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槍栓是什麼東西
槍栓是槍上用於子彈上膛、拋殼、閉鎖發射倉、容納撞針的部件,開放式槍栓利於連發過程中快速拋殼和散熱。對散熱性能的優化可以減少彈葯因為過熱炸膛,以及射手被發熱的拋殼孔灼傷的幾率。而開放式槍栓的弊端就在於污垢很容易進入擊發結構的內部。
槍的老祖宗是火門槍,步槍的變更:火門槍、火繩槍、轉輪打火槍、燧發槍、擊發槍、轉管槍—連珠槍、栓式步槍、機槍、半自動步槍、沖鋒槍、自動步槍(突擊步槍),而未來則可能最終被理想單兵戰鬥武器所取代。
運作方式:
開放式槍機這類型槍栓的運作方式是:當槍枝在待發狀態時,子彈還沒有上膛,槍栓固定在後,等到射手扣下扳機,槍栓才會開始運動向前,把子彈上膛,同時擊發。這類槍機的優點是由於不扣扳機射擊時,槍膛是開放的,利於散熱,對高射速的自動武器如沖鋒槍、機槍有所幫助。
但缺點就在於第一發子彈由於槍栓的前進運動,可能幹擾到瞄準,所以比「閉合式槍機」(closed bolt)精準度較低。因此有些可選擇火力槍枝在單發射擊時使用閉合式槍機的方式,當切換到全自動時,則改為開放式槍機方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開放式槍栓
② 手槍套筒用什麼材料
軍抄工合金
手襲槍套筒是半自動手槍的主要部件,在動作循環時移動,容納撞針或擊錘與抽彈器,與槍栓配合。套筒使用復進彈簧,在射擊周期中移動到最靠後位置,彈簧應力使得套筒復位到初始位置並使新一發子彈上膛,如果彈匣不空。
由後座作用或反沖作用的動作,每次射擊時套筒被推向後。這實現了三個目的:空彈殼被抽彈拋殼;撞針或擊錘待發;套筒向前復位時裝入下一發子彈到槍膛。
如果槍匣為空,套筒將向後運動並被鎖住,直到空倉掛機桿被拌下。如果新的彈匣插入,則新一發子彈被上膛。
③ 槍栓是什麼
槍栓又叫拉機柄,是用來手動拉動槍機後退和復進以裝填首發子彈用的。槍栓與槍機框一般為一整體,利於手動拉槍機框並帶動槍機向後,以完成槍機後退過程中的動作
④ AK-47與 M700對比
在cf里AK-47是步槍,可連發,彈甲子彈數是30,3個彈夾,共90顆子彈,攻擊力強,中幾槍就死,但後坐力高,重量也重。
M700是狙擊槍,不可連發,連瞄準器也沒有,彈夾子彈數10,3個彈夾,共30顆子彈,攻擊力很弱(一槍中身體傷20),但換彈很快,重量輕。
CF-AK74
以下指標以AK47為標准
威力:頭100+
頸部:60+
胸口:20~24
腹部25~29
註:(腰部為腹部的傷害值)
腿:因為涉及小數點太多,以子彈數量計算,7~8槍死
腳:8~9槍死人
精度:80M內幾乎完全擊中一個點
射速:相比AK47加成20%
重量:相比AK47減少約15%
後坐力:相比AK47減少約25%
長度:大於AK47十分之一
識別方法:AK74的護木比較圓,AK47則比較方正,AK74比較黑的感覺,AK47比較明亮。AK47彈夾比AK74彈夾彎得多。
總評:這把槍是AK47和AN94入門到精通的必須槍,可以說是M4和AK47的結合版本,有M4的精度後坐力低,重量相對輕,但是彈道穩定性有所下降,為了更方便行動,只能把AK47變成小口徑的AK47,增加了射速,新手的最愛!(註:AN94是AK74的分支衍生版)
威力:75HP~78HP
發射間隔:一秒
准確度:98.99
重量:4.2kg
彈夾容量:10
全長:1117mm
價格:9000GP
機動性:較強
註:二等兵時會贈送
換彈:偏快
後坐力:AWM的2/3
適合地圖:小型工廠(最強推薦!)
