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知稅前的材料5元,稅率是0.6,請問稅後的怎麼算
沒有0.6的稅率,如果是0.06即6%,含稅價格5X(1+0.06)=5.30元
2. 稅後價格計算
計算稅後價格,稅前價格直接乘以1.17。計算稅前價格,稅後價格直接除以1.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四條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第三十條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不包括其應納稅額。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依上述條例的列舉假設你單位是一般納稅人,稅率為17%,例如某宗商品出售價為1000元。那麼這件商品自然是含稅價1000元,也叫稅前價,它的稅後價是用1000÷(1+17%)=854.7元。如要想用這個854.7元還原到稅前價,就用854.7×1.17=1000元。
稅前價格是指不含稅價格,稅後價是含稅價。
比如購買了一項資產10000元,稅為10000*0.17=1700元,則稅前價為10000,稅後價為11700。
同樣如果:購買資產共支付10000元,有發票,則10000為稅後價,稅前價10000/1.17=8547。
稅---指的是所得稅。稅前就是在扣除所得稅前,稅前利潤,指企業在繳納所得稅前的全部利潤。該項利潤中,包括應由企業以所得稅形式向國家繳納的所得稅款在內。稅後利潤是企業在繳納所得稅後的剩餘利潤,企業按國家規定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可按財務制度的規定進行配。稅前扣除就是有些項目要在計算所得稅時把它計算在內,雖然減少利潤但要交所得稅,比如罰款等,作帳時走營業外支出但要在稅前扣除,就是在計算所得稅時做納稅調整要加上這筆營業外支出的數。
普通稅票也一樣,稅後價格一般說的就是含稅的,含稅價是包括稅金在內的價。含稅價包含的是增值稅即零售價,部分徵收消費稅的貨物除了增值稅也包含了消費稅,但不包括價外費用,如包裝,裝卸費等,銷售商開具的普通發票上的金額即為含稅價而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為不含稅價,因為增值稅額單獨列出一般情況下,零售、銷售給小規模、個體納稅人、一並收入的價外款、貨物包裝押金都是含稅價格。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沒有開具發票,但是視同銷售應該計算增值稅的時候就應該是不開發票但是同樣計算到含稅銷售額中。
3. 產品稅前和稅後價格怎麼算
稅前價格就是指不交稅交稅的出售價格,但是稅後價的話你就要用 商品出售價格—商品出售價格*稅率=稅後價格
4. 稅後造價計算公式
含稅造價*(1-稅率)=不含稅造價
含稅造價跟不含稅造價之間就是稅率的區別,含稅造價比不含稅造價要高,所以就好理解了
稅後造價=稅前造價+稅金
不含稅金取費項的造價為稅前造價
反之就是稅後造價
我們一般都是要把稅金含在總造價中的。
稅後造價是全部的總造價,因為工程款開發票都是要收稅金的,一般稅金都是不能降低的,必須有的。稅前造價是工程的成本價。
顧名思義,稅前造價是指未取稅金之前的各項費用(包括直接費、管理費、利潤、規費等)之和;稅後造價是指計取稅金後(包括稅金在內)的工程造價。
5. 稅後金額怎麼算稅前金額
法律分析:知道稅後價格,直接乘以1.17既可以得出稅前價格。
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不包括其應納稅額。
計算方法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依上述條例的列舉假設單位是一般納稅人,稅率為17%,某宗商品出售價為1000元。
那麼這件商品自然是含稅價1000元,也叫稅前價,它的稅後價是用1000÷(1+17%)=854.7元。如要想用這個854.7元還原到稅前價,就用854.7×1.17=10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第十四條 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第十五條 納稅人按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其銷售額的人民幣摺合率可以選擇銷售額發生的當天或者當月1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納稅人應在事先確定採用何種摺合率,確定後1年內不得變更。
6. 什麼叫稅前價/稅後價
1、稅前價格是指不含稅價格,稅後價是含稅價。
例如:
購買了一批原材料10000元,增值稅稅金為10000*0.17=1700元,則稅前價為10000元,稅後價為11700元(10000+1700)。
如果:購買原材料共支付10000元,有增值稅專用發票,則10000為稅後價,稅前價為10000/1.17=8547元。
2、稅後價不是扣除稅額後的金額,是不含稅金額加上稅額的金額。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
7. 產品稅前和稅後價格怎麼算
稅後價格即含稅價,是指包含稅金在內的計稅價格,價格由成本、利潤和稅金組成,稅金內含於價格之中;實行價內稅時,商品交易價格即為含稅價格。如果商品價格為不含稅價格,就要按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含稅價格。
稅前價格即不含稅價,是指不包含稅金的計稅價格。如果商品價格為含稅價,要換算為不含稅價。
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報價一般多為含稅價,因為這就好像是默認的潛規則一樣。至於把含稅價再分離為不含稅價和稅金,多半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企業會計在對收入入賬時應該處理的事情。過程也比較簡單。三者的關系如下所示:含稅價=不含稅價*(1+適用稅率),銷項稅額=不含稅價*適用稅率,含稅價=不含稅價+銷項稅額。
(7)鋼材有稅前價怎麼算稅後擴展閱讀:
出於商業上的種種考慮,交易雙方將合同交易價格約定為稅後金額(或凈額),在商業安排中十分常見。然而,這里的稅前稅後究竟指的是增值稅前後還是所得稅前後也常有不同理解。
更加復雜的是,不同於純境內交易,在跨境交易中,由於預提所得稅的影響,如果稅務上的判斷與商業安排的經濟實質不一致,則對是否凈額的約定就可能產生額外的稅務成本。在合同中約定稅前還是稅後,並不是只有商業考慮這么簡單。
8. 17%的稅前和稅後怎麼算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17%)
含稅銷售額=不含稅銷售額×(1+17%)
若20000元為含稅銷售額
不含稅銷售額=20000÷(1+17%)=17094.02元
若20000元為不含稅銷售額
含稅銷售額=20000×(1+17%)=23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