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材市場 > 劉店子鋼材市場佔用多少畝地

劉店子鋼材市場佔用多少畝地

發布時間:2023-01-01 20:07:26

① 從重慶北站到大渡口區龍文鋼材市場坐地鐵怎麼坐

公交線路:復軌道制交通3號線 → 軌道交通2號線 → 297路,全程約32.8公里

1、從重慶北站步行約130米,到達重慶北站南廣場站

2、乘坐軌道交通3號線,經過8站, 到達牛角沱站

3、步行約270米,換乘軌道交通2號線

4、乘坐軌道交通2號線,經過16站, 到達劉家壩站

5、步行約110米,到達軌道劉家壩站

6、乘坐297路,經過3站, 到達鳳陽村站

7、步行約2.1公里,到達龍文鋼材市場

② 沂河新區為何沒有把鄭旺等鎮合並

沂河新區沒有把鄭旺等鎮合並是由於鄭旺化為了河東。隨著沂河新區起步階段的建立,梅埠、芝麻墩、朝陽、鳳凰嶺、相公及蘭山的白沙埠劃入了沂河新區,河東剩下了九曲、太平、湯頭、八湖(含劉店子)、湯河和鄭旺幾個鄉鎮或街道。這是河東區的行政中心也不可能在九曲了,估計到時要麼搬到湯頭,湯頭建設相對比較成熟,那時湯頭有改成湯泉街道。搬到鄭旺去,不僅位處中心,也是個大鄉鎮而且還靠沭河。搬到八湖,畢竟那裡是全區中心,市裡還重點發展劉店子的鋼材物流片區。

③ 南通鋼材市場在哪裡!

南通嘉信鋼材交易市場~~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204國道~~南通嘉信鋼材交易市場是版由南通嘉信置業有限公司投權資開發的,主要經營各種鋼廠的建材、板材、管材、型材、特種鋼等品種齊全。蘇中地區唯一一家專業鋼材市場。總佔地達145畝,營業市場60畝,堆場120畝,市場配有專用碼頭。

④ 18億畝耕地紅線是什麼意思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並頒布我國第一部專門調整土地關系的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為紀念這一天,1991年5月24日國務院第83次常務會議決定,從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頒布的日期確定為全國土地日。「土地日」是國務院確定的第一個全國紀念宣傳日。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保護土地而設立專門紀念日的國家。

2020年6月25日,是第三十個全國土地日,繼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 「堅守耕地紅線」 主題後,再次將主題確定為:「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那麼你知道什麼是耕地紅線,為什麼要嚴守耕地紅線么?

一、耕地紅線有沒有必要堅守

01

一提到耕地紅線,大部分業內人士會想到一個數字,十八億畝。對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的質疑自始有之,在房價高漲期間甚至成為房價的擋箭牌,被認為是導致房價高企的原因,開發商的輿論攻勢功不可沒。也有很多經濟學者從市場原教旨的角度討論十八億畝紅線的廢除,可能在其眼中所有非市場化的都是邪惡的要廢除的。茅以軾接受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發布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可廢除的研究成果,原國家糧食局長當場拂袖而去。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肆掠全球,受國際疫情影響,哈薩克、越南等國開始宣布限制大米出口。越南可是全球大米第三出口國,一瞬間彷彿回到2008年,東南亞各國宣布暫停大米出口的情景。4月份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認為今年4、5月份可能會出現糧食危機。2020年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數量將增至2.65億,較2019年的1.35億增加了1.3億。今年全球每30人就有1人可能會餓死,每天有8億多人餓著肚子睡覺,也就是十個地球人就有一個吃不飽。A股市場農業股瘋漲,非典時期屯的鹽還沒吃完,很多人又要開始搬空超市大米了。好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糧儲局介紹,中國有充足的原糧儲備,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沒有必要去搶購囤積,「糧食還是要吃新的好」。這其中起到基礎性關鍵作用的就是我國耕地面積一直保持在18億畝以上。

二、18億畝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02

按照《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對2020年我國糧食需求的預測,《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1000億斤以上,比現有產能增加1000億斤。為實現上述目標,需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億畝以上,基本農田面積15.6億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5.8億畝以上;糧食單產水平達到700斤,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科技貢獻率達到55%。那麼,你知道為什麼剛剛好是十八億畝,真的如茅以軾等人所說拍腦袋得來的么。其實18億畝的計算結果經過一系列嚴謹的計算過程。農田需要量=糧食總需求量/(糧食單產*基本農田復種指數*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例),其中,糧食總需求量=人口*人均糧食消費量*糧食自給率。1996年《中國的糧食問題》採用2030年人口高峰值為16億。國家統計局根據1995年的抽樣調查資料,對2030-2050年的人口增長做了預測,如果總和生育率保持在現在的1.9水平,到2030年我國總人口達到最高峰14.8億,2050年降到14.2億。如果總和生育率在21世紀頭十年降到1.6,人口規模在2020年達到峰值水平,為13.77億,2050年將降至12.34億。國家統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中國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根據東西方人口的消費結構差異以及我國人口的消費結構在20年內所發生的變化,以及歷年的人均糧食消耗量,判斷我國對糧食的人均總需求為400千克/人。依據1979-2004年的糧食單產數據建立的糧食單產預測模型,預測2030年的糧食單產可以達到6706千克/公頃。因此,如果繼續加大政府的資金和科技扶持,同時改善農田基本建設,在未來的25年內至少可使糧食單產再增加25%,實現糧食單產5700千克/公頃,是完全可能的。我國2004年復種指數為1.26,考慮到生態建設和農田休耕等要求,確定2030年的復種指數為1.2.按此計算,到人口高峰期的2030年,我國具有糧食安全保障的基本農田需求量為1.04億-1.19億公頃,由於農業經營有一定的風險性(自然災害、制度風險等),經綜合考慮設風險系數為10%,則基本農田的需求量為1.144億-1.309億公頃,即17.16億畝到19.635億畝。

三、現在還有必要維持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么

03

《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期2020年、2030年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8,進而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30年前後達14.5億人的峰值。2019年中國總人口為140005萬人,首次突破14億,較2018年增加467萬,人口增量持續收窄,自然增長逐漸放緩。1949年中國人口(不含港澳台及海外華僑)5.4億,1981年突破10億,2019年突破14億。中國人口從8億到10億,花了12年;從10億到12億,花了14年;從12億到14億,花了24年。2016年《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估2020年中國人口為14.2億人,要達到這一預期目標需要2020年中國人口增加約2000萬,顯然是不可能的。

