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筋算量怎麼算
鋼筋算量方法(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
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貳』 鋼筋怎麼算量啊謝謝
樓上大姐大概是買軟來件的,個人認自為,在操作軟體之前還是要先學會手工算量,不懂手工算量即便電腦算出來你也看不懂。首先先把03G101-1看懂,再結合陳教授的平法答疑文件,效果會很明顯,也不用找難得翻樣,就平法圖集中的圖形條件就可以,先一個構件一個構件的翻,原理通了就簡單了。
『叄』 農村自建房鋼筋水泥材料用量計算
外牆40米用24牆
40*高6.2*0.24=59.52m3
內牆34米用18牆
34*高6.2*0.18=37.94m3
紅磚:59.52+37.94m3*528=51459塊
砂漿:59.52+37.94m3*0.24=23.39m3
水泥:23.39m3*0.0.222=5.19噸
砂:23.39m3*1.23=28.77m3
混凝土
地圈樑:40+34=74*0.4*0.25=7.4m3
外圈樑:40*0.3*0.24=2.88m3
內圈樑:34*0.3*0.18=1.84m3
板:110*0.1*2=22.00m3
樓梯:約=1.8m3
地板6Cm厚:約=6.0m3
混凝土合計:41.92m3
水泥:41.92*0.34=14.25噸
砂:41.92*0.58=24.3m3
碎石:41.92*0.92=38.56m3
鋼筋估算
地圈樑:6Φ14=(74m+搭接8*0.52 )*6*1.21=567.4kg
箍筋:Φ6.5@200mm={74m/0.2*(0.4-2*0.025+0.3-2*0.025)*2+0.1}*0.26=125.0kg
一、二層內外圈樑:
4Φ12=(74m+搭接8*0.45 )*4*0.888*2層=551.3kg
外圈樑箍筋:
Φ6.5@200mm={40m/0.2*(0.4-2*0.025+0.24-2*0.025)*2+0.1}*0.26*2層=122.7kg
內圈樑箍筋:
Φ6.5@200mm={34m/0.2*(0.4-2*0.025+0.18-2*0.025)*2+0.1}*0.26*2層=99.0kg
板下部筋:(你沒有細部開間尺寸只能按100m2,長寬10m估算)
Φ8@150*150mm雙向={10m/0.15*(10m+彎鉤6*0.05)}*0.395*2*2層=1074.0kg
上部負彎矩筋:(按單向用筋量的4分之3估算)
Φ8@150mm=10m/0.15*10*0.395=260/4*3*2層=390.0kg
彎矩分布筋:
Φ6.5@200mm=10m/0.2*10*0.26=130/4*3*2層=195.0kg
樓梯鋼筋:(按梯寬1m、梯長3.3m雙跑一轉台估算)
主筋Φ6.5@200mm=(2.6+1.5)*2/0.2*1.0*0.26*2=21.32kg1m/0.2*3.7*0.888=19.7*2*2座=78.8kg
負彎矩筋78.8kg/2=34.4kg
分布筋Φ8@250mm=3.3m/0.25*1.05*0.395=5.5*2*2座=22.0kg
梯梁鋼筋:Φ6.5@200mm=(2.6+1.5)*2/0.2*1.0*0.26*2=21.32kg(2.6+1.5)*2*4*0.888*2=58.25kg
箍筋:Φ6.5@200mm=(2.6+1.5)*2/0.2*1.0*0.26*2=21.32kg
轉台:Φ6.5@200mm=2.1*1.5=3.15m*4.5kg*2=28.36kg
合計:Φ14=567kg Φ112=721.2kg Φ8=1486kg Φ6.5=595.68kg
建議你還是在縱橫牆接點處加設構造柱,這樣對抗震好點,地圈樑下做80-120cm寬的毛石基礎,深度90cm,30cm左右一層,這樣以後加至4層,另外如室內堂屋上的空梁要加大鋼筋.
