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平法配筋的鋼筋表示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表示: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箍筋表示: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1)梁平法標注下層鋼筋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國內傳統設計方法效率低、質量難以控制。日本的結構圖紙 沒有節點構造詳圖,節點構造詳圖由建築公司(施工單位)進行二次設計,設計效率高、質量得以保證。美國的結構設計只給出配筋面積,具體配筋方式由建築公司搞。據此中國傳統的設計方法也必須改革。
平法的原理設計流程:設計結構體系—〉結構分析(力學分析)—〉結構施工圖設計。結構設計是一種是商品,有使用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分為創造性勞動和重復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由結構工程師完成創造性設計部分(創造性勞動),節點構造、節點外構造不是結構工程師的勞動成果,是抄的規范。(註:節點構造是算不出來的,是由研究人員試驗出來的。)傳統的單構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將創造性勞動和非創造性勞動混在一起,節點內構造和節點外構造的設計屬於重復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
㈡ 梁鋼筋標注怎麼看
樑上下筋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樑上部筋
說明: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梁腰中筋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2)梁平法標注下層鋼筋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
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㈢ 如何分辨梁的上下排鋼筋 在圖紙上是怎麼標注的
一、上下排鋼筋的區分
1、方向不同
(1)上部鋼筋彎鉤朝向是:向右和向下。
(2)下部鋼筋的朝向是:向左和向上。
2、布置方法不同
(1)下排鋼筋
短跨的鋼筋布置在下部,長跨的布置在上部。
(2)上排鋼筋
短跨在上面,長跨的在下面。
二、在圖紙上的標注方法
1、平面圖中集中標注
平面圖中集中標注的:前面是上筋,後面是下筋,以符號「;」區分。
2、按字母區分
如果帶字母BT的:B是下筋,T是上筋。
樑上下筋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樑上部筋
說明: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㈣ 上部鋼筋與下部鋼筋代號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1、上部分用T表示。下部分用B表示。
2、集中標注位置(有根引出線):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3、原位標注位置(梁線上下):標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鋼筋,標注在樑上方是上部鋼筋
4、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一側受拉。而另一側受壓。同時通過截面之間的相互錯動傳遞剪力,最終將作用在其上的豎向荷載傳遞至兩邊支座。梁的內力包括了剪力和彎矩。
㈤ 鋼筋平法中的過梁配筋標注8φb4的b是什麼含義
1、梁鋼筋如果採用來B開頭,則自表示梁的下層鋼筋,以T開頭,表示上層鋼筋。2、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不同,則按原位標注優先。3、如果鋼筋標注在梁的上側則表示梁的上層鋼筋按原位標注,如果下沒有標注則按集中標注做。同理,如果標注在下側,那麼表示梁的下層鋼筋按原位標注做,上層沒有原位標注則按集中標注做。
㈥ 梁平法標注詳解是什麼
第一行:表示此梁為框架梁,編號為1,有兩跨,兩跨梁截面均為250*500mm,無懸挑。
若是兩端均有懸挑,則則將A改為B,即KL-1(2) 250x500(B)。需注意的是次梁也可表示為LL-1(2) 250x500的形式,但在帶有連梁的剪力牆結構中,連梁一般也用LL表示,怎麼區分要看梁的位置,一端擱置在剪力牆上,另一端也在剪力牆或柱上則為連梁,否則為次梁。
(6)梁平法標注下層鋼筋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梁平法標注注意事項:
在懸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進行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因為懸挑端的上部縱筋是全跨貫通的,所以原位標注在上部跨中是應該的。
在懸挑端進行下部鋼筋的原位標注。彎箍機懸挑端的下部鋼筋為受壓鋼筋,只需要較小的配筋就可以,不同於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縱筋(受拉鋼筋),也就是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縱筋不伸到懸挑端內,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側然後拐15d的直鉤。
㈦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集中標注位置(有根引出線):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原位標注位版置(梁線上下權):標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鋼筋,標注在樑上方是上部鋼筋
7d20表示有7根底筋,2/5表示底鋼筋(7d20)分兩排放,上排2根,下排5根。這7根都是下部鋼筋,全部放在下部,但是是分兩排,上下排的凈間距是25mm
㈧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梁的配筋在平法中分為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集中標注是通長筋,前邊是上部鋼筋,用分號分開,後邊是下部鋼筋。原位標注是加強鋼筋,標注在樑上的是上部鋼筋,梁下的是下部鋼筋。
㈨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是什麼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
當梁的上部縱筋和下部縱筋為全跨相同,且多跨配筋相同時,此項可加註下部縱筋的配筋值,用分號「;」將上部下部縱筋的配筋值分隔開來,少數跨不同者,按本規則第4.2.1條的規定處理(集中標注【例】3?22;3?20及15.870~26.670梁平法施工圖中L1(1)、L4(1));圖4.2.1 平面注寫中紅圈圈住的梁下部縱筋(原位標注)。
4.2平面注寫方式
4.2.1 平面注寫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圖上,分別在不同編號的梁中各選一根梁,在其上注寫截面尺寸和配筋具體數值的方式來表達梁平法施工圖。
平面注寫包括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集中標注表梁的通用數值,原位標注表梁的特殊數值。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項數值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先(如圖4.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