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對中國人口有9個預測方案,其中中方案假設2015-2020年、2020-2025年、2025-203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70、1.72、1.73,進而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31年迎來14.6億的峰值。此外,其低方案假設2015-2020年、2020-2025年、2025-203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45、1.32、1.23,人口將於2024年達到14.5億的峰值。中國先後出現三輪嬰兒潮,分別為1950-1958年的年均2100萬,1962-1975年的年均2628萬,1981-1994年的2246萬,之後逐漸下滑至2003-2012年的1600萬上下,其中2012年為1635萬。中國總和生育率從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後的1.5左右。第四輪嬰兒潮原本應在2010年後出現,但因長期嚴格執行的計劃生育而消失。在上述背景下,獨生子女政策終於有所松動,2012年末中央決定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但效果不及預期,2013-2015年出生人口分別為1640、1687、1655萬。2015年末中央決定全面放開二孩,出生人口在2016年達1786萬、創2000年以來峰值;但2017年即下滑至1725萬,2018年再下降200萬至1523萬,2019年為1465萬。可以看出,即使面臨人口下滑的長期趨勢,但峰值人口比預計的減少2%,不足以影響18億畝的大數。耕地紅線對生態和糧食安全有極大的保障作用。民以食為天,毛澤東四言詩:手中有糧,心就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形象的體現了中國人對糧食的重視。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打破糧食對人口的制約。金聖嘆點評中國歷史長期處於一亂一治的循環,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盛世人口繁衍過快引起糧食緊張,導致土地兼並、人地矛盾尖銳,亂世易子而食。中國很多戰爭,都是由人口密度過大引起的,最終以人口大幅度減少而結束。18世紀馬爾薩斯提出人口以幾何級數增加,生活資料以算術級數增加,因而造成人口過剩,不可避免地出現飢餓、貧困、戰爭和失業等現象。1974年在羅馬召開的第一次世界糧食會議上,一些專家認為中國無法養活10億人口;1995年美國學者布朗在其書籍《誰來養活中國?》中,再度表達了對中國糧食供給的擔憂,認為全球的糧食生產可能難以滿足中國未來巨大的糧食需求。某些經濟學家希望把群眾對房價的怒氣轉移到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上,認為都是由於耕地紅線導致建設用地減少,房價暴漲。並提出要用市場化的手段允許購買境外糧食可以降低耕地保有量。且不談房價高漲是否是由於耕地紅線或建設用地指標不足,以同樣國內產量和消費量佔世界比例較高的豬肉為例,只要有10%的缺口無法滿足需要到國際市場購買,囤積居奇的投機商會把價格炒到天上去。基辛格曾經說過:誰掌握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控制了世界;誰掌握了糧食;誰掌握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對於糧食安全保證來說,耕地數量的保障是基本條件。嚴守耕地紅線,才能保障我們的子孫後代不會被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或惡意襲擊所擊垮。《戰國策》寫過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楚國想吞並邊上的鄭國,奈何當地民風彪悍,擔心代價巨大。有大臣獻了一策,派人教鄭國養蠶,同時大幅提高絲綢收購價格,降低粟米價格。鄭國人紛紛棄耕養蠶,第二年楚國宣布不買絲綢,同時抬高糧食價格,鄭國不戰而潰。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基辛格在《論中國》里寫道:「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保護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就是保護中國自主自立於世界的能力。

⑤ 生態農業旅遊最少要佔用多少畝土地

生態農業旅遊最少要佔用500畝土地,如果要長期遠景發展,一般在1000畝左右。

⑥ 中國石油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三學長前來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區面積不是很大,但是從來不缺少標志性建築。每棟建築都有它獨特的特色,不得不提的就是石大的圖書館。圖書館於1994年建館,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共6層。圖書館的主要特徵就是它頭上的那個球了(見下圖),被同學們形象的調侃為「讀書頂個球用」。當然,我們石大的同學是非常熱愛學習的,圖書館的自習位置幾乎每天爆滿,需要早早去預約佔座。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石大圖書館美美的圖片,獨家的呦。

⑦ 福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⑧ 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新建鋼材市場具體地址在哪裡

8月12日,整體搬遷復至臨沂市河東制區東外環路南段兩側的臨沂鋼材物流城盛大開業。jpD海西物流網
據悉,山東臨沂鋼材物流城的前身——河東鋼材市場始建於上個世紀8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精心培育,市場逐步從大到小、由弱到強,年交易額已近20億元,成為江北最大的同類專業批發市場。同時,鋼材市場車流量大,影響了城市交通環境,不適宜實現打造生態宜居城市的戰略目標。為加快打造「半壁江山」的步伐,今年以來,河東區委、區政府決定,將鋼材市場整體搬遷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的東外環路南段兩側,組建新的鋼材物流城。jpD海西物流網

