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筏板鋼筋百分之五十率,二十二的鋼筋,搭接應該多長,是綁雜接頭,怎麼算,求解
鋼筋綁扎接頭在同一截面接頭率不宜大於50%,錯開35d即可,麵筋接頭區在支座的1/4范圍內專,底筋的屬接頭區在誇中的1/3,搭接長度的話根據混凝土強度等級一級圖紙設計抗震等級,取1.4倍的錨固長度。
具體詳見11G101-1第53和55頁、11G101-3第79頁和81頁。
接頭百分率就是這樣的,隔一錯一就是50%,通長都是50%接頭率,施工比較方便,也滿足規范要求,除非圖紙有特殊說明,25%的話,鋼筋料子種類就多,易混淆。
(1)鋼筋怎麼雜擴展閱讀:
筏板基礎的鋼筋間距不應小於150mm,宜為200~300mm,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採用雙向鋼筋網片配置在板的頂面和底面。
當筏板的厚度大於2m時,宜沿板厚度方向間距不超過1m設置與板面平行的構造鋼筋網片,其直徑不宜小於12mm,縱橫方向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
對梁板式筏基,牆柱的縱向鋼筋要貫通基礎梁而插入筏板中,並且應從樑上皮起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筏板
B. 圖中的鋼筋怎麼扎啊
其實圖中表示只是讓你看清楚相應的尺寸而已 其實在我們現場的施工中版 柱的鋼筋並不是圖中權那樣懸空,都是固定在底板的鋼筋之上,那不是有個100mm的平直長度么 那就可以固定在底板上 個人認為100mm太短了,用綁扎的話容易被外力(比如施工時候混凝土的側壓力等等)導致移位或處於不垂直的狀態,通俗的說就是倒過一邊,最好是焊接在底板鋼筋上
C. 建築後澆帶鋼筋銹蝕,泥漿雜物較多時,如何澆築
1)後澆帶施工支模是整個後澆帶質量保證的關鍵所在,必須採取合理、有效的支模方案。底板混凝土澆搗時兩側的底板、梁鋼筋比較密集,是支模的難點。首先在底板的後澆帶墊層澆搗時,比後澆帶相鄰兩側底板墊層低100mm。防止底板混凝土澆搗時跑漿而裹住底板下層鋼筋。如混凝土澆搗時,仍有水泥漿跑出,應立即用水管進行沖洗,至露出底板下層鋼筋及保護層厚度為止。在底板基礎梁後澆帶處,設計梁底集水坑,使梁底跑漿的混凝土能夠沖洗至集水坑內,保證基礎梁後澆帶能夠完全貫穿。
2)底板下層鋼筋網紮好後即進行後澆帶側面支模工作。因後澆帶部位鋼筋比較密集,木模不能支撐嚴密,且較難拆除,遂採取雙層鋼絲網片加Ф14鋼筋骨架作為支模材料。施工時,先按後澆帶設計准確位置焊接定位鋼筋骨架,鋼筋骨架豎向鋼筋Ф14高400mm@500一排作為後澆帶側模的主要受力桿,然後焊接水平Ф14通長鋼筋@200的豎向鋼筋網,鋼筋網與底板上下層鋼筋網的橫向主筋焊牢,防止混凝土澆搗時位移。
3) 豎向鋼筋網焊好後,用雙層密目18#鋼絲網與豎向鋼筋骨架用18#鐵絲綁扎牢固,要求綁扎點間距200×200,防止混凝土澆搗時脹模。鋼絲網應綁扎在後澆帶豎向鋼筋的反側。
4) 側面鋼絲網支撐完成後,開始綁扎底板上層鋼筋網,豎向鋼絲網骨架與上層鋼筋網橫向主筋焊牢。
5) 基礎梁處後澆帶先綁扎18#密目雙層鋼絲網片,然後用與基礎梁等寬度的短鋼筋@100間距綁扎在基礎梁的箍筋上,並兩端焊接固定,要求鋼絲網片封閉嚴密,防止漏漿。
6)混凝土澆搗時,應派專人守模,如有跑漿時,應立即用水沖洗清理,保證底板鋼筋網的保護層厚度及後澆帶的貫穿。
7) 地下室剪力牆、頂板、梁支模方法與地下室底板基本相同,頂板、梁後澆帶支模時,應在後澆帶居中處模板底板處斷開,在平板底板混凝土澆搗時作為清理跑漿的混凝土用,後澆帶處的跑漿混凝土必須隨手清理干凈,露出梁、板鋼筋,嚴禁事後在後澆帶處用大錘鑿打殘留混凝土。
8) 頂板後澆帶兩側的結構樓板、梁在後澆帶二次澆搗前必須加設支撐,支撐用Φ100圓木並用木楔頂緊,支撐間距為1000mm,且梁端必須設置一根,支撐間用40×60方料縱橫連接成整體,增強支撐的剛度和穩定性,使框架梁不會形成懸挑構件。
