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類環境中,鋼筋混凝土梁的保護層厚度最小取多少
最小取20mm。
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c(mm):
(1)鋼筋混凝土最小的厚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越大,構件的受力鋼筋粘結錨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過大的保護層厚度會使構件受力後產生的裂縫寬度過大,就會影響其使用性能(如破壞構件表面的裝修層、過大的裂縫寬度會使人恐慌不安等),過大的保護層厚度亦會造成經濟上的浪費。
因此,《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中,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下表中數值的1.4倍。
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受力鋼筋最外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下表的規定。一般設計中是採用最小值的。
② C30混凝土環境為一類 混領土保護層最小厚度為多少
20mm。
《規復范》GB50010-2010 第9.2.2條 處於一類環境制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規范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規范》GB50010-2010
第9.2.2條 處於一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本規范表9.2.1中規定減少5mm,但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二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
預制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預制肋形板主肋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按梁的數值取用。
第9.2.3條 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本規范表9.2.1中相應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第9.2.4條 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40mm時,應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
③ 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的厚度一般應大於多少
您好,鋼筋混凝土抄剪力襲牆的厚度一般應大於多少?常規是250-350mm,也是更厚的,比如700牆,1米多厚牆體,牆體的厚度應工程技術工藝規定,像地下通道與地下室牆體肯定是不一樣的厚度,這樣也決定使用止水螺桿長度,牆體越厚止水對拉螺桿越長,這是必然的。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④ 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構件的受力鋼筋粘結錨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過大的保護層厚度會使構件受力後產生的裂縫寬度過大,就會影響其使用性能(如破壞構件表面的裝修層、過大的裂縫寬度會使人恐慌不安等),過大的保護層厚度亦會造成經濟上的浪費。因此,《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中,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下表中數值的1.4倍。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受力鋼筋最外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下表的規定。一般設計中是採用最小值的。
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 環境類別條件一室內乾燥環境,永久的無侵蝕性靜水浸沒環境二a室內潮濕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直接接觸的環境;寒冷和寒冷地區的冰凍線以下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直接接觸的環境二b干濕交替環境;水位頻繁變動區環境;嚴寒和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寒冷和寒冷地區冰凍線以上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直接接觸的環境三a嚴寒和寒冷地區冬季水位變動區環境;受除冰鹽影響環境;海風環境三b鹽漬土環境;受除冰鹽作用環境;海岸環境四海洋環境五受人為或自然的侵蝕性物質影響的環境1. 室內潮濕環境是指經常暴露在濕度大於75%的環境;
2.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劃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的有關規定;
3.海岸環境為距海岸線100m以內;室內潮濕環境為距海岸線100m以外、300m以內,但應考慮主導風向及結構所處迎風、背風部位等因素的影響;
4. 受除冰鹽影響環境為受到除冰鹽鹽霧影響的環境;受除冰鹽作用環境指被除冰鹽溶液濺射的環境以及使用除冰鹽地區的洗車房、停車樓等建築。
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影響因素之二是設計使用年限,使用年限的主要內因是材料抵抗性能退化的能力,本規范對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材料作出了規定。 環境類別 板、牆、殼 梁、柱、桿 一 15 20 二a 20 25 二b 25 35 三a 30 40 三b 40 50 1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mm;
2 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承台地面鋼筋保護層厚度尚不應小於樁頭嵌入承台內的長度。
《G101系列圖集施工常見問題答疑圖解》13G101-11中,還規定當有充分依據並採取下列措施時,可適當減小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
1.構件表面設有抹灰層或者其他各種有效的保護性塗料層;
2.混凝土中採用摻阻銹劑等防銹措施時,可適當減小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使用阻銹劑應經試驗檢驗效果良好,並應在確定有效的工藝參數後應用。
3.採用環氧樹脂塗層鋼筋、鍍鋅鋼筋或採取陰極保護處理等防銹措施時,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減小;
4.當對地下室牆體採取可靠的建築防水做法或防護措施時,與土壤接觸面的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減小,但不應小於25mm。
⑤ 請問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最小是多少有沒有國標或者規范規定
看情況而定的,,室內乾燥環境,無侵蝕性浸沒環境的板牆保護層是15mm,樑柱是20mm等等,詳見11g101.
