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看鋼材的抗拉強度指標
曲線的起點、曲線的峰值、曲線的斜率。
1、曲線的起點:在應力應變曲線的起點,我們可以看到材料的彈性模量,這是材料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彈性模量越大,材料越不容易發生彈性變形。
2、曲線的峰值:在應力應變曲線上,有一個點是應力與應變的最大值,這個點就是材料的抗拉強度。抗拉強度是材料抵抗拉伸載荷的能力,也是材料在受到拉伸時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
3、曲線的斜率:應力應變曲線的斜率表示材料的彈性模量與應力的比值,即材料的切線模量。切線模量越大,材料在受力過程中越不容易發生塑性變形。
2. 新規范的鋼材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標准值是多少
普通鋼筋抗拉強度標准值,取自現行國家標準的鋼筋屈服點,具有不小於95%保證率的抗拉強度。R235鋼筋的抗拉強度標准值是235MPa,HRB335鋼筋為335MPa,HRB400鋼筋為400MPa。
對於鋼筋(砼結構):抗拉強度實測值/屈服強度實測值≥1.25
對於鋼材(鋼結構):抗拉強度實測值/屈服強度實測值≥1.176
(2)什麼資料可以查鋼材抗拉強度擴展閱讀
關於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還有一個參數,這個參數就是屈強比!屈強比就是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比值。范圍是0~1之間。屈強比是衡量鋼材脆性的指標之一。屈強比越大,表明鋼材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差值越小,鋼材的塑性越差,脆性就越大!
材料的破壞是從屈服點開始的。屈強比越低,那麼材料從開始破壞到斷裂的時間越長,屈強比越高,材料從開始破壞到斷裂的時間越短。能量在屈服點到斷裂點之間被大量轉化為熱能。
3. 鋼材的抗拉強度怎麼計算的
計算公式為:σ=Fb/So
式中:Fb--試樣拉斷時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頓); So--試樣原始橫截面積,mm²。
試樣在拉伸過程中,材料經過屈服階段後進入強化階段後隨著橫向告衡截面尺寸明顯縮小在拉斷時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試樣原橫截面積(So)所得的應力(σ),稱為抗拉強度或銷腔者強度極限(σb)襪斗做,單位為N/
向左轉|向右轉
(MPa)。它表示金屬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最大能力。
抗拉強度( Rm)指材料在拉斷前承受最大應力值。當鋼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後,由於內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變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時變形雖然發展很快,但卻只能隨著應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應力達最大值。
此後,鋼材抵抗變形的能力明顯降低,並在最薄弱處發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此處試件截面迅速縮小,出現頸縮現象,直至斷裂破壞。鋼材受拉斷裂前的最大應力值稱為強度極限或抗拉強度。
單位: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