⑨ 白塔鎮的經濟狀況

1980年總產值為1091.71萬元,2000年為27.28億元。機械、化工、建材、礦產構成白塔鎮主導產業;八公里機電泵業市場、裝飾材料市場、蔬菜批發市場、鋼材交易中心、陶瓷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構成了白塔鎮商貿流通主體;白塔工業園、萬山新材料基地構成了白塔較為集中的產業群帶。擁有水泵、板簧、耐火材料等一批傳統產品和高純碳酸鋇、碳酸鍶、高純氧化鋁等一批高科技產品。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441萬元。 白塔鎮農村經濟總收入位於全市先進鄉鎮行列。全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齊魯鄉鎮之星、山東省民政工作全優鄉鎮、省級體育先進鄉鎮、淄博市經濟強鎮、淄博市小康示範鎮、淄博市六好鄉鎮黨委、淄博市模範鄉鎮人民政府、淄博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鄉鎮、淄博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先進單位、淄博市黨員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淄博市老齡工作先進單位、淄博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單位、創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單位、淄博市幼兒教育示範鄉鎮、九年義務教育示範鄉鎮、成人教育示範鄉鎮、淄博市教育強鎮、淄博市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淄博市科技明星鄉鎮、淄博市十佳衛生鄉鎮等,另有其它市級及博山區單項表彰27項。
近日,在全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評選中,白塔鎮成功入圍,成為我區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的一個成功典範。
近年來,白塔鎮按照全區產業和空間布局規劃,以建設博山新區工業區為目標,堅持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不斷加快工業化、城市化、生態化進程,綜合實 力列全市經濟強鄉鎮第七位,是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示範單位、省重點特色產業鎮、省板簧產業第一鎮和省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
產業集群發展壯大顯實力
該鎮作為我區的工業重鎮,有工業企業826家,從業人員24780人,2011年上繳稅金23948萬元。鎮域工業基礎好,機制活,發展快,競爭力強。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汽車部件和新材料兩大產業集群,為城鎮建設提供了堅實產業支撐。
汽車部件產業集群規模大、實力強,板簧產品涵蓋重卡、輕卡、農用車及拖拉機等三大系列三百多個品種,汽車零部件產品產能達到100萬噸,位居全國第 一,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汽車板簧產品生產基地。2011年被授予「山東省產業集群建設『十大』突出貢獻鎮」稱號。新材料產業集群起點高、發展快,海洲粉末產 能位居全國第一;三豐集團生產的凈水劑60%直接出口,成為亞洲最大的凈水劑生產廠家;海博新材料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建立了SMC低壓低溫開發試驗基地。 突出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內涵發展加快,去年完成發明專利申請30件,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50項,創建高新技術企業5家,成立市級科研開發中心8家,建 成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處。有75家企業辦理天然氣使用審批手續,10家企業正式使用天然氣,成為全市使用天然氣示範鎮。
城鎮吸納功能增強顯魅力
有著博山北大門之稱的白塔鎮,地理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產業聚集度高,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活力足,輻射帶動力強,每年有近3萬鎮外人口進入務工經商、生活居住,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扎實推進。
該鎮投資3000多萬元修建孝婦河沿河東路,打通貫穿白塔全線的鎮內道路,對文姜鐵路道口進行拓寬改造。投資1000餘萬元,對鎮域的張博路和西過境 路等主要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升級改造,完成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全鎮綠地面積達40.8公頃。投資4000萬元建設鎮污水處理廠和3處垃圾中轉站。群眾居住 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佔地300畝、投資2億元的和貴中心居住區,佔地180畝、一期投資2900萬元的海西社區,投資2000萬元的掩的社區建設穩步推 進。同時,該鎮還投資1000萬元建設鎮敬老院,投資530萬元新建、改造校舍4500平方米。
「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次中心和輻射農村腹地的公共服務中心,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實現要素集約配置、提升 小城鎮綜合實力、引領一般小城鎮科學發展中具有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這是對我鎮小城鎮建設工作的充分肯定,將進一步增強我們幹事創業、科學發展的信心和 決心,促進既宜居、宜業、宜休,又單體精品、整體美觀、提升形象的城鎮建設目標的盡快實現。」鎮黨委書記黃向軍說。他還透露,評為示範鎮後,不光每年可享 有1000萬元的獎補資金,在技術、項目、政策等方面還可獲得一定支持。 1922年2月12日, 大海眼村周仲璜在昆侖兩級小學任教時,經鄧恩銘介紹入黨,成為全鎮第一名中共黨員。
1937年12月30日,國民黨殷啟民率部在大庄村與日軍交戰,日軍傷亡不祥,殷部犧牲10餘人。
1938年6月至1940年春, 我八路軍、抗日游擊隊在廖容標司令員的組織領導下,在東萬山、小海眼、白塔等地,根據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集中力量成功地對各道會門進行了爭取改造工作,將道會門整編為抗日自衛團,將罡風道編為博萊抗日自衛團,並建立了黨組織,為創建博山縣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1939年2月12日,國民黨翟超部隊在小海眼伏擊日本巡邏車,擊斃日兵3人,翟部犧牲周紹武1人。
4月, 日軍強迫群眾在大海眼村和白塔村修築崗樓,指令偽鄉長、保長派老百姓護路。
1940年6月, 「黃砂會」在小海眼村南炸日本火車,戰情不詳。後來日軍報復,放火燒了小海眼「香磨房」,村民孫氏全家四口無一倖免。
1944年9月, 住在「劈山炮樓」里的日本兵,攜槍到東萬山胡作非為,被焦念海領導下的游擊隊員馮八月、馬方柏等人將其打死並得槍而去,三天後,日軍報復,燒毀200餘間房子。
1946年6月, 淄川縣龍泉區派牛敬山到東萬山村開展黨的組織發展工作,首先有馬文獻、馬文莆、孫即法加入了黨組織,由馬文獻任書記,馬文莆任宣傳委員,孫即法任組織委員。同時建立了職工會,會長孫即法,農救會會長馬文明,民兵隊長馬天琪,指導員孫即成。
1947年3月24日, 我華東野戰軍在萊蕪戰役勝利結束後,由陳毅司令員率領到博山、淄川兩縣暫住,部隊進行整修待命。軍部駐在博山區大海眼村,劉伯承、陳毅、饒淑石都住在該村。 5月16日,根據上級指示,全村動員村民參加民夫,隨軍支援孟良崮戰斗。同日,陳毅司令員在連長以上幹部會議上總結表彰了萊蕪戰役中有功人員,部署傳達了孟良崮戰斗計劃和任務。
1949年5月23日,支援淮海戰役隨軍南下的白塔小車隊1000餘人勝利歸來。
是年冬天,動工興建張博公路。
