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換熱器管頭管板焊接怎麼做晶間腐蝕
什麼材料呀,管頭也要做晶間腐蝕。。。
分別評定的話1)如果依據對接的話得最兩個,可用38試板做,覆蓋范圍(5-200)。可用8試板做,覆蓋范圍(1.5-16)。然後對接試板附加4334做晶腐試驗。2)然後再做附加評定。不過這厚板全氬弧焊對接的工作量好大呀。。。
合並評定按47014進行管板試樣焊接,焊完後進行角焊縫評定及附加評定就ok,不過晶腐實驗沒有相應的標准做實驗。。。
如果常規產品沒其他要求直接按合並評定做,比較省事。
❷ 換熱管焊接常見的質量問題有哪些
目前,管板與換熱管連接有3種方式:焊接、脹接、脹接加焊接。脹接有長久歷史,已積累豐富經驗,對管板變形等影響小,但製造工藝復雜,承受壓力波動、溫度變化差,在常見管殼式換熱器應用已逐漸減少。脹接加焊接結構雖然克服脹接強度不夠和焊接存在應力腐蝕、破裂等缺點,但製造工藝更加復雜,且在製造過程中脹接和焊接過程會相互影響,難控制製作質量,成本高,僅用於特殊使用要求場合。而焊接因管板加工要求低,製造工藝簡便,有較好緊密性,應用最為普遍。
1、焊接長度不符合規定
製造時管板加工坡口常偏小,例如普通換熱管Φ19x2、Φ25x2國標規定I3須不小於2mm,Φ32x2.5以上不小於25mm,當壁厚增加還須適當增大。而實際卻達不到。另外普通換熱管Φ19x2、Φ25x2伸出長度l1不小於15mm,壓力高工況時伸出長度l2加長為25mm;Φ32x25換熱管伸出長度不小於25mm,壓力高工況時伸出長度l2加強長達30mm。而實際由於組裝、下料控制不好等因素,甚至有些焊工焊接習慣原因,也經常達不到所要求尺寸。這樣焊接長度必然小於規定要求,其承載能力下降,GB151計算採用拉脫應力q=σt·a/лdl雖在設計合格,在實際卻可能超標。
2、焊接前處理方法不好導致焊接質量差
在製造過程中常見碳鋼換熱管管頭清理不凈或管頭清理後較長時間未組裝又生銹;管板加工後長時間放置生銹或塗油防銹,組裝後均難清理,從而導致焊肉中雜質多。
3、焊接方法不當導致質量差
採用手工電弧焊時,引弧和熄弧直接在連接的角焊縫上,管板垂直位置焊接,焊縫一次成形,都較易導致夾渣和氣孔。
來自網路搜索,希望可以幫到您
❸ 管板氬弧焊的工藝就是換熱器的壓力小於1.6Mpa的,我不懂,課設急用,幫幫忙…………
工程項目:壓力容器接管座
焊接方法:手工TIG+SMAW焊接位置:水平、垂直固定技術標准:
接頭坡口形式
接頭坡口形式
母材 牌號:20g規格:φ60×6φ100×10
焊接材料 焊條牌號:E4303焊條規格:φ3.2焊條烘乾:150℃×1h鎢極型號規格:Wce—20;φ2.0
焊絲牌號:TIG-J50焊絲規格:φ2.0保護氣:Ar流量:6~9L/min
預熱焊後熱處理 預熱溫度:層間溫度:後熱溫度:時間:
中間熱處理:℃時間:h焊後熱處理:℃
時間:h
焊接工藝參數要求 電流種類:TIG焊時直流正接;STAW時直流反接
焊接電流I:TIG(120~140);STAW(110~120)A
電弧電壓U:TIG(10~12);STAW(20~23)V
焊前准備 1、 坡口制備:採用機械加工坡口,坡口面角度為50~60°。
2、 坡口清理:對口前應將母材距坡口20㎜范圍內的內外表面油、污物、鐵銹等清理干凈,並露出金屬光澤。
3、 管子對口:對口間隙為3.0㎜;鈍邊為1㎜;點固焊為一點,長度為10~15㎜,位置在正面,做到兩面平齊。
