澆築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時,可用澆築水泥或水泥中摻微量鋁粉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造成薄弱部位。設置後澆帶的部位還應該考慮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