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如何拋光
鋼拋光的方法與步驟
鋼拋光是使鋼材表面達到平滑、光亮的過程,常用於金屬製品、廚具、藝術品等的表面處理。下面詳細介紹鋼拋光的過程。
一、准備階段
1. 清洗鋼材表面:使用清洗劑去除鋼材表面的油污、銹蝕等雜質,確保表面干凈。
2. 檢查鋼材:確認鋼材無明顯缺陷,如大的劃痕或凹凸不平,如有必要先進行修復。
二、拋光操作
1. 粗拋:使用粗砂輪或磨料進行初步打磨,去除鋼材表面的粗糙和不平整。
2. 半細拋:轉換到較細的砂輪或拋光輪,進一步平滑鋼材表面。
3. 精拋:使用拋光膏和細拋光輪,對鋼材進行精細拋光,直到表面呈現出光亮。
三、後續處理
1. 清理殘渣:拋光後清理鋼材表面的殘渣和拋光膏。
2. 防銹處理:為保證鋼材長期的光亮效果,拋光後應進行防銹處理。
3. 檢查:檢查拋光後的鋼材表面,確保無瑕疵並達到所需的光亮程度。
四、注意事項
1. 拋光過程中要注意力度均勻,避免造成新的劃痕。
2. 使用合適的磨料和拋光輪,根據鋼材的硬度和要求選擇合適粒度。
3. 拋光後要進行充分清潔,確保表面無殘留物。
鋼拋光需要經過准備、拋光操作和後續處理等多個步驟,每個步驟都需要注意細節和操作技巧,以達到最佳的光亮效果。正確的拋光方法不僅可以提升鋼材的美觀度,還能延長其使用壽命。
『貳』 求鋼筋混凝土牆板加固施工工藝
1. 混凝土表面處理
1 將混凝土構件表面的殘缺、破損部分清除干凈。
2 對經過剔鑿、清理和露筋的構件殘缺部分,進行修補、復原。
3 裂縫修補:縫寬小於0.2mm的裂縫,用環氧樹脂進行表面塗刷密封;大於0.2mm的裂縫用環氧樹脂灌縫。
4 打磨:將構件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構件交接部位、模板的接槎等)打磨平整,修復後的構件表面盡量平順。
5 清洗打磨過的構件表面,並使其充分乾燥。
2. 缺陷部位塗刷底膠
將配好的底膠(粘結劑),用塗刷均勻於缺陷部位的砼表面。
3. 構件表面殘缺面的修補
用環氧膩子對構件表面殘缺面的修補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要點如下:
1 膩子主劑、固化催進劑、固化劑按規定比例稱量准確,裝入容器,用攪拌器攪拌均勻。
2 構件表面凹陷部位用環氧膩子填平,修復至表面平整。在殘缺修補中使用環氧膩子時,要在氣溫-5℃以上,相對濕度小於85%的條件下施工。膩子塗刮後,表面仍存在的凹凸糙紋,應再用砂紙打磨平整。
4. 塗刷底膠
將配好的底膠(粘結劑),用滾筒均勻塗刷於需要粘結的砼表面。
5. 粘貼碳纖維
粘貼碳纖維材料之前,首先應確認粘貼表面乾燥。氣溫在-10℃以上,相對濕度RH>85%時,如無有效措施不得施工。為防止碳纖維受損,在碳纖維材料運輸、儲存、裁切和粘貼過程中。應用鋼直尺與壁紙刀按規定尺寸切斷碳纖維材料,每段長度一般以不超過6m為宜。為防止材料在保管過程中損壞,材料的裁切數量應按當天的用量裁切為准。碳纖維縱向接頭必須搭接20cm以上。該部位應多塗樹脂,碳纖維橫向不需要搭接。其施工工藝要點如下:
1 粘貼樹脂的主劑、固化催促劑和固化劑應按規定的比例稱量准確,裝入容器,用攪拌器攪拌均勻。一次調和量應以在可使用時間內用完為准。
2 粘貼時,在碳纖維和樹脂之間盡量不要有空氣。可用羅拉(專用工具)沿著纖維方向在碳纖維材料上滾壓多次,使樹脂滲浸入碳纖維中。