『肆』 鋼筋算量的方法及公式
一般直筋長度=構件長-兩端保護層厚度+彎鉤+其他增加值;
彎起筋長度=構件長-兩端保護層厚度+彎鉤+斜長增加值+其他增加值;
封閉雙肢箍=(B+H)*2-8(c-d)+2*11.9d;
拉筋=b-2*(c-d)+11.9d*2;
另一個的邊寬度相當於1/3的構件斷面寬度:L=1/3b*2+(h-2c+2d)*2+11.9d*2;
兩個相套的箍筋為一邊寬相當於2/3的構件斷面寬度的兩個封閉單箍:L=(2/3b*2+(h-2c+2d)*2+11.9d*2);
箍筋肢數:
簡支梁肢數=(構件長-2倍保護層厚)/箍筋間距+1;
框架梁肢數=(梁凈長-2*0.05)/箍筋間距+1;
板的分布筋長=分布筋分段計算長度+2*(保護層厚+鋼筋最小搭接長度);
負彎矩筋長=負彎矩筋水平段從牆邊伸入板內長度+支撐板的磚牆厚度-保護層厚+2*(h-2*c);
分布筋長度=板長-2*負彎矩筋水平段長度+2*鋼筋最小搭接長度;
肢數=負彎矩筋水平段長度/分布筋長度+1;
(4)鋼筋水泥花格窗怎麼算量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余熱處理鋼筋:熱軋後立即穿水,進行表面控製冷卻,然後利用芯部余熱自身完成回火處理所得的成品鋼筋。
帶肋鋼筋:表面通常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的鋼筋。
月牙肋鋼筋:橫肋的縱截面呈月牙形,且與縱肋不相交的鋼筋。
縱肋:平行於鋼筋軸線的均勻連續肋。
橫肋:與縱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與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相等的圓的直徑。
帶肋鋼筋的相對肋面積:橫肋在與鋼筋軸線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積與鋼筋公稱周長和橫肋間距的乘積之比。
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范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凡重要部位的鋼筋代換,須徵得甲方、設計單位同意,並有書面通知時方可代換。
(1)鋼筋表面應潔凈,粘著的油污、泥土、浮銹使用前必須清理干凈,可結合冷拉工藝除銹。
(2)鋼筋調直,可用機械或人工調直。經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
(3)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
(4)鋼筋彎鉤或彎曲:
①鋼筋彎鉤。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鋼筋彎曲後,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彎起後尺寸大於下料尺寸,應考慮彎曲調整值。鋼筋彎心直徑為2.5d,平直部分為3d。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的理論計算值:對轉半圓彎鉤為6.5d,對直彎鉤為3.5d,對斜彎鉤為4.9d。
②彎起鋼筋。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不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箍筋調整,即為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兩項之差或和,根據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內包尺寸而定。
④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等規定綜合考慮。
a.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b.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c.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幫條焊接頭適用於焊接直徑10~40mm的HPB235、HRB335、HRB400鋼筋。鋼筋幫條焊宜採用雙面焊,不能進行雙面焊時,也可採用單面焊。幫條宜採用與主筋同級別或同直徑的鋼筋製作;如幫條級別與主筋相同時,幫條直徑可以比主筋直徑小一個規格;如幫條直徑與主筋相同時,幫條鋼筋級別可比主筋低一個級別。
鋼筋搭接焊接頭或幫條焊接頭的焊縫厚度h應不小於0.3倍主筋直徑;焊縫寬度b不應小於0.7倍主筋直徑。
對於直徑大於等於10mm的熱軋鋼筋,其接頭採用搭接,幫條電弧焊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焊接接頭當設計有要求時應採用雙面焊縫,無特殊要求時一般可採用單面焊縫。對於Ⅰ級鋼筋的搭接焊或幫條焊的焊縫總長度應不小於8d;對於Ⅱ、Ⅲ級鋼筋,其搭接焊或幫條焊的焊縫總長度應不小於10d,幫條焊時接頭兩邊的焊縫長度應相等。
2)幫條的總截面面積應符合下列要求:當主筋為Ⅰ級鋼筋時,不應小於主筋截面面積的1.2倍;當主筋為Ⅱ、Ⅲ級鋼筋時,不應小於主筋截面面積的1.5倍。
為了便於施焊和使幫條與主筋的中心線在同一平面上。幫條宜採用與主筋同鋼號,同直徑的鋼筋製成,如幫條與主筋級別不同時,應按設計強度進行換算。幫條的長度應滿足相應的焊縫要求。
『伍』 鋼筋混凝土過梁門窗洞口面積的計算方法
對於門窗過梁的尺寸設計,國家是有著嚴格的控制的,不少人對其規范要求不了解。那麼,門窗過梁設置規范要求是多少呢?
