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縱向受力鋼筋。最好有圖,
縱向受力鋼筋,簡稱受力鋼筋,是指在構件的長邊方向,通過力學計算在受力部位設置滿專足承載力的鋼筋,來滿屬足結構強度和剛度的要求。常見的受彎梁下部或上部就是受力鋼筋,柱子中的受壓鋼筋等就是屬於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直徑d不宜小於12mm,宜選用直徑較粗的鋼筋,以減少縱向彎曲,防止縱筋過早壓屈,一般在12-32mm范圍內選用。
(1)板的縱向受力鋼筋宜採用什麼擴展閱讀:
縱向受力鋼筋通常採用HRB335、HRB400級或RRB400E級鋼筋,不宜採用高強度鋼筋受壓,因為構件在破壞時,鋼筋應力最多隻能達到400N/m2。當採用冷拉調直時,必須控制鋼筋的伸長率。對於HPB235級鋼筋的冷拉伸長率不宜大於4%;對於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E級鋼筋的冷拉伸長率不宜大於1%。
『貳』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宜優先採用哪種鋼筋 HPB235 HRB335 HRB400 RRB400 哪種
結構鋼材的性能指標,按鋼材產品標准《建築結構用鋼》GB/T 19879-2005 規定的性能指標,將分專子、分母對換,改為屈服強屬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
3.9.3 結構材料性能指標,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普通鋼筋宜優先採用延性、韌性和可焊性較好的鋼筋;普通鋼筋的強度等級,縱向受力鋼筋宜選用 HRB400 級和 HRB335 級熱軋鋼筋,箍筋宜選用 HRB335、HRB400 和 HPB235 級熱軋鋼筋
『叄』 板鋼筋是什麼在框架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板鋼筋:是指加強混凝土板結構穩定而採取的配筋。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板鋼筋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1、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2、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3、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見圖2-21右側支座負筋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三、構造鋼筋
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們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
1、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痩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該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沿受力方向配置時不宜小於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時可根據實踐經驗適當減少。
(2)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對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板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7,在兩邊嵌固於牆內的板角部分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4(雙向配置);對周邊與混凝土梁或牆整體澆築的板不宜小於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1/5(單向板)、1/4(雙向板),見圖2-21。
2、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長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該構造鋼筋伸人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o的1/4。
四、板上開洞
1、圓洞或方洞垂直於板跨方向的邊長小於300mm時,可將板的受力鋼筋繞過洞口,不必加固。
2、當300≤D≤1000mm時,應沿洞邊每側配置加強鋼筋,其面積不小於洞口寬度內被切斷的受力鋼筋面積的1/2,且不小於2A10,
3、當D>300mm且孔洞周邊有集中荷載時或D>1000mm時,應在孔洞邊加設邊梁。
五、板柱節點
在板柱節點處,為提高板的沖切強度,可配置箍筋或彎起鋼筋。板的厚度不應小於150mm。
箍筋應配置在柱邊以外不小於1.5h0范圍內,其間距不應大h0/3,如圖2-25a,箍筋外形宜為封閉式。箍筋直徑不應小於6mm。
彎起鋼筋可由一組或二組組成,如圖2-25b。其傾斜度應與沖切破壞斜截面相交,其交點應在柱周邊以外h/2~2/3h的范圍內。彎起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且每一方向不應小於3根。
抗震配筋要求
一、抗震等級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根據設防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抗震等級分為一、二、三、四級,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並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表的規定。
1、一般規定
1)、結構構件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宜選用HRB335、HRB400級鋼筋。
2)、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Lae:對一、二級抗震等級為1.15La,對***抗震等級為1.05La,對四級抗震等級為La。