⑥ 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是多少
鋼筋保護層厚度一般如下:(要算鋼筋根數,構件長的兩邊保護層一般是5-6公分,算鋼筋長度時候,鋼筋末端的保護層有是2-3公分。)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有最小和最大的要求,老規范對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按主要受力鋼筋和箍筋、構造鋼筋分開要求的,除了主筋有保護層的要求,箍筋也有保護層的要求。但是,新規范統一規定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其實混凝土驗收規范上對此有一條說明:混凝土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要求,其允許偏差最大值不得超過1.5倍。
(6)鋼筋混凝土最小的厚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2第102頁、11G101-1第54頁對「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的說明: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適用於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
2、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
3、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一類環境中,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數值的1.4倍;二、三類環境中,應採取專門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
5、基礎底面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有混凝土墊層時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於40mm。
網路-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⑦ 請問鋼筋混凝土最低厚度可以做到多少
在94年,中國第一座小型斜拉橋(湖南長沙實驗性橋梁,跨瀏陽河),主梁的腹板厚度只有2cm,是用2mm的鋼絲網加鋼纖維混凝土完成。
⑧ 鋼筋混凝土底板防水的最小厚度是多少
鋼筋混凝土底板防水的最小厚度是250MM。
做地面時,防水鋼筋混凝土底板以上的項專目為地面做法。屬防水鋼筋混凝土底板屬於基礎底板。
鋼筋混凝土,工程上常被簡稱為鋼筋砼(tong)。是指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鋼筋鋼筋網、鋼板或纖維而構成的一種組合材料與之共同工作來改善混凝土力學性質的一種組合材料。為加勁混凝土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⑨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厚度是多少MM
全國大多數的標準是80-160mm
現澆樓板厚度不同要看所在位置樓板尺寸及配筋按設計要版求,
一般民用住宅權的樓板厚度根據用途\開間尺寸\配筋\混凝土強度等的不同,在80-160mm.再厚的話一般就加梁了,否則自重太大了.合適的厚度是設計人員算出來的.
允許誤差-5mm~+8mm
關於樓板的最小厚度可參照以下數據
一.單向板
1.屋面板 60mm+
2.民用建築樓板60mm
3.工業建築樓板70mm
4.車行道下的樓板80mm.
二.雙向板80mm
三,密肋板
1.肋間距小於或等於700mm的為40mm
2..............大於700mm的為50mm
四.懸臂板
1.懸臂長度小於或等於500mm的為60mm,
2.................大於500mm的為80mm
五.無梁樓板150mm
⑩ 普通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1、定義
混凝土保護層是指混凝土構件中,起到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其厚度為縱向鋼筋(非箍筋)外緣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離。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定是為了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滿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
2、作用
(1)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混凝土是由鋼筋和混凝土兩種不同材料組成的復合材料,兩種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結性能是它們共同工作的基礎,從鋼筋粘結錨固角度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是為了保證鋼筋與其周圍混凝土能共同工作,並使鋼筋充分發揮計算所需強度。
(2)鋼筋裸露在大氣或者其他介質中,容易受蝕生銹,使得鋼筋的有效截面減少,影響結構受力,因此需要根據耐久性要求規定不同使用環境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以保證構件在設計使用年限內鋼筋不發生降低結構可靠度的銹蝕。
(3)對有防火要求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及預應力構件,對混凝土保護層提出要求是,為了保證構件在火災中按建築物的耐火等級確定的耐火限的這段時間里,構件不會失去支持能力。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要求。
3、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構件的受力鋼筋粘結錨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過大的保護層厚度會使構件受力後產生的裂縫寬度過大,就會影響其使用性能(如破壞構件表面的裝修層、過大的裂縫寬度會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於設計中是不考慮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過大的保護層厚度還必然會造成經濟上的浪費。因此,《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2.1條,規定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下表的規定。一般設計中是採用最小值的。
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
環境類別板、牆、殼板、牆、殼板、牆、殼梁梁樑柱柱柱
≤C20C25-C45≥C50≤C20C25-C45≥C50≤C20C25-C45≥C50
一201515302525303030
二a-2020-3030-3030
二b-2520-3530-3530
三-3025-4035-4035
註: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
4、《規范》關於混凝土保護層的其它規定
第9.2.2條
處於一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本規范表9.2.1中規定減少5mm,但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二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表面採取有效保護措施時,保護層厚度可按本規范表9.2.1中一類環境數值取用。
預制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預制肋形板主肋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按梁的數值取用。
第9.2.3條
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本規范表9.2.1中相應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第9.2.4條 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40mm時,應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
處於二、三類環境中的懸臂板,其上表面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第9.2.5條 對有防火要求的建築物,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
處於四、五類環境中的建築物,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
第10.1.2條 國家標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規定必須對重要部位進行結構實體檢驗,主要檢驗混凝土強度和鋼筋保護層厚度。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需要對重要構件,特別是懸挑梁和板構件,以及易發生鋼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採用非破損(用先進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測定儀)或局部破損的方法檢驗。此時,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為-7~+10mm;對板類構件為-5~+8mm。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
90%及以上時為合格。當合格點率小於 90%,但不小於 8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檢驗,當兩次抽減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
90%及以上時才能判為合格。且每次抽樣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允許偏差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