6. 養護
粘貼碳纖維材料後,需自然養護1-2小時達到初期固化,應保證固化期間不受外界干擾和碰撞。
7. 塗裝
若加固補強構件需要防火時, 可在樹脂固化後塗刷耐火塗層。塗裝應在樹脂初期固化後進行,並應遵守所用塗料的相關標准和施工規定。
『叄』 鋼材氟碳漆什麼時候噴,是大面積在工廠噴好 現場需要焊接或者什麼的再磨掉焊好再噴 還是全部需要在現場噴
金屬氟碳漆施工工序
金屬氟碳塗料可採用噴塗、滾塗、刷塗等常規施工方式塗覆:
具體工藝如下:基面檢查→基面處理→氟碳漆專用粗膩子(二遍以上)→掛網→氟碳漆專細膩子→打磨→拋光膩子→打磨→封牆底漆施工→分格縫定位並進行分格線施工→金屬專用氟碳底漆→氟碳中層漆施工→氟碳金屬漆施工→自潔型彈性氟碳罩面清漆施工→牆面整體檢查→修補→驗收。
1、基面檢查
(1)在基層抹灰約15天後,對抹灰基面進行勘察、平整。垂直度及平整度不能大於2mm;開裂及空鼓面積、預留孔洞及腳手架洞和上料口要求用加入旱強劑的水泥、砂漿修補堵洞。抹灰時抹實並要求抹平;要求牆面含水率不能高於8%,pH值小於10.
2、基面處理
(1)用灰刀將表面的浮灰、垃圾、油污等清理干凈;將牆體粉刷的塑料分格縫用環氧底漆塗刷後再用聚合物抗裂砂漿填平,將明顯凹陷的地方用專用膩子點補平整;將凸起的部位打磨平整,平整度要求小於1.5mm.(2)用玻纖布對分格縫進行加強處理。用聚合物抗裂砂漿薄塗分割縫,嵌入耐鹼玻纖網,再用聚合物抗裂砂漿覆塗於耐鹼玻纖網上,要求寬度大於耐鹼玻纖網邊緣2cm.
3、粗膩子施工(平底膩子)
(1)第一道平底膩子施工,用專用刮尺從上到下及從左到右各刮一遍,在施工過程中刮尺要平穩,並一次到位,中途不能有停頓,以防留下痕跡,其目的是平整。
(2)打磨:要用150#~220#的砂紙進行打磨(註:前二道膩子),每道膩子施工完4h後,對乾燥、固化的膩子進行打磨,消除較明顯凹凸不平的部位。
(3)第二道平底膩子施工,用專用的批刀滿批一次,注意收刀不能有接頭、刀疤,滿批要一次到位,要求必須平整。
(4)乾燥後打磨同上述(2)中的打磨,再用200#~300#的砂紙打磨。特別注意:(a)打磨洞口的四周必需平整後,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b)兩遍施工間隔時間不能少於4h,並注意中途要撒水養護。
4、封牆底漆施工(建議使用滲透型)
該材料具有極強的粘結力性,進一步使抹灰層、膩子底融為一體,提高防水性能,中和並隔離游離鹼,防止泛鹼。施工要求:用短羊毛輥筒滾塗到位,要求無流掛、無漏塗。
5、分格縫設置
(1)分格縫定位、寬度、橫豎方向以及整體分布,按工程設計要求進行;分格縫定位後,方可放線,以確保分格縫寬度、均勻一致。(2)刷塗分隔縫,先用環氧封牆底漆塗刷分隔縫位置,再用黑色高光氟碳漆刷塗分隔縫。
6、金屬氟碳專用底漆施工
採用同色高性能的氟碳底漆,使整體建築產生立體效果,能有效防止牆面龜裂現象,並能與氟碳金屬漆相溶合,從而產生極佳的粘接性。施工方法:採用細拉毛滾輥滾塗,要求花紋一致。
7、氟碳中層漆施工
具有良好的粘接性,有效地與底層融為一體,優異的覆蓋性,填補基層細小針孔,提高防水性能,同後一道面漆形成良好的結合,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表現建築物的色彩。施工方法:將中層漆基料、固化劑、稀釋劑按比例混合,用短羊毛輥筒滾塗到位,要求無流掛、無漏塗。
