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軋制溫度與表面氧化皮顏色的關系
鋼軋制溫度與表面氧化皮顏色的關系是鋼材的高溫軋制過程中,鋼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形成鋼表面的氧化皮。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隨著軋制散槐溫度的升高,氧化皮的厚度和顏色也會發生變化,在低於400°C的低溫軋制狀態下,不會在鋼鋒清表面產生明顯的氧化皮,表面顏色呈黑灰色。當軋制溫度達到400°C-600°C時,鋼表面會產生薄而均勻的氧化皮,顏色為淡黃色。當軋制溫度增加至600℃-800℃時,氧化皮的厚度增大,顏色變為深黃色或棕色。當軋制溫度超過800℃時,銀掘前氧化皮的顏色變得更深,通常呈黑褐色或暗藍色。
㈡ 鋼鐵製品發黑、發藍有什麼區別
發藍和發黑的工藝是完全相同的,只是處理結果不同而已,發藍在鋼材表面上最終形成的的版氧化膜是深藍色的權,發黑形成的是黑色的氧化膜,成分都是磁性氧化鐵。
至於工藝,則是在腐蝕性不強的工作環境中,將鋼製品浸入熱的(溫度高至130攝氏度或更高)、加有亞硝酸鈉的濃鹼(氫氧化鈉)溶液中處理,鋼材表面就能生成深藍色或黑色的磁性氧化鐵(四氧化三鐵)膜。這種處理就叫「發藍」或「發黑」。
處理中發生的反應如下:
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氣體符號)
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氣體符號)+7NaOH
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