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懸挑腳手架和落地式腳手架有什麼區別是不是高層都是懸挑的
懸挑腳手架和落地式腳手架的區別:
1、架設方式不同,前者是將立桿底部頂在樓板、梁或牆體等建築部位,向外傾斜固定後搭設;後者直接從地面生根,設置墊板,然後鋼管從墊板上逐漸往上搭設形成腳手架。
2、受力點不同,前者的受力點主要集中在兩側;後者的受理點集中在底部。
3、前者可以節省搭建的材料靈活拆除搭設和節省施工時間;後者如果搭設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材料增加人工費和拖延工期。
高層不一定都是懸挑式腳手架,也會使用其他腳手架架設方式。
(1)請問什麼是落地式鋼管腳手架什麼是懸挑式擴展閱讀:
腳手架的特點:
不同類型的工程施工選用不同用途的腳手架。橋梁支撐架使用碗扣腳手架的居多,也有使用門式腳手架的。主體結構施工落地腳手架使用扣件腳手架的居多,腳手架立桿的縱距一般為1.2~1.8m;橫距一般為0.9~1.5m。
腳手架與一般結構相比,其工作條件具有以下特點:
1、所受荷載變異性較大;
2、扣件連接節點屬於半剛性,且節點剛性大小與扣件質量、安裝質量有關,節點性能 存在較大變異;
3、腳手架結構、構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桿件的初彎曲、銹蝕,搭設尺寸誤差、受荷偏心 等均較大;
4、與牆的連接點,對腳手架的約束性變異較大。 對以上問題的研究缺乏系統積累和統計資料,不具備獨立進行概率分析的條件,故對結構抗力乘以小於1的調整系數其值系通過與以往採用的安全系數進行校準確定。因此,本規范採用的設計方法在實質上是屬於半概率、半經驗的。腳手架滿足本規范規定的構造要求是設計計算的基本條件。
『貳』 什麼是落地式鋼管腳手架
直接支撐在原始地面或者人造地面,力的作用是垂直傳遞的叫做落地式。
坐落在建築物懸挑構件或者懸挑預埋件上。力的傳遞非垂直傳遞的叫懸挑式
『叄』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和懸挑式鋼管腳手架有什麼區別
分類方式不通而已,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是按力的傳遞方式分,後面2個是按結構形式分類。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
一般由鋼管桿件、扣件,底座,腳手板,安全網等組成
鋼管桿件: 一般有兩種,一種外徑48mm,壁厚3.5mm;另一種外徑51mm,壁厚3mm;根據其所在位置和作用不同,可分為立桿,水平桿,掃地桿等。
扣件 :扣件是鋼管與鋼管之間的連接件,其形式有三種,即直角扣件,旋轉扣件,對接扣件 直角扣件:用於兩根垂直相交鋼管的連接,它依靠的是扣件與鋼管之間的摩擦力來傳遞荷載的。 旋轉扣件:用於兩根任意角度相交鋼管的連接。
對接扣件:用於兩根鋼管對接接長的連接。
底座與墊板:是設立於立桿底部的墊座,注意底座與墊板的區別,底座一般是用鋼板和鋼管焊接而成的,底座一般放在墊板上面,而墊板即可以是木板也可以是鋼板。
腳手板(見下面的圖解),安全網(不作解釋,這個很簡單) 。
下面講一些關鍵的難理解的名詞。
主節點:是指立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桿三桿交接處的扣接點。
掃地桿:貼近地面,連接立桿根部的水平桿。
立桿縱距(或稱跨):腳手架立桿的縱向間距 。
立桿步距(或稱步):上下水平桿軸線間的距離。
詳見 http://ke..com/view/3744965.htm
『肆』 什麼時候用懸挑式腳手架什麼時候用落地式腳手架(急在線等)
我從兩方面來來說下吧:
1、假如你的工源程很著急室外回填或者零米以下結構驗收,哪么落地家搭設高度為11m,即地下室高度和一層高度之和,從1層頂即2層結構面開始搭設懸挑架,架體高18m(其中已經考慮女兒牆高度和護身欄桿高度),這樣的好處就是落地架拆除後並經驗收後可以直接進行地下室外牆防水和室外回填等步驟,但缺點同樣很明顯,大量的懸挑梁(一般為16#工字鋼或槽鋼)一次性投入,還有鋼絲繩、U型拉環的一次性投入,其餘還有人工費的增加和工期的一定拖延。
2、如果不著急回填的話,建議一次性搭設到頂,總高不過30m,單立桿雙排腳手架完全可以實現,可以加快工期,節省勞動力,但是缺點就是鋼管扣件投入量過大,使用周期長;
大概就這些,具體你根據你的實際情況看用那種方案吧
『伍』 什麼是落地式腳手架
落地式腳手架指的是可以放在地面上固定的腳手架。
腳手架是為了保證各施工過程順利進行而搭設的工作平台。按搭設的位置分為外腳手架、里腳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為木腳手架、竹腳手架、鋼管腳手架;按構造形式分為立桿式腳手架、橋式腳手架、門式腳手架、懸吊式腳手架、掛式腳手架、挑式腳手架、爬式腳手架。
不同類型的工程施工選用不同用途的腳手架。橋梁支撐架使用碗扣腳手架的居多,也有使用門式腳手架的。主體結構施工落地腳手架使用扣件腳手架的居多,腳手架立桿的縱距一般為1.2~1.8m;橫距一般為0.9~1.5m。