4、 焊咀尺寸:φ8~10㎜
5、 鎢極伸出長度為6~8㎜,並採用直流正接進行焊接。
操作技術要求 1、 打底:可用內填絲法和外填絲法,外填絲法中可用連續填絲法和斷續填絲法。內填絲法要領為坡口內引弧後將始焊部位的坡口根部熔化,從管內把焊絲填充到坡口上部鈍邊處,焊槍由坡口上部鈍邊擺動到下部鈍邊,擺動速度要慢些,然後快速回到上部鈍邊,把焊絲端部熔化成熔滴後,焊槍再向坡口下部鈍邊擺動,依次循環。為了保持運弧平穩,握焊槍的手的小指和無名指應支撐在工件表面。焊槍與工件下部的夾角為80°左右,焊縫收口前由內填絲過渡到外填絲。距始焊端焊縫3~5㎜收口時焊槍劃圈,接頭部位熔化後填2~3滴鐵水,焊縫封口後繼續施焊10㎜左右,不填焊絲,在下側坡口收弧。
2、 填充層:焊條與管件下側夾角為90°左右,採用直線運條法,焊道與坡口兩側平滑過渡,不要產生深槽以免造成夾渣,連弧焊操作。
3、 蓋面層由兩道焊縫組成,先焊下後焊上、逐道施焊,兩焊道的起頭部位要錯開一段距離,第一條焊道的1/3在下側坡口母材上,其餘2/3在填充層上,第二條焊道的1/3在坡口上側母材上,其它部分均在焊縫上。
4、 焊縫收口後,將電弧向上方帶,熄弧,焊縫收口時將弧坑填滿再收弧。
5、 採用手動和機械工具清理各層焊渣。
操作安全質量要求 1、 每完成一個焊口必須進行自檢,並填寫自檢紀錄,合格後方可進行下一個焊口的焊接。
2、 焊口返修必須要填寫返修紀錄,並且要有探傷報告。
編制 校對 審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❹ 氯乙烯合成轉化器滲漏原因分析及解決辦法
一 、轉化器腐蝕滲漏原因的分析
通過觀察更換下來的轉化器,發現腐蝕和滲漏部位多在管與管板的連接處,包括從脹接的管口起至管在管板厚度范圍略長一些的地方。有些腐蝕點是在管外壁與管板孔之間的脹接區,或在管端焊縫及焊道熱影響區內,有的部位已貫穿管壁。這些現象表明,造成轉化器滲漏和腐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1.因設備自身結構及水質問題而引起的轉化器換熱管的電化腐蝕
轉化器換熱管部位結構見圖1。(圖在這里我略去了,加QQ我傳你也OK不過我在1月20號之後有時間)
從更換下來的換熱管外壁可清楚地看到:
(1)上液面處有一圈嚴重的腐蝕痕跡;
(2)換熱管下根部管板以上約50mm處有一圈較嚴重的腐蝕痕跡;
(3)換熱管局部有一些蝕坑。
由此判定,系統結構不合理是造成轉化器出現漏蝕的主要原因。同時,還可從電化腐蝕的反應原
理來分析腐蝕原因:
(1)管間上液面處一圈蝕痕及管外壁蝕坑,主要是熱水中溶解O的存在所致;
(2)下根部腐蝕的原因主要為陰極過程所致。由於轉化器自身結構的問題,進水口以下部分幾乎
成為不循環區域,水中的氫氧根離子便與鐵離子充分結合,形成氫氧化亞鐵,逐漸將換熱管腐蝕。而
出水口管以上部位存在汽相層和汽液交界區,氧氣和水蒸汽便與鋼管的鐵反應而產生三氧化二鐵,因
此,管兩端附近區域腐蝕速度較快且較嚴重。另外,換熱管上、下兩端換熱效果較差,這兩個區域內管壁溫溫度比其它部位高,從而增加了管端區域的熱應力,致使因管的熱應力而使脹管接頭松動,使管內的HCl氣體滲漏到熱水中與水生成鹽酸,大部分集中到管底部,由於溶解O:、H的增多以及
鐵銹的沉積等,又加速了換熱管的腐蝕。
2.因轉化前脫酸系統的分離效果不好而引起管板脹接處的腐蝕
