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2精準扶貧住院報銷范圍
如果在本地區,本縣城住院的話,所有的費用都是由國家來承擔的,自己是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的,如果是在外地就診的話,那麼帶上在外地就診的所有證明,拿回本地區來報銷,也是按著百分之百報銷的,因為精準扶貧戶也是不需要交納任何的養老保險,因為對於國家來說,這些人都是按著貧困的程度,給予一定的補貼的。
一、農村的精準扶貧住院怎麼報銷
住院補償比例:參保地縣內定點醫療機
構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90%;縣域外醫療機構住院的:市內二級醫療機構為80%,三級醫療機構為65%;轉往市外醫療機構為50%。就診實行「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在院內有專門的惠民檢查,一些檢查項目只收很少的錢。醫生開具乙類、丙類的檢查及葯物需要同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上級政策強制要求的)才能開具。
二、精準扶貧戶住院要辦什麼手續
精準扶貧戶住院,憑身份證辦理住院手續,有辦理農村新農合,住院可以報銷醫葯費,沒有辦理新農合,不能報銷住院醫葯費。
農村貧困人口住院治療時,實行先診療後付費(暫少付費),患方在辦理住院手續時須向院方提供《精準扶貧幫扶手冊》、居民醫療保險卡、身份證或戶口本。
惡性腫瘤、終末期腎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葯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七種重特大疾病的合規門診醫療基局費用按100%的比例給予補助,年最高補助封頂線為1萬元;重點救助對象和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對象,按70%的比例給予住院醫療救助,年最高補助封頂線為5萬元(含門診補助金額)。
法律依據:《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九條參保人員醫療費用中應察鋒圓當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直接結算。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異地就敗塌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方便參保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㈡ 住院精準扶貧那管
縣碰和敬級財政管理部。根據查笑慎詢中國國務院官網顯示,住院精準扶貧由縣級財政管理,實行先救治、棚沒後付費的原則,幫助特貧困家庭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㈢ 精準扶貧怎麼報銷住院
一、精準扶貧戶住院報銷政策
1、患者蔽瞎物出院時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給與一站式報銷。
2、外地跨市就醫就需要按照正常的交費了。但是報銷比例會適當上調。住院補償比例:參保地縣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90%;縣域外醫療機構住院的:市內二級醫療機構為80%,三級醫療機構為65%;轉往市外醫療機構為50%。未經醫保經辦機構備案的報銷40%。
二、精準扶貧戶住院要辦什麼手續
1、精準扶貧戶住院,憑身份證辦理住院手續,有辦理農村新農合,住院可以報銷醫葯費,沒有辦理新農合,不能報銷住院醫葯費。
2、農村貧困人口住院治療時,實行先診療後付費(暫少付費),患方在辦理住院手續時須向院方提供《精準扶貧幫扶手冊》、居民醫療保險卡、身份證或戶口本。
3、患方住院期間,院方每天會向患方提供日費用清單,以備患方查詢;如需使神衫用自費葯品(材料)將會提前告知患者或其家屬,並簽訂告知書。
4、院方將在患方出院前1—2天內向患方告知其住院期間的大體花費和個人應承擔的大致數額。
5、患方出院時據實向院方交清住院期間個人承擔的醫葯費用。先診療後付費政策適用於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
三、交通事故住院新農合報銷嗎
1、意外車禍屬於第三人負擔的費用,不屬於家村合作醫療報銷的范圍。只有在肇事方不支付或者無法確定肇事者的情況下,由新家合基金按規定比例先行支付
2、新農合基金只能用於參合人員的醫療費用補償。
四、下列醫療費用不納入新農合基金支付范圍:
1、應當由公共衛生負擔的;
2、應當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的;
3、應當由第三人負擔的;
