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聯達中有馬牙搓的構造柱怎麼設置與砌體牆的拉結筋什麼設置
廣聯達
拉結筋
不要去糾結,全部畫好後自動整樓生成就是了。還有個就是梁的吊筋也是,等全部畫好了整樓生成。還有個就是柱子自動識別下邊柱還是中柱。至於功能建在那裡自己找去吧。有馬牙搓的
構造柱
別用矩形構造柱畫,還有軟體有自動生成構造柱功能,單如果工程的圖紙裡面畫好構造柱的那就按圖紙布置了。
B. 建築上的小常識,馬牙槎規范
建築方面的知識我們還是有很多要學習的,就例如馬牙槎規范,我相信這個概念我們都有很多人不怎麼明白,其實馬牙槎規范一個建築項目的工程預算規劃,對於建築工程是來說一個建築的開始就要擬寫一份馬牙槎規范的文本,來與商家探討。馬牙槎規范其實很簡單,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關於建築方面的馬牙槎規范吧!
設置規范
1、當無混凝土牆(柱)分隔的直段長度,120(或100)厚牆超過3.6m,180(或190)厚牆超過5m時,在該區間加混凝土構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牆當牆高小於等於3米時,開洞寬度小於等於2.4m,若不滿足時應加構造柱或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牆當牆高小於等於4m,開洞寬度小於等於3.5m,若不滿足時應加構造柱或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牆體轉角處無框架柱時、不同厚度牆體交接處,應設置構造柱
5、當牆長大於5m(或牆長超過層高2倍)時,應該在牆長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邊)設置構造柱
6、較大洞口兩側、無約束牆端部應設置構造柱
設計規范
在砌體房屋牆體的規定部位,按構造配筋,並按先砌牆後澆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製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稱為混凝土構造柱,簡稱構造柱(建築圖紙里符號為—GZ)。
為提高多層建築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規范要求應在房屋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並與圈樑連接,共同加強建築物的穩定性。這種鋼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稱為構造柱。構造柱,主要不是承擔豎向荷載的,而是抗擊剪力,抗震等橫向荷載的。
構造柱通常設置在樓梯間的休息平台處,縱橫牆交接處,牆的轉角丈處,牆長達到五米的中間部位要設構造柱。為提高砌體結構的承載能力或穩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牆中的構造柱已不僅僅設置在房屋牆體轉角、邊緣部位,而按需要設置在牆體的中間部位,圈樑應設置成封閉狀。
圈樑可以提高建築物的整體剛度,抵抗不均勻沉降,圈樑的設置要求是宜連續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斷,不可避免有門窗洞口堵截時,在門窗洞口上方設置附加圈樑,附加圈樑伸入支座不得小於2倍的高度(為被堵截圈樑的上平到附加圈樑的下平),且不得小於1000mm,過梁設置在門窗洞口的上方,宜與牆同厚,每邊伸入支座不小於240mm。
從施工角度講,構造柱要與圈樑地梁、基礎梁整體澆築。與磚牆體要在結構工程有水平拉接筋連接。如果構造柱在建築物、構築物中間位置,要與分布筋做連接。
構造柱不作為主要受力構件
工程量計算
構造柱圖構造柱是為加固牆體,先砌牆後澆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據圖紙統計圖各種型號構造柱的數量,然後按下述公式計算混凝土和鋼筋工程量。
混凝土工程量
柱高*斷面面積*柱根數=(m3)
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頂面高度,或自地圈樑頂面至屋頂圈樑頂面高度。
鋼筋工程量
主筋:主筋長*根數*比重(kg/m)*柱根數=(kg)
箍筋:柱斷面周長*(柱高/箍筋間距@)*比重(kg/m)*柱根數=(kg)
式中主筋長=柱高+伸入地圈樑長+上下的直鉤長+42.5dn(n為層數)
馬牙槎規范上面都教大家是怎麼樣的,在建築方面可能出現這種現象,一就是不會擬寫馬牙槎規范,二是不會看馬牙槎規范。所以今天在這里介紹的馬牙槎規范對於建築工程師來說是很必要的。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建築方面的困難,可以多上小兔網站搜索。也許會幫你解決的了問題。今天的馬牙槎規范就到到尾聲了。
C. 構造柱的馬牙槎
構造柱是磚混結構建築中重要的砼構件。為提高多層建築砌體結構的抗震性回能,規范要求應在房屋答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並與圈樑連接,共同加強建築物的穩定性,這種鋼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稱為構造柱。構造柱主要不是承擔豎向荷載的,而是用於抗擊剪力、抗震等橫向荷載的。
馬牙槎(mayachá)是磚牆留槎處的一種砌築方法。當砌體不能同時砌築的時候,在交接處一般要預留馬牙搓,以保持砌體的整體性與穩定性,常用在構造柱與牆體的連接中,是指構造柱上凸出的部分。馬牙槎有大馬牙槎和小馬牙槎兩種叫法,小馬牙槎指砌牆時在留槎處每隔一匹磚伸出1/4磚長,以備以後接槎時插入相應的磚。這種接槎屬直槎,一般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須使用時,應在接槎處預留拉接鋼筋。大馬牙槎是用於抗震區設置構造柱時磚牆與構造柱相交處的砌築方法,砌牆時在構造柱處每隔五匹磚伸出1/4磚長,伸出的皮數也是五匹,同時也要按規定預留拉接鋼筋。目的是在澆築構造柱時使牆體與構造柱結合的更牢固,更利於抗震。
構造柱模板面積與馬牙槎模板面積計算,按砼與模板的實際接觸面積計算。
D. 構造柱與牆體之間如何砌築馬牙槎
砌牆時與構造柱連接處砌成槎,有大馬牙槎和小馬牙槎兩種叫法,小馬牙槎指砌牆時在留槎處每隔一皮磚伸出1/4磚長,以備以後接槎時插入相應的磚。這種接槎屬直槎,一般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須使用時,應在接槎處預留拉接鋼筋。大馬牙槎是用於抗震區設置構造柱時磚牆與構造柱相交處的砌築方法,砌牆時在構造柱處每隔五皮磚伸出1/4磚長,伸出的皮數也是五皮,並沿牆高每隔500設 鋼筋,沿牆全長貫通,並與柱連接。支模,澆注砼。這樣的目的是在澆築構造柱時使牆體與構造柱結合的更牢固,更利於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