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魯班鋼筋筏板筋如何布置
一 高低筏板的筏板筋布置,鋼筋彎折角度的計算 高低筏板整塊布置後切割,再分塊布置筏板筋;要注意的是:不能用「繪制板筋區域」命令布置筏板筋!二 筏板外圍的筏板筋彎勾設定值 高層建築一般都是由主樓與裙樓構成的,在基礎中在就存在主樓的筏板基礎與裙樓的筏板基礎不同厚度,且同時在基礎相交處一般均要留後澆帶來防止沉降不均。筏板的配筋一般為雙層雙向配筋,在筏板的邊緣各做各的封邊構造,如上部筋下彎12d,下部筋上彎15d等。但是在軟體處理時會出現不同的計算結果,用編輯鋼筋功能鍵顯示鋼筋結果時發現為「30000-40+34d+12d-40」。這說明兩個不同厚度的筏板基礎在相交處做了錨固34d,另一端做了12d的下彎,這與實際不符,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呢? 一般的情況主樓的筏板基礎與裙樓的筏板基礎厚度不同,如果讓主樓的筏板與裙樓的筏板分開,或有一定的距離,那麼就可能各做各的封邊;這樣我把所有裙樓的筏基偏移離開主樓的筏基1mm,通過匯總後,再編輯鋼筋查看結果為「30000-40+15d+12d-40」這說明:主樓與裙樓的筏板基礎的鋼筋各做各的封邊構造。通過上述示例,我們可以知道以計算結果來分析圖形,發現圖形的問題,通過影響不大的調整來達到與實際相符的計算結果。軟體在處理的時候,各種構件交叉以後在軟體中就會出現關聯關系,而且這種關聯關系又不可以去掉,在大多數情況下構件是在關聯的,一個1mm雖然差不了多少,但卻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逆向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是每一個使用軟體的造價人員在工作中應掌握的一種技巧。 在實際施工中,按圖紙說明外,端部有外伸構造時應該上下封邊形成搭接(La)三 同一筏板基礎中三種以上板厚的筏板筋布置 三種以上板厚的筏板,除電梯間的板最厚用集水井布置外,中部板厚由於筏板基礎中間不能切割成塊,就又只得用集水井布置;但將集水井的井口設為50*50;高度為0即可四 厚筏板的拉筋設置: 暫時用襯腳布置:將襯腳間距設置成拉筋間距的兩倍,襯腳的上面長度和襯腳腳的長度修改;使得計算的量與兩個拉筋的量一樣。五 計算結果排列的順序為自北(上)向南(下);自西(左)向東(右)六 魯班鋼筋預算版V19.0.0 版本新增自由繪制集水井功能,支持調整鋼筋方向及各邊的放坡參數(放坡參數調整支持角度輸入方式和放坡水平長度輸入方式)
❷ 魯班鋼筋算量暗柱鋼筋搭接區箍筋間距如何設置(同一層有@100與@200)
柱
(一) 、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二、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四、 板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❸ 現澆樓板鋼筋計算怎麼算望指教
1.
板底鋼筋只是縱橫布置,由於板有一定厚度,就用板頂一層鋼筋,板底一層鋼筋,這就是雙層。
2.
板底部的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下部,長向的放在上面;對於板頂鋼筋,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最上面,長向鋼筋在短向鋼筋的下面.(應該是擺放板底鋼筋中的長鋼筋後)
3.對的,頂板鋼筋都是分布在四周的兩頭呈L型鉤的!
當然也要算錨固長度,要不誰為那段鋼筋買單?
在混凝土中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f1/f2)×d。
式中:f1為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
f2為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
a為鋼筋外形系數,光面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鋼筋的公稱直徑。
另外,當鋼筋為HRB335級和HRB400級其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的修正系數。
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受壓鋼筋的錨固長度為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的0.7倍。
❹ 魯班鋼筋中筏板和牆體梅花型拉結筋如何設置
牆體的拉勾梅花形可以在計算設置里設置的 剪力牆計算設置第32條
筏板的拉勾筋在筏板撐腳中設置為拉勾形 對於梅花形可把間距標注為1000/500的格式(表示1000間距梅花形)
❺ 魯班鋼筋筏板的板凳筋如何梅花布置
在構件屬來性定義—板筋—撐腳源—類型選擇—拉筋式—調整下配筋規格距離就行了。
板凳筋,又稱馬凳筋、板凳鐵,這個三名字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是通俗叫法不一樣而已。
馬凳筋作為板的措施鋼筋是必不可少的,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來說有時也是舉足輕重的,它既是設計的范疇也是施工范疇更是預算的范疇。一些缺乏實際經驗和感性認識的人往往對其忽略和漏算。馬凳不是個簡單概念,但時至今日沒有具體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沒有通用的計算標准和規范,往往是憑經驗和直覺。不過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實際施工,那麼計算馬凳筋就不是件難事。任何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和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都是有害的。
❻ 土建工程鋼筋量怎麼計算
二十三、鋼筋工程量計算步驟
(1)、確定構件砼的強度等級和抗震級別;(2)、確定鋼筋保護層的厚度;(3)、計算鋼筋的錨固長度La,抗震錨固長度Lae,鋼筋的搭接長度Ll,抗震搭接長度Lle;(4)、計算鋼筋的下料長度和重量(5)、按不同直徑和鋼種分別匯總現澆構件鋼筋重量(6)、計算或查用標准圖集確定預制構件鋼筋重量;(7)、按不同直徑和鋼種分別匯總預制構件鋼筋重量
二十四、鋼筋工程量基本計算規則及公式
(1)、計算規則:鋼筋工程量應區分不同鋼筋類別、鋼種和直徑分別以噸(t)計算其重量。
(2)、計算公式:鋼筋工程量=鋼筋下料長度(m)×相應鋼筋每米重量(kg/m)
式中:鋼筋下料長度(m) =構件圖示尺寸-砼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彎起鋼筋彎起部分的增加長度-量度差(鋼筋彎曲調整值)+圖中已經註明的搭接長度
(3)、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搭接長度的,按規定搭接長度計算;自然接頭損耗及下料損耗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得另計。鋼筋的電渣壓力焊、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二十五、梁的鋼筋計算規則及公式
1、單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直鋼筋凈長=L-2C;彎起鋼筋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彎起鋼筋兩端帶直鉤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2×(梁高-保護層厚度×2);
2、多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
(1)、首跨鋼筋的計算:上部貫通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端支座負筋長度=設計構造長度+端支座錨固值;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2)、中間跨鋼筋的計算: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兩邊跨設計構造長度+中間支座值;(3)、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 d)×2+(梁高-2×保護層+2 d)×2+14 d或24 d
箍筋根數=(梁凈長-100MM)/設計間距+1,加密區另計。
(4)、腰筋、拉筋、吊筋應按構造要求計算其長度。
二十六、現澆板鋼筋的計算方法與公式
現澆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板凈長-100MM)/布筋間距+1
(2)、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3)、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4)、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二十七、現澆鋼筋混凝土柱鋼筋的計算方法與公式
(一)、基礎層:柱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設計構造要求長度
(二)、中間層:柱縱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三)、頂層: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應根據規范設計要求計算其長度。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四)、柱箍筋:、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