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資管新規解讀
監管部門在吸收反饋意見之後,對正式出台的資管新規相比徵求意見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考慮金融穩定和可實施性,如延長過渡期一年半到2020年底,但是打破剛兌、凈值化轉型等總的原則並沒有變化,且對標准化產品的界定更清晰。
資管新規的總體思路是:按照資管產品的類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准,對同類資管業務作出一致性規定,實行公平的市場准入和監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為資管業務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資管新規的監管理念:加強監管協調,強化宏觀審慎管理,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實施功能監管。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對資管業務實施宏觀審慎管理,按照產品類型而非機構類型統一標准規制,同類產品適用同一監管標准,減少監管真空,消除套利空間。
資管新規的監管原則?
(一)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按照產品類型而不是機構類型實施功能監管,同一類型的資產管理產品適用同一監管標准,減少監管真空和套利。
(二)實行穿透式監管,對於多層嵌套資產管理產品,向上識別產品的最終投資者,向下識別產品的底層資產(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除外)。
(三)強化宏觀審慎管理,建立資產管理業務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完善政策工具,從宏觀、逆周期、跨市場的角度加強監測、評估和調節。
(四)實現實時監管,對資產管理產品的發行銷售、投資、兌付等各環節進行全面動態監管,建立綜合統計制度。
資管新規的核心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十個方面:
防範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為?
資管新規規定,金融機構應當合理確定資產管理產品所投資資產的期限,加強對期限錯配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為降低期限錯配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期限不得低於90天。資產管理產品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或者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新規要求金融機構應當控制資產管理產品所投資資產的集中度,單只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只證券或者單只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資產管理產品凈資產的10%等。
資管新規規定,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准備金,或者按照規定計量操作風險資本或相應風險資本准備。風險准備金余額達到產品余額的1%時可以不再提取。
七、鼓勵成立銀行資管子公司,要求獨立託管
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強化法人風險隔離,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經營部門開冊辯皮展業務。
本意見發布後,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資產應當由具有託管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獨立託管。過渡期內,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可以託管本行理財產品,但應當為每隻產品單獨開立託管賬戶,確保資產隔離。過渡期後,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該商業銀行可以託管子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但應當實現實質性的獨立託管。
綜上所述,資管新規解讀內容非常豐富,相關政策完善,條理清晰,要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法律依據:《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一、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主要遵循以下原則:(一)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把防範和化解資產管理業務的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減少存量風險,嚴防增量風險。(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既充分發揮資產管理業務的功能,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的投融資需求,又嚴格規范引導,避免資金脫實向虛在金融體系內部自我循環,防止產品過於復雜,加劇風險的跨行業、跨市場、跨區域傳遞。(三)堅持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的監管理念,實現對各類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全面、統一覆蓋,採取有效監管措施,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四)堅持有的放矢的問題導向,重點針對資產管理業務的多層嵌套、杠桿不清、套利嚴重、投機頻繁等問題,設定統一的標准規制,同時對金融創新堅持趨利避害、一分為二,留出發展空間。(五)堅持積極穩妥審慎推進,正確處理改州差革、發展、穩定關系,堅持防範風險與有序規范相結合,在下決心處置風險的同時,充分考慮市場承受能力,合理設置過渡期,把握好工作的次序、節奏、力度,加強市場溝通,有效引導市場預灶純期。二、資產管理業務是指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等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託,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為委託人利益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並收取相應的管理費用,委託人自擔投資風險並獲得收益。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三、資產管理產品包括但不限於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等。依據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頒布規則開展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不適用本意見。四、資產管理產品按照募集方式的不同,分為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公募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公開發行的認定標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執行。私募產品面向合格投資者通過非公開方式發行。