1950年3月建立萬山鄉,馬天興任萬山總支書記兼鄉長,丁昌恆任副鄉長;羅圈、石佛、飲馬、因阜、國家等五個自然村建立飲馬鄉,支書張子龍兼鄉長,副鄉長國洪昌;白塔、小海眼、西阿等四個村建立白塔鄉,李金寶任書記兼鄉長,孫維贛任副鄉長;岜山、大庄、小庄、梁家莊等四個自然村建立大庄鄉,支書孫仲聯,鄉長福庭;淄川縣昆侖區改為第四區,龍泉區改為第三區。
1956年11月,撤銷萬山鄉、飲馬鄉,建立飲馬鄉並成立飲馬鄉黨總支,王繼忠任總支書記,劉玉洪、馬天興任副書記;梁柏成任鄉長,孫兆建、馬天獻任副鄉長。
1958年8月24日,原飲馬鄉的14個村及蕉庄鄉的小庄、小梁庄劃歸昆侖人民公社,書記暫缺,副書記程汝祥、劉奉禮,社長劉發旺,副社長喬英貴、宋德福。
1962年2月13日, 根據淄博市委指示,把大庄、小庄、小梁庄、白塔、小海眼、西阿、羅圈、石佛、因阜、飲馬、國家、東萬山、南萬山、北萬山、北峪、小店等十七個自然村由淄川區劃歸博山區,並成立「海眼人民公社」,公社駐地大海眼村。
4月,成立第一家鎮辦企業--海眼公社制修廠。
196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修繕隊。
4月15日,鎮轄區發生特大冰雹,電話線路全部毀壞。
6月1日,海(大海眼)萬(東萬山)公路及海眼橋建成並通車。
1970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工業辦公室。5月1日,東山煤礦投產。張豐清任礦長。
3月1日,建立海眼公社拖拉機站。
1973年7月,公社機關遷至白塔村。
1976年5月,海眼煤礦投產。
1977年3月,海眼公社工業陶瓷廠建成投產。
1982年1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海眼人民公社更名為「白塔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經博山區人民政府批准,白塔公社改為白塔鄉。
1984年2月, 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將白塔鄉改為白塔鎮,程欽遠任黨委書記,梁善周任鎮長。
7月,成立博山釀酒廠(博山飲料廠)。9月17日,在羅圈村北建立白塔鎮敬老院,後遷至小海眼村北。
1986年2月4日,東萬山村、石佛村分別與嶺西鄉上虎村、南閆村結成文明姐妹村。
1987年12月20日,合並海眼煤礦和東萬山煤礦,建立白塔鎮煤炭公司。
1988年8月,新修拓寬博(山)--礬(場)公路白塔地段竣工通車。
1990年1月14日, 博山西過境路經過四年奮戰勝利竣工,由山東省政府顧問張敬燾、宋一民,淄博市市長韓新民和博山區委書記鄒大民等在白塔鎮入口處為公路通車剪綵。
1992年3月,成立白塔鎮建設委員會。
1994年4月, 經博山區人民政府批准,將掩的、趙庄、簸箕掌三個自然村由域城鎮劃歸白塔鎮。
6月, 貫徹博山區博發[1994]36號文件勞動力轉移,將李家鄉所轄的小南峪、銅井、柳溝、平安峪等四個村及石門鄉的吳家宅、行者峪、下惡石塢三個村,整村分別並入白塔、小庄、趙庄、國家、小海眼、飲馬、掩的等7個村。
1995年8月, 白塔鎮實施「人才工程」,委託天津大學為白塔鎮招收一個大專班共43人。
1996年6月9月,白塔鎮實施「雙5000畝高產開發」工程,至1999年10月結束,獲淄博市星火計劃二等獎。
9月,整修拓寬後的白(塔)--石(佛)路通車。
1997年3月, 白塔鎮在孝婦河以東建立「私營企業工業園」第一期工程,佔地80畝,博山外貿汽車板簧廠、博山化學廠率先入園建廠,翌年投產。
1998年8月4日,白塔鎮與山東農業大學聯合建立「教學科研示範基地」。
是月,掩的耐火材料實驗廠的「復合流動水口磚」列入國家新產品計劃,並獲市級「科技興博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0月,博山耐火材料實驗廠、博山水泵五廠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是年,完成村民住宅樓近3.7萬平方米,開發商品房1227平方米。
1999年7月, 白塔鎮被淄博市委表彰為「六好鄉鎮黨委」。年底,白塔鎮被評為博山區第一家市級教育強鎮。
11月,博山鋇鹽化工廠的產品「電子高級碳酸鋇」,首次順利通過了山東省科技鑒定,獲市級名牌稱號。
是月,博山水泵三廠在全市同行業中率先獲得自營進出口權。淄博大通水泵責任有限公司、 博山真空設備廠、博山水泵三廠、淄博礦山設備總廠等均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2000年10月,外商投資80萬美元,建成國泰鋼鐵公司。
是月,白塔鎮電視入戶率及電話入戶率均達70%以上,17個村達到了電話村的標准,白塔鎮成為博山區第二家電話鎮。
是年, 淄博汽車配件股份有限公司、博山鋇鹽化工廠、博山華獸化工廠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是年底,淄博市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華發機械廠、淄博大通水泵有限公司、淄博東海電子有限公司等合資企業及博山水泵五廠獲自營出口權。 第一產業
1947年進行土地改革,1972年糧食總產量496.48萬公斤,1976年糧食總產量567.6萬公斤,200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15.5萬公斤。
白塔鎮境內多丘陵。多年來一直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工作重點。1957年興修「國家水庫」一座,塘壩3個,打大口機井47眼,打深井17眼,修主幹水渠1.6萬余米。1973年,在孝婦河兩岸修築河堤20公里,移土田400餘畝。1996~1997年,投資100多萬元,完成了孝婦河的清淤,完成了對國家水庫、東萬山村東山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水利工程完成率和使用率均達100%。 1996年大力推廣科學種田,全鎮噸糧開發面積達到5000餘畝。1997年後,以科技興農為先導,深入開展「科技效益年」活動;1998年突出抓了農田「三灌」工程,飲馬、大庄、國家等村對2500畝農田實施了「噴灌」,在全區率先通過了市區驗收, 全鎮的水井及灌溉全部實現了機械化。2 00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15.5公斤。
「七五」期間至「八五」期間,注重特色發展,積極開發蔬菜生產基地,引進蔬菜新品種,初步建成了掩的、趙庄、因阜、國家、大海眼五個蔬菜生產專業村。1997年著力抓城郊「菜藍子」 工程,到1998年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352個,種植面積達236.2公頃,年產蔬菜148.72萬公斤。其中在趙庄村建成農業「高科技示範園」一座,總投資700餘萬元。 2000年被淄博市評為「淄博蔬菜系統先進單位」。建成了趙庄、小店、掩的等果生產基地7800餘畝,植樹120萬株。1996~1997年實施了「三大工程」(即「千畝紅葉」工程,「萬畝園」工程,「山林公園」工程),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綠化、 美化水平。1997年開始,西阿村實施「銀杏園」工程,植樹5萬余株。畜牧業方面擴大規模養殖,加快畜牧養殖基地建設。至1997年已發展到養牛場73處,牛飼養量達300多頭;養豬場24處,豬存欄量達5880頭,肉蛋奶產量達234噸。1998年,白塔新建養豬場一處, 引進美國新品種豬,每年出欄達300餘頭。1999年,北峪村投資130萬元,建養鹿場一處。特種養殖開始興起。 建國初,白塔鎮僅有煤炭、石灰窯、青磚窯及少數村的幾座紅爐,均是私營手工業。 後來,全部改為隊辦副業。1962年4月,成立第一個鎮辦企業海眼公社制修廠。196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修繕隊(建築隊),鎮村企業迅速發展。1970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工業辦公室(簡稱海眼工辦) ,管理全鎮的鎮村工業。197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拖拉機站, 1977年3月成立工業陶瓷廠,1979年7月成立博山鋇鹽化工廠,1984年7月成立博山酒廠(原博山飲料廠)。1985年鎮辦企業發展到17家。70年代紅磚生產是白塔鎮村辦企業的支柱企業。80年代初,水泥製品再度興盛,西阿、小海眼、國家、白塔等村,建起了水泥製品廠,鎮辦企業博山水泥制管廠建成投產。1969年北峪村利用地方焦寶石資源,率先辦起了村辦企業北峪耐火廠,當年獲利11萬元,產品銷往省內外。