4、因故意犯罪、酗酒、吸毒、自殺、自殘、斗毆等造成的;
5、在境外就醫的;
6、超出新農合報銷基本葯物目錄、基本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目錄范圍的。
醫療費用依法應當由第三人負擔,第三人不支付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新農合基金按規定比例先行支付。新農合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四條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宏液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五條國家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
㈣ 精準扶貧搬遷政策是戶口要轉嗎舊房子要拆了
精準扶貧搬遷的戶主,可以自主選擇是否遷移戶口。精準扶貧搬遷政策沒有要求戶主要戶口遷移,可以由戶主自主選擇,對於沒有戶口遷移到縣城的戶主,可以保留原來的農村戶口,只要辦理好居住證。
精準扶貧搬遷後,對暫時不想把原戶籍戶口遷入城鎮的移民,允許保留農村戶口,支持他們繼續享受原來的政策待遇。對本人不願意辦理戶口遷入的納入流動人口管理,公安機關將按照流動(暫住)人口有關管理規定,為其辦理居住證。
精準扶貧搬遷後,屬跨縣安置的,可憑安置地房屋產權證等住所證明、移民搬遷安置協議及本人搜爛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到安置地派出所辦理居住登記,憑《流動人口居住證》享受城鎮居民待遇;屬本縣范圍安置的,憑原籍戶口簿、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及移民搬遷安置協議享受城鎮居民待遇。
精準扶貧搬遷戶口可以自主選擇是否遷移,可以主動與遷出地公安機關聯系、溝通、落實,以便遷入地公安機關及時掌握遷入的情況。需要列管、管控猜空的及時移交重點人口檔案,加強管理。派出所戶籍室會對移民遷入的戶籍檔案要統一整理、建檔,妥善保管,以備後查。
精準扶貧搬遷戶主,理落戶手續時,各派出所務必要認真依據移交的花名冊核定移民人數,並認真核實每名遷入人員個人信息。如人口信息中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號碼等主要登記項目與遷移人所持《居民戶口簿》記載的信息。
遷入地派出所應當通知申請人至遷出地派出所核對原《常住人口登記表》等登記資料。遷入地派出所再予以辦理。遷移人員憑遷入人員的遷移證、移民管理卡、注銷戶口本、居民身份證等,按照有關戶籍管理規定,辦理落戶手續,防止出現重戶、一人多戶、空掛戶。
㈤ 農村人得了大病沒錢醫治了該怎麼辦
現如今國家對看不起病的有著重大保障,只要否合大病種類年均可報30餘萬,有低保的可免繳合療保險,看病報銷可達90%以上,五保戶看病全有民鎮保障,一般貧困戶有病先住院,出院一站式結算,報銷也在80%,國家通過醫改大大的保障了看不起病的問題。
農村人得了大病沒錢醫治了該怎麼辦? 現在,眾多農民家庭生活並不富裕,手裡沒有跟本沒有多少積蓄,由於繁重的體力勞動和生活壓力。往往沒有條件對身體進行有效保養。 在者是農村由於受條件限制,農民也不能定期檢查身體,一旦感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不是癌症中期就是晚期。最終沒有辦法治癒,只能等死了。 但也有家庭困難,高額的醫療費,沒錢治療,只能等死。給大家講個真實的故事。本村一位農民,五十一歲,在當地醫院查出腦瘤,是良型。由於腦瘤長的部位不好,當地醫院又不敢做手術,只能推薦到省城大醫院做手術。 但到大醫院檢查住院後,面對十幾萬的手術費用,跨市區合作醫療報銷比例又少。跟本無力支付。兩個兒子生活又「困難」,也拿不出巨額費用……。無奈只能辦理出院回家。最終在家整整呆了四年才去世。 農村老人最大的困擾,就是得了大病沒錢治病問題。高額的費用很多家庭難以承受,往往因病致貧。 總之,農村人得了大病,除了合作醫療外報銷外,兒女要有擔當,只要有一點的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局如臘力去治療,而不是放棄。
近年來,國家為解決因病致貧、困病返貧問題,建立建全了醫療保障體系。特別是針對大病出台了一些保險政策。
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凡是參保者得了大病,都有最高報銷額度,由於地區不同具體報銷比例也不一樣,但橡罩有的地方最高可報18萬元。
二是大病二次補助。是指年度內獲得新農合補助之後,參合農民患者個人仍然承擔很重醫葯費用負擔情況下,如果當年新農合基金使用率沒達到85%,將利用結余部分進行二次補助。
三是家庭困難戶。如果屬家庭困難戶交不起治療費用,還可申民政部門的大病救助,救助標准在15%左右。
