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滲炭和表面淬火個用什麼鋼,為什麼
表面淬火用中碳鋼 通過表面淬火 表面組織變為馬氏體 表面硬度增加
滲碳用低碳鋼 通過滲碳 增加其表面硬度
B. 鋼不是含碳量低嗎,那古代煉鋼為什麼要滲碳
鋼要求含碳低,降低它的脆性,滲碳是用碳作還原劑,還原鋼中的碳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C. 滲碳和滲氮適合什麼材料什麼情況下使用
滲碳通常都是低碳鋼,滲碳的原理就是利用在氣體和工件間的碳濃度差異。38CrMoAl是滲氮鋼的成內分,在這個成容分上滲氮效果最好,現在使用的滲氮鋼基本都是從它衍生而來的。
滲氮和滲碳都是表面處理技術的一種,例如齒輪,通過對齒的表面滲碳和滲氮處理,提高表面的強度和耐磨性,而裡面及基體還是保持原來的的韌性。
D. 滲碳為什麼多為低碳鋼或低合金鋼
滲碳是為了提高零件表面碳元素含量後,通過熱處理仿空提高表面硬派大皮度的一種熱處理方法。當材料本身碳含量很高時,就沒必要滲碳了。直接淬火塵差好了
E. 鋼不是含碳量低嗎,那古代煉鋼為什麼要滲碳
鋼,來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自介於0.02%~2.06%之間的鐵碳合金的統稱。其中碳是決定鋼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當鋼中含碳量在0.8%以下時,隨著含碳量的增加,鋼材的強度和硬度會提高,而塑性和韌性降低(也就是硬而脆易折斷),可以通過淬火和回火來達到使用要求。退火後硬度適中,具有較好的可切削性。如碳含量在0.65~1.35%,是專門用於製作工具的鋼,如麻花鑽等。
一般需滲碳處理的材料,是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含碳量小於0.25%)。滲碳後,鋼件表面的化學成分可接近高碳鋼。工件滲碳後還要經過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並保持芯部有低碳鋼淬火後的強韌性,使工件能承受較高的沖擊載荷。這就是滲碳的主要原因。
F. 滲碳的目的是什麼
問題一:熱處理中滲碳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材料的含碳量,以便在後續淬火工序中得到高的表面硬度,同時保持芯部韌性
問題二:滲碳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材料的含碳量,以便在後續淬火工序中得到高的表面硬度,同時保持芯部韌性
問題三:滲碳的目的是什麼談晌?滲碳後差行為什麼要進行淬火加低溫回火? 滲碳是針對低碳鋼(碳素鋼或合金鋼)進行的一種化學熱處理工序.
滲碳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碳濃度,以便淬火後達到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目的.
有些工件,如機器軸類件,齒輪等,要求部分工作表面(軸承位,花鍵位或齒輪齒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同時又要求心部具有較高的抗沖擊性能,以承受沖擊載荷.
利用低碳鋼加滲碳淬火處理,就可以較好的達到這個目的:低碳鋼心部抗沖擊性能較高,表面滲碳後經淬火處理,硬度和耐含慶鋒磨性提高.
滲碳後淬火加低溫回火是達到表層高硬度的熱處理方式,淬火後低溫回火,表層得到回火馬氏體組織,硬度可在HRc55-6丁,耐磨性達到較高水平.
問題四:滲碳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滲碳後要經過什麼熱處理 滲碳工件表面不得帶有鐵銹、油斑和水分,所有的鐵銹應用噴砂或用砂布除掉,或採用酸浸除銹方法。
問題五:熱處理滲碳後的緩冷主要目的是什麼呢? 滲碳緩冷的主要目的: 1、便於機加工 2、重新淬火能細化晶粒 3、減少殘余奧氏體量 查看原帖>>
問題六:什麼叫滲碳以及滲碳的作用?? 為了提高工作表層的含碳量,並在其中形成一定的含碳量梯度,將工件置於滲碳介質中加熱、保溫,使碳原子滲入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稱為鋼的滲碳。
滲碳的作用:使工件增碳表面層經淬火和低溫回火後,能獲得高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而工件心部仍有高的塑性和韌性。
問題七:退火、正火、淬火、滲碳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5分 統稱為熱處理,目的就是改變材料的內部組織結構,根據需要來加強或降低材料的機械性能。
問題八:回火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G. 為什麼合金滲碳鋼一般採用低碳,合金調質鋼採用中碳,而合金工具鋼採用高碳成分
碳含量顯著影響鋼的強度硬度和塑韌性, 簡單來講, 碳鋼的碳含量越低, 塑性越專好, 但硬度降低, 就是軟屬; 碳含量高就硬度高, 塑性差, 就脆.