殺傷力不是能一擊致命的,但是你要是瞄準了對手的小腦袋,就可以像打碎一個罐頭一樣擊破對手,並且機動性很強的狙擊槍,如果你是初次玩狙擊,建議你用AWM,等你到了狙擊王者時再用這把M700吧!
此槍適合於爆破模式、團隊競技等,適合作為偵查手、突擊手、後備軍的主武器,狙擊技術較強的話可以給對手重創,一槍75的攻擊力不是太高,但很適於遠距離遭遇戰,但無法與其他狙擊器材相比,所以要盡快解決對手,或立即轉移,也建議在戰斗後期進行「掃盪」,消滅殘余的敵人。
在現實中AK-47是由俄羅斯槍械師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Ak-47名字中的A是代表自動步槍,K是代表設計者卡拉什尼科夫的第一個字母,47代表1947年定性,攻擊力強,口徑7.62mm,但連發射擊時槍口跳動大。不易控制,射擊精度較差等。
M700是由美國雷明頓發明的,是不錯的狙擊槍,重量也輕,適合野外單獨戰斗。
⑤ ph10 用碳鋼可以嗎
ph10 用碳鋼可以嗎?
便宜的是用碳鋼是不可以的,貼近時事槍栓性碳鋼也會遭受到槍栓的。說現實的。也會遭到強酸的腐蝕侵蝕。
⑥ 每把槍打出的子彈痕跡都不一樣嗎為什麼
由於各家工廠生產的槍械的來復線各不相同,根據來復線的凹槽數量和相對寬度以及旋轉方向,就可以確定該槍械的式樣。同時,盡管同一台機器要為許多支槍管鏜削來復線,但切割凹槽的刀具會慢慢地受到磨損,因此會造成槍管凹槽底部出現微小的瑕疵。對於每一支槍來說,這些微小的瑕疵出現的部位、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當子彈穿過槍管時,膛線和凹槽中的微小瑕疵都會在彈頭上產生與凹槽相平行的刮痕。槍栓是容納子彈的部位,由硬化鋼材製成,它本身也會有瑕疵。當彈殼被壓力巨大的氣體推向槍栓時,槍栓的任何瑕疵都會在軟金屬彈殼上留下印跡。同時,撞針也會把它的形狀印在彈殼底部。在顯微鏡下對所有這些痕跡進行仔細檢驗,就可以判斷出所使用的槍械。
⑦ 穿越火線里的M700怎麼樣
二次大戰後一直到朝鮮戰爭結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狙擊手使用的狙擊槍還是以 M1903 為主。到了越戰開始時,由於 M1903 早已停產,零件補充困難,海軍陸戰隊決定重新評估選擇新的狙擊槍。這次評估除了槍之外,也同時評估了瞄準鏡。在 5 種步槍(雷明頓 M600、雷明頓 M700 ADL/BDL、Harrington and Richardson Ultra、溫徹斯特 M70、雷明頓 M700-40X )以及 7 種瞄準鏡中,終於選定以雷明頓的 M700-40X 和 Redfield 3X-9X Accu-Range 瞄準鏡做為正式狙擊系統,定名為 M40 m。早期的M40是木製槍托,在越戰時候暴露出種種問題。
越南氣候炎熱、濕度高,在這種條件下作戰,需要特別注意保護其木質槍托,要經常清理自由浮動式槍管導槽,刮掉膨脹的木質,給槍托灌蠟密封,以減少木質槍托膨脹或收縮。各海軍陸戰師的裝備報告指出,從北方的胡志明小道到靠近峴港的55號丘陵,這一地區的整個地帶,只有少數M40步槍可以使用,而其他大部分步槍均從戰場上撤了下來進行維修。1969年6月,第1海軍陸戰師偵察狙擊分隊配發的82支M40步槍中,僅有45支投入戰斗,其它22支因性能不可靠等問題被擱置一旁。