一、門窗過梁設置規范要求
門窗過梁尺寸在施工圖紙的結施圖上的砌體部分會有表格列出。一般會根據洞寬L(mm)的范圍,依次給出梁高、梁寬、支座長以及鋼筋的配筋情況;梁寬一般都是牆寬的長度,具體如下:
1、如果L小於1000mm,梁高120mm,支座長240mm。
2、如果L在1000-1500mm之間,梁高180mm,支座長240mm。
3、如果L在1500-2000mm之間,梁高240mm,支座長240mm。
4、如果L在2000-2500mm之間,梁高240mm,支座長240mm。
5、如果L在2500-3000mm之間,梁高300mm,支座長360mm。
二、門窗洞口上必須設置過梁嗎?
當牆體上開設門窗洞口且牆體洞口大於300mm時,則需要在門窗洞口上設置過梁。
梁在框架結構中,把各個方向的柱連接成整體。在牆結構中,洞口上方的連梁,將兩個牆肢連接起來,使之共同工作。在框架-剪力牆結構中,梁既有框架結構中的作用,同時也有剪力牆結構中的作用。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中對過梁規定如下:
1、當過梁的跨度不大於1.5m時,可採用鋼筋磚過梁;不大於1.2m時,可採用磚砌平拱過梁。對有較大振動荷載或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的房屋,應採用鋼筋混凝土過梁。
2、磚砌平拱用豎磚砌築部分的高度不應小於240mm。
3、鋼筋磚過梁底面砂漿層處的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5mm,間距不宜大於120mm,鋼筋伸入支座砌體內的長度不宜小於240mm,砂漿層的厚度不宜小30mm。
三、門過梁與門窗壓頂的區別
1、概念不同
門過梁表示放在門洞口上的一根橫梁,稱作「過梁」,是砌體結構房屋牆體門窗洞上常用的構件;門窗壓頂是指在建築中露天的牆上頂部的鋼筋混凝土覆蓋層,一般在外牆的窗檯頂部、窗戶底部、女兒牆的頂部。
2、用途不同
門過梁是用來承受洞口頂面以上砌體的自重及上層樓蓋梁板傳來的荷載;門窗壓頂是增加窗檯下部牆體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3、 施工要求不同
門過梁:對有較大震動荷載或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的房屋,應採用混凝土過梁;當過梁的跨度不大於1.5m時,可採用鋼筋磚過梁;當不大於1.2m時,可採用磚砌平拱過梁;對有較大振動荷載或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的房屋,應採用鋼筋混凝土過梁。
門窗壓頂:為防止或者減輕房屋底層牆體裂縫,可增大基礎圈樑的剛度。在底層的窗檯下牆體灰縫內設置3道焊接鋼筋網片或者2Φ6鋼筋,並深入兩邊窗間牆內不小於600mm。
『陸』 鋼筋混凝土怎麼計算量
混凝土計量是按照體積,不扣除鋼筋體積。鋼筋按照噸來計算。
算量的話是為了計算鋼混單價分析的話,就是如上所述了。
按體積計算,圖上應該是長方體
『柒』 混凝土雨棚怎麼計算工程量和鋼筋
房修定額中現澆抄鋼筋混凝土陽台、雨篷工程量均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伸入牆外的牛腿已包括在定額內不可再另計。在房修定額中未包含欄桿扶手及嵌入牆內的梁。梁按鋼筋混凝土梁的子目另計。雨篷以平板為准,如果雨篷外沿有翻口,其高度按垂直面積合並在投影面積內計算。
『捌』 現澆鋼筋混凝土陽台、雨篷工程量如何計算
房修定額中現澆鋼筋混凝土陽台、雨篷工程量均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伸入牆內外的容牛腿已包括在定額內不可再另計。在房修定額中未包含欄桿扶手及嵌入牆內的梁。梁按鋼筋混凝土梁的子目另計。雨篷以平板為准,如果雨篷外沿有翻口,其高度按垂直面積合並在投影面積內計算。
『玖』 門窗工程量如何計算
本章所述工程量快速計算的基本方法包括:練好「三個基本功」;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 靈活運用「統籌法」計算原理;充分利用「工程量計算手冊」等四項內容。在實際工作中,只要能夠熟練掌握,充分利用以上「基本方法」,就可以快速提高工程量計算業務水平。