北萬山、東萬山、國家、掩的等村相繼建起了耐火材料廠。為抓機遇求發展,小海眼村還利用博山水泵廠家屬下放, 成立家屬工廠; 利用其設備、技術人才,於1962年10月,成立了博山化設備廠(海眼化工機械廠)。1978年,白塔村利用地理條件,聘請上海的退休工程師,成立了博山首家汽車修理廠,又先後辦起了海眼公社工業陶瓷廠、鋇鹽化工廠、海眼公社建築隊、博山釀酒廠、砂礪廠、塗料廠、博山制葯化工廠等。1985年,全鎮擁有工業企業40餘家,從業人員6700餘人,佔全鎮勞力的63%,實現工業產值931萬元。 「七五」期間,初步形成了以機械、化工、礦業、建材等四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企業。1988年白塔鎮成為淄博市六個工業產值過億元的鄉鎮之一。1989年至1990年連續二年被淄博市評為「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七五」末全鎮工業企業發展到131家(其中鎮辦企業13家、村辦企業118家),實現工業產值16.5億元(其中鎮辦企業2.5億元、 村辦企業14億元) 。 1994年起,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到1995年底, 有13個村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有123個企業改為股份合作制企業,被淄博市評為「推行股份合作制先進單位」 。鎮村骨幹企業5年間開發研製新產品68項,其中8個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 19項通過了省級新產品技術鑒定,有17個產品獲市級以上的科技進步獎、星火獎。1993年,掩的、趙庄、小庄、國家、小海眼、大海眼、白塔、飲馬等八個村跨入淄博市經濟強村行列,占博山區市級經濟強村的三分之一。1994年, 全鎮有9個村實現了經濟總收過億元,佔全區億元村三分之二,當年被評為淄博市星火示範鄉鎮。1995年,全鎮工業企業發展到145家,固定資產原值達到2.2億元, 從業人員9200餘人。1996~1997年全鎮工業總投入1.4億元,配套設施技改新項目50餘項,當年鎮辦企業盤活存量資產達2000餘萬元,有12家企業被農業部授予「全國大中型鄉鎮企業」 稱號。全鎮已形成十大類、100多個品種的生產格局。1995年,白塔鎮成為「山東農村經濟綜合實力200強鎮」之一。
1998~2000年,博山耐火材料試驗廠、博山水泵五廠、博山水泵三廠、淄博大通水泵責任有限公司、博山真空設備廠、淄博汽車配件廠、博山壩鹽化工廠、華魯化工廠等八家企業, 先後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博山水泵三廠、淄博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華發機械廠、淄博大通水泵責任有限公司、淄博東海電子有限公司、博山水泵五廠等六家企業,獲得了自營出口權,其中淄博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華發機械廠、淄博東海電子有限公司三家為合資企業,大通水泵責任有限公司為外商獨資企業。 2000年全鎮工業企業580家,其中集體180家、私營400家,完成社會總產值27.28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441萬元。90年代以後白塔鎮個體私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截止1997年底,全鎮的私營企業達到176家, 個體工商戶達到474家,注冊資金達6500餘萬元,年創產值4.3億元,利稅達345萬元。 私營經濟佔全鎮經濟總量的七分之一,佔全鎮總稅收的18%。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汽車板簧、化工、流通服務業為主的個體私營企業群。1998年成立了白塔鎮個體經濟協商管理委員會,大力支持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是年開發建設了佔地80畝的「白塔鎮私營企業工業園」第一期工程,出台了優惠措施,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內部環境。當年博山化學廠、博山外貿汽車板簧廠等率先進園建廠,投資380萬元, 佔地25畝,翌年竣工投產。1998年全鎮11項重點技術項目中,私營企業佔4個,博山區的十大私營企業納稅大戶中,白塔鎮有7家。
1998年底,私營企業及個體商戶已達821家 (其中私營企業276戶、個體工商戶545戶)。是年白塔鎮被淄博市評為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1999年私營企業戶和個體工商戶分別比1998年增加了82和111戶,個體私營經濟佔全鎮總產值的40%。
2007~2008年,全鎮經濟以建設博山北部工業新城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核心,以龍頭骨幹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加快工業化進程,經濟發展活力和後勁進一步增強。2008年鎮域企業個數達到926家,其中,工業企業704家。企業實現利稅15.4億元,上交稅金1.78億元。 實現工業總產值111億元,利稅13.9億元,上交稅金1.39億元,規模工業個數達到113家。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2億元,實際投資1000萬元項目達到49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0.77%。 一是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結合全鎮產業結構特點,積極引導企業走科技創新,循環經濟之路,引導企業重點發展高、精、尖新產品,全鎮完成專利申請38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家,成立市級科技研發中心1處。引進和研發了汽車空氣懸架系統、特種電機、穩定桿、高分子材料、新型農葯等新技術、新產品,山東興華板簧製造有限公司瞄準汽車減震系統製造前沿,研發汽車鋼板彈簧替代產品空氣懸架系統,該產品現廣泛應用於歐美國家汽車行業,國內主要進口應用於高等級客車上,前途廣闊。 二是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抓好產業產品優化,提升主產業,實現規模效益,形成產業集群。即以山東興華板簧製造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汽車零配件產業集群,年產各類汽車零配件20萬噸,2007年被省機械行業辦公室授予「山東省板簧製造基地」稱號;以山東天成農葯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品包括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冶金材料;以博山騰龍泵閥為龍頭的通用機械產業群。2008年三大產業集群實現產值80億元,利稅13.5億元。 1、白塔鎮支柱產業:機械行業,主要以板簧、水泵為主。2000年底,全鎮共有板簧生產廠家119家,水泵生產廠家76家。
2、 專業村:多年來,全鎮各村都因地制宜,發展各自的特色行業,形成了一大批有地方特色的專業村。如石佛「童裝專業生產村」、簸箕掌「肉食專業生產村」、因阜「韭菜專業村」、趙庄「蔬菜生產基地示範村」、東萬山的砂鍋等,都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3、 高科技農業:在全鎮實施「一園十點」工程,涌現出了一大批高科技農業示範小區,如博山區高科技示範園、北萬山冬季農業示範小區、西阿銀杏示範園等。截止2000年底, 全鎮共建成各類大棚400餘個,規模養殖場90餘處。先後引進迪卡豬、小尾寒羊、 梅花鹿等養殖新品種8個,美國凱特杏、日本櫻桃西紅柿、以色列五彩椒等蔬菜新品種16個以及黑寶石李子、冬棗等果樹新品種12個。
萬山砂鍋久負盛名。據東萬山村碑記載,東萬山砂鍋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砂鍋生產所需的原料,是東萬山村自產的。經過粉碎加工,配料絞泥,成型烘乾,塗葯(黑葯、白葯)燒制等幾道工序。東萬山的砂鍋種類很多,有大砂鍋、二砂鍋、三砂鍋、四砂鍋、耳鍋、砂壺頭、葯鍋、火鍋和洗手盆等。2005年東萬山砂鍋廠僅剩一處,只產葯鍋。

