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縫隙政府的介紹
無縫隙政府是我們正在經歷著的這場靜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的主要原因和特徵,同時版也是由生產者社會向顧客權社會轉變的一種反應。本書用來自各級政府的實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應用到各級政府的管理之中,詳述了再造的步驟,說明了政府再造過程中怎樣評估、設計,怎樣克服阻力,怎樣實施根本性的變革,揭示了無縫隙政府不是全盤推翻現有的行政運作程序,不是以部門、職能為導向或以數量、規模為導向,而是以顧客為導向,以結果為導向,以競爭為導向。
『貳』 名詞解析:無縫隙政府組織理論
參見: http://www.cjw.com.cn/index/detail/20031107/3023.asp
『叄』 電子政府與電子政務的聯系與區別
區別:
1、概念不同
電子政府,是現有的政府機構在開展電子政務的過程中,對現有的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進行優化重組之後所重新構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態;
而電子政務,則是從政府業務角度上講的,是政府機構應用電子信息化和網路通訊手段,將管理與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突破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2、實體與虛擬的區別
電子政府是一個實體概念 ,主要是建立一個功能完善的網站,著重點在政府網路化;而電子政務是一個程序概念,主要是通過電子手段完成行政目的,著重點在政務。
聯系:
1、電子政府是電子政務發展的目標。政府要在開展電子政務過程中,進行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和重組,分隔和時空的限制,最終實現在網上辦公。
2、電子政務的基礎是電子政府。電子政府作為網上虛似的政府是基於網路的、面向政府機構、社會各界以及社會公眾的信息服務和信息處理系統,是一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實現行政、服務及內部管理等功能,在政府、社會和公眾之間建立有機服務系統的集合。建立在電子政府之上的政務自然就是電子政務。
(3)無縫隙政府是什麼含義擴展閱讀:
電子政務主要內容:
1.政府從網上獲取信息,推進網路信息化
2.加強政府的信息服務,在網上設有政府自己的網站和主頁,向公眾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務,實現政務公開
3.建立網上服務體系,使政務在網上與公眾互動處理,即「電子政務」
4.將電子商業用於政府,即「政府采購電子化」。
5. 充分利用政務網路,實現政府「無紙化辦公」。
6. 政府知識庫。
『肆』 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 政府信息化的關系和區別
電子政務的重點在於「政務」,即政務的電子化。電子政務的包含了電子政府與政府信息化,而電子政府也是政府信息化的一個外在表現。政府信息化包括政府間的電子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對公民的電子政府。
1、范圍上的不同。
電子政務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行政領域,具體為:政府對內部管理、政府之間連通、政府對社會事務的管理和對公眾的公共服務等方面。很少涉及到司法、立法等方面,在我國尤為如此。而電子政府的內容將要廣泛的多,如立法、選舉、司法、監督等活動,都滲透著電子化的涵義。
2、概念不同。
電子政府是現有的政府機構在開展電子政務的過程中,對現有的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進行優化重組之後所重新構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態;
電子政務是從政府業務角度上講的,是政府機構應用電子信息化和網路通訊手段,將管理與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
政府信息化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突破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3、理念上的不同。
電子政務的根本目標或者其核心的價值就在於政府通過電子化的方式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的基本內容就是政府對內部管理、政府之間連通、政府對社會事務的管理和對公眾的公共服務等方面。
電子政府將實現的是扁平型網路結構、分權化、無縫隙的政府這就意味著公眾參與、公眾。
政府信息化在電子政務的優越公共服務基礎上,超越政府服務的范疇,實踐民主化政治的理念。
『伍』 什麼叫做無縫隙政府
「無縫隙」這個東東,也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突然時髦了起來。所在地報社一位跑勞動就業線的記者朋友告訴我在忙著采寫「無縫隙就業」;居住地的物管說要開展「無縫隙零距離全方位」的物管服務。在互聯網上鍵入「無縫隙」,搜索到相關網頁35300篇,譬如有「天氣無縫隙預報」、「稅收無縫隙征管」、「實行無縫隙執法考評」等等。
美國哲學博士拉塞爾·M·林登(Russell M.Linden)所著的《無縫隙政府》,3年前我國就引進出版了,那時熱過一熱。我們「拿來」之後,不時拿出來發揚光大一把,哪裡都好像在熱鬧地焊接無縫隙鋼管。