腳手架與一般結構相比,其工作條件具有以下特點:
1、所受荷載變異性較大;
2、扣件連接節點屬於半剛性,且節點剛性大小與扣件質量、安裝質量有關,節點性能 存在較大變異;
3、腳手架結構、構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桿件的初彎曲、銹蝕,搭設尺寸誤差、受荷偏心 等均較大;
4、與牆的連接點,對腳手架的約束性變異較大。 對以上問題的研究缺乏系統積累和統計資料,不具備獨立進行概率分析的條件,故對結構抗力乘以小於1的調整系數其值系通過與以往採用的安全系數進行校準確定。
設計
(1)對重型腳手架應該有清楚的認識,一般如果樓板厚度超過300mm,就應改考慮按照重型腳手架設計,腳手架荷載超過15KN/㎡,則設計方案應該組織專家論證。
要分清楚那些部位的鋼管長度變化對承載影響較大,對於模板支架應該考慮:最上面一道水平桿的中心線距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不宜過長,一般小於400mm為宜,立桿計算時一般最上面一步和最下面一步受力最大,應該作為主要計算點。
當承載力不滿組要求時應增加立桿減少縱橫間距,或者增加水平桿減小步距。
(2)國內腳手架普遍存在鋼管、扣件、頂托及底托等材料質量不合格,實際施工中理論計算沒有考慮到這些,最好在設計計算過程中取一定的安全系數。
施工
掃地桿缺失,縱橫交接處未連接、掃地桿距地距離過大或過小等;腳手板開裂、厚度不夠、搭接沒有滿足規范要求;大模板拆除後內側立桿與牆體之間沒有防墜網;剪刀撐在平面內沒有連續;開口腳手架未設斜撐;腳手板下小橫桿間距過大;連牆件沒有做到內外剛性連接。
『陸』 懸挑式、落地式和附著式腳手架的區別爬架又是什麼腳手架
區別:
經濟效益不同
1、 懸挑式腳手架很方便,可省去大量的材料、勞力,經濟效益高。
2、落地式腳手架但費料耗工,一次性投資大,工期長,經濟效益低。
3、附著升降腳手架,也叫爬架,相對來說經濟效益一般。
使用方法不同
1、懸挑式一般是沿建築物外牆面滿搭的,對結構和裝修施工。
2、附著升降腳手架是架體上或建築結構上的專用升降設備實現升降。
3、落地式腳手架依靠地面的支撐來完成搭架。
不落地式腳手架的主要特點:
1、不需要地面及堅實的基礎作腳手架的支承,也不佔用施工場地;
2、腳手架不滿搭,只搭設滿足施工操作及各項安全要求所需的高度,這樣,腳手架的使用數量不因建築物的高度增大而增加;
3、腳手架及其承擔的荷載通過懸挑支架或連接件傳遞給與之相連的建築物結構,對這部分結構的強度要有一定要求;
4、腳手架隨建築物的施工進度而沿其外牆升降,可省去大量的材料、勞力,經濟效益隨著建築物的高度增加而更為顯著。
附著升降腳手架又稱爬架,是指採用各種形式的架體結構及附著支撐結構,依靠設置於
架體上或建築結構上的專用升降設備實現升降的施工用腳手架。
『柒』 雙排落地式腳手架和懸挑式腳手架的區別
架設方式不同:懸挑腳手架是將立桿底部頂在樓板、梁或牆體等建築部位,向外版傾斜固定後搭設;落地權式腳手架直接從地面生根,設置墊板,然後鋼管從墊板上逐漸往上搭設形成腳手架。受力點不同:懸挑腳手架的受力點主要集中在兩側;落地式腳手架的受理點集中在底部。懸挑腳手架可以節省搭建的材料靈活拆除搭設和節省施工時間;落地式腳手架如果搭設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材料增加人工費和拖延工期。高層不一定都是懸挑式腳手架,也會使用其他腳手架架設方式。
『捌』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和懸挑式鋼管腳手架有什麼區別
扣件式鋼復管腳手架、落地式制鋼管腳手架和懸挑式鋼管腳手架區別是:
落地式只搭設的現場情況,是由地面搭設上去的。地面自然基礎為承載受力。
懸挑式即為懸挑梁或懸挑架承載受力;
扣件式 是指材料。有分為碗扣式、扣件式、門式架。
『玖』 落地式鋼管腳手架與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有什麼區別
落地式只搭設的現場情況,是由地面搭設上去的。。地面自然基礎為承載受力。。。懸挑式即為懸挑梁或懸挑架承載受力;
扣件式 是指材料。。有分為 碗扣式、扣件式、門式架
『拾』 什麼時候用懸挑式腳手架,什麼時候用落地式腳手架
我從兩方抄面來說下吧: 1、假如你的工程很著急室外回填或者零米以下結構驗收,哪么落地家搭設高度為11m,即地下室高度和一層高度之和,從1層頂即2層結構面開始搭設懸挑架,架體高18m(其中已經考慮女兒牆高度和護身欄桿高度),這樣的好處就是落地架拆除後並經驗收後可以直接進行地下室外牆防水和室外回填等步驟,但缺點同樣很明顯,大量的懸挑梁(一般為16#工字鋼或槽鋼)一次性投入,還有鋼絲繩、U型拉環的一次性投入,其餘還有人工費的增加和工期的一定拖延。 2、如果不著急回填的話,建議一次性搭設到頂,總高不過30m,單立桿雙排腳手架完全可以實現,可以加快工期,節省勞動力,但是缺點就是鋼管扣件投入量過大,使用周期長; 大概就這些,具體你根據你的實際情況看用那種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