⑩ 甘肅臨夏怎麼樣啊,經濟、人文等等方面介紹一下

臨夏歷史悠久,是遠古人類生息繁衍地之一。 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兩千年前秦漢王朝就設縣、 置州、建郡,古稱抱罕,後改導河、河州, 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絲綢之路南道之要沖,唐番古道之重鎮, 茶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馬司之一,有「河湟雄鎮」之稱。1949年8月22日臨夏解放, 1956年11月19日成立臨夏回族自治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西南面,東臨洮河與定西地區相望, 西倚巍峨雄壯的積石山與青海省毗鄰, 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與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瀕湟水與蘭州市接壤,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總面積8169平方公里。州內山谷多,平地少,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遞降,呈傾斜盆地狀態,平均海拔2000米。自治州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半乾旱氣候, 西南部山區高寒陰濕,東北部乾旱,河谷平川溫和。冬無嚴寒, 夏無酷暑, 四季分明, 氣候適宜。年平均氣溫6.3℃,最高氣溫32.5℃,最低氣溫零下27.8℃,年平均降雨量 537毫米,蒸發量1198至1745毫米,日照時數2572.3小時 ,無霜期137天。
基本情況旅遊景點臨夏回族自治州地處甘肅省中南部,現轄臨夏市、臨夏縣、和政縣、康樂縣、廣河縣、永靖縣和東鄉族自治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一市七縣。中華兒女的母親河——黃河橫貫南北。在8169平方公里的秀美山川,生活著回族、漢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22個民族190多萬各族人民。其中,東鄉族、保安族是以臨夏為主聚居地的全國獨有少數民族。
走進臨夏,親近臨夏,撩開她朦朧而神秘的面紗,感悟她悠久豐蘊的歷史,領略她深厚燦爛的文化,目睹她獨特瑰麗的風情,飽覽她秀美多姿的風光,您定會驚喜地發現:這是一塊神奇迷人的地方。

——這里是「大禹治水的源頭」

地圖遠古時代,華夏大地,黃河暴漲,洪水肆虐,剖腹而生的夏禹,承大任,率民眾,鑿龍門,辟伊闕,疏「九河」,歷經十三載,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息水患,造福蒼生。《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導河自積石,至龍門,入於滄海。」這「積石」便是現今臨夏州境內的積石關。積石雄關下,遺存至今的「禹王石」,歷經歲月滄桑,世事變遷,依然見證著當年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默默稱頌著大禹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不朽精神。

——這里是「中國西部的旱碼頭」

臨夏古稱河州,是黃河流域上唯一以黃河命名的地區——大河之州自古以來是溝通中原西域經濟、政治、文化的紐帶。善於經商的臨夏人激活了繁榮的市場。絲綢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這里交匯縱橫、互補有無,素有「河湟雄鎮」之稱,名列「隴上八州」之首。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馬司一——河州茶馬司就設在這里。多年來,這里茶馬互市,商賈雲集,南來北往,東進西出,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贊曰:「東有溫州,西有河州。」

——這里是「民族建築藝術的博覽園」

彩陶館臨夏是東西文化交融的代表地之一,建築藝術特色鮮明。走進臨夏,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鱗次櫛比、風格迥異的民族建築。綠色茵茵的清真寺,直聳雲霄的喚醒閣,獨特的阿拉伯建築風格,使你恍然走進「天方夜譚」中的神話世界;紅園、東公館、蝴蝶樓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於一身,獨具江南水鄉風格。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藝術的完美結合,阿拉伯建築與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的巧妙運用,使臨夏成為領略民族建築藝術、了解中國伊斯蘭文化的勝地。
——這里是「古動物的伊甸園」

臨夏是遠古時期古生物繁衍棲息的樂園,境內自然遺存十分豐富。出土於黃河之濱太極湖畔,形成於1億7千萬年前的永靖恐龍足印化石群,蜚聲中外,其規模之大、種類之多、遺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均屬世界之最;在巍巍太子山下發現的距今1000多萬年至200萬年的和政哺乳動物化石群, 雄居歐亞,世界罕見,有極高的科研、珍藏、展覽價值,占據六項世界之最的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現藏各類化石6000多件。

