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縫鋼管 > 鋼管拱砼澆築注法是什麼意思

鋼管拱砼澆築注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12-14 05:04:32

Ⅰ 鋼柱內澆注混凝土(土建方面)

1、有關的規范、標准及資料,其中包括: 《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05—9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04—92)、《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CECS28:90)、《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准》(GBJ107—87)。2、 鋼管混凝土頂升澆築工藝就是在鋼管柱的下部(高度便於施工為宜)管壁上開一個比輸送管略大的孔洞,用輸送管將混凝土輸送泵的出口與之連接,混凝土靠泵壓通過輸送管被連續注入鋼管柱內,直至管內注滿混凝土。泵車可以直接靠泵壓頂升施工,可根據柱高計算所需的壓力,來挑選合適的泵車。3、鋼管混凝土的澆築,還可採用立式手工澆搗法,振搗採用插人式加長振搗棒。澆注方案如下:(1)鋼管混凝土施工縫處理施工縫設置在距鋼管上埠30cm處,每次澆混凝土前鋪設20cm厚與混凝土等強的砂漿層,混凝土澆至管頂清除浮漿層至堅硬混凝土面加蓋養護。
(2)鋼管混凝土泌水與空鼓現象的處理鋼管的密閉性使混凝土中水分無法析出,加上振搗棒在狹小管內振搗,粗骨料相對下沉,砂漿上浮,使混凝土中多餘水分上浮至管頂,在管頂形成砂漿層和泌水層。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的收縮,也易導致管壁與混凝土粘結不緊密,造成空鼓現象。針對以上問題,經對鋼管混凝土施工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採取如下措施:
1)嚴格控制碎石級配,鋼管混凝土所有碎石必須是0.5~4cm連續級配。
2)調整配合比,確定水灰比為0.4,坍落度為20mm。在混凝土中摻入12%UEA膨脹劑配製成補償收縮混凝土,並摻入NF高效減水劑,增強混凝土的粘聚性與和易性,減小用水量。
3)一次投料振搗高度不超過1.5m,用混凝土體積控制高度,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無氣泡泛出為准,設專人監控。

Ⅱ 鋼管混凝土澆築施工時主要的技術要求有哪些

鋼管混凝抄土澆築施工襲時主要的技術要求如下:
1、鋼管內混凝土宜採用泵送頂升壓注施工,由兩拱腳至拱頂對稱均衡地連續壓注一次完成。
2、大跨徑拱肋鋼管/建設工程教育網/混凝土應根據設計載入程序,宜分環、分段並隔倉由拱腳向拱頂對稱均衡壓注。壓注過程中拱肋變位不得超過設計要求。
3、鋼管混凝土應具有低泡、大流動性、收縮補償、延緩初凝和早強的性能。
4、鋼管混凝土壓注前應清洗管內污物,潤濕管壁,先泵人適量水泥漿再壓注混凝土,直至鋼管頂端排氣孔排出合格的混凝土停止。壓注混凝土完成後應關閉倒流截止閥。
5、鋼管混凝土的質量檢測辦法應以超聲波檢測為主,人工敲擊檢測為輔。
6、鋼管混凝土的泵送順序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宜先鋼管後腹箱。

Ⅲ 什麼是鋼管拱肋混凝土壓注孔

鋼管混凝土拱橋是一種大跨徑橋型,由內部灌注混凝土的鋼管拱架形成橋梁的支撐或懸掛結構體系。鋼管混凝土拱架可以在橋梁的下部,通過分布的墩柱支撐橋梁;拱架也可以在橋梁的上部,通過分布的鋼索懸掛橋梁。

Ⅳ 鋼管混凝土拱橋和鋼管混凝土勁性骨架拱橋的區別

①石拱橋、砼拱橋採用支架砌築、澆築。②鋼筋砼拱可在支架上澆築或組拼。③為節省拱架、上、下部同時施工,預制吊裝是常用方法。④結合橋址地形,採用轉體施工具有節省支架、簡化工序等優點。⑤對大跨徑鋼筋砼拱橋,勁性骨架法、懸臂施工法是有效的方法。⑥鋼管砼拱通常採用纜索吊裝鋼管拱,然後灌注砼。⑦桁架拱通常採用預制拼裝。⑧剛架橋可採用有支架,少支架,無支架施工。

