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D圖紙中的帶彎鉤鋼筋叫什麼
叫帶彎鉤鋼筋,指端部帶彎鉤的鋼筋,彎鉤通常分為半圓彎鉤,斜彎鉤和直彎鉤3種類型。
1、半圓彎鉤筋即I級光圓受力鋼筋末端做180°的彎鉤筋。
2、斜彎鉤就是斜彎鋼筋的起彎部分應做成和緩的弧線,彎曲直徑不小於5d。
3、直彎鉤就是在兩端彎鉤或中間彎折的鋼筋。
2. 哪種鋼筋需要設置彎鉤
分布鋼筋會多一點
分布鋼筋就是與受力鋼筋垂直均勻布置的構造鋼筋,分布鋼筋位於受力鋼筋內側及受力鋼筋的所有轉折處,並與受力鋼筋用細鐵絲綁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鋼筋骨架。
3. 哪些鋼筋需要彎鉤
一般來說彎鉤都復是在箍筋,板制頂負彎矩筋,拉筋中才會出現。
所謂的鋼筋錨固是為了讓鋼筋伸入一個構件達到一定才長度,以保證混凝土對鋼筋的握箍力達到要求,具體的錨固長度和形式可以見11G101系列圖集。
彎鉤的作用其實也是為了鋼筋與混凝土更好的結合,但和錨固的形式還是有區別的。
4. 鋼筋在什麼情況下有彎鉤
光面鋼筋系指HPB235級熱軋鋼筋,末端應作180度彎鉤當作受壓鋼筋時可不做彎鉤 。除這種情況外其餘類型鋼筋保證有足夠的基本錨固長度就可也了!如想提高鋼筋與砼的粘結強度末端可做成彎鉤!
5. 鋼筋末端為什麼要做彎鉤,各種鋼筋下彎鉤的作用是什麼
鋼筋末端做彎鉤是構造要求,一級鋼筋,表面光圓,混凝土握裹力不足,鋼筋末端必須做180度彎鉤;帶肋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一定的摩擦力,一般不用彎折,只在鋼筋錨固長度不夠時和規范要求彎折的地方彎折。
彎鉤的作用是增大鋼筋和混凝土的沾接力,提高錨固能力,避免錨固破壞,使構件牢固不被破壞。
板負筋和板附加筋彎鉤構造做法,請參考16G101-1第99頁和100頁。
6. 哪些構建的哪些鋼筋可以做彎鉤
規范規定:綁扎網片和綁扎骨架中的受拉光面圓鋼筋,以及偏心受回壓、受拉構件中直徑大答於12毫米的受壓光面圓鋼的末端、梁中箍筋的末端等均應設彎鉤。I級鋼筋末端做180°的彎鉤,Ⅱ、Ⅲ級鋼筋末端做90°或135°的彎鉤。
鋼筋彎勾是為了保證構件的牢固性,增加鋼筋與混凝土的結合程度,從而把鋼筋的尾部做成彎勾型,以達到設計要求。
鋼筋的彎鉤形式有三種: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半圓 彎鉤是最常用的一種彎鉤。直彎鉤只用在柱鋼筋的下部、 箍筋和附加鋼筋中。斜彎鉤只用在直徑較小的鋼筋中。根據規范要求,綁扎骨架中的受力鋼筋,應在末端做彎鉤。
7. 哪些鋼筋需要彎鉤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 明確
5.3.1 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1 HPB235級鋼筋末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倍;
2 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 鋼筋作不大於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5.3.2 除焊接封閉環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應滿足本規范第5.3.1條的規定外,尚應不小於受力鋼筋直徑;
2 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於90°;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應為135°;
3 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此外,設計在構造上也會有一些要求,可以看平法的系列圖集。
8. 鋼筋的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分別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彎鉤用於節點錨固。
直鉤90:梁的錨固,基礎柱柱頂和柱底錨固,板頂負筋,承台底板等。
半圓180:主要用於一級鋼錨固。
斜彎鉤135:主要用於箍筋,還有腰筋拉鉤製作。
斜彎45:用於挑梁,吊筋,集水坑等抗剪構件中。
9. 什麼是鋼筋標准彎鉤
非常普通的光來圓鋼筋端部的自180°彎鉤。
鋼筋彎勾是為了保證構件的牢固 性,增加鋼筋與混凝土的結合程度,從而把鋼筋的尾部做成彎勾型,以達到設計要求。
Ⅰ級鋼筋末端需要做1800、1350、900、彎鉤時,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3倍。
HR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4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9)什麼鋼筋帶有彎勾擴展閱讀:
彎鉤長度的計算:
1、計算彎鉤時的原則是無論下料長度還是預算長度都按照中軸線計算。可以想一下,我們做預算時直鋼筋180度彎鉤時取的長度是6.25d,歷來我們都是這么做的,沒有人問為什麼,而實際上6.25d取的鋼筋的中軸線長度。其實箍筋、拉筋末端135彎鉤的長度計算也是一個道理,規范規定的長度是10d,而我們計算時取11.9d,同樣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則。
2、需要指出的是,無論箍筋彎鉤還是拉筋彎鉤,彎折角度都是135度,這在03G101-1第35頁有明確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