有人沒病時200元參合費不願意交,可是,當你得病後十幾萬醫療費用和200元錢相比,那時你後悔都來不及了。所以,農民要防止大病到來無錢醫治,就必須要參加新農合,我們有人總是怕交了錢沒用上吃虧。可是,你想過沒有如果都不參加新農合,得了大病怎麼辦,錢從何而來?你雖然眼前交錢沒用上幫助了別人,有一天也會得別人的幫助,這就是新農合的互助政策。
有錢人花幾百萬結果又能如何,知道自己是農村人,就利用農村的優勢,遍地似寶的中草葯不比西葯差,現在五六十歲以上的人都是從沒錢時代過來的人,從數量上和身體素質上都不差,
健康 壽命不是有錢去的起醫院就能買到的,
不僅僅是農村,桐滑全國全一樣。因病致殘,因病至貧現象比比皆是,在城市也是一樣,當一個家庭有一個長期慢性病病人,幾乎可以拖累到整個家庭。病不起,治不起,現象也是舉目皆然。然而有醫保的家庭就不同,雖說困難,但尚可繼續往前走。因此參加醫保是關鍵,我國幾代領導人,都在努力地,持續不變地堅持著讓人民群眾看的起病,吃的起葯,建立了全民醫保,而且也建立了大病醫保,這就給全國人民吃了一個定心丸。只要你積極參保,按程序走,即使可能部分個人承擔有困難,還可以申請減免醫療費用渠道。因此不必太悲觀, 社會 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想只要你積極參保,看病應該不成大問題,何況還有 社會 救助系統,有很多人也從這個平台和渠道獲得了新生。總之只要積極治療,總還是有希望的。
農村人得了大病沒錢醫治了該怎麼辦?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前年我父親在醫院住手續時,隔壁床的那位大媽,得了很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人都要癱瘓了,經檢查後醫院要求做手術,可這位大媽連農村醫保都沒交,自費需要3萬多元,如果有醫保,報下來也要一萬多,兩個兒子,大兒剛結婚,小兒沒成家,兩個都拿不出錢,最後沒錢做手術流著眼淚回家去的,從醫院走的時候說了句話,「回家去養,能拖一天算一天」,我看著真心疼。
農村醫保應該繳。
沒有人知道自己哪天會生病,繳醫保是以防萬一,千萬不要認為自己連交幾年不生病就沒必要繳了,就怕萬一突然得大病。家庭在困難,幾百塊錢的醫保其他地方少用一點也要節約來繳,遇上突發大病,真能助你一臂之力。現在的醫院,沒有錢,沒有醫保,沒有醫院會說你困難免費幫你治病的。所以,農村醫保是我們農村貧困家庭人員治病的保障之一。
找村委會出據家庭困難證明,請求醫院辦理大病補助。
現在農村有兩種困難人群,一種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和低保戶,這類人醫保有國家繳,生病住院,憑醫保和貧困戶和低保戶證明,醫院可以全額免費報銷。二種是沒有建檔立卡的困難戶,這種群體得了大病是可以找村委會出據困難證明的,但前提條件是自己要繳新農合,如果新農合醫保都不繳,即便出困難證明,醫院也沒有辦法幫你辦理困難補助報銷。只有醫保報下來無法繳納的醫療費,困難補助才可以再報銷。
找水滴籌輕松籌幫助。
近年來,水滴籌和輕松籌在網上確實幫助了不少大病困難家庭,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搞個水滴籌或者輕松籌,很多網路朋友5元10元還是會幫助的,人多力量大,一般病做個籌款幾萬塊錢還是能籌到的。但建議還是要有醫保,連醫保都不願意買的人,完全靠 社會 ,這種人很多人也是不願意幫助的。
綜上所述,農村人得了大病沒錢醫治,除了自己向親人幫友借錢治病外,醫保報銷後盡量通過村委會及網路平台尋求 社會 幫助,但獲得 社會 幫助的人要學會感恩,不要認為每年繳費幾百塊錢醫保都是便宜了別人,有事就靠國家,找 社會 ,別人幫助是情份,不幫助是本份,沒有人有義務免費拿錢幫窮人治病,所以有 社會 好心人幫助自己就應有感恩之心,自己花錢買份醫保,即使多年不生病,其實也是在幫助 社會 上很多需要幫助的人,不要總認為每年繳幾百塊醫保不生病就是便宜了 社會 。
父母都死與大病 父親是癌症,母親是癱瘓,是十幾年的事了。那時沒有農合,當然也沒有錢,包括父母和我們兄妹。現在似乎好些了:農村低保戶,五保,貧困戶基本上都是免費醫療。但正常戶要是得了大病,那就壞了,基本上沒有幾個治的,比如我一個親戚:得了肝癌,查出後沒錢去大醫院,去了私人診所用偏方醫治,只服用了一付葯,就吐血而死,是在我表弟家服的,表弟是此人的女婿,就是女兒家。離自家三十里,回家都沒趕趟,死在路上了。這是個各案,農村人除了上訴那些國家免費醫療的。基本上得了大病就是死路一條:國家應該重視此問題,推行大病保險,註:每年收費二百元,多了也交不起 或者直接免費醫療。別無他法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問題!不光農村人,面對大病,很多工薪階層都會顯得難以承受,我個人就是一個農村的,而有幸在衛生院某得一混口的差事,因為經常接觸此類事件,所對相關政策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我就斗膽來說說相關的政策吧,希望對急需的人有幫助。