Ⅳ 關於「澆築」與「澆注」兩個詞語的區別

一、不同領域的專業術語

「澆築」是建築施工中的習慣常用術語,常用於砼結構施工成型的習慣稱謂,就是常說的砼澆築。

而「澆注」當用於鋼鐵或合金材料的模具、模型成型過程,如鐵水、鋼水、合金水的熔煉液體變成模具、模型的過程採用澆注一說更為合理。

二、對象不同

「澆築」是比較強調物理上的成型,所以用建築的築,

「澆注」是比較強調傾注的汗水,用在混凝土,當然第一個恰當。

三、含義不同

澆築:土木建築工程中指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製成預定形體。

澆注:將熔融金屬注入鑄型的操作。澆註:把熔融金屬、混凝土等注入模具 澆注水泥板。

因此:澆注指的是動作。澆注的方法常有兩種:模注法和連續注鋼法。

Ⅵ 砼澆築是什麼意思

砼澆築是將拌制好的混凝土料澆築入倉、平倉、搗固密實的施工過程。

1、澆築要求連續、均勻並防止混凝土產生離析。

2、平倉是用人工或機械的方法,將整個澆築的倉面均勻攤平和充滿混凝土料。

3、搗固密實亦稱振搗,有人工搗固和機械振搗兩種,水利工程中普遍採用機械振搗方法。



基本操作要求是:

1、在混凝土澆築工序中,應控制均勻性和密實性。多採用泵送入模,連續澆築。當不能一次連續澆築時,可留設施工縫或後澆帶分塊澆築。

2、混凝土運輸、輸送入模的過程宜連續進行,從攪拌完成到澆築完畢的延續時間不宜規定,且不應超過限值規定。摻早強型減水外加劑、早強劑的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應根據設計及施工要求,通過試驗確定允許時間。

3、混凝土澆築的布料點宜接近澆築位置,應採取減少混凝土下料沖擊的措施,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先澆築豎向結構構件,後澆築水平結構構件。

(2)、澆築區域結構平面有高差時,宜先澆築低區部分再澆築高區部分。

(3)、混凝土澆築後,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終凝前宜分別對混凝土裸露表面進行抹面處理。

(4)、結構面標差異較大處,應採取防止混凝土反涌的措施,並且宜按先低後高的順序澆築混凝土。

(5)、澆築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問歇時間應盡量縮短,並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築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氣溫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 小時應按施工縫處理。

(6)、在施工作業面上澆築混凝土時應布料均衡。應對模板和支架進行觀察和維護,發生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混凝土澆築應採取措施避免造成模板內鋼筋、預埋件及其定位件移位。

(6)鋼管拱砼澆築注法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混凝土澆築與振搗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鬥口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澆築高度如超過3米時必須採取砼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澆築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澆築層高度應根據砼供應能力,一次澆築方量,砼初凝時間,結構特點、鋼筋疏密綜合考慮決定,一般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

3、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於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一層5—10cm,以使兩層砼結合牢固。

振搗時,振搗棒不得觸及鋼筋和模板。表面振動器或稱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

4、澆築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並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築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氣溫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應按施工縫處理。當混凝土凝結時間小於2h時,則應當執行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5、澆築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有無移動、變形或堵柱的混凝土澆築。

Ⅶ 什麼叫先牆後拱法澆築混凝土

砼澆注的時候 先澆注牆,再澆注拱(也就是拱柱)。

Ⅷ 混凝土灌注樁和鋼管灌注樁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1、鋼管灌注樁:採用適合樁設計尺寸的鋼管(即套管)。將端套上的樁尖沉入土中後,將鋼筋骨架吊入套管內,在拔出混凝土管的同時進行混凝土管的振搗或錘擊,用振搗器將混凝土搗實,利用拔管時的振動搗實混凝土而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樁。

2、混凝土灌注樁:一種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而製成的樁。

二、分類不同

1、鋼管灌注樁:

可分為錘擊沉管灌注樁,振動沉管灌注樁。

(1)利用錘擊沉樁設備沉管、拔管成樁,稱為錘擊沉管灌注樁。

(2)利用振動器振動沉管、拔管成樁,稱為振動沉管灌注樁。

2、混凝土灌注樁:

(1)鑽孔灌注樁

根據工程性質、地下水位和土壤性質的不同,鑽孔樁主要有沖擊鑽孔灌注樁、旋挖鑽孔灌注樁、潛孔灌注樁和鑽孔灌注樁。除鑽孔灌注樁外,其餘三樁均為泥漿護壁鑽孔樁。

(2)沉管灌注樁

沉管灌注樁是指用錘擊或振動樁將可移動的閥尖或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靴沉入土中,然後在錘擊或振動拔管的同時灌注混凝土(或先將鋼籠放入管內)的樁。前者稱為錘擊沉管灌注樁,後者稱為振動沉管灌注樁。

(3)人工挖孔灌注樁

人工挖孔灌注樁是由人工挖孔法、鋼筋籠和混凝土組成的樁。


(8)鋼管拱砼澆築注法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混凝土灌注樁特點:

1、與沉入樁中的錘擊法相比,施工雜訊和振動小得多。

2、可建造直徑大於預制樁的樁。

3、可用於各種地基。

4、施工質量對樁的承載力影響很大。

5、由於混凝土是在泥漿中澆築的,混凝土的質量難以控制。

Ⅸ 鋼筋混凝土拱橋施工技術方法

鋼筋混凝土拱橋施工技術方法

鋼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質決定的。首先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鋼筋混凝土拱橋施工技術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拱橋的類型與施工方法

1、類型

按拱圈與車行道的相對位置以及承載方式分:上承式、中承式、下承式

按拱圈混凝土澆築的方式分:現澆混凝土拱、預制混凝土拱再拼裝

2、主要施工方法

按拱圈施工的.拱架(支撐方式 ):支架法、少支架法、無支架法

施工方法選用:根據拱橋的跨度、結構形式、現場施工條件、施工水平等因素

3、拱架種類與形式

拱架種類按材料分:木拱架、鋼拱架、竹拱架、竹木混合拱架、鋼木組合拱架、土牛拱胎架

按結構形式分:排架式、撐架式、扇架式、桁架式、組合式、疊桁式、斜拉式

選用拱架原則:拱架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同時要求取材容易、構造簡單、受力明確、製作及裝拆方便,並能重復使用

二、現澆拱橋施工

1、一般規定

裝配式拱橋構件吊裝時,混凝土的強度不得低於設計要求,無設計要求是,不得低於設計強度值的75%

拱圈(拱肋)放樣是應按設計要求設預拱度,當設計無要求時,可根據跨度大小、恆載撓度、拱架剛度等因素計算預拱度,拱頂宜取計算跨度的1/1000-1/500;放樣時,水平長度偏差及拱軸線偏差,當跨度大於20m時,不得大於計算跨度的1/5000;當跨度小於或等於20m,不得大於4mm

拱圈(拱肋)封拱合龍溫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宜在當地年平均溫度或5-10°C時進行

2、在拱架上澆築混凝土拱圈

跨徑小於16m的拱圈或拱肋混凝土:應按拱圈全寬從兩端拱腳向拱頂對稱、連續澆築,並在拱腳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不能完成時,則應在拱腳預留一個隔縫,最後澆築隔縫混凝土

跨徑大於或等於16m的拱圈或拱肋:宜分段澆築;分段位置:拱式拱架宜設置在拱架受力反彎點、拱架節點、拱頂及拱腳處;滿布式拱架宜設置在拱頂、1/4跨徑、拱腳及拱架節點等處;各段的接縫面應與拱軸線垂直,各分段點應預留間隔槽,其寬度宜為0.5-1m,當預計拱架變形較小時,可減少或不設間隔槽,應採取分段間隔澆築

分段澆築程序應符合設計要求,應對稱於拱頂進行,各分段內的混凝土應一次連續澆築完畢,因故中斷時,應將施工縫鑿成垂直於拱軸線的平面或台階式接合面

間隔槽混凝土澆築應由拱腳向拱頂對稱進行,應待拱圈混凝土分段澆築完成且強度達到75%設計強度且接合面按施工縫處理後再進行

分段澆築鋼筋混凝土拱圈(拱肋)時,縱向不得採用通長鋼筋,鋼筋接頭應安設在後澆的幾個間隔槽內,並應在澆築間隔槽混凝土時焊接

澆築大跨徑拱圈(拱肋)混凝土時,宜採用分環(層)分段澆築方法澆築,也可縱向分幅澆築,中幅先行澆築合龍,達到設計要求後,再橫向對稱澆築合龍其他幅

拱圈(拱肋)封拱合龍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各段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5%;當封拱合龍前用千斤頂施加壓力的方法調整拱圈應力時,拱圈(包括已澆間隔槽)的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

