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用鋼板的預處理具體做什麼
鋼材預處理 在號料前對鋼材進行的矯正、除銹和塗底漆工作。船用鋼材常因軋制時壓延不均,軋制後冷卻收縮不勻或運輸、儲存過程中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存在各種變形。為此,板材和型材從鋼料堆場取出後,先分別用多輥鋼板矯平機和型鋼矯直機矯正,以保證號料、邊緣和成型加工的正常進行。矯正後的鋼材一般先經拋光除銹,最後噴塗底漆和烘乾。這樣處理完畢後的鋼材即可送去號料。這些工序常組成預處理自動流水線,利用傳送滾道與鋼料堆場的鋼料吊運、號料、邊緣加工等後續工序的運輸線相銜接,以實現船體零件備料和加工的綜合機械化和自動化。 放樣和號料 船體外形通常是光順的空間曲面。由設計部門提供的用三向投影線表示的船體外形圖,稱為型線圖,一般按1:50或1:100的比例繪制。由於縮尺比大,型線的三向光順性存在一定的誤差,故不能按型線圖直接進行船體施工,而需要在造船廠的放樣台進行1:1的實尺放樣或者是1:5、1:10的比例放樣,以光順型線,取得正確的型值和施工中所需的每個零件的實際形狀尺寸與位置,為後續工序提供必要的施工信息。船體放樣是船體建造的基礎性工序。鋼材預處理 在號料前對鋼材進行的矯正、除銹和塗底漆工作。船用鋼材常因軋制時壓延不均,軋制後冷卻收縮不勻或運輸、儲存過程中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存在各種變形。 放樣和號料 船體外形通常是光順的空間曲面。由設計部門提供的用三向投影線表示的船體外形圖,稱為型線圖,一般按1:50或1:100的比例繪制。號料是將放樣後所得的船體零件的實際形狀和尺寸,利用樣板、樣料或草圖劃在板材或型材上,並注以加工和裝配用標記。 船體零件加工 包括邊緣加工和成形加工。邊緣加工就是按照號料後在鋼材上劃出的船體零件實際形狀,利用剪床或氧乙炔氣割、等離子切割進行剪割。 船體裝配和焊接 將船體結構的零部件組裝成整個船體的過程。普遍採用分段建造方式,分為部件裝配焊接、分段裝配焊接和船台裝配焊接3個階段進行。 ①部件裝配焊接:又稱小合擾。將加工後的鋼板或型鋼組合成板列、T 型材、肋骨框架或船首尾柱等部件的過程,均在車間內裝焊平台上進行。 ②分(總)段裝配焊接:又稱中合攏。將零部件組合成平面分段、曲面分段或立體分段,如艙壁、船底、舷側和上層建築等分段;或組合成在船長方向橫截主船體而成的環形立體分段,稱為總段,如船首總段、船尾總段等。 船體裝配和焊接的工作量,占船體建造總工作量的75%以上,其中焊接又佔一半以上。 船體總裝完成後必須對船體進行密閉性試驗,然後在尾部進行軸系和舵系對中,安裝軸系、螺旋槳和舵等。在完成各項水下工程後准備下水。 船舶下水 將在船台(塢)總裝完畢的船舶從陸地移入水域的過程。船舶下水時的移行方向或與船長平行,或與船長垂直,分別稱為縱向下水和橫向下水。下水滑道主要為木枋滑道和機械化滑道。前者依靠船舶自重滑行下水,使用較普遍;後者利用小車承載船體在軌道上牽引下水,多用在內河中小型船廠。 縱向下水之前先將擱置在墩木上的船體轉移到滑板和滑道上,滑道向船舶入水方向有一定傾斜。當松開設置於滑板與滑道間的制動裝置後,船舶由於自重連同滑板和支架一起滑入水中,然後靠自身的浮力飄浮於水面。為減少下滑時的摩擦阻力,在滑板與滑道之間常塗上一定厚度的下水油脂;也可用鋼珠代替下水油脂,將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進一步減少摩擦力。在船塢內總裝的船,只要灌水入塢即能浮起,其下水操作比在船台下利用滑道下水簡單和安全得多。
2. 噴漆前表面怎麼處理
噴漆前表面怎麼處理
噴漆前表面處理對漆層的性能影響極大,一般可按下述方法進行:常用鋼質材料及零部件表面預處理工藝(1)鋼結構所使用的一定厚度的板材或型材,在剪切投料之前須進行噴射預處理(拋丸或噴砂),除銹清潔度應達到GB/T 8923.1-2011《塗覆塗料前鋼材表面處理 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 第1部分: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標准規定的Sa2級,處理後的表面應均勻、無死角。根據GB/T 13288.1和GB/T 13288.4《塗覆塗料前鋼材表面處理 噴射清理後的鋼材表面粗糙度特性》中的規定測定表面粗糙度——平均最大峰谷高度Ry5,除鑄件外Ry5不應超過防銹底漆要求厚度的2/3。
