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WCH6A是什麼材料
您好!「」是冷鐓鋼。冷鐓鋼,又稱鉚螺鋼或冷頂鍛鋼,成型用鋼,冷鐓是在室溫下採用一次或多次沖擊載入,廣泛用於生產螺釘,銷釘,螺母等標准件.冷鐓工藝可節省原料,降成本,而且通過冷作硬化提高工作的抗拉強度,改善性能,冷鐓用鋼必須其有良好的冷頂鍛性能,鋼中S和P等雜質含量減少,對鋼材的表面質量要求嚴格,經常採用優質碳鋼,若鋼的含碳鋼大於0.25%,應進行球化退火熱處理,以改善鋼的冷鐓性能。
1、冷鐓鋼的技術要求:
冷鐓鋼盤條一般為低、中碳優質碳素結構鋼和合金結構鋼。標准件對原材料尺寸精度要求比較嚴格,熱軋鋼材規格有限,尺寸精度也很難滿足要求,所以標准件幾乎全部採用冷拉鋼絲作為原料,合格的冷鐓鋼絲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1)化學成分要求:O,P,S等元素對鋼中夾雜物的形態及數量、大小有決定性影響,所以要求控制其含量;對合金鋼而言,硅、鋁、錳等元素控制在中下限為宜,避免造成冷頂鍛裂紋。
(2)表面品質:標准件廠統計表明,冷鐓開裂的80%是由鋼絲表面缺陷造成的,如折迭、劃傷、密集的發紋、局部微裂紋、結疤。因此對線材表面品質要求很嚴,尺寸公差±0.20mm,不圓度<0.30mm,表面裂紋、劃傷最深<0.07mm。
(3)脫碳:表面脫碳造成螺栓表面強度降低,疲勞壽命大幅下降。平均脫碳層深度要求見表1。
(4)非金屬夾雜物: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高、尺寸大是造成標准件冷鐓開裂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非金屬夾雜中B類和D類脆性夾雜,距鋼絲表面愈近危害性越大,所以要求B類夾雜物距表層2mm之內應不大於15μm。
(5)金相組織:冷鐓鋼的金相組織為鐵素體+粒狀珠光體,珠光體的晶粒尺寸和分布也是影響冷鐓性能的因素,理想的組織是珠光體晶粒大小相近並均勻地分布在鐵素體基體上。珠光體不同顯微組織冷鐓性能從好到壞的排列次序為粒狀珠光體、索氏體、細片狀珠光體、片狀珠光體。
(6)低倍組織:冷鐓鋼絲對鋼的低倍組織要求比較嚴,低倍檢查不應有縮孔、分層、白點、裂紋、氣孔等缺陷,對中心疏鬆、方框偏析、中心增碳等缺陷,不同鋼種都有明確的級別規定。
(7)晶粒度:冷鐓鋼絲內部組織不同於其它鋼絲,晶粒度不是越細越好。晶粒度太細,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升高,變形抗力增大,對冷鐓成型很不利。除10.9級以上螺栓晶粒細、保證成品強度外,冷鐓鋼絲的晶粒度應控制在5~7級。
(8)冷鐓性能:冷鐓性能好是指鋼絲具有較低的變形抗力,能經受很大程度的變形而不產生裂紋。一般認為以斷面收縮率和屈強比作為衡量冷鐓性能指標比較可靠。合金鋼的斷面收縮率應不小於50%。冷鐓鋼絲的屈強比小,冷鐓性能相對要好,合金鋼的屈強比應不大於0.70。從冷鐓性能角度考慮,鋼絲的冷加工強化系數越低越好,即不易產生加工硬化。
2、冷鐓鋼生產工藝
冶煉冷鐓鋼的關鍵是要提高鋼水的純凈度,降低鋼水的非金屬夾雜物含量。鋼水終點碳含量穩定在規定范圍內是降低鋼水氧化程度和減少鋼水非金屬夾雜的主要措施。
冷鐓鋼盤條生產的工藝流程:Ø
鐵水→轉爐→精煉爐→連鑄→加熱→高速線材軋制→高線控製冷卻→成品檢驗→入庫。
合金冷鐓鋼線材的生產工藝流程與碳素鋼線材基本相同,但合金冷鐓鋼絲變形抗力較大。為保證冷鐓成型,球化退火是必不可少的,可獲得比較理想的組織。
常用工藝路線:Ø
線材→冷拉→球化退火;線材→再結晶退火→冷拉→球化退火。
對冶煉工藝的要求:(1)新爐前20爐、補爐前3爐及新包第1爐不得冶煉冷鐓鋼;(2)出鋼溫度為1630~1660℃;(3)脫氧合金化,終脫氧加入硅鋁鈣鋇合金;(4)鋼包清潔無冷鋼,鋼包進行吹氬。
夠詳細了吧。謝謝閱讀!