三、裝配式桁架拱和剛構拱安裝

1、裝配式桁架拱、剛構拱採用卧式預制拱片時,為防止拱片在起吊過程中產生扭折,起吊時必須將全片水平吊起後,再懸空翻身豎立

2、大跨徑桁式組合拱,拱頂濕接頭混凝土,宜採用較構件混凝土強度高一級的早強混凝土

3、安裝過程中用全站儀,對拱肋、拱圈的撓度和橫向位移、混凝土裂縫、墩台變位、安裝設施的變形和變位等項目進行觀測

4、拱肋吊裝定位合龍時,應進行接頭高程和軸線位置的觀測,以控制、調整其拱軸線,使之符合設計要求。拱肋松索成拱以後,從拱上施工載入起,一直到拱上建築完成,應隨時對1/4跨、1/8跨及拱頂各點進行撓度和橫向位移的觀測

四、鋼管混凝土拱

1、彎管宜採用加熱頂壓方式,加熱溫度不得超過800°C

2、拱肋節段焊接強度不應低於母材強度

3、在鋼管拱肋上應設置混凝土壓注孔、倒流截止閥、排氣孔及扣點、吊點節點板

4、鋼管拱肋外露面應按設計要求做長效防護處理

5、鋼管拱肋成拱過程中,應同時安裝橫向連系,未安裝連系的不得多於一個節段,否則應採取臨時橫向穩定措施

6、節段間環焊縫的施焊應對稱進行,並應採用定位板控制焊縫間隙,不得採用堆焊

7、合龍口的焊接或栓接作業應選擇在環境溫度相對穩定的時段內快速完成

8、採用斜拉扣索懸拼法施工時,扣索採用鋼鉸線或高強鋼絲束時,安全系數應大於2

;

