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銹鋼棒熱處理:「固溶退火」是「固溶」還是「退火」
退火:
指的是將金屬緩慢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持足夠時間,然後以適宜速度冷卻。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殘余應力,穩定尺寸,減少變形與裂紋傾向;細化晶粒,調整組織,消除組織缺陷,金屬熱處理工藝。
固溶(處理):
指將合金加熱到高溫單相區恆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後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這兩種工藝都是熱處理。
一般情況下,在退火爐中,一次性同時完成的。
㈡ 鋼的鍛造溫度范圍是如何確定的
確定始鍛溫度時,應保證坯料在加熱過程中不產生過燒現象,同時也要盡回力避免發生過熱。答因此,碳鋼的始鍛溫度則應比鐵一碳平衡圖的固相線低150~250℃。碳鋼的始鍛溫度隨著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合金鋼通常隨著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得更多。在確定終鍛溫度時,既要保證金屬在終鍛前具有足夠的塑性,又要保證鍛件能夠獲得良好的組織性能。所以終鍛溫度不能過高,溫度過高,會使鍛件的晶粒粗大,鍛後冷卻時出現非正常組織。相反溫度過低,不僅導致鍛造後期加工硬化,可能引起鍛裂,而且會使鍛件局部處於臨界變形狀態,形成粗大的晶粒。因此,通常鋼的終鍛溫度應稍高於其再結晶溫度。按照以上原則,碳鋼的終鍛溫度約在鐵一碳平衡圖A,線以上25~75℃。中碳鋼的終鍛溫度位於奧氏體單相區,組織均勻,塑性良好,完全滿足終鍛要求。低碳鋼的終鍛溫度雖處在奧氏體和鐵素體的雙相區,但因兩相塑性均較好,不會給鍛造帶來困難。高碳鋼的終鍛溫度是處於奧氏體和滲碳體的雙相區,在此溫度區間鍛造時,可藉助塑性變形,將析出的滲碳體破碎呈彌散狀,而在高於Acm線的溫度下終鍛將會使鍛後沿晶界析出網狀滲碳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