於是,陸戰隊在 1973 年越戰結束後開始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對 M40 的改良:首先採用了不銹鋼槍管,以提高耐蝕性;接著改用玻璃纖維槍身以及溫徹斯特 M70 的扳機護弓及彈倉底板;更改良了瞄準鏡的底座;最後在 1977 年採用固定 10倍倍率的 Unertl 狙擊鏡(Sniper Scope)。這就是今天的 M40A1。不過 Unertl 狙擊鏡也只是過渡時期的裝備,當後來 Leupold 生產的 Ultra M3A 瞄準鏡成為美國軍方正式採用的瞄準鏡後,陸戰隊採用換修的方式,將損壞的 Unertl 狙擊鏡換成 Leupold。由於逐步替換,因此現在陸戰隊仍有少數 Unertl 在使用中。
雷明登700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自1962年推出,就以其精確性和威力受到稱贊。浮置槍管、極敏感的扳機及嚴格製造公差下生產的優質槍管,使雷明登700如其廣告詞所稱的那樣:「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
雷明登公司藉助雷明登700的優異性能開發出一系列專門的狙擊步槍,而美國軍方也看上了雷明登700的精確性,在雷明登700的基礎上開發軍用狙擊步槍,如海軍陸戰隊的M40A1和陸軍的M24SWS。此外還有多家槍械生產廠在開發比賽步槍或狙擊步槍時也採用了雷明登700的槍機系統。
具有多種口徑的型號是雷明登700民用步槍的特點。雷明登700推出時只有ADL(A Deluxe Grade)和BDL(B Deluxe Grade)兩種型號,後來又增加了DM和40X兩種。
ADL為經濟型,價格比較便宜,採用密封式的彈倉,表面處理和槍托材料也比較差。可以發射.270溫徹斯特、7mm雷明登馬格南、.30-06和.308溫徹斯特等四種口徑的子彈。
BDL是比較昂貴的型號,彈倉底蓋可以向下打開,以卸出未射擊的子彈,而不必拉機槍退彈。槍托的材料和表面處理也比ADL好。BDL有多達15種口徑。
DM型即可分離彈匣型,採用插入式彈匣,其他方面與BDL相近。
40X型則是客戶訂造式的高精確型,由客戶向雷明登公司下訂單,提出他的個人要求而專門製造。40X的槍管、槍機都是經過強化處理,而且是手工裝配,精度極高。許多比賽射手都是訂造40X的。
700型步槍
700型步槍並非橫空出世, 其設計如同其它許多手動槍栓步槍一樣, 源自於十九世紀未設計即臻於完美的德國毛瑟98式步槍。 1948年, 雷明頓公司在從M1917型改良而來的720型基礎上, 由麥可?瓦克(Mike Walker)領導的設計團隊, 改成了槍栓前方雙閉鎖卡榫, 以及拉柄在槍機閉鎖的設計, 推出了721型(長槍機)及722型(短槍機)。 1958年又推出了經濟型725。 最後統一型號, 在1962年1月10日, 宣布推出號稱全新設計的雷明頓700型。 事實上, 700型與721、 722、 725各型大致相同, 很明顯的只有拉柄向後的角度更大一些而已。
說起了毛瑟, 德國從1898年開始採用98式步槍, 前後兩次大戰, 橫亘四十餘年, 在槍機設計上並無重大改變, 是毛瑟設計完美的佐證。 一般而言, 論者提到毛瑟槍機的長處時, 首要的是它的安全性: 毛瑟槍栓有三個卡榫, 兩個閉鎖卡榫在槍栓頭, 180度相對。 在閉鎖槍機時, 旋轉90度垂直卡在槍膛內的凹槽內。 此外, 在槍栓身右側接近拉柄處還有一個安全卡榫, 縱使前兩個卡榫因故折斷, 第三個卡榫仍能抵住槍匣下部的凹槽, 使槍栓不致砸到射手臉上。