Ⅹ 混凝土的澆注方式與方法

6.2 砼澆築過程中注意問題
6.2.1 振搗
1、由於考慮模板的支撐系統的穩定,混凝土澆築要分層進行,每層厚度為400~500mm。澆注混凝土澆築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2.5h。
2、混凝土澆築時在每台泵車的出灰口處配置3~4台振搗器,底板混凝土澆注時,因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較大,在1.65米厚的底板內可斜向流淌1米遠左右,2台振搗器主要負責下部斜坡流淌處振搗密實,另外1~2台振搗器主要負責頂部混凝土振搗。
3、由於混凝土坍落度比較大,會在表面鋼筋下部產生水分,或在表層鋼筋上部的混凝土產生細小裂縫。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預沉後採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
6.2.2 表面處理
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漿較厚,在澆築後,初凝前初步按標高用長刮尺刮平,然後用木搓板反復搓壓數遍,使其表面密實,在終凝前再用鐵搓板壓光。
6.2.3 混凝土澆築注意事項:
1、澆築前,應清除模板內的積水,鐵絲,鐵釘等雜物,並以水濕潤模板。使用鋼模應保持其表面清潔無浮漿,檢查模板和腳手架,鋼筋,預埋件等符合要求後方可進行澆築。
2、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搗實混凝土的移動間距,不宜大於其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距離模板不應大於振搗器作用的半徑的1/2;並應盡量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管等,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cm.
3、 澆築混凝土應連續進行。
6.3 砼澆築完所需注意事項
6.3.1 溫控措施
為了有效地控制基礎砼的絕熱升溫和降溫措施,避免溫度應力裂縫的出現,我公司委託一冶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對水池及泵房底板砼施工進行溫度檢測,以了解砼的溫度場分布情況,從而能夠及時的調整保溫養護措施。
溫度具體監控辦法詳件專項施工方案。
6.3.2 具體保溫措施
我單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採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具體措施包括:
�0�5 澆築時間盡量安排在陰天進行;
�0�5 在粗骨料堆場灑水降溫;
�0�5 經常用水澆灑攪拌車;
�0�5 混凝土入模溫度控制在25℃;
�0�5 為避免環境溫差變化造成結構溫度應力,在混凝土底板表面護蓋兩層塑料薄膜,三層草袋作保溫保濕養護。草袋上下錯開,搭接壓緊,交接處包裹,形成良好的保溫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較高的溫度。在池壁模板四周蓋幾層草袋保溫,可使混凝土外表與氣溫差縮小到10℃以內,同時可減少混凝土表面熱擴散,充分發揮混凝土強度的潛力與材料的鬆弛特性,使應力小於抗拉強度。
�0�5 為避免天氣影響,防止下雨弄濕草袋而使草袋失去保溫能力,必須作好基坑的防雨措施:混凝土澆築完畢後,在基坑內搭設腳手架(可利用中間池壁支撐腳手架),水池中間部分腳手架必須架設至水池頂面標高以上,用彩條布覆蓋整個基坑。
6.4 砼拆模:
拆模時應注意勿使模板混凝土結構受損。應注意:
側模板應在砼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壞時拆除;
在拆模過程中,如發現砼有影響結構安全質量問題時,應停止拆除,並報技術負責人研究處理後拆除;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結構應在砼達到設計強度後,才允許承受全部計算荷載,當施工荷載大於設計荷載是,應經研究加設臨時支撐。
七、質量控制要點
7.1 材料控制
a.必須對原材料進行檢查,如有變化應進行復驗,並及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
b.每班檢查原材料稱量不少於2次;
c.在拌制和澆築地點,測定混凝土坍落度每班不應少於2次;
d.砼試塊:
強度試塊:砼的抗壓強度,應以邊長為150cm立方體試件,在溫度為20℃±3℃和相對濕度為90%以上的潮濕環境或水中的標准條件下,經28d養護後試壓確定。
試塊必須在澆築地點製作,每200m3製作一組試塊。試塊的留置應符合《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時的溫度控制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不僅要滿足強度增長的需要,還應通過人工的溫度控制,防止因溫度引起結構物的開裂。
溫度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對混凝土的初始溫度(澆築溫度)和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進行人為的控制。
在混凝土養護階段的溫度控制應遵循以下幾點:
1.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間的差值,以及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室外最低氣溫之間的差值,均應小於20℃;經過計算確認結構物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抗裂能力時,允許不大於25~30℃。
2.混凝土的拆模時間應考慮氣溫環境等情況,必須有利於強度的正常增長,即拆模時混凝土的溫差不超過20℃,其溫差應包括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和外界氣溫之間的溫差,以及收縮當量溫差三者的總和。