又想鋼耐疲勞價格又低廉就用低碳鋼, 表面滲碳增加表面的硬度, 同時保持良好的塑韌性;
高碳鋼要求高硬度, 比如一些模具鋼等, 為了增加硬度就增加碳含量使鋼中Fe3C含量增加;
調質鋼要求具有很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即在保持較高的強度的同時又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韌性,低碳鋼的低強度顯然達不到, 而高碳鋼塑韌性達不到, 就只能在中間尋找平衡點用中碳鋼.
H. 為何滲碳件全採用低碳鋼或者低碳合金鋼製造
滲碳的目的是在淬火時能得到高硬度。我們知道,鋼材含碳量越高時淬火專得到的硬度屬就越高,但相應的其塑性降低,脆性增大。對有些零件,我們希望其芯部有好的韌性,而表面要求高硬度,這時會採用低碳鋼或者低碳合金鋼製造(後者用於重要零件)。T12鋼的加工工藝為:毛坯--球化退火(降低硬度,以利加工)--機加工--淬火(得到高硬度)--精加工(磨削)
I. 滲氮是為什麼.滲碳是因為低碳鋼含碳量不
滲氮是給合金材料提高表面硬度而採用的工藝,滲碳是給低碳合金鋼、低碳鋼回採用的工藝。之答所以要給一些零件表面滲碳,是由於零件使用的要求:表面要硬,要耐磨,內部要有韌性,要能耐沖擊。對於這種情況,只有通過滲碳、淬火才能達到要求。一般常採用滲碳工藝的零件有:軸、齒輪、鏈輪、花鍵軸、活塞銷及閥門頭、凸輪軸及凸輪盤等。
J. 熱處理中滲碳的目的是什麼
滲碳的目的是使機器零件獲得較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及高的接觸疲勞強度和彎曲疲勞強度。
滲碳根據滲劑的聚集態的不同分為固體滲碳、液體滲碳、氣體滲碳三種。
滲碳一般是針對鋼來說,鋼的滲碳就是鋼件在滲碳介質中加熱保溫,使碳原子滲入鋼件表面,使其表面的碳濃度發生改變,從而獲得具有一定表面含碳量和一定濃度梯度的熱處理工藝。
(10)為什麼用低碳鋼滲碳擴展閱讀
滲碳工件的材料一般為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含碳量小於0.25%)。滲碳後﹐鋼件表面的化學成分可接近高碳鋼。
工件滲碳後還要經過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並保持心部有低碳鋼淬火後的強韌性,使工件能承受沖擊載荷。滲碳工藝廣泛用於飛機,汽車和拖拉機等的機械零件,如齒輪,軸,凸輪軸等。
滲碳工藝在中國可以上溯到2000年以前。最早是用固體滲碳介質滲碳。液體和氣體滲碳是在20世紀出現並得到廣泛應用的。美國在20年代開始採用轉筒爐進行氣體滲碳。
滲碳零件的材料一般選用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含碳量小於0.25%)。滲碳後必須進行淬火才能充分發揮滲碳的有利作用。
工件滲碳淬火後的表層顯微組織主要為高硬度的馬氏體加上殘餘奧氏體和少量碳化物,心部組織為韌性好的低碳馬氏體或含有非馬氏體的組織,但應避免出現鐵素體。
一般滲碳層深度范圍為0.8~1.2毫米,深度滲碳時可達2毫米或更深。表面硬度可達HRC58~63,心部硬度為HRC30~42。滲碳淬火後,工件表面產生壓縮內應力,對提高工件的疲勞強度有利。因此滲碳被廣泛用以提高零件強度,沖擊韌性和耐磨性,藉以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