毛瑟槍閂及槍閂頭與雷明頓的比較
另一個安全設施是槍栓導氣孔, 在槍栓的下方有兩個缺口, 閉鎖時面向左方的卡榫導槽, 萬一子彈底部因故炸裂時, 熾熱的瓦斯從槍栓身上的兩個導氣孔向左側導出, 不會噴到射手臉上。
從功能上而言, 位於槍栓底部的拉柄, 易於使用(中國以往使用的漢陽造, 仿自德國88式委員會步槍, 拉柄在槍匣中央, 操作起來就比較慢)。 五發內置雙排彈倉, 與槍身齊平, 不致勾到外物。 槍托中央的橫向後座力卡榫, 穩定了槍托的力量分配。 諸如此類,手動槍栓步槍的發展, 到此已到極致。
700型步槍也採用雙卡榫前方鎖定。 拉柄在閉鎖時, 卡在槍匣右側的一個凹槽內, 與毛瑟的安全卡榫有異曲同功之妙。 前方鎖定(Front Lug)的長處很早就為槍械設計者發現。 因為無論槍栓的長度, 構造如何, 只要是鋼材製成, 在子彈擊發的瞬間, 槍栓都會被壓縮。 後方鎖定的閉鎖方式, 槍栓收縮的會更厲害, 造成彈頭脫離方向偏離中心線, 影響射擊的精確度。 同時, 由於子彈殼受力不均, 輕則導致變形, 甚或導致彈殼炸裂, 彈殼底部分離等問題。
雷明頓槍閂、 節套與彈倉
700型步槍的槍栓頭是其設計的一大特色, 首先是子彈底部為槍栓頭的一個圓環套住。 在進入槍膛時, 再由槍管尾部的槍膛包裹在外, 最外層為槍匣。 這樣的層層包裹, 使700型槍機成為最安全的槍機之一。 在700型槍機的右側, 有一個導氣孔, 萬一高壓瓦斯外泄時, 能由此排出。 看過日式步槍的朋友, 無論是38, 44或99, 會注意到槍匣上, 在型號烙印上下都有一個或兩個洞, 即是用作導氣之用。
700型槍匣圓筒形前緣
700型的槍匣前緣為圓筒形, 這樣的設計優於底部平切的的槍匣。 首要的當然是比較堅實, 槍匣受力均衡。 其次是由於其形狀, 因此容易在槍托中自然處於中心線。 同時, 提供較大接觸面積, 在座床處理(Bedding)時, 提供更多支撐, 對提高射擊精度有很大的助益。
另一方面與毛瑟不同處是保險的位置。 毛瑟的保險位於槍栓底部, 是有名的葉片式保險, 順時鍾旋轉90度時關上保險, 將撞針置於離線狀態。 但是這樣的設計保險片在左側, 距離較遠, 手有時要離開握把來操作保險。
700型的保險改成控制扳機簧片(Sear), 位於槍匣右側, 可以用姆指撥開, 手不離開握把(警告: 不到射擊時, 食指絕不應該放在扳機上。 如果食指放在扳機上, 用姆指去撥保險, 意外擊發的機會非常大!), 因此可以到最後時刻再打開保險, 可以說是提高了安全系數, 也比較符合人體工學的原則。
還有一個不同點是退殼方式。 毛瑟退殼時槍栓要拉到底, 在槍匣左側後方有一片退殼片, 用沖擊的力量將彈殼推出。 這也就是為什麼毛瑟槍栓頭左邊的卡榫有一道裂縫的原因。 700型則在槍栓面有一個彈殼鈕, 彈殼一出槍膛, 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便被彈出。 比較起來, 700型的退殼比較快, 因為它不須將槍栓拉到底。 但是這兩種設計也關繫到上彈的方式, 毛瑟槍栓在上彈和退彈過程中, 子彈底緣都被退殼鉤控制住, 一般稱之為控制上彈(Control Feed), 700型的設計則稱之為推送上彈(Push Feed)。 控制上彈的長處是在彈殼未拋出前, 下一發子彈不可能上升, 因此沒有重覆進彈造成卡膛的危險。 同時, 即使槍上下顛倒也可以使用。 推送上彈則無論彈殼是否彈出, 都可以將子彈從彈倉推出。 許多專家以為控制上彈是較好的設計, 持相反意見的人則以為, 只有彈殼鈕損壞時, 才會有重覆進彈的現象, 這種機率小之又小, 不用過慮。 清菜蘿卜, 各有各的說法。
