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 鋼的熱處理作用是什麼
作用是:改變材料的機械性能,提高承載能力,利於加工成形,滿足使用要求。
『貳』 軋鋼加熱爐的作用與用途
作用與用途是一樣的,就是加熱鋼坯。一般是叫連續加熱爐和步進式加熱爐爐。鋼坯的預熱、加熱、等溫一次完成。在推鋼機的推動下鋼坯進入爐內的預熱區進行預熱,逐漸進入加熱區,根據鋼坯的截面積尺寸確定移動速度,等溫是保證鋼坯內外溫度差很小且溫度均勻。使鋼坯軋制時變形理智消除部分內部缺陷。
『叄』 鋼材熱處理的工藝有哪些各起什麼作用
熱處理是鋼在固態下加熱到預定的溫度,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以某種冷卻方式冷卻下來的一種加工工藝。其工藝過程是:加熱-----保溫------冷卻。
熱處理的目的是:改變鋼的內部組織結構,從而改善工件的工藝性能、使用性能,挖掘鋼材的潛力,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提高產品質量。節約材料和能源。
1、碳鋼的普通熱處理工藝方法
1)鋼的退火
鋼的退火通常是把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1或Ac3線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緩慢地隨爐冷卻。此時,奧氏體在高溫區發生分解,從而得到比較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一般中碳鋼(如40、45鋼)經退火後消除了殘余應力,組織穩定,硬度較低(HB180~220)有利於下一步進行切削加工。
2)鋼的正火
鋼的正火通常是把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或Accm線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進行空冷。由於冷卻速度稍快,與退火組織相比,組織中的珠光體量相對較多,且片層較細密,故性能有所改善,細化了晶粒,改善了組織,消除了殘余應力。對低碳鋼來說,正火後提高硬度可改善切削加工性,提高零件表面光潔度;對於高碳鋼,則正火可消除網狀滲碳體,為下一步球化退火及淬火作好組織准備。
3)鋼的淬火
鋼的淬火通常是把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1或Ac3線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放入各種不同的冷卻介質中快速冷卻(V冷>V臨),以獲得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馬氏體組織。
4)鋼的回火
鋼的回火通常是把淬火鋼重新加熱至Ac1線以下的一定溫度,經過適當時間的保溫後,冷卻到室溫的一種熱處理工藝。由於鋼經淬火後得到的馬氏體組織硬而脆,並且工件內部存在很大的內應力,如果直接進行磨削加工則往往會出現龜裂,一些精密的零件在使用過程中將會引起尺寸變化從而失去精度,甚至開裂。因此,淬火鋼必須進行回火處理。不同的回火工藝可以使鋼獲得各種不同的性能。
2、碳鋼普通熱處理工藝
1)加熱溫度
碳鋼普通熱處理的加熱溫度,原則上按加熱到臨界溫度Ac1或Ac3線以上30~50℃選定。但生產中,應根據工件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熱處理加熱溫度不能過高,否則會使工件的晶粒粗大、氧化、脫碳、變形、開裂等傾向增加。但加熱溫度過低,也達不到要求。
表2-1碳鋼普通熱處理的加熱溫度
方 法 加 熱 溫 度 (℃) 應用范圍
退 火 Ac3+(20~60) 亞共析鋼完全退火
Ac1+(20~40) 過共析鋼球化退火
正 火 Ac3+(50~100) 亞共析鋼
Accm+(30~50) 過共析鋼
淬 火 Ac3+(30~70) 亞共析鋼
Ac1+(30~70) 過共析鋼
回火 低溫回火 150~250 刃具、模具、量具、高硬度零件
中溫回火 350~500 彈簧、中等硬度零件
高溫回火 500~650 齒輪、軸、連桿等綜合機械性能零件
『肆』 加熱會使鋼處於什麼狀態
加熱會使鋼處於高溫的狀態。
『伍』 鋼的熱處理的目的是什麼
鋼的熱處理總體而言是為了改善鋼的力學性能或加工性能。具體如下:
1.鋼的退火
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缺陷,改善組織使成分均勻化以及細化晶粒,提高鋼的力學性能,減少殘余應力;同時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又為後續工序作好准備,故退火是屬於半成品熱處理,又稱預先熱處理。
2.鋼的正火
正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使鋼全部轉變為均勻的奧氏體,然後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它能消除過共析鋼的網狀滲碳體,對於亞共析鋼正火可細化晶格,提高綜合力學性能,對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藝是比較經濟的。
3.鋼的淬火
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很快放入淬火劑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但要減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劑有:水、油、鹼水和鹽類溶液等。
『陸』 鋼材熱處理的工藝有哪些起什麼作用
熱處理的工藝,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低溫回火、中溫回火、淬火+高溫回火=調質、滲碳、滲氮、表面淬火等。退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定的時間,隨後緩慢冷卻的過程,退火由於緩冷得到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正火將鋼加熱到Ac3+30~50℃(亞共析鋼)或Acm+30~50℃(過共析鋼),保溫後在空氣中冷卻的過程,由於正火比退火冷卻速度大,故正火後所得到的珠光體組織較細,強度,硬度比退火高;淬火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定時間,隨後快冷的過程,它是賦予工件優良性能的主要熱處理工藝之一。通常所說的淬火達到的目的,實質上是指淬火-回火共同達到的。通過淬火,可以達到提高硬度、耐磨性,提高彈性,提高強韌性等;低溫回火(150~250℃)得到回火馬氏體組織,在保持高硬的情況下降低鋼的淬火應力和脆性。這類回火主要用於碳素工具鋼、低合結鋼的工具、模具、滲碳或表面淬火零件;中溫回火(350~500℃)中溫回火得到回火托氏體組織,硬度為40~50HRC,這種組織具有高的彈性極限和屈服極限,具有較好的韌性。主要用於各種彈性元件;高溫回火(500~650℃)高溫回火得到鐵素體+細粒滲碳體的混合物即回火索氏體組織。具有優良的綜合力學性能,多用於結構零件的回火,如連桿、螺栓、齒輪及軸;滲碳、滲氮,提高鋼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表面淬火,採用高頻感應加熱,提高鋼表面的硬度,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