8、氟碳金屬漆施工
對塗料系統形成完整的保護,卓越的耐候性,表現氟碳金屬漆的金屬光澤效果。施工方法:將面漆基料、固化劑、稀釋劑按比例混合,先熟化30min,先噴去基麵灰塵,然後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施工,要求均勻以防止薄厚不一致,從而避免發花、流掛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9、自潔型彈性氟碳罩面清漆施工
對塗料系統形成完整的保護,卓越的耐候性、優異的防水性、極大的表面張力、良好的自潔性能。施工方法:將面漆基料、固化劑、稀釋劑按比例混合,先熟化30min,先噴去基麵灰塵,然後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施工,要求均勻以防止薄厚不一致,從而避免發花、流掛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10、相關事項
(1)濕度在85%以下,溫度5~40℃為宜,若雨、雪、霧、霜、大風或相對濕度在85%以上不可施工;
(2)打磨後,用清水將表面沖洗干凈,等到水分乾燥後,方可進行噴塗;
(3)漆膜乾燥7d左右才能完全固化,此時建議不要提前使用;
(4)一定要按要求將各組分攪拌均勻,熟化30min後才能使用;
(5)配置好的材料,應在規定的時間用完,如超過時間的材料不準再用;
(6)必須使用本產品的專用配套輔料,嚴禁使用其它市售輔料。
以下幾點供參考:
(a)滾塗氟碳金屬漆比噴塗省50%左右材料量;
(b)滾塗氟碳金屬漆比噴塗效率高二倍以上;
(c)滾塗氟碳金屬漆比平塗更抗裂;
(d)氟碳金屬漆滾塗與噴塗的遠視效果達到一致。
『肆』 鋼材變形的矯正的基本方法有哪幾種
鋼材變形的矯正的基本方法有兩種:按被矯軋件的溫度分為熱矯直和冷矯直。
熱矯直一般在650~1000℃進行,只用於中厚板。矯直溫度過高,軋件在隨後的冷卻中還可能因冷卻不均產生瓢曲;矯直溫度過低會使矯直抗力增大,矯直困難。冷矯直廣泛用於矯直各類型鋼和鋼管,也用於中厚板的補充矯直。
熱軋型材的冷矯直都在軋材冷卻後進行。為保證矯直質量和改善勞動條件,合理的冷矯直溫度應低於200℃。當矯直機布置在軋製作業線上時,常因鋼材冷卻時間不夠,矯直溫度過高(一般在200~250℃以上)而達不到預期效果,影響矯直質量。
(4)鋼材凹凸怎麼補平擴展閱讀
熱矯直工藝制度:
1、矯直溫度。
一般情況下鋼板的矯直溫度在600—750℃之間,矯直溫度過高,鋼板會在輥道和冷床停留時產生波浪或瓢曲;矯直溫度過低,鋼板的塑性大大降低,矯直力顯著上升,矯直效果不好。
2、矯直道次
矯直道次取決於鋼板每一道次的矯直效果,它與鋼板的矯直溫度密切相關。矯直時,可根據鋼板的矯直效果、軋制周期進行矯直道次的控制,一般採取一道次或三道次矯直。
3、矯直壓下量。
矯直壓下量亦即過矯量,它的大小直接影響鋼板的矯直彎曲變形的曲率值。矯直量過小,曲率值滿足不了變形的要求,即使增加矯直道次,也不能矯直鋼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矯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