——這里是「中國彩陶之鄉」

臨夏是古黃河文化發祥地和遠古人類生息繁衍地之一,這塊沃土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古文化遺存。以「馬家窯」文化為代表的各類文化遺址星羅棋布,「半山文化」、「齊家文化」因最早在這里發現而命名。這里是中國新石器文化遺存最集中、考古發掘最多的地區之一。現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被郭沫若先生命名「彩陶王」 的國寶就出土於臨夏。

——這里是「中國花兒之鄉」

風景區臨夏是中國花兒兩大體系——河州花兒和洮岷花兒的發源地,「花兒」文化經久不衰。「花兒」是流行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廣大地區的一種民歌,是當地各民族中廣為流行的口頭文學形式。河州「花兒」曲令之多,位列世界山歌之最。在臨夏,你可以聽到最地道的「花兒」。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山間小道,處處飄盪著「花兒」美妙的旋律。每年一度的松鳴岩「花兒會」、蓮花山「花兒會」,歌手雲集,人潮湧動,一片「花兒」的海洋。2003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考察後正式命名臨夏州為「中國花兒之鄉」,康樂縣、和政縣分別為「中國花兒保護基地」和「中國花兒傳承基地」。前不久,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花兒文化專業委員會在臨夏成立並舉行了授牌儀式。

旅遊資源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遺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發掘出的古動物化石以其數量、品種、規模和完整程度占據了六項世界之最,境內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齊家文化等文化遺址鱗次櫛比,是我國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發掘最多的地區之一,現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彩陶王」,被譽為「中國的彩陶之鄉」。全州共有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07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3處。較為知名的有炳靈寺石窟、「黃河三峽」、松鳴岩、蓮花山等。這里是民歌「花兒」的發源地,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花兒之鄉」。臨夏民族風情濃郁,是古羌族文化、伊斯蘭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交匯融合的地方,特別是伊斯蘭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穆斯林群眾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國民經濟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8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78.59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68億元,增長7.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67億元,增長13.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6.24億元,增長17.0%。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二、三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6.6:28.6:44.8調整為23.8:30.1:46.1。全州人均生產總值3971元,增長14.2%。二、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推力,第一、二、三產業的貢獻率分別為12.7%、30.2%和57.1%,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7、4.1和7.8個百分點。非公有經濟快速發展,其實現的增加值佔全州生產總值的43.55%。

臨夏回族自治州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2008年,全州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236.32萬畝,糧食總產52.54萬噸,再創歷史新高。不斷優化種植結構,玉米、馬鈴薯、雙低油菜、中葯材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種植面積148.31萬畝,占農作物種植總面積的62.8%。扶持發展設施農業,加快蔬菜基地建設,新增日光溫室2200萬畝、塑料大棚1500畝。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全州造林16.35萬畝,義務植樹545.3萬株,新建綠色通道380.8公里;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產業,新增花椒種植面積2.55萬畝、啤特果3.07萬畝、育苗1.1萬畝。大力發展畜牧產業,新建標准化養殖小區72個、規模養殖場184個,全州大牲畜存欄、畜牧業產值、肉類總產量分別增長5.04%、8%、8.85%。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發展良好。實施73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解決了1.26萬絕對貧困人口和4.5萬低收入人口的溫飽問題。加強新農村建設,全面完成永靖省級試點縣和9個省級試點村的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任務。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產生活條件,農田水利、農村道路、人飲工程、沼氣建設、危房改造取得較大進展,新修梯田5萬畝,完成0.6萬畝的東鄉南陽渠田間配套建設任務,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萬畝、節水灌溉面積3萬畝,硬化農村公路556公里,解決15.51萬人的飲水安全和1.3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建成沼氣池1.6萬座。加大勞動培訓和輸出力度,全年培訓勞務18.52萬人,輸轉勞務45.3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9.94億元,增長27.9%。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運行質量有所提高。2008年,全州實現工業增加值17.71億元,增長1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3.14億元,增長11.1%。按隸屬關系分,中央企業實現增加值5.75億元,下降3.1%;省屬企業實現增加值2.47億元,增長11.4%;州縣屬企業實現增加值4.92億元,增長33.69%。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實現增加值1.63億元,增長51.4%;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1.51億元,增長7.0%。在支柱行業中,電力生產及供應業實現增加值5.69億元,同比下降0.03%;化學原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58億元,同比增長14.69%;皮革毛皮及其製品業實現增加值0.73億元,同比增長1.45倍;飲料酒製造業實現增加值0.15億元,同比增長10.22%;食品製造業實現增加值0.34億元,同比增長18.1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73億元,比上年增長17.88%;工業產銷率為97.73%,比上年下降1.66個百分點;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99242元/人,比上年提高14489元/人。

臨夏回族自治州建築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96億元,同比增長16.8%。

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成效顯著。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67億元,比上年增長64.95%。按投資主體分,中央投資1.1億元,下降25.17%;省屬投資17.48億元,增長1.57倍;州縣屬投資34.09億元,增長44.08%。按城鄉分,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7.05億元,比上年增長70.84%;農村固定資產投資5.62億元,增長27.63%。在城鎮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0.58億元,增長5.45%;第二產業投資22.19億元,增長59.28%;第三產業投資24.28億元,增長1.29倍。重大項目投資進展順利。全年在建重大項目20個,本年完成投資22.43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2.59%。

交通郵電通訊業快速發展。2008年,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4341.49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里程212.27公里。貨運周轉量3.42億噸公里,增長2.71%;客運周轉量3.58億人公里,增長9.78%。郵電業務總量3.53億元,增長12.2%;年末本地電話用戶15.99萬戶,增長3.76%;行動電話用戶29.1萬戶,增長5.5%。電話普及率每百人達到17.66部。

商貿流通日趨活躍,旅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2億元,同比增長19.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8.4%,出口創匯201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3%。接待國內外遊客144.8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2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1%和27.4%。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金融保險平穩運行。全州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7.23億元,增長20.6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9億元,增長27.97%,全年財政支出51.03億元,增長38.84%。各類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達114.35億元,比年初增長26.59%;貸款余額54.12億元,比年初增長29.57%。財產險保費收入5460萬元,增長22.34%;壽險保費收入5451萬元,增長41.0%。