但請注意了,《無縫隙政府》一書的副題可是「公共部門再造指南」。無縫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指的是政府整合所有的部門、人員和其他資源,以單一的界面,為公眾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和服務。無縫隙政府目的是要突破傳統的部門界線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所以也稱「無界線政府」(Boundaries less Government),因為傳統的政府組織,是「科層制政府」,分工細、等級嚴,弄到後來往往各自為政、人浮於事,百姓辦事很不方便。
在浙江金華,剛剛成立了一個「專門呵護市民情感」的機構。報道稱這個名叫「情感護理中心」的機構,是浙江省「惟一一家由地市政府部門牽頭成立的社會情感干預機構」,「整合了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衛生局、民政局、教科所、心理衛生協會等資源,構築了一個強大的服務網路」,市民有心理情感問題去咨詢求助,即可得到情感護理服務。這個中心的組建,的確很像「無縫隙政府組織」的模式了。
該中心的組建,源於此前北京一位專家前來開講座提出的理念:「要構建幸福和諧、人民普遍愉悅的小康社會,應該以人為本,以『情感護理』方式作為新時期思想工作新方式的理念。」當地調查,有各種心理障礙的人佔20%。政府能想到為市民提供「情感護理」,整合資源建個「無縫隙」的中心,聘請若干專家招募一批志願者來開展服務,說明心中還是裝著人民群眾的,這個好心不能否定。但作為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政府,哪些該是你提供的,哪些不該由你提供,不可模糊,否則「無縫隙服務」就可能變成「無縫隙越位」。政府組織提供「無縫隙」的心理咨詢服務,從積極意義上看,是有限進步,權宜之計;從消極的角度看,那就是越俎代庖,多此一舉。
我們向來不夠重視理療人的心理疾患,不少人從心理問題,到心理障礙,到心理疾病,一路「無縫隙」地走完「三步曲」,哪像人家發達國家,到處開有心理診所,遍地心理醫生,許多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但人家可不是由政府組織來開設的。心理診所之類的服務,顯然應該由社會來辦、由「市場經濟」這只手來對付。
對「無縫隙政府組織」一知半解概念不清,甚至當作時髦來趕,就可能橘逾淮成枳。3月17日見北京某報有時評文章《從總理和網友「互動」看無縫政府》,說的主題也是構建無縫隙政府的重要意義。這也是一種曲解,將「無縫隙」看成是官員與群眾、總理和網友之間的「無縫隙」了。我們不可忘了,「無縫隙」是政府組織本身的「無縫隙」,是橫向部門之間、縱向上下之間消除「縫隙」。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無縫隙政府組織」,但用不著干什麼說什麼都扯出「無縫隙」的旗號。
『陸』 無縫銜接什麼意思
意思:在充分掌握系統的底層協議和介面規范的基礎上,開發出與之完全兼容的產品。
無縫連接包括方方面面,首先必須解決與Windows98的FAT32的無縫連接。雖然業界對FAT32褒貶不一,但FAT32取代FATI6成為今後文件管理的標准已是不容爭辯的事實。FAT32能夠有效節省硬碟空間,管理超過2GB的硬碟。 僅此兩點足矣。
有什麼理由在32位環境中仍舊使用16位二進制數據管理硬碟?唯一的理由就是現存應用程序可能不與 FAT32兼容,特別是反病毒軟體。當應用軟體與操作系統不兼容時,是應該修改應用軟體,還是操作系統?考慮到操作系統已成為事實上的行業標准,答案當然不言自明。
例句:
1、研究通過信令將計算機網與電信網無縫連接。
2、海陸空軍的資源將能夠同步無縫連接到散兵坑的士兵,實時提供附近作戰環境的態勢感知。
3、據陳洪彬介紹,80餘位版主對「連線政府」也很滿意,版主們認為,「連線政府」幫助自己實現了與群眾的「無縫連接」,使自己的工作更具針對性。
適用范圍:
「無縫聯接」的概念同樣適用於主流應用軟體,比如微軟OFFICE。宏病毒從產生至今,為什麼國內圍繞宏病毒防治方案始終爭論不休?正是因為各廠家對OFFICE各種文檔格式缺乏統一、全面的了解所至。實踐證明,誰能夠較好解決OFFICE文檔格式,誰就有可能開發出先進的宏病毒防治技術。
『柒』 數字政府和電子政務異同
國家電子政務專委會主任王欽敏,在2020年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年會上對二者進行了解讀。
關於數字政府與電子政務的關系,前期二者定義有所區別。「數字政府」(e-government)強調的是信息化政府;而e-governance意為信息化政務管理和服務,即電子政務。目前國際上(包括聯合國)在二者之間是畫等號的。
電子政務內容架構主要包括政務數據資源、政務業務協同、政務公共服務三個關鍵要素體系,其中,數據是核心、協同是關鍵、服務是重點。
國家電子政務的支撐架構,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標准規范、政策法規、安全保障四個體系,它們是數字政府健康發展的關鍵性支撐條件。
數字政府建設需要在公共數據服務、統籌推進機制、系統標准規范、法規制度建設、信息安全保障等五個方面同步發力,構建全國一盤棋、共建共享的政府信息化系統工程,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這種解釋也算是半官方對二者之間關系的認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來源:公號《智慧城市研究聯盟》
『捌』 無縫隙政府公共部門再造指南什麼時候寫的