3)、採用搭接接頭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LlE,應按下列公式計算:LlE=ζLae。
4)、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接頭的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5)、箍筋的末端應做成135度彎鉤,彎鉤端頭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其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其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2、 框架梁
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頂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般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5;二、***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3。
2)、梁端箍筋的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應按下表採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於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大2mm,
抗震等級 箍筋加密區長度(二者取大值) 箍筋最大間距(三者取大值) 箍筋最小直徑
一 2h、500mm 6d、h/4、100mm Φ10
二 1.5h、500mm 8d、h/4、100mm Φ8
三(四) 8d、h/4、150mm Φ8(Φ6)
3)、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至少應備配置兩根通長的縱向鋼筋。對一、二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4mm,且分別不應少於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受力鋼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對三、四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
4)、梁箍筋加密區長度內的箍筋間距:對一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20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對二、***抗震等級,不宜大於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對四級抗震等級,不宜大於300mm。
5)、梁端設置的第一個箍筋應距框架節點邊緣不大於50mm;非加密區的箍筋間距不宜於加密區間距的2倍。
另外你也可以去看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10-2002》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幫您解決問題。
『肆』 縱向受力鋼筋指的是哪些
什麼是縱向受力鋼筋這個問題,在施工中的確大部的人都分不清!主要是對鋼筋的受力情況不了解。
縱向受力鋼筋,又是分廣義的和相對的兩種說法的。
從廣義上來講,所謂縱向鋼筋,就是構件中的主受力鋼筋,而次受力、抗剪作用的則叫做橫向受力鋼筋。
下面將具體情況都概要的說一下:
1 在基礎中,從廣義的來說,基礎鋼筋都屬於縱向鋼筋。從相對的來說,由於受力情況是受承載基礎的反作用力,受力曲線向上,相對的縱向鋼筋是指較短向的鋼筋(包括上部麵筋和下部底筋),而長向的相對的視為橫向。這就強調基礎底筋長向布下方,而短向布上層的原因所在。要注意的是在整個基礎構件中,嚴格的說,內側是為縱向,外側視為橫向,所以底麵筋及水平筋都要將較長的布置在外側,而把較短的布於內側。
2 在柱結構中,受力情況與方向相同合了,縱向和橫向很容易理解,不再講。
3 在梁結構中,相對的縱向鋼筋是指主筋,包括底筋、麵筋、支座筋,而腰筋、箍筋、拉鉤均視為橫向。
4 在板筋結構中,廣義的來說雙向底板筋均為縱向鋼筋,麵筋為橫向。相對的則是短向板筋為縱向受力鋼筋,長向為橫向。由於樓層上受力曲線向下,所以短向底板布置於下方,而長向置上。麵筋受力為抗裂抗剪,相對於底板筋為橫向,但在麵筋自身來講,也是把短向歸為縱向,而長向歸為橫向。
『伍』 建築工程柱縱向受力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建築工程柱縱向受力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1.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不宜小於12mm,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5%;圓柱中縱向鋼筋宜沿周邊均勻布置,根數不宜少於8根,且不應少於6根。
(2)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於50mm;對水平澆築的預制柱,其縱向鋼筋的最小凈間距可按梁的有關規定取用。
(3)在偏心受壓柱中,垂直於彎矩作用平面的側面上的縱向受力鋼筋以及軸心受壓柱中各邊的縱向受力鋼筋,其中距不宜大於300mm。
(4)當偏心受壓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時,在柱的側面上應設置直徑為10~16mm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相應設置復合箍筋或拉筋。
2.現澆柱中縱向鋼筋的接頭,應優先採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宜設置在柱的彎矩較小區段,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柱中縱向鋼筋的接頭
(a)上下柱鋼筋搭接;(b)下柱鋼筋彎折伸入上柱;
(c)加插筋搭接;(d)上柱鋼筋伸入下柱
(1)柱每邊鋼筋不多於4根時,可在一個水平面上連接;柱每邊鋼筋5~8根時,可在二個水平面上連接。