脫酸系統的分離效果主要取決於酸霧過濾器的使用周期和過濾面積。我廠在改造前使用的酸霧過濾器其過濾面積是6m2,濾筒為鋼襯膠骨架,外包浸硅油玻璃棉。過濾器為前兩台並聯後與後兩台串聯使用,鋼殼夾套內通入一35℃冷凍鹽水循環冷卻。因為浸硅油玻璃棉對大於2%的鹽酸耐腐蝕性較差,使用一段時間後有機硅塗層便被侵蝕掉,凝結在纖維間的酸滴不易流下而被物料氣流帶走,使物料中含鹽酸量為有效分離時的10倍。大量酸霧被帶入轉化器容易產生兩種情況:(1)酸霧在上管板面凝結成酸液,將上管板及換熱管管頭腐蝕出溝痕;(2)酸霧隨物料氣體向下移動時,使換熱管內的觸媒結垢,系統阻力明顯增大,當觸媒結垢較嚴重時酸霧滴便積存於此,腐蝕換熱管內壁,列管很快被酸液蝕漏。
3.因應力造成脹管接頭松動而產生的泄漏
(1)轉化器為無補償器的固定管板換熱器。正常操作時,換熱管內部溫度150 ̄C左右,而殼層內熱水溫度只有98℃左右,換熱管受熱膨脹,外殼體受拉。管及管頭端存在由溫差引起的熱應力。由實際觀測得知,新換的轉化器在使用一周內脹管處有泄漏現象的較多。特別是裝置頻繁地開、停車,導致換熱管脹接處滲漏增加。這主要是熱應力引起換熱管脹接處被拉松的原因;
(2)由於使用新觸媒,管內發生放熱反應而溫度過高,部分管間循環水流通不暢,使管間熱水產生的蒸汽不能及時排出,造成殼層壓力升高,也能使換熱管與管板脹接處被拉脫而滲漏。
4.因製造與檢驗的要求和措施不完備造成的蝕漏
部分設備製造廠家的管孔加工精度不夠,管的脹接程度達不到最佳,存在著未脹透的情況;而只要脹接處有極微小的滲漏,氯化氫物料氣體與殼層水一接觸立即形成鹽酸,漏點被迅速腐蝕。少數換熱管也有過脹的,過脹的管頭不易貼緊管板,個別的甚至會被脹裂。這些都會產生漏點,造成轉化器滲漏。
二、防止轉化器滲漏的措施
1.改進轉化器結構
在熱水的進、出水管處加導流套筒,如圖2(圖在這里我略去了,加QQ我傳你也OK不過我在1月20號之後有時間)
所示,使轉化器上、下管板處的換熱管都有水循環減少熱應力和水的不循環現象,並消除汽相層和汽
液交界區,減少腐蝕。
管與管板的連接採用有控制的脹焊結構。此結構既不同於單純脹接或焊接,也不同於脹焊結構首先,把管板上的換熱管孔倒角由1x30。改為2x45。,換熱管由20鋼管改為耐熱鍋爐管,在脹焊前
對兩端進行550%:退火處理,以減少管頭硬度,然採用可控制的液壓脹接,不但未使用任何潤滑劑
且能保持換熱管管頭清潔、乾燥。當全部脹接完打壓合格後,用氬弧焊打底焊,使焊角高度為2mm
然後再用手工電弧焊焊接,使焊角高度達6mm這種脹焊結構既保證了焊縫內部不產生任何氣孔和夾渣,又保證了焊縫高度,既提高了換熱管的抗拉伸強度,也增強了焊縫處的抗腐蝕性能。
2.嚴格操作要求
運行中的轉化器要嚴格按工藝要求操作,及時排除上液層的蒸汽和混合的氧氣等。隨時測量循環熱水中的pH值,適量加入NaOH以保證pH值大於8,避免換熱管的電化腐蝕。
3.原料氣進行脫水處理
擴產改造時,將原來6m2酸霧過濾器換成19m的過濾器,不但分離面積增加三倍,且物料氣體的流速降低,分離效果提高,物料氣體溫度控制在-14 ̄-16℃間,脫酸效果相當好,幾乎沒有酸
霧帶入轉化器內。
問題涉及學術問題,沒有敢怠慢,這篇是李占福,閻立君,左之平,滕雲換於2003年7月發表《中國設備工程》題目就是《氯乙烯合成轉化器腐蝕滲漏原因分析及解決辦法》,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