第一節 練好「三個基本功」
練好「三個基本功」包括:提高看圖技能;熟悉常用標准圖做法;熟悉工程量計算規則,等三個方面。
一、提高看圖技能
工程量計算前的看圖,要先從頭到尾瀏覽整套圖紙,待對其設計意圖大概了解後,再選擇重點詳細看圖。在看圖過程中要著重弄清以下幾個問題:
(一)建築圖部分
1、了解建築物的層數和高度(包括層高和總高)、室內外高差、結構形式、縱向總長及跨度等。
2、了解工程的用料及作法,包括樓地面、屋面、門窗、牆柱面裝飾的用料及法。
3、了解建築物的牆厚、樓地面面層、門窗、天棚、內牆飾面等在不同的樓層上有無變化(包括材料做法、尺寸、數量等變化),以便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二)結構圖部分
1、了解基礎形式、深度、土壤類別、開挖方式(按施工方案確定)以及基礎、牆體的材料及做法。
2、了解結構設計說明中涉及工程量計算的相關內容,包括砌築砂漿類別、強度等級,現澆和預制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的錨固和搭接規定等,以便全面領會圖紙的設計意圖,避免重算或漏算。
3、了解構件的平面布置及節點圖的索引位置,以免在計算時亂翻圖紙查找,浪費時間。
4、磚混結構要弄清圈樑有幾種截面高度,具體分布在牆體的那些部位,圈樑在陽台及門窗洞口處截面有何變化,內外牆圈樑寬度是否一致,以便在計算圈樑體積時,按不同寬度進行分段計算。
5、帶有挑檐、陽台、雨篷的建築物,要弄清懸挑構件與相交的連梁或圈樑的連結關系,以便在計算時做到心中有數。
目前施工圖預算和工程量清單的編制主要是圍繞工程招投標進行的,工程發標後按照慣例,建設單位一般在三天以內要組織有關方面對圖紙進行答凝,因此,預算(或清單)編制人員在此階段應抓緊時間看圖,對圖紙中存在的問題作好記錄整理。在看圖過程中不要急於計算,避免盲目計算後又有所變化造成來回調整。但是對「門窗表」、「構件索引表」、「鋼筋明細表」中的構件以及鋼筋的規格型號、數量、尺寸,要進行復核,待圖紙答凝後,根據「圖紙答凝紀要」對圖紙進行全面修正,然後再進行計算。
計算工程量時,圖中有些部位的尺寸和標高不清楚的地方,應該用建築圖和結構圖對照著看,比如裝飾工程在計算天棚抹灰時,要計算梁側的抹灰面積,由於建築圖中不標注梁的截面尺寸,因此,要對照結構圖中梁的節點大樣計算。再如計算框架間砌體時,要扣除牆體上部的梁高度,其方法是按結構圖中的梁編號,查出大樣圖的梁截面尺寸,標注在梁所在軸線的牆體部位上,然後進行計算。
從事概預算工作時間不長,而又渴望提高看圖技能的初學人員,在必要時應根據工程的施工進度,分階段深入現場了解情況,用圖紙與各分項工程實體相對照,以便加深對圖紙的理解,擴展空間思維,從而快速提高看圖技能。
二、熟悉常用標准圖做法
在工程量計算過程中,時常需要查閱各種標准圖集,實在繁瑣,如果能把常用標准圖中的一些常用節點及做法,留在記憶里,在工程量計算時,不需要查閱圖集就知道其工程內容和做法,這將節省不少時間,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中常用標准圖集基本上為各省編制的民用建築及結構標准圖集,而國標圖集以採用04G329-3《建築物抗震構造詳圖》為最多。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經常用到某些標准圖中的常用節點及工程做法,就應該留心記下來,諸如標准圖中的門窗代號代表的項目名稱,預制過梁及預應力空心板代號表示的構件尺寸及荷載等級,樓地面工程中的水泥砂漿樓地面、水磨石樓地面、塊料樓地面及踢腳線包括的工程內容及做法,牆柱面一般抹灰的砂漿配合比及厚度,屋面保溫及卷材防水的一般做法,牆體拉結筋的節點做法,圈樑、構造柱的節點構造等,只要記住了這些常用節點做法及相應編號,以後在其他工程中再次遇到選用該圖集中相同的節點及編號時,勿須查閱圖集就可以直接計算。
標准圖中的節點及工程做法很多,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全部都記住,但是為了節省計算時間,必須牢記一部分最常用的節點和工程做法,以便加快工程量計算速度。
三、熟悉工程量計算規則及項目劃分