首先,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
這是一項國家保證基本醫療的優惠政策,雖然參合繳費年年在增長,今年漲到了每人次220元,就一個5口之間而言,就需要繳納1100元,對於一個低收入農村家庭來說,這卻是是一筆不菲的費用了,但是就現階段的就醫費用而言,1100元也就勉強夠在衛生院自費住院治療一次的費用了,至於說去三甲,或許一次的門診費用都不夠。由此看來,繳費還是比較劃算的。
當然,合作醫療年內是以每戶年內累計8萬元封頂的,對於一些重大疾病來說,這筆錢或許不是很夠用,但是在8萬以內,合作醫療的報銷還是很客觀的。就是在最高的省級醫院,合作醫療規定的報銷比例也是55%,雖然有一部分的沒進保葯物和材料是不報銷的,但總體過來40%的比例還是可以保證的。剩餘的60%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承擔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還有其他的優惠政策的。總體過來,可以說是現階段,在一定范圍內還是基本能夠保證正常就診的。對於新農合規定的50種重大疾病而言,不設起付線,在本級最高限額內完成規范化治療要求的療程和各項治療內容,按照最高限額70%的比例補償。
其次,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在新農合報銷結束以後,自付費用超過一定限額的,普通話人群是8000元,貧困戶是5000元。(這個具體數據可能有誤,但就是有一個起付線的,具體多少因時間關系就沒有去考證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再次按照10%左右報銷,(具體比例去咨詢一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辦公地點,同樣沒有考證,記憶中好像就是這個比例)。通過新農合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以後,基本可以達到50%的比例。
再次,明政部門的大病救助。
通過新農合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以後,如果自付費用還比較高,那麼還可去當地政府民政部門申請大病救助,這個申請同樣也是有一個自負起付線的,可以去當地鄉政府民鎮部門咨詢一下,這個救助比例是按照當地當年的民政救助資金情況而定的,如果錢多,救助比例就高,如果錢少,救助比例就低。救助比例活動范圍就比較打了,總體來說,保證自付部分起付線以上的60%可能還是有的(同樣具體數據沒有考證)。如果你是普通家庭,那麼現在救助政策就結束了,剩餘如果比較多的話,可以去紅十字會或者是相關基金去看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救助了。如果你是精準扶貧戶,那麼還有其他政策,
最後,精準扶貧戶大病再報銷政策。
現階段,對於精準扶貧戶的救助力度是相當大的。在扶貧攻堅階段,對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個人自付合規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報銷和大病保險報銷以後,個人自付 合規費用年累計超過3000元以上部分,由民政部門通過醫療救助全部解決。對於屬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實施救助,不得重復救助。
以上部分就是我了解的政府救助政策,當然這些政策都是在合作醫療的基礎上開展的,所以合作醫療是前提,在 社會 上還有一些基金和平台也開展救助,常見的水滴籌等等,對於這些我不是很了解,就不贅述了。當然,如果你不是精準扶貧戶,但你的費用確實比較高,也無力承擔了,你可以去鄉鎮申請納入因病致貧戶管理,同樣能夠享受精準扶貧的政策。
總體來說,以上的救助政策還是能夠很好的保證合理就醫的,但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這些救治政策都是後救助,也就是先產生費用,然後才去相關部門報銷。其中有些手續辦理時間較長,報銷後的資金不一定能夠及時到賬,在二次醫療的時候使用。現在很多地方開展了大病救助的一站式報銷,但一些報銷規定還是有改進空間的。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大病就不治了,自行了斷,勉得連累家人。
這個問題就是我經常呼籲免費醫療的目的,九十年代未見到過一個不到四十歲的農民,得了癌症,無錢治療,只能在家等死,死前半個月可能是疼的或許是不甘心吧,讓他媳婦兒給他小半塊磚頭,受不了的時候就咬磚頭。你們可能感覺不現實,人的牙怎麼能咬動磚頭?可他硬是在臨死前把這小半塊磚頭咬去大部分。這些年見到的農村人得了大病治療不起在家等死的有好多,真的看得起病的百不存一,看完病也幾乎是傾家盪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