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的Ac3以上的溫度代表什麼意思
如圖示:鐵碳合金相圖中的PSK線就是A1線,溫度727℃,GS線就是A3線,溫度從912~727℃,可見,A1、 A3代表的是溫度,作為鐵碳合金,含碳量不同,A1、 A3代表的溫度也會不同。加熱需要過熱度,習慣用c來表示,因此,對應的就有Ac1、 Ac3等表示方法。冷卻需要過冷度,習慣用r來表示,因此,對應的就有Ar1、 Ar3等表示方法。
Ac1 、Ac3以上溫度是什麼?從圖中可以看出,恰好是鋼的奧氏體區,鋼的熱處理的條件首先需要加熱到奧氏體區得到奧氏體,然後再通過控製冷卻速度和方法,來得到珠光體、貝氏體、馬氏體等組織,從而得到不同的、我們需要的性能。鋼的加熱是熱處理的第一步。Ac1 、Ac3以上溫度就是奧氏體化溫度!我們知道,圖上奧氏體區有溫度范圍,為了得到奧氏體,加熱溫度高一些也行,低一些也行,但是都必須加熱到Ac1 、Ac3以上奧氏體化溫度才行。同樣,熱處理原理告訴我們,加熱溫度高,奧氏體化過程就快,省時間,用電也省,但是奧氏體晶粒容易粗大,導致後面冷卻組織也粗大,性能不好,加熱溫度低,奧氏體化過程就慢,費時間,生產效率就低,成本高,但奧氏體晶粒細小,導致後面冷卻組織細小,性能好,如此溫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合適,這就需要進行權衡了,因此,Ac1 、Ac3以上溫度實際是多少就需要根據零件尺寸、結構、技術要求、裝爐量、爐子大小、功率、加熱方式、加熱介質、採用的工藝等等實際情況來確定了。比如過共析鋼,如果是正火,一般採用Acm+20~40℃,淬火一般採用Ac1+30~50℃,合金鋼往往採用上限溫度,碳鋼或錳鋼採用下限溫度,不一而足,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溫度,而這個恰恰是熱處理的技術和魅力之所在。
㈡ 鋼結構圖紙怎麼看
鋼結構圖紙的查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了解圖紙的基本構成:
識別鋼材類型和規格:
分析連接方式:
注意細節和標記:
核對圖紙信息:
總結:鋼結構圖紙是鋼結構建築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必須認真閱讀和分析。通過了解圖紙的基本構成、識別鋼材類型和規格、分析連接方式、注意細節和標記以及核對圖紙信息,可以確保鋼結構建築的精確製造和安裝,實現美觀耐用、安全可靠的設計方案。
㈢ 熱鍍鋅分冷度和熱度
熱鍍鋅分冷度和熱度。熱鍍鋅層較厚,鍍層表面有肉眼可以識別的鋅花,用手摸表面可以感覺出一定得粗糙度,外表銀亮色。熱鍍鋅生產溫度較高時,外表呈灰色,敲擊會造成鋅鐵合金層呈小塊狀脫落。冷度鋅一般表面較光滑,銀灰色,無鋅花。
將表面經清洗、 活化後的鋼鐵製品浸於熔融的鋅液中,通過鐵鋅之間的反應和擴散,在鋼鐵製品表面鍍覆附著性良好的鋅合金鍍層。
與其他金屬防護方法相比,熱浸鍍鋅工藝在鍍層的物理屏障與電化學保護相結合的保護特性上,鍍層與基體的結合強度上、鍍層的緻密性、耐久性、免維護性和經濟性及其對製品形狀與尺寸的適應性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3)鋼材冷度和熱度在圖紙上怎麼看擴展閱讀
耐蝕性主要決定於鍍鋅層的厚度,故量測厚度常為主要判定鍍鋅質量好壞的根據,鍍鋅層受鋼材表面的成分、組織、結構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應,另進出鋅溶液的角度、速度亦有很大的影響。
故預得完全均一的鍍層厚度,實際上不太可能。所以量測附著量絕對不能以單一點(部位)來判定,必須要量測其單位面積(㎡)平均附著鋅重(g)才有意義。
量測附著量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破壞性的切片金相觀測法、酸洗法,非破壞性的膜厚計法、電化學法、進出貨重量差估計法等。一般常用的為膜厚計法及酸洗法。
膜厚計為一利用磁場感應來量測鋅層厚度最普遍省事的方法,其基本條件為鋼鐵表面必須平滑、完整,才可得較准確數字。
故在鋼材邊角處或粗糙、有角度鋼件或鑄件等,均不太可能會的一準確的數字。普通鐵件用原鐵材當歸零基材,尚可得相當准確的數字,鑄件就絕對不準確。
㈣ 管件電鍍和熱度怎麼區分,如何區分,怎麼看
首先說明一點 管件的電鍍鋅 應該是說的冷鍍鋅 。
1 工藝上的區別
鋼格板的回熱鍍鋅表面處理也答叫做熱浸鋅,這里說的是鋅板或鋅塊在高溫下把鋅錠融化,再放入一些輔助材料,然後把金屬結構件浸入鋅槽中,使金屬構件上附著一層鋅層。熱鍍鋅是鋼體在熱浸的條件下對表面鍍鋅,它的附著力很強,不容易脫落。
2.價格和實用性不同
採用電鍍鋅的價格相對熱鍍鋅便宜一些,但是事實上選擇熱鍍鋅長久來說更為實在。
3.防腐性能的區別
熱鍍鋅是化學處理,屬於電化學反應。冷鍍鋅是物理處理,只是在表面刷一層鋅,導致鋅層易脫落。冷鍍鋅防腐蝕性能比熱鍍鋅差很多。
4.製作方法的區別
熱鍍鋅是將鋼鐵製件在鹼液中除油,再在酸液(一定成分的鹽酸或硫酸)中除銹,暴露出潔凈的金屬表面,然後浸入熔融的鍍鋅鍋內,從而在製件上覆上一層均勻完整的鋅層。冷鍍鋅主要通過電化學原理來對鋼材進行防腐噴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