(2)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鋼筋的根數及直徑,應滿足上柱受力的要求;當上下柱內鋼筋直徑不同時,搭接長度應按上柱內鋼筋直徑計算。
(3)下柱伸入上柱的鋼筋折角不大於1:6時,下柱鋼筋可不切斷而彎伸至上柱;當折角大於1:6時,應設置插筋或將上柱鋼筋錨在下柱內。
3.頂層柱中縱向鋼筋的錨固,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頂層中間節點的柱縱向鋼筋及頂層端節點的內側柱縱向鋼筋可用直線方式錨入頂層節點,其自梁底標高算起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la,且柱縱向鋼筋必須伸至柱頂。當頂層節點處梁截面高度不足時,柱縱向鋼筋應伸至柱頂並向節點內水平彎折;當柱頂有現澆板且板厚不小於8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柱縱向鋼筋也可向外彎折。彎折後的水平投影長度不宜小於12d(d為縱向鋼筋直徑)。
圖9-25 頂層柱中間節點縱向鋼筋的錨固
(a)柱縱向鋼筋向內彎折;(b)柱縱向鋼筋向外彎折
(2)框架頂層端節點處,可將柱外側縱向鋼筋的相應部分彎入梁內作樑上部縱向鋼筋使用,其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51a;其中,伸入梁內的外側縱向鋼筋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外側縱向鋼筋全部截面面積的65%。梁寬范圍以外的柱外側縱向鋼筋宜沿節點頂部伸至柱內邊,並向下彎折不小於8d後截斷;當柱縱向鋼筋位於柱頂第二層時,可不向下彎折。當有現澆板且板厚不小於8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梁寬范圍以外的縱向鋼筋可伸人現澆板內,其長度與伸入梁的柱縱向鋼筋相同。
(3)框架梁頂節點處,也可將樑上部縱向鋼筋彎入柱內與柱外側縱向鋼筋搭接,其搭接長度豎直段不應小於1.7la。當樑上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大於1.2%時,彎入柱外側的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滿足以上規定的搭接長度,且宜分兩批截斷,其截斷點之間的距離不宜小於20d(d為樑上部縱向鋼筋直徑)。柱外側縱向鋼筋伸至柱頂後宜向節點內水平彎折,彎折段的水平投影長度不宜小於12d(d為柱外側縱向鋼筋直徑)。
圖9-26 頂層端節點樑柱縱向鋼筋的搭接
(a)柱外側縱向鋼筋彎入梁內作樑上部縱向鋼筋用;
(b)樑上部縱向鋼筋彎入柱內與柱外側縱向鋼筋搭接
『陸』 抗震規范中,框架結構中縱向受力鋼筋是指哪些
指沿著構件抄的長度方向的鋼筋。常見的受彎梁下部或上部就是受力鋼筋,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下方及梁的支坐的上方的鋼筋是受拉力。
需要滿足最小配筋要求來配置的鋼筋,比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第9.2.1條的規定:鋼筋混凝土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8mm必須滿足。
(6)板的縱向受力鋼筋宜採用什麼擴展閱讀:
鋼筋調直可採用機械調直和冷拉調直。當採用冷拉調直時,必須控制鋼筋的伸長率。對於HPB235級鋼筋的冷拉伸長率不宜大於4%;對於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E級鋼筋的冷拉伸長率不宜大於1%。
全部縱向受壓鋼筋的配筋率p′不宜超過5%,也不應小於0.6%;當採用HRB400級、RRB400E級鋼筋時,全部縱向受壓鋼筋強度的配筋率不應小於0.5%。
應沿截面四周均勻布置,鋼筋凈距不應小於50mm,其中距亦不應大於300mm;矩形截面鋼筋根數不得少於4根,以便與箍筋形成剛性骨架;圓形截面鋼筋根數不宜少於8根。
『柒』 建築工程板受力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建築抄工程柱縱向受力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1.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不宜小於12mm,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5%;圓柱中縱向鋼筋宜沿周邊均勻布置,根數不宜少於8根,且不應少於6根。
(2)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於50mm;對水平澆築的預制柱,其縱向鋼筋的最小凈間距可按梁的有關規定取用。
(3)在偏心受壓柱中,垂直於彎矩作用平面的側面上的縱向受力鋼筋以及軸心受壓柱中各邊的縱向受力鋼筋,其中距不宜大於300mm。
(4)當偏心受壓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時,在柱的側面上應設置直徑為10~16mm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相應設置復合箍筋或拉筋。
『捌』 板筋是縱向受力鋼筋
板筋是鋼筋受復力鋼制筋,但不一定屬於縱向受力鋼筋;板受力鋼筋不需要是「帶E」鋼筋。
因為目前大部分現澆板是雙向受力板,板的縱向、橫向鋼筋都是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簡稱受力鋼筋,是指在構件的長邊方向,通過力學計算在受力部位設置滿足承載力的鋼筋,來滿足結構強度和剛度的要求。
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3.9.2(強條)結構材料性能指標,應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抗震等級為一、二、三級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其縱向受力鋼筋採用普通鋼筋時,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且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奉實測值不應小於9%。滿足上述性能要求的即「帶E」鋼筋。因此板筋沒有「帶E」強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