D. 請問大家橋梁施工圖上各種復雜鋼筋的長度是怎麼算的圖上量的還是心算
設計一般不要求十分准確,因為工地的施工人員對鋼筋的長度還會再計算一遍的
E. 求PS,就是把圖上鋼筋中擺放雜亂的去掉,就是鋼筋那部分只要成捆的鋼筋就好!謝謝了!
F. 鋼筋夾雜對性能的影響
1.現象
在模板外綁扎的鋼筋骨架,入模時放不進去,或劃刮模板。
2.原因分析
鋼筋骨架外形不準,這與各號鋼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確有關,如成型工序能確保各部尺寸合格,就應多安裝質量上找原因。影響安裝質量有兩點:多根鋼筋端部未對齊;綁扎時某號鋼筋偏離規定位置。
3.預防措施
綁扎時將多根鋼筋端部對齊;防止鋼筋綁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治理方法
將導致骨架外形尺寸不準的個別鋼筋松綁,重新整理安裝綁扎。切忌用錘子敲擊,以免骨架其他部位變形或松扣。
2.2平板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不準
1.現象
(1)澆築混凝土前發現平板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沒有達到規范要求。
(2)預制板製成後,板底出現裂縫。鑿開混凝土檢查,發現保護層不準。
2.原因分析
(1)保護層砂漿墊塊厚度不準,或墊塊墊得太少。
(2)當採用翻轉模板生產預制平板時,如保護層處在混凝土澆搗位置上方(澆築陽台板、挑檐板等懸臂板時,雖然是現澆的,不用翻轉模板,也有這種情況),由於沒有採取可靠措施,鋼筋網片向下移位。
3.預防措施
(1)檢查保護層砂漿墊塊厚度是否准確,並根據平板面積大小適當墊夠。
(2)鋼筋網片有可能隨混凝土澆搗而沉落時,應採取措施防止保護層偏差,例如用鐵絲將網片綁吊在模板楞止上;採用翻轉模板時,也可用鋼筋承托網片(鋼筋穿過側模作為托件),再在翻轉後抽除承托鋼筋9如不是採用翻轉模板,則在混凝土澆搗後抽除)。
4.治理方法
澆築混凝土前發現保護層不準,可以採取以上預防措施補救;如構件已成型而發現保護層不準(經鑿開混凝土觀察或用必要的儀器探測確認),則應根據平板受力狀態和結構重要程度,結合保護層厚度實際偏差狀況,對其採取加固措施,嚴重的則應報廢。
2.3同一連接區段內接頭過多
1.現象
在綁扎或安裝骨架時,發現同一連接區段內內受力鋼筋接頭過多,有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超出規范規定的數值。
2.原因分析
(1)鋼筋配料時疏忽大意,沒有認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長度的合理搭配。
(2)忽略了某些桿件不允許採用綁扎接頭的規定。
(3)錯誤取用有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數值。
(4)分不清鋼筋位於受拉區還是受壓區。
3.預防措施
(1)配料時按下料單鋼筋編號再劃出幾個分號,註明哪個分號與哪個分號搭配,對於同一組搭配而安裝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說明。
(2)記住軸心受位和小偏心受拉桿件中的受力鋼筋接頭均應焊接,不得採用綁扎。
(3)弄清楚規范中規定的「同一連接區段」含義。
(4)如果分不清鋼筋所處部位是受拉區或受壓區時,接頭設置均應按受拉區的規定辦理;如果在鋼筋安裝過程中安裝人員與配料人員對受位或受壓理解不同,則應講座解決或征詢設計人員意見。
G. 如何分別鋼筋是否國標,是否雜鋼
鋼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准《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等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內檢驗容,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驗證方法
按同類型(鋼種直徑相同)分批,每100個為一批,每批取6個試件,3個作抗拉試件,3個作冷彎試驗。三個試件抗拉強度值不得低於該級別鋼筋的抗拉強度即為合格。
H. 想在露台建一間雜物間。澆築屋頂3.5米X2.5米要用多粗的鋼筋,澆多厚。鋼筋怎樣布局。請教一下高手。
這么小主筋Φ0.8厘米,副筋用Φ0.6厘米,主筋分布間隔12或10公分,副筋間隔15公分,澆築平內均12公分厚,中部稍容厚些,邊緣稍薄些,不知道你屋頂有屋檐沒有,如果屋檐大於15公分還要下扣筋的,長度是你屋檐伸出長度的2倍,兩頭要彎鉤,可以到買鋼筋的地方讓他幫你做
I. 怎麼才能看懂復雜的鋼筋圖怎麼算鋼筋數量
鋼筋看標注,看大小,看尺寸,看鋼筋等級……鋼筋算量:直長+彎鉤-彎折
J. 我打水泥板裡面放幾根鋼筋不用綁雜絲可以嗎
1米以內的預制板鋼筋可以不綁扎,但是不如綁扎後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