基礎設施臨夏回族自治州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全州新開工項目290項,完成投資22.5億元;續建項目794項,完成投資23.8億元。蘭州-臨夏-甘南鐵路被納入全國鐵路建設規劃,總投資15.7億元的折達二級公路開工建設,康臨高速公路、劉家峽庫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一期工程等項目進展順利,東鄉縣鎖達路改建、和政縣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項目建成。狠抓生產財源性項目建設,實施了劉化集團年產20萬噸低壓合成氨、和政縣隴滇公司鋼材生產一期工程、永靖縣年產2萬噸離子膜燒鹼生產線、廣河縣宏良皮業公司二期工程、東鄉縣達板萬噸彩色鋁型材生產線等項目。加強電力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鹽鍋峽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永靖縣、臨夏330千伏輸電工程建設進入前期工作。加強社會事業項目建設,臨夏回民中學教學樓、5所明德小學,州婦保院門診樓暨傳染病區、和政縣醫院整體搬遷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簽約招商項目91個、資金60.7億元,到位資金17.33億元,項目履約率84.5%。最近,根據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大戰略部署,積極開展了項目申報和爭取工作,已落實項目60個、資金1.79億元。加大城鎮開發建設力度,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永靖縣古城新區、廣河縣城河北新區開民項目順利啟動,和政縣縣城開發、積石山縣縣城市政建設、臨夏市大夏河南岸綜合治理和工業園區建設、康樂縣縣城濱河新區開發和舊城區改造進展順利。狠抓小城鎮建設,確定39個集鎮進行規劃設計和改造建設。節能減排取得積極成效,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工業污染源治理,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分別下降4.7%、5%,劉化公司、臨夏市兩個污水處理廠實現了達標排放,飲用水源地保護得到加強。

社會事業臨夏回族自治州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認真落實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給24.6萬名小學生、7.3萬名初中生免除了雜費、免費發放了教科書;對5711名職校生發放國家助學金428萬元;爭取到國家助學代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108萬元,資助了2038名高校貧困生。狠抓「兩基」攻堅,廣河縣、和政縣「兩基」工作通過省政府驗收。全州高考本科上線1452人,增長54.3%。加快衛生事業發展,著力改善醫療衛生條件,48所鄉鎮衛生院、52個村衛生所(室)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為128所鄉鎮衛生院配備醫療設備5318台(件);狠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94.67%;提高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健全應急預案,充實應急隊伍,加強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及時處置各種疫情和突發事件。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成5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300個「農家書屋」;東鄉族擀氈技藝、米拉尕黑、永靖七月跳會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年共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60項,共取得科技成果22項,其中20項達到國內先進以上水平。新選派246名科技特派員到基層開展科技服務。實現了人口和計劃生育控制目標,「少生快富」工程全面實施,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成功舉辦全州體育運動。

人民生活臨夏回族自治州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8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1847元,同比增長15.8%。城鄉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城鎮恩格爾系數37.5%,農村恩格爾系數為47%。積極擴大就業,全州新增就業1.0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3.91%;登記核實城鎮零就業家庭126戶,實現了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的目標。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8萬人、8.4萬人、4.9萬人、0.9萬人。全州23.71萬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7.0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8.4平方米。

濃郁的穆斯林風情臨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109.76萬人,佔全州總人口的56.2%。伊斯蘭教在臨夏有著悠久的傳播歷史和深遠影響,早在唐代,伴隨著絲綢之路的悠悠駝鈴聲,伊斯蘭教在這里開始紮根,歷經宋、元、明、清廣泛傳播,這里逐漸成為中國伊斯蘭教的繁盛之地。回族是臨夏穆斯林中人口最多的一個群體,現有62.7萬人;東鄉族和保安族是以臨夏為主要居住地的兩個少數民族。臨夏穆斯林各民族在衣著、飲食、婚喪嫁娶、節慶禮儀等物質、文化生活和喜好、風尚、禁忌等方面,都保持著較為完整的伊斯蘭風格,世代相傳,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每年到麥加朝覲的臨夏穆斯林近千人,一年一度隆重熱烈的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是臨夏穆斯林的傳統節日。

風景保護區遍布全境的伊斯蘭特色建築是臨夏穆斯林風情的一個重要體現。這里清真寺和拱北(先賢陵)建築風格獨特,主要有中國古典式建築、阿拉伯風格式建築、中阿混合型建築三大類型,現代建築技術不斷融入。境內現有清真寺2614座,拱北143座。
獨具特色的清真飲食是臨夏穆斯林風情的又一體現。不論是三泡台蓋碗茶、發子面腸、釀皮子、甜麥子和油炸食品等風味小吃,還是扣牛肉、東鄉手抓羊肉、糊羊肉、粉絲鴿蛋、羊肉葫茄等傳統菜餚都做工考究、色香味美。長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隨著走南闖北臨夏人的足跡,臨夏清真飲食在祖國各地廣泛傳播。

閱讀全文

與劉店子鋼材市場佔用多少畝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管燈35米套什麼定額 瀏覽:643
斜導柱模具怎麼鑽 瀏覽:899
怎麼焊接3dsmax 瀏覽:791
a型鋁合金門窗什麼意思 瀏覽:804
聖羅蘭金色方管17號 瀏覽:785
不銹鋼管怎麼做香水 瀏覽:944
不銹鋼穿孔板和幕牆哪個成本高 瀏覽:481
舊鋼管1米的多少錢1米 瀏覽:308
門頭不銹鋼邊條多少錢一米 瀏覽:847
焊接練習板怎麼用 瀏覽:689
絲網護欄怎麼用 瀏覽:86
杭州哪裡有鋁合金拐杖賣 瀏覽:730
Creo方管接三通圓管視頻 瀏覽:371
南寧彩鋼板房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853
南寧鋅合金回收價格是多少錢一斤 瀏覽:482
如何用25焊條焊鋅鋼管6 瀏覽:940
武漢到保定50噸鋼材多少錢 瀏覽:520
焊接時焊條噼里啪啦怎麼回事 瀏覽:865
22的鋼筋屈服應該是多少 瀏覽:585
鋼筋數量檢測多少錢一處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