根據資料顯示出版於2013年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無縫隙政府:公共部門再造指南(中文修訂版)》用來自美國各級政府的實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應用到各級政府的管理之中,詳述了政府再造的步驟,說明了政府再造過程中怎樣評估、設計,怎樣克服阻力,怎樣實施根本性的變革,揭示了無縫隙政府不是全盤推翻現有的行政運作程序,不是以部門、職能為導向或以數量、規模為導向,而是以顧客為導向,以結果為導向,以競爭為導向。
作者簡介
拉塞爾·M·林登(Russell M.Linden),美國知名管理學家,拉斯·林登協會(該機構主要從事組織績效與組織變革方面的管理咨詢業務)的創始人和負責人,曾任教於弗吉尼亞大學、馬里蘭大學、聯邦行政學院,長期致力於組織變革方法的研究與教育。林登發表了大量文章,著有《從幻想到現實:成功的政府改革者的策略》、《無縫隙政府:公共部門再造指南》、《無縫隙政府工作手冊:組織變革實踐指南》、《跨疆界工作》、《跨疆界領導》等多部著作。
『玖』 無縫隙政府組織理論屬於哪一門學科的內容
無縫隙組織理論指的是打破傳統的部門界線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整合所有的部門、人員和其他資源,以單一的界面為公眾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和服務所應用的理論.
『拾』 簡述電子政府與傳統政府的區別
首先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的區別
關於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的不同主要有:
第一,概念不同。關於二者的概念參見概述。電子政府是一個實體概念,電子政務是一個程序概念;電子政府是一個理想化的目標,而電子政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第二,理念上的差異。電子政務的根本目標或者其核心的價值就在於政府通過電子化的方式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的基本內容就是政府對內部管理、政府之間連通、政府對社會事務的管理和對公眾的公共服務等方面。而電子政府將實現的是——扁平型網路結構、分權化、無縫隙的政府這就意味著公眾參與、公眾——政府的互動、責任政府等等,這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內涵或要素。電子政府將在電子政務的優越公共服務基礎上,超越政府服務的范疇,實踐民主化政治的理念。
第三,范圍上的不同。就範圍而言,電子政務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行政領域,具體為:政府對內部管理、政府之間連通、政府對社會事務的管理和對公眾的公共服務等方面。很少涉及到司法、立法等方面,在我國尤為如此。而電子政府的內容將要廣泛的多,如立法、選舉、司法、監督等活動,都滲透著電子化的涵義。
第四,價值性的差異。我們目前所提到的電子政務,主要集中在政府行政領域,通過行政技術手段的革新,創造高效能、服務型政府。可以這樣認為,電子政務是政府自身試圖實現功能轉換和效率提升的手段而已,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為了通過提升政府效能而提高政府能力,擴展政治合法性來源,實現政府統治方式的從管理型乃至統制型向服務型轉變,緩解因公眾需求膨脹而渠道滯塞所產生的政治壓力,這里電子政務的工具性體現的極為明顯;而電子政府將完全超越了這種工具性,而具有某種終極性價值。從政府本身的結構和功能來看,電子政府意味著政府體系構造的根本變革,這種變革將積極推動電子政府去實踐其根本理念——民主化政治;電子政府完全超越工具性,而具有民主政治的價值追求。
其次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的聯系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全對立的,正如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一樣,雖然二者明顯的區別,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們是緊密想聯系的。
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兩者的共同之處主要體現在:都是政府信息化過程的具體表現,都是社會信息化對政府發展的不然要求,艘以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為目標,都必須利用網路和通信等技術。
此外,二者的聯系還體現在:從內容上講,可以說電子政府包含了電子政務,政府電子化的必由之路是政務電子化,電子政務是電子政府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構建比較完全意義上的電子政府的基礎,而同樣,電子政府也正是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的方向或目標。
然而電子政府包含著電子政務,代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或目標,但並不能決定了電子政務必然地、自然地導向電子政府。可以這樣認為,電子政務是一種手段或工具,適用於任何性質的制度、體制下,只要具備良好的電子、信息、通訊硬體及相應軟設施,加上政府的適當引導,電子政務就可以成為政府實現科學高效的公共管理、提供優質全面公共服務的有效載體,從而為電子政府的構建創造條件。
由此可見,電子政府是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電子政務是夠架現實政府與電子政府的一座橋梁,是實現電子政府的前奏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