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材強度指標有哪些
(1)屈服點:鋼材或試樣在拉伸時,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即使應力不再增加,而鋼材或試樣仍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稱此現象為屈服,而產生屈服現象時的最小應力值即為屈服點。
(2屈服強度:有的金屬材料的屈服點極不明顯,在測量上有困難,因此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規定產生永久殘余塑性變形等於一定值(一般為原長度的0.2%)時的應力,稱為條件屈服強度或簡稱屈服強度σ0.2。
(3)抗拉強度:材料在拉伸過程中,從開始到發生斷裂時所達到的最大應力值。它表示鋼材抵抗斷裂的能力大小。與抗拉強度相應的還有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等。
(4)伸長率:材料在拉斷後,其塑性伸長的長度與原試樣長度的百分比叫伸長率或延伸率。
(5)屈強比:材料在拉斷後,其塑性伸長的長度與原試樣長度的百分比叫伸長率或延伸率。
(6硬度: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體壓入其表面的能力。
2. 鋼筋試驗報告中涉及的強度各表示什麼…急求
1、屈服強度:是鋼筋開始喪失對變形的抵抗能力,並開始產生大量塑性變形回時所對應的應力。答(屈服強度是作為鋼材抗力的重要指標)
2、抗拉強度:指材料在外力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抗拉性能是鋼材的重要性能)
3、伸長率δ:指金屬材料受外力(拉力)作用斷裂時,試件伸長的長度與原來長度的百分比,它表示鋼材塑性變形能力。(伸長率是衡量鋼材塑性的一個指標。它的數值越大,表示鋼材的塑性越好)
總結:屈服點、抗拉強度、伸長率的關系:
屈服強度是結構設計時的取值依據,表示鋼材在正常工作承受的應力不超過屈服強度。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服比,它反應鋼材的利用率和使用中安全可靠度;伸長率表示鋼材塑性變形能力。剛材在使用中,為避免正常受力時在缺陷處產生應力集中脆斷,要求塑性良好,即有一定的伸長率,可以使缺陷處超過屈服強度時,隨著發生塑性變形。使應力重分布,而避免鋼材提早破壞。同時常溫下將鋼材加工成一定形狀,也要求鋼材又有一定的塑性,但伸長率不能過大,否則會使鋼材在使用中超過允許的變形值。
3. 什麼是鋼的硬度,強度,塑性,韌性與含碳量\x3f
鋼的硬度、強度、塑性、韌性和含碳量如下:
一、硬度。
硬度,物理學專業術語,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壓入其表面的能力,或者說物質受外力後發生形變的能力,稱為硬度。固體對外界物體入侵的局部抵抗能力,或者說固體受外力後發生形變的大小,是比較各種材料軟硬的指標。由於規定了不同的測試方法,所以有不同的硬度標准。各種硬度標準的力學含義不同,相互不能直接換算,但可通過試驗加以對比。
二、強度。
力學上,材料在
外力作用
下抵抗破壞(
變形
和斷裂)的能力稱為強度。強度是機械零部件首先應滿足的基本要求。按所抵抗外力的作用形式可分為:抵抗靜態外力的靜強度,抵抗沖擊外力的沖擊強度,抵抗交變外力的疲勞強度等。
三、塑性。
是指在
外力
作用下,材料能穩定地發生永久變形而不破壞其完整性的能力。
四、韌性。
韌性,表示材料在塑性
變形
和斷裂過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韌性越好,則發生脆性斷裂的可能性越小。韌性可在材料科學及冶金學上,韌性是指材料受到使其發生形變的力時對折斷的
抵抗
能力,其定義為單位體積的材料在破裂前所能吸收的能量。
五、含碳量。
碳素鋼中決定強度和可焊性的因素主要是含碳量。合金鋼(主要是
低合金鋼
)除碳以外各種合金元素對鋼材的強度與可焊性也起著重要作用。為便於表達這些材料的強度性能和焊接性能便通過大量試驗數據的統計簡單地以碳當量來表示。有許多碳當量指標,如拉伸強度碳當量、屈服強度碳當量、焊接碳當量,還有裂紋敏感性指標(實質上也是碳當量)。每一種元素的碳當量以1/X表示,X一般為正整數,由
統計數據
決定。若干元素的碳當量計算之和即各個1/X值之和。
4. 鋼筋強度指的是什麼
鋼筋強度是指鋼筋在受拉狀態下的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受版力鋼筋,除要求具有權一定的屈服強度外,一般還要求有明顯的屈服平台,以保結構破壞前有明顯的變形預兆。
鋼筋的屈服強度是結構強度設計的主要依據,提高鋼筋屈服強度,可以提高結構的承載能力,或在相同承載力時減少鋼筋用量。當受正常使用條件下結構變形和裂縫的控制,鋼筋屈服強度過高往往不能充分發揮其強度作用。
鋼筋具有足夠的伸長率是保證混凝土結構抵抗延伸性破壞(而不是脆性破壞)的前提。
5. 鋼材的強度指標是什麼
抗拉強度(tensile
strength)
抗拉強度(
бb
)指材料在拉斷前承受最大應力值。
當鋼材屈版服到一定程度權後,由於內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變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時變形雖然發展很快,但卻只能隨著應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應力達最大值。此後,鋼材抵抗變形的能力明顯降低,並在最薄弱處發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此處試件截面迅速縮小,出現頸縮現象,直至斷裂破壞。鋼材受拉斷裂前的最大應力值稱為強度極限或抗拉強度。
單位:kn/mm2(單位面積承受的公斤力)
抗拉強度:extensional
rigidity.