處理後的表面應立即噴塗可焊性預塗底漆,塗層干膜厚度(10~20)μm。
(2)對於不適於噴射處理的薄板可按照GB/T 6807-2001《鋼鐵工件塗裝前磷化處理技術條件》的規定進行化學處理,形成次輕量級或輕量級磷化膜。按標准要求鋼板應採用脫脂、酸洗、磷化、鈍化等工序分別處理,特殊情況可以採用多功能處理液處理;各工序處理完成後,應用干凈的流動水徹底沖洗表面,避免處理液的殘留。磷化完成並乾燥後應馬上噴塗預塗底漆。(3)內部封閉空腔,即在部件組成後無法塗覆到防銹底漆的零件表面,須預先在徹底清潔表面後塗覆防銹底漆,塗層厚度(40~60)μm。
(4)對封閉結構內部、口型樑柱(或封閉型材)的內部空腔,應採取噴漆(浸漆)、噴(灌)防腐蠟或預先磷化+鈍化等措施進行防腐蝕處理。全封閉結構除外。(5)零部件、大部件在組焊和加工過程中造成的預塗底漆損傷,應在塗覆防銹底漆前去除表面油污,對損傷部位表面進行打磨或打砂處理,徹底清除銹蝕及破損的預塗底漆。
(6)鋼結構中所有鍛鑄件在塗覆防銹底漆前應進行拋丸處理。
刷塗料前基層處理
1、牆面刷漆之前,要先把基層工作給處理好。假如是毛坯房的情況下,要把整體的牆面檢查一下是否平整。
假如有不平整的地方,一定要重新做抹灰。
並且要准備水泥砂漿,按照一定的比例調配均勻以後,在牆面上找平。2、接著找平層處理完成以後要先把牆體上面的浮灰給刷掉。然後等牆面上乾燥後再刷塗牆固。在刷塗牆固材料並且在乾燥後,要再刷塗一遍。
/相關知識拓展資料:1、根據比例把它攪拌均勻後塗抹在牆面上,而且要刮兩遍,不過要等到乾燥後才可以刮第二遍,並且等第二遍刮完後要用砂紙把它打磨平整,這樣才可以刷塗乳膠漆。2、牆面刷塗乳膠漆時,想要它的效果比較好,一定要在刷乳膠漆前先刷上底漆,這樣可以避免牆面上有反鹼的現象,而且後期牆面上也不會有白色的粉末狀態。並且刷完底漆以後,還可以節約乳膠漆,不管刷跟不刷都可以節約一定的量。
3、而且刷塗乳膠漆時,可以用噴塗以及手工刷的辦法來進行刷塗。假如是噴塗的狀態下,那麼它表面成型的效果會比較好,而且不會存在刷痕,它的效率也比較高,只不過會費一點力氣。4、假如是刷塗的方法,那麼整體要操作的力度就會特別大。
不過刷好以後牆面就會有一定的質感,並且會留下一些刷痕以及不均勻的情況。
塗油漆前處理方法有哪些
前處理也可稱為預處理。 預處理的方法很多,酸洗、鹼洗、化學試劑清洗、磷化、火焰、(水)沖砂、拋丸、高壓水沖洗、砂磨等等都是預處理方法。
一個完整的預處理系統可多個預處理方法構成,如重防腐工業中,可由化學試劑除油、火焰預熱及拋丸(沖砂)等構成一個完整的預處理線;汽車工業中,鹼洗-磷化-表調等也可構成一個完整的預處理系統。
某些行業甚至會有兩次表面處理,如造船,在鋼板下料前會進行第一次表面除銹處理並進行車間底漆的施工,分段建成後進行第二次表面處理再進完整塗層系統的施工。 預處理的目的就是對底材進行適當的清潔,並產生合適的粗糙度以利於油漆的附著。良好的預處理能有效的提高塗層系統的防腐能力並延長底材的使用壽命,因此塗裝前的預處理對獲得良好的塗層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3. 鋼格板的防腐表面怎麼處理
油漆也是常見的防腐蝕辦法,而且其美觀程度非常高。紅黃藍綠青藍紫,任何顏色都能夠在油漆中找到。處理順序可選擇先噴塗防銹漆再進行彩色油漆,油漆可選擇專門用於金屬的氟碳漆。油漆鋼格板使用的范圍也非常廣,尤其是在裝飾性要求較強的地方。其造價相對於熱鍍鋅鋼格板來說價格低,所以在一些氣候乾燥的地方選擇噴漆鋼格板也是不錯的。鋼材表面的預處理除去附著力的鋼材表面的雜質、用稀釋劑除去油脂等污垢如有硫酸鹽或腐蝕性鹽類、應以清水洗凈,壓縮空氣吸干最後在鋼板預處理流水線上,以拋丸或噴砂除銹方法將氧化皮、鐵銹及其餘雜質清除干凈。然後用真空吸塵器或凈化的壓縮空氣將鋼材表面清掃干凈。除銹等級達到瑞典標准Sa2.5級,粗糙度為0-5mm 。對於預處理的鋼板在防銹質量達到要求後,必須立即塗裝一道保養底漆,以防再次生銹,並為塗裝後道防銹漆保護好鋼板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