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skd11鋼材有什麼優缺點嗎
1、優點:skd11屬於日標高碳高鉻型冷復作模具鋼,做出的道具不僅淬透性、韌性、耐磨性好,而且不易開裂崩口。
2、缺點:skd11做刀使容易產生時效變形的情況,並且使用時長短。
SKD11,日立和大同鋼都廠有生產,日立產SKD11商品名為SLD(最新改良版稱作SLD-MAGIC),大同鋼廠商品名為DC11。兩者在大陸均有設廠。該鋼是一種在國際廣泛應用的空冷硬化冷作模具鋼。經電爐冶煉並經電渣重溶,高純凈度、韌性更好、組織均勻,具有良好的高溫強度、韌性與抗高溫疲勞性能,能承受溫度驟變。
❷ 模具鋼淬火放置幾天後,再加工,其加工尺寸是否還會在一段時間內變形
對於精密的零件來說,淬火後再進行粗磨,仍然會使零件產生變形。所以,仍需要在粗磨後留上幾絲的精磨餘量,再進行一次時效熱處理,用以消除因粗加工而產生的應力,最後再進行精磨到尺寸就不會變形了。
❸ 為什麼對鑄件需要進行時效處理
為了確保精密量具、模具和零件在長期使用中的尺寸和形狀穩定,通常會在低溫回火後精加工前,將工件重新加熱到100-150℃,保持5-20小時。這一過程被稱為時效處理,其目的是穩定精密製件的質量。
對於在低溫或動載荷條件下的鋼材構件,進行時效處理以消除殘余應力,穩定鋼材組織和尺寸尤為重要。時效處理是一種熱處理工藝,它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放置或在室溫下保持工件的性能、形狀和尺寸隨時間變化。
人工時效處理是將工件加熱到較高溫度並在較短時間內進行時效處理,而自然時效處理則是將工件放置在室溫或自然條件下長時間存放。時效處理的目的是消除工件內應力,穩定組織和尺寸,改善機械性能等。
在機械生產中,為了穩定鑄件尺寸,常將鑄件在室溫下長期放置,然後才進行切削加工。這種措施也被稱作時效,但它不屬於金屬熱處理工藝。
20世紀初,德國工程師A.維爾姆在研究硬鋁時發現,淬火後的硬度不高,但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硬度會顯著上升,這一現象被稱為沉澱硬化。隨後人們相繼發現了可以採用時效處理強化的鋁合金、銅合金和鐵基合金,開辟了一條與一般鋼鐵淬火強化不同的強化途徑——時效強化。
絕大多數進行時效強化的合金原始組織都包含一種固溶體和某些金屬化合物。固溶體的溶解度隨溫度上升而增大,在時效處理前進行淬火,是為了使溶質在加熱時盡可能溶解入固溶體,隨後在快速冷卻中雖然溶解度下降,但過剩的溶質無法從固溶體中析出,從而形成過飽和固溶體。
時效強化的實質是從過飽和固溶體中析出細小的沉澱物顆粒,形成一些體積很小的溶質原子富集區。在進行時效處理前的固溶處理時,加熱溫度需嚴格控制,以便使溶質原子盡可能溶解入固溶體中,同時又不會導致合金熔化。許多鋁合金固溶處理的加熱溫度容許的偏差僅有5℃左右。
進行人工時效處理時,必須嚴格控制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以獲得理想的強化效果。有時,生產中會採用分段時效,即先在室溫或稍高溫度下保溫一段時間,再在更高溫度下保溫一段時間。這樣有時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馬氏體時效鋼淬火時會發生組織轉變,形成馬氏體,這是一種過飽和固溶體。這種鋼也可採用時效處理進行強化。
低碳鋼在冷態塑性變形後,在室溫下長期放置,強度會提高,而塑性會降低,這一現象稱為機械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