抗拉強度=eh,其中e為楊氏模量,h為材料厚度
目前國內測量抗拉強度比較普遍的方法是採用萬能材料試驗機等來進行材料抗拉/壓強度的測定!
6. 鋼的強度和硬度有什麼區別
強度是物體抵抗破壞的能力,就是強度越強越「結實」。硬度是一個物體侵入另一個物體的能力,硬度高的物體能侵入硬度低的物體,反之不行。
7. 鋼材的強度指標是指什麼
冷軋板的機械性能
1. 屈服點(σ s) 鋼材或試樣在拉伸時,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即使應力不再增加,而鋼材或試樣仍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稱此現象為屈服,而產生屈服現象時的最小應力值即為屈服點。 設 Ps 為屈服點 s 處的外力,Fo 為試樣斷面積,則屈服點 σ s =Ps/Fo(MPa),MPa 稱為兆帕等於N(牛頓)/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 屈服強度(σ 0.2) 有的金屬材料的屈服點極不明顯,在測量上有困難,因此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規定產生永久殘余塑性變形等於一定值(一般為原長度的 0.2%)時的應力,稱為條件屈服強度或簡稱屈服強度σ 0.2 。
3. 抗拉強度(σ b) 材料在拉伸過程中,從開始到發生斷裂時所達到的最大應力值。它表示鋼材抵抗斷裂的能力大小。與抗拉強度相應的還有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等。 設Pb 為材料被拉斷前達到的最大拉力,Fo 為試樣截面面積,則抗拉強度σ b= Pb/Fo (MPa)。
4. 伸長率(δ s) 材料在拉斷後,其塑性伸長的長度與原試樣長度的百分比叫伸長率或延伸率。
5. 屈強比(σ s/σ b) 鋼材的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 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 0.65-0.75 合金結構鋼為 0.84-0.86。
6. 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體壓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屬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8. 什麼是鋼筋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
關於鋼筋的力學性質:
1、屈服強度:是鋼筋開始喪失對變形的抵抗能力,並開始版產生大量塑性權變形時所對應的應力。(屈服強度是作為鋼材抗力的重要指標)
2、抗拉強度:指材料在外力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抗拉性能是鋼材的重要性能)
3、伸長率δ:指金屬材料受外力(拉力)作用斷裂時,試件伸長的長度與原來長度的百分比,它表示鋼材塑性變形能力。(伸長率是衡量鋼材塑性的一個指標。它的數值越大,表示鋼材的塑性越好)
總結:屈服點、抗拉強度、伸長率的關系:
屈服強度是結構設計時的取值依據,表示鋼材在正常工作承受的應力不超過屈服強度。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服比,它反應鋼材的利用率和使用中安全可靠度;伸長率表示鋼材塑性變形能力。剛材在使用中,為避免正常受力時在缺陷處產生應力集中脆斷,要求塑性良好,即有一定的伸長率,可以使缺陷處超過屈服強度時,隨著發生塑性變形。使應力重分布,而避免鋼材提早破壞。同時常溫下將鋼材加工成一定形狀,也要求鋼材又有一定的塑性,但伸長率不能過大,否則會使鋼材在使用中超過允許的變形值。
學材料時剛學過,順便也復習一下,也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9. 鋼材的主要力學性能指標有哪些各指標可以用來衡量鋼材哪方面的性能
鋼材的主要力學性能指標和衡量的性能如下:
1、韌性:金屬材料抵抗沖擊載荷而內不被破壞的能力。容
2、硬度:金屬材料表面抵抗比他更硬的物體壓入的能力。
3、塑性: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產生永久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
4、強度:金屬材料在靜載荷作用下抵抗永久變形或斷裂的能力。
5、脆性:脆性是指材料在損壞之前沒有發生塑性變形的一種特性。
6、疲勞強度:材料零件和結構零件對疲勞破壞的抗力。
7、屈服點或屈服應力:屈服點或屈服應力是金屬的應力水平,用MPa度量。
按化學成分分類鋼鐵:
碳素鋼 按其含碳量的不同,可分為:
1、低碳鋼--含碳量wc≤0.25%。
2、中碳鋼--含碳量wc>0.25%≤0.60%。
3、高碳鋼--含碳量wc>0.60%高碳鋼一般在軍工業和工業醫療業比較多。
10. 什麼是鋼材的極限強度、和屈服強度兩者有什麼區別
極限強度:指鋼材拉力實驗斷裂時的拉力值。
屈服強度:指鋼材拉力實驗時,橫截面出現細頸現象時的拉力值。即超過彈性變形范圍而開始進入塑性變形時的拉力值(屈服了,不能自行恢復原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