B. 美國AISI4320相當於中國的什麼材料
AISI4320合金結構鋼,執行標准:ASTM A534:2004,相當於:20CrNi2MoA,是一種常用的合金滲碳鋼,滲碳處理後表面有相當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接觸疲勞強度,同時心部還保留良好的韌性,能承受高的沖擊負荷。
●化學成份:
碳 C :0.17~0.23
硅 Si:0.15~0.40
錳 Mn:0.40~0.70
硫 S :≤0.030
磷 P :≤0.030
鉻 Cr:0.35~0.65
鎳 Ni:1.60~2.00
銅 Cu:≤0.30(
鉬 Mo:0.20~0.30
用途:
主要用於鐵路軸承等耐沖擊、耐磨損零件。
C. 50mn18cr4v屬於什麼鋼
50Mn18Cr4V是高錳無磁鋼,屬於電機專用低磁材料,該鋼具有高強度,足夠的韌性以及低的磁性等特點。
50Mn18Cr4V冶煉工藝:EAF+LF
50Mn18Cr4V化學成分:
4、低倍組織:經酸浸低倍試片上不得有肉眼可見的縮孔、殘余汽泡、皮下汽泡、裂紋、夾雜、反皮、分層及白點等缺陷。
5、 磁性能按GJB937《弱磁性材料導磁率的測量方法》檢測。
6、當磁場強度為200奧氏體時磁導率u≤1.02Gs/Oe。
7、化學成分偏差按GB/T222-1984中表2的規定。
D. 低倍酸蝕檢驗幾級為合格的國標或行標
1、合金結構鋼GB/T3077-1999中規定: 6.5低倍 橫截面酸浸低倍組織試片上不得有目視可見的縮孔、氣泡、裂紋、夾雜、翻皮、白點、晶間裂紋。其中優質鋼錠型偏析≤3,中心疏鬆≤3,一般疏鬆≤3,一般點狀偏析≤1,邊緣點狀偏析≤1;高級優質鋼(鋼牌號後加A)錠型偏析≤2,中心疏鬆≤2,一般疏鬆≤2,一般點狀偏析和邊緣點狀偏析不允許有;特級優質鋼(鋼牌號後加E)錠型偏析≤1,中心疏鬆≤1,一般疏鬆≤1,一般點狀偏析和邊緣點狀偏析不允許有。38CrMoAl或38CrMoAlA鋼的一般點狀偏析和邊緣點狀偏析分別不應超過2.5和1.5級。檢驗標準是GB/T226,GB/T1979。如供方能保證低倍合格,允許採用GB/T7736規定的超聲波探傷或其他無損探傷方法代替。代表鋼號是20Mn2……等,太多了2、優質碳素結構鋼GB/T699-1999規定6.6低倍組織鎮靜鋼鋼材的橫截面酸浸低倍組織試片上不得有目視可見的縮孔、氣泡、裂紋、夾雜、翻皮和白點。切削加工用鋼材允許有不超過表面缺陷允許深度的皮下夾雜等缺陷。其中優質鋼錠型偏析≤3,中心疏鬆≤3,一般疏鬆≤3,;高級優質鋼錠型偏析≤2.5,中心疏鬆≤2.5,一般疏鬆≤2.5;特級優質鋼錠型偏析≤2.0,中心疏鬆≤2.0,一般疏鬆≤2.0。檢驗標準是GB/T226,GB/T1979。另如供方能保證低倍合格,允許採用GB/T7736規定的超聲波探傷或其他無損探傷方法代替。自己去找點標准看吧……
E. 45#鋼調質後金相組織後出現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謝謝
圖片不是很清楚, 根據檢測報告的描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
淬火加熱保溫內後到入水冷卻容之間的時間太長,使基體先沿晶界析出鐵素體組織,其他部份轉換為馬氏體。
在使用料框進行整體淬火冷卻時,工件與工件之間的間距(隙)太小,使得剛入水時冷卻速度太慢,工件長時間停留在"C"曲線的"鼻尖"之內,造成先轉換為珠光余體,餘下部份再轉換為下貝氏體和馬氏體。
以上兩種經回火後都會形成你描述的這種金相組織
F. 鋼材低倍組織檢驗的內容
1. 檢驗錠型偏析:對錠型偏析進行檢驗,以確保鋼材的化學成分均勻性。
2. 一般偏析:檢測一般偏析情況,以評估鑄件性能的不均勻性。
3. 中心疏鬆:檢查中心疏鬆缺陷,這是由於鐵水冷卻後收縮造成的,可能導致鑄件變形或破裂。
4. 白點:檢驗白點缺陷,這是由於過快冷卻引起的應力集中,可能導致鑄件失效。
5. 裂紋:檢查裂紋缺陷,可能是由於應力集中或過快冷卻引起的,嚴重影響鑄件的使用性能。
6. 夾雜:檢測夾雜缺陷,如氣孔、夾雜物等,這些缺陷可能影響鑄件的強度和耐用性。
7. 夾渣:檢查夾渣缺陷,這些缺陷可能存在於鑄件表面和內部,影響鑄件的質量。
8. 翻皮:檢驗翻皮缺陷,這是由於鑄件表面層與內部層之間的不均勻冷卻引起的,可能導致鑄件表面缺陷。
9. 點偏:檢測點偏缺陷,這是由於化學成分不均勻引起的,可能影響鑄件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