計算工程量是通過「計算規則」這個平台來進行的,不同的計算規則其項目劃分、計量單位、包括的工程內容及計算規定有所不同。計算工程量,根據不同的計價方式應分別採用不同的工程量計算規則。編制施工圖預算,應按預算定額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編制工程量清單,應按《計價規范》附錄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工程量清單計價,應按消耗量定額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消耗量定額」是從「預算定額」的工、料、機消耗量中移植出來的,因此,二者的項目劃分和工程量計算規則是基本相同的(以下二者簡稱為:定額),但是與《計價規范》附錄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不同,其特點區別如下:
1、項目的設置不同
定額中的項目一般是按施工工序設置的,包括的工程內容一般是單一的,工程量清單項目的設置,一般是以一個「綜合實體」考慮的,項目中一般包括多項工程內容。比如陝02J01圖集中,樓地面工程中的水泥砂漿樓地面「地4」一項,工程做法包括五項內容,按定額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要計算三項(其中兩項包括在分項子目中),即:20厚1:2.5水泥砂漿面層(計量單位:m2);60厚C15混凝土(計量單位:m3);150厚3:7灰土墊層(計量單位:m3)。但是,在清單項目計算規則中,這三項只用一個項目表示,工程量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面積計算。
2、項目特徵劃分不同
定額中的項目劃分只考慮簡單的特徵,工程量清單的項目劃分較細,一般來說,同一分項工程中有多少不同的特徵就應該劃分多少項目。比如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中,「矩形梁」按定額的計算規定,梁截面只要符合「矩形」這一特徵,工程量就可以合並計算,但是工程量清單的項目劃分,要區分梁的不同截面和梁底標高計算。
3、部分構件的計量單位不同。
工程量清單計價採用的是綜合單價法,項目的綜合單價具有明了、直觀的特點,因而《計價規范》將部分構件的計量單位按自然計量單位設置;而同一項目,定額為了便於分析工、料、機的消耗量,計量單位一般按物理計量單位設置。比如工程量清單項目中,門窗以「樘」為單位計算,而在定額中則是以「m2」為單位計算。
計算工程量,必須熟悉工程量計算規則及項目劃分,要正確區分《計價規范》附錄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與定額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及二者在項目劃分上的不同之處,對各分部分項工程量的計算規定,計量單位,計算范圍,包括的工程內容,應扣除什麼,不扣除什麼,要做到心中有數。以勉在工程量計算時,頻繁查閱「計算規則」而耽誤時間。
第二節 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
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是工程量快速計算的基本前提。一個單位工程按工程量計算規則可劃分為若干個分部工程,但每個分部工程誰先計算誰後計算,如果不作合理的統籌安排計算起來就非常麻煩,甚至還會造成一定混亂。比如說,在計算牆體之前如果不先計算門窗工程及鋼筋混凝土工程,那麼牆體中應扣除的洞口面積及構件所佔的體積是多少就無法知道,這時只有將牆體計算暫停,又回過頭來計算洞口的扣除面積和嵌牆構件體積,這種顧此失彼前後交叉的計算方法,不但會降低功效而且極容易出現差錯,導致工程量計算不準確。
工程量的計算順序,應考慮將前一個分部工程中計算的工程量數據,能夠被後邊其他分部工程在計算時有所利用。有的分部工程是獨立的(如基礎工程),不需要利用其他分部工程的數據來計算,而有的分部工程前後是有關聯的,也就是說,後算的分部工程要依懶前面已計算的分部工程量的某些數據來計算,比如,「門窗分部」計算完後,接下來計算「鋼筋混凝土分部」,那麼在計算圈樑洞口處的圈過梁長度和洞口加筋時,就可以利用「門窗分部」中的洞口長度來計算(見第四章第一節相關內容)。而「鋼筋混凝土分部」計算完後,在計算牆體工程量時,就可以利用前兩個分部工程提供的洞口面積和嵌牆構件體積來計算(見第三章、第四章相關內容)。