700型退殼示意圖
700型的衍生型非非常多, 原廠主要有四種; ADL, BDL, DM及40X。 ADL是經濟型, 售價較低廉, 彈倉是密封式的, 其表面處理及槍托質料較差。 BDL是較貴的型號, 有可以向下打開的彈倉底蓋, 可以打開卸出未用的子彈, 不須以操作槍栓退彈。 槍托的質料和表面處理也較好。 DM使用插入式彈匣, 其他與BDL相似。 40X是精緻型, 須要定製。 槍管, 槍機和槍栓都是經過強化, 而且以手工配製, 精度極高。 無論是任何要求, 雷明頓公司的定做部門, 都可以滿足客戶的須求。 有許多平台射手(Benchrest, 一種講求極度精確的射擊運動, 所有零組件多為特別定製), 都以40X作為槍機, 再加以個人化。
幾乎所有的手動槍栓步槍, 天生都較半自動步槍精確。 而且幾乎所有的手動槍栓步槍, 只要花下足夠的資源, 都可以精確到狙擊步槍的地步。 所以二次大戰時俄國、 德國、 美國、 英國、 日本都有優秀的狙擊手, 而每一個國家使用的都是精準化的步兵用槍。 主要的差距就在於;『花下足夠的資源』這句話。 有的槍容易有的槍難。 雷明頓700型的步槍由於設計簡單, 生產品質控制良好, 被譽為全世界最佳的量產步槍, 其出匣精度(Out-of-box), 冠於群雄。 也就是說打開包裝盒之後, 射手無作任何精準化的更動, 即可達到極高的精度。 1個MOA(Minute of Angle, 一百碼時大約為1寸)的精度是稀鬆平常的事。 即使射手要更上一層樓, 再提高精度, 各式各樣的零組件也唾手可得。 其衍生市場極大, 有人說是因為700型的愛用者太多, 所以市場上才有那麼多零組件。 有人說是因為其設計使得升級容易,才有那麼多零組件, 因而那麼多人購買700型步槍。 先有雞先有蛋, 實在也說不清了。
以槍機長度而言, 又可分成長槍機(Long Action )和短槍機(Short Action)。 這個區主要在於子彈的長度, 會影響彈匣或彈倉的開口, 同時要有適當長度的拋彈口, 即使是未擊發的子彈也必須能順利擲出。 根據每種子彈的尺寸長度來製造槍機勢必不可行, 因此美國的民用槍工廠多半出產一長一短, 以供不同長度子彈使用。 一般而言, 7.62mmx51及以下的子彈為短槍機。 有的廠還有特長型(Magnum), 但是那都屬於特製品了。
近年來, 雷明頓公司推出了碳纖槍管的700 VS長程步槍。 這是槍管技術上近百年來的一大革新, 以往只有特種用途槍械才有。 雷明頓是唯一將這項技術融入量產步槍的公司。 這項技術的出發點, 在於利用碳纖極佳的傳導性和極輕的質量。 碳纖槍管內部還是鋼管襯墊, 取其耐磨的特性, 但是周圍是一層很厚的碳纖, 看起來很重, 而實質上比普通重管步槍要輕一兩公斤。 而且, 在持續射擊的情況下, 槍管可以保持不燙手的恆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