3.大體積混凝土應在澆築完畢後,及早灑水養護,混凝土表面應用草袋等覆蓋,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經常濕潤。模板上亦應經常灑水。混凝土養護時間應不少於21d;在乾燥、炎熱氣候條件下,養護時間應不少於28d;對裂縫有嚴格要求時應再適當延長。
混凝土養護時的溫度控制方法,可分為降溫法和保溫法兩類。
降溫法是在混凝土內部預理水管,通人冷卻水,降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冷卻在混凝土剛澆築完時就開始進行,可以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內外溫差而引起的結構物開裂。冷卻水管可採用直徑25mm或19mm的鋼管或鋁管,按蛇形排列,水平管距為1.5~3.0m,垂直管距亦為1.5~3.0m,並通過立管相連接。通水流量一般為14~20L/min,為了保證水管降溫效果,可將進、出水管的直徑加大到50mm。
保溫法是在結構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側覆蓋保溫材料(如草袋、鋸末、濕砂等),利用混凝土的初始溫度加上水泥水化熱的溫升,在緩慢的散熱過程中,使混凝土獲得必要的強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小於20℃
除了上述採用降溫法和保溫法控制混凝土溫度外,還可以採用蓄水法和水浴法。
蓄水法是在混凝土終凝後,在其表面蓄以一定高度的水,水有一定的隔熱保溫效果,可以推遲混凝土內部水化熱溫度的迅速失散,這樣可望在指定的日期內,控制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內部中心溫度之間的差值,使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抵抗溫度變形的能力。
水浴法是利用構築物的滑昇平台的內外吊架,安裝二圈環形噴水管,用高壓水泵將冷水送到環形噴水管,噴淋到頂部混凝土的內外壁表面,水流自上而下,水流除了濕潤混凝土表面外,還帶走了大量熱量,使得被太陽曬熱了的混凝土表面溫度下降;當噴淋水暫停時,附在混凝土表面的殘余水,又因水分蒸發帶走了一部分熱量。由於環形噴水管噴淋水基本上是均勻的,這就達到了既養護混凝土,又降低了混凝土內外溫差,以及減小各方位日照溫差的目的。
一、混凝土的養護基本要求
混凝土澆搗後,之所以能逐漸凝結硬化,主要是因為水泥水花作用的結果,而水化作用則需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因此為了保證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長,必須對混凝土進行養護。砼(混凝土)的養護目的,一是創造各種條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砼硬化:二是防止砼成型後暴曬、風吹、寒冷等條件而出現的不正常收縮、裂縫等破損現象。
砼養護法分為自然養護和加熱仰浮兩種:現澆砼在正常條件下通常採用自然養護。自然養護基本要求:1.在澆築完成後,12h以內應進行養護;砼強度未達到C12以前,嚴禁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安裝模板支架,更不得作沖擊性或上面任何劈打的操作。
二、養護工序
覆蓋養護是最常用的保溫保濕養護方法。主要措施是:
1.應在初凝以後開始覆蓋養護,在終凝後開始澆水(12小時後)覆蓋物、麥桿、爛草席、竹簾、麻袋片、編制布等片狀物。
澆水工具可以採用水管、水桶等工具保證砼的濕潤度。
養護時間,與構件項目、水泥品種和有無摻外加濟有關,常用的五種水泥正溫條件下應不少與7天;摻有外加劑或有抗滲、抗凍要求的項目,應不少與14天 1,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在12小時以內加以覆蓋,並澆水養護。先是塑料,然後麻袋,之後是澆水。12小時是理論時間並且是常溫下,也有人6小時即進行覆蓋操作。
2,冬季是不澆水的,由於鋪設塑料薄膜,可以維持水分,使之不易揮發,同時也是為處於防凍考慮。理論上講,日平均氣溫低於5℃時,不得澆水養護,宜用塑料薄膜或麻袋、草袋覆蓋保溫
3,夏季氣溫高、濕度低、乾燥快,優先採用水養護方法連續養護。在混凝土澆注後的前一兩天,應保證混凝土處於充分濕潤的狀態。對於大面積的平板類工程,用養生液養護較為實用和方便。說穿了,也就是蓄水。冬季保溫蓄熱。
蜂窩麻面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在澆注砼時,立柱底部的砼因為受到的壓力最大,如果模板底部的嚴密性又不夠時,就會導致砂漿沿著模板的縫隙溜走,那麼在拆模板後底部就只剩下砼中的骨料了,這就是蜂窩麻面現象。
而在澆築立柱等結構物時,在底部澆築一層50-100mm水泥砂漿(配合比與混凝土中的砂漿相同),就是為了補充底部的砂漿,這樣就可以避免產生蜂窩麻面現象了。

閱讀全文

與鋼管拱砼澆築注法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塑料和鋁合金哪個密度高 瀏覽:389
腳手架25一頓鋼管多少根 瀏覽:717
強化門的門扇為什麼方鋼管廠 瀏覽:880
代表鋼鐵用什麼字 瀏覽:241
廢鋼材現在價格是多少 瀏覽:199
鋼材c18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834
合金和麥秸稈的筷子哪個好 瀏覽:408
ppr水管在牆體里如何焊接 瀏覽:987
304不綉鋼板04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398
焊接結構脆性斷裂特徵如何預防 瀏覽:75
不銹鋼鍋上的碳黑怎麼去掉 瀏覽:870
彩鋼房頂怎麼樣安裝熱水器 瀏覽:36
湖北焊接平板設備廠家電話多少 瀏覽:676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ppt下載 瀏覽:371
注塑模具怎麼分解分模 瀏覽:492
通徑450的無縫管外徑多少 瀏覽:405
鋼材運輸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329
鎖骨鋼板取出後多久可以開車 瀏覽:179
不銹鋼彩虹色怎麼去除 瀏覽:27
目前有多少種鋼材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