每個分部工程中,包括了若干分項工程,分項工程之間也要合理組排計算順序。比如基礎工程分部中包括了土方工程、樁基工程、混凝土基礎、磚基礎等四項,雖然土方工程按施工順序和定額章節排在第一位,但是在工程量計算時,必須要依序將樁基、混凝土基礎和磚基礎計算完後,才能計算土方工程,其原因是,土方工程中的回填土計算,要扣除室外地坪以下埋設的各項基礎體積。如果先計算土方工程,當挖基礎土方計算完後,由於不知道埋設的基礎體積是多少,那麼計算回填土和余土外運(或取土)兩項時就會造成「卡殼」。
綜合上述:合理安排工程量計算順序,就是在計算工程量時,將有關聯的分部分項工程按前後依懶關系有序的排列在一起,然後進行計算(見圖2-1),其目的是為了計算流暢,避免錯算、漏算和重復計算,從而加快工程量計算速度。
①基礎工程→②門窗工程→③鋼筋混凝土工程→④砌築工程→⑤樓地面工程→⑥屋面工程→⑦裝飾工程→⑧其他工程
圖2-1 分部工程計算順序示意圖
第三節 靈活運用「統籌法」計算原理
「統籌法」計算的核心是「三線一面」,即外牆中心線長L中,外牆外邊線長L外,內牆凈長線長L內和底層建築面積S底。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將「三線一面」中具有共性的四個基數,分別連續用於多個相關分部分項工程量的計算,從而使計算工作做到簡便、快捷、准確。
靈活運用「三線一面」是「統籌法」計算原理的關鍵。針對不同建築物的形體和構造特點,在工程量計算過程中,對「三線一面」或其中的某個基數,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相應調整,不能將一個基數用到底。例如某磚混樓房,底層為370牆,二層及以上設計為240牆,那麼底層的L中和L內肯定不等於二層的L中和L內,此時,底層的L中和L內必須要在二層的L中和L內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計算(見第三章第一節)。
在計算L內時必須注意:內牆牆體凈長度並非等於內牆圈樑的凈長度,其原因是,磚混房屋室內過道圈樑下是沒有牆的(見附錄二,結施-07,②軸、⑥軸/BC段),但是,為了便於在計算牆體工程量時扣除嵌牆圈樑體積,因此,L內計算時必須統一按結構平面的圈樑凈長度計算,而室內過道圈樑下沒有牆的部分則按空圈洞口計算。
「三線一面」中的四個基數非常重要,一旦出現差錯就會引起一連串相關分部分項工程量的計算錯誤,最後導致不得不重新調整「基數」,重新計算工程量。在這四個基數中,如果L中和L內計算錯誤的話,就會影響到圈樑鋼筋、混凝土,牆體和內牆裝飾工程量的計算;如果L外計算錯誤的話,就會影響到外牆裙和外牆裝飾工程量的計算;如果S底計算錯誤的話就會影響到樓地面、屋面和天棚工程量的計算。因此,在計算工程量之前,務必准確計算「三線一面」,而在工程量計算過程中則要靈活運用「三線一面」,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工程量的快速、准確計算。
第四節 充分利用「工程量計算手冊」
「工程量計算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是快速計算工程量的工具和助手,必須要熟練掌握,充分利用。
本「手冊」(見附錄三)為作者精心設計編制,其中包括「工程量數表(A類表)」、「工程量計算專用表(B類表)」、「工程量計算公式」三個部分。
一、工程量數表(A類表)
工程量數表是根據常用的國標和陝標結構圖集,將其中的構件或節點標准做法經計算整理,列出單體構件(或構件延長米)所含的混凝土體積和鋼筋用量,填入表格中,工程量計算時勿需翻閱圖集,直接按施工圖中列出的構件型號,查取表中相應型號的混凝土體積和鋼筋用量,然後乘以構件數量計算。
工程量數表中包括了15種A表,內容如下:
1、挖基礎土方計算公式表(表A1)
2、人工挖孔灌注樁混凝土工程量表(表A2)
3、磚基大放腳折加高度表(表A3)
4、鋼筋理論質量及鋼筋綁扎搭接長度表(表A4)
5、井樁承台網片鋼筋每塊量表(表A5)
6、箍筋長度表(表A6)
7、牆體拉結筋標准量表(表A7)
8、構造柱延米柱高鋼筋量表(表A8)
9、圈樑延米長鋼筋量表(表A9)
10、過梁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0)
11、預應力空心板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1)
12、雨篷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2)
13、住宅樓梯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3)
14、挑檐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4)
15、住宅陽台混凝土、鋼筋量表(表A15)
其中表A1~表A9是依據現行施工質量驗收規范、04G329-3國標圖集,以及構件的常用節點編制的,主要用於挖基礎土方、磚基礎工程量,以及圈樑、構造柱、牆體拉結筋等非定型構件的鋼筋工程量計算。表A10~表A15為定型構件的混凝土、鋼筋量表,該表是根據陝西省《02系列結構標准設計圖集》(以下簡稱:02系列圖集)編制的。凡是採用「02系列圖集」設計的相應構件均可使用該表計算。
二、工程量計算專用表格(B類表)
B類表共分六種表式七種表格,每種表格都是針對不同構件的計算特點精心設計的,分別用於相應基礎及不同構件的工程量計算。
(一)表格內容
1、井樁混凝土工程量計算表(表B1)
2、杯形基礎混凝土工程量計算表(表B2)
3、門窗工程量及洞口面積計算表(表B3)
4、現澆( )鋼筋工程量計算表(一)(表B4-01)
5、現澆( )鋼筋工程量計算表(二)(表B4-02)
6、定型構件混凝土、鋼筋計算表(表B5)
7、混凝土、鋼筋(鐵件)工程量匯總表(表B6)
(二)表格的使用特點
1、井樁混凝土工程量計算表(表B1)
井樁體積計算,其難度主要在於樁體下部圓台體及底部球缺體計算,如遇井樁型號較多,計算時相當繁瑣。如果用B1表格加群體井樁公式計算,不但輕而易舉,而且快速、准確(見第三章第三節,混凝土井樁計算)。
2、杯形基礎混凝土工程量計算表(表B2)
杯形基礎計算是比較繁瑣的,一個單體基礎按傳統方法要分解為三個部分計算,還要從中減去杯口內的虛空體積,如遇杯基單體型號較多,計算起來就更加費事。如果用B2表格加群體杯基公式計算,就可以將繁瑣的逐項列式變為簡單的列表計算(見第三章第五節,杯形基礎計算)。
3、門窗工程量及洞口面積計算表(表B3)
該表的特點是:在計算門窗工程量的同時,再根據牆體和裝飾工程的計算需要,提前算出相應樓層的洞口面積,以便在計算以上相關工程量時,用表中所列的洞口面積作直接扣除,從而避免了一邊計算工程量,一邊又要計算洞口面積所帶來的不便(見第三章表3-8,第四章表4-1)。
4、現澆( )鋼筋工程量計算表(表B4)
該表分兩種形式,即表B4—01和表B4— 02,雖然二表都為現澆構件鋼筋工程量計算表,但作用不同:表B4—01,專用於現澆構件鋼筋按查表方式計算,與A類表中的表A8、表A9配合使用,而表B4—02則專用於現澆構件鋼筋按筋號及圖示長度計算時使用(見第三章第六節,構造柱、圈樑、框架柱、有梁板鋼筋計算,及第四章第一節相關內容)。
5、定型構件混凝土、鋼筋工程量計算表(表B5)
此表與A類表中的表A10~表A15配合,用於樓梯、挑檐、陽台、雨篷、過梁、預應力空心板等定型構件的混凝土、鋼筋工程量計算。在使用此表時,如果該構件混凝土工程量是以立方米體積計算的(如過梁、預應力空心板),就在表中「混凝土體積m3」一行作「√」選擇;如果該構件混凝土工程量是以平方米投影面積計算的(如樓梯)就在表中「投影面積m2」一行作「√」選擇。然後,將A類表中相應構件的混凝土、鋼筋含量填入表B5中乘以構件數量計算(見第三章第七節,及第四章第一節相關內容)。
6、混凝土、鋼筋(鐵件)工程量匯總表(表B6)
鋼筋混凝土分部計算完後,將其各分項工程量按混凝土強度等級及鋼筋的規格型號填入表B6中進行分項匯總,以方便下一步定額子目或工程量清單列項以及材料明細表的編制(見第三章表3—29,第四章表4—10)。
三、工程量計算公式
在實際工作中,時常遇到有些難算的項目,有時會花很多時間去琢磨如何計算,甚至會覺得無從下手,但是,如果有了相應的計算公式,工程量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計算出來。
「手冊」中的計算公式很多,現選擇部分公式加以說明:
(一)基礎公式
基礎公式中包括樁基、獨基、杯基、有梁式帶形基礎和磚基礎公式。樁基、獨基、杯基,分一般單體公式和群體公式,一般單體公式計算,就是基礎以單體為對象,將每個型號分別計算最後將單個體積匯總。而群體公式的計算方法是將所有單體基礎在計算時視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用(表B1或表B2)表格統計出所有單體基礎相關部位的水平面積之和(台體的上底面積和下底面積)後,再套群體公式算出該基礎的總體積。用群體公式計算,要優於用一般單體公式計算,其特點是簡單、快捷、准確(見第三章第三節,群體井樁公式3-38~3-41;第五節,群體獨基公式3-43、群體杯基公式3-46)。
磚基礎工程量一般是採用查表方式計算,所謂的「表」是指「磚基礎大放腳折加高度表」,但就其表中的錯台層數而言,使用時難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假若磚基的實際錯台層數大於表中的層數,就無法計算,再者,假若身邊沒有「表」,而又必須立即計算某磚基工程量時,就可用大放腳截面面積公式計算。
大放腳截面面積公式,由三個獨立公式組成:
1、間隔式大放腳,奇數錯台公式:3-81
2、間隔式大放腳,偶數錯台公式:3-82
3、等高式錯台大放腳公式:3-83
這三個公式,使用非常簡單,又便於記憶,在熟練掌握的情況下,並不比查表計算時慢,因此可大力採用(見第三章第八節,磚基礎工程量計算)。
(二)牆體計算公式
牆體計算有三個公式,公式3-84和3-85 是專用於牆體分別內外牆厚度計算的公式,公式3-86 為內外牆厚度相同時,將二者合並計算的牆體公式。這三個公式在運用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將牆體分層計算,也可以將牆體按整體計算。牆體分層計算就是將層高不同,洞口面積不同,牆體長度不同,嵌牆構件體積不同,砌築砂漿等級不同的牆體,分別按不同樓層計算工程量。牆體整體計算就是將牆體按總高度一次列式計算。
實際上一棟建築物中,要想各層牆體同時滿足以上相同條件,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各層「牆長」和「牆厚」一致,就可以利用其公式將牆體按整體計算。牆體按整體計算之後,不同砂漿等級的牆體分項工程量劃分,可按不同砂漿等級的樓層高度與牆體總高之比乘以牆體總體積計算。如果需要將內、外牆體分別列項,則外牆牆體按外牆凈長與內外牆合長之比,內牆牆體按內牆凈長與內外牆合長之比,分別乘以牆體總體積計算(見第四章第一節,磚砌體工程量計算)。
牆體分層計算與整體計算雖然方法不同,但其結果是相等的,只是前者計算較為繁瑣,耗用時間長,用後者計算既簡單而又快捷。因此,在工程滿足「牆長」和「牆厚」一致的條件下,應優先採用整體方法計算。
(三)三個整體面積公式
三個整體面積公式,包括樓地面整體面積公式3-87(見第三章第九節),外牆面整體面積公式3-90,和內牆面整體面積公式3-94(見第三章第十一節)。
整體面積中一般包括了多項不同飾面做法的局部面積。例如樓地面整體面積中就包括了樓梯、衛生間、盥洗間、廚房等局部面積,外牆和內牆抹灰整體面積中就分別包括了外牆裙和內牆裙以及其他局部裝飾面積。
樓地面整體面積公式是利用各相應樓層的建築面積,減去該層內外主牆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的。該公式主要用於樓地面和天棚相關工程量的計算。內外牆面整體面積公式,是利用牆面垂直投影面積減去相應門窗洞口面積計算的。這三個公式在通常情況下,其計算結果並不是最終的工程量,而只能當作三個不同的基數來看待,但是該基數又是工程量計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其特點是:可以避免由於復雜列式造成的計算錯誤;便於計算復核;方便其他分部工程計算時利用。因此,在計算樓地面和裝飾工程量時應首先計算其整體面積,然後再計算其他各分項工程量。
『拾』 鋼筋怎麼算量啊
先把長度計算出來再乘上直徑的平方再乘上0.00617就等於鋼筋的重量。
錨固的長度可回以按規范。看答一看是多少倍D,也就鋼筋直徑的多少倍例如35倍D那就乘上35就是錨固長度了,彎鉤也就是錨固長度。如果是構造上的彎鉤可以按6.25D進行計算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