⑵ 2021年資管新規細則
法律分析:資管新規細則包括:
首先,將理財劃分為公募和私募,公募就是可以公開募集,而私募則不能超過200名投資者屬於是吃小灶的,公募產品可以投一些非標,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其次,非標資產要求執行嚴格的期限匹配,繼續防範影子銀行風險,延續對理財產品的單獨管理,單獨核算。
第三,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和6個月以上定開產品可以參照貨幣基金,實行攤余成本法。
第鄭乎四,公募銀行理財也能投資證券了,投資證券額度不能超過該理財總凈資產的10%,也不能超過您所投資的單只股票或者基金的30%。
第五,部分股權類以及其他目前特殊原因不能回表的,或將做出妥善安排。
法律依據: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於2018年04月27日以「銀發〔2018〕106號(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一、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把防範和化解資產管理業務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減少存量風險,嚴防增量風險。
(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既充分發揮資產管理業務功能,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投融資需求,又嚴格規范引導,避免資金脫實向虛在金融體系內部自我循環,防止產品過於復雜,加劇風險跨行業、跨市場、跨區域傳遞。
(三)堅持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的監管理念。實現對各類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全面、統一覆蓋,採取有效監管措施,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四)堅持有的放矢的問題導向。重點針對資產管理業務的多層嵌套、杠桿不清、套利嚴重、投機頻繁等問題,設定統一的標准規制,同時對金融創新堅持趨利避害、一分為二,留出發展空間。
(五)堅持積極薯蘆穩妥審慎推進。正確處理改革數叢帶、發展、穩定關系,堅持防範風險與有序規范相結合,在下決心處置風險的同時,充分考慮市場承受能力,合理設置過渡期,把握好工作的次序、節奏、力度,加強市場溝通,有效引導市場預期。
⑶ 資產新規
4月27日,百億規模的資管行業迎來了大資管監管規定的正式落地!該資管新規是由一行兩會和外管局聯合發布的。
資產管理業務機構是指: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
它們接受投資者的委託,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這就像資金來遠方找到資管機構這個紅娘,紅娘再去對接資金運作方,在中間前旗一個紅線。扮演「中間商」的角色。
我們就從這牽線紅繩的兩邊來分析
右邊:資金運用方,資產管理產品按照投資性質不同,可以分為: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混合類。
不同類型產品投資者有不同的底層資產。
固定收益類產品標准:投資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的比例≥80%
權益類產品標准:投資股票、未上市企業股權等權益類資產的比列≥80%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標准:投資於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80%
混合類產品則投資於上訴三類資產且任意辯稿資產的投資比例未達到前三類產品標准
左邊:資金來源方,資產管理產品按照募集方式不同,則可分為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
【拓展資料】
公募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但社會公眾的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一般偏弱。所以公募產品在投資范圍上有嚴格監管要求
私募產品:通過非公開方式發行的。私募產品的投資者需要是合格投資者,需具備一定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說完相親的雙方,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新規的要點:
①打破剛性兌付
城管來了!把牌子收起來,以後這些不能做啦!
新規要求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得剛碧鏈性兌付。
因為,剛性兌付導致一些投資者冒險投機,金融機構不盡職盡責,提升了道德風險。抬高了無風險收益率水平攜慧孝,干擾資金價格。
所以,監管機構下定決心,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金融股機構存在剛性兌付行為的,均可向金融管理部門舉報。
為了做當代好市民,爭當朝陽群眾,我們在來學習一下什麼情況會被認定是剛性兌付:
1)採取滾動發行等方式,使得資管產品的本金、收益、風險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發生轉移,以此實現產品保本保收益。(可參考P2P暴雷案例)
2)資管產品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發行或管理該產品的金融機構自行籌集資金償付或委託其他機構代為償付。(還不起了,拆東牆補西牆)
3)違反真實公允確定凈值原則,對產品保本保收益。
這里首先要了解一個概念,叫做攤余成本法。
不嚴謹地舉個例子。假設一債券現價90元,10天以後到期,保證以10元兌付,按照攤余成本法,把收益的10元錢按照剩餘天數平攤一下,則每天收益10/10=1元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
但由於經濟數據、市場利率因素會影響債券價格,所以這10天債券走勢不會是一條直線,實際是波動的。而一些資管產品過度使用攤余成本法計量所投資金融資產,使得基礎資產的風險不能反映到產品的價值變化中,投資者不清楚自身承擔風險的大小。所以需要採用凈值型產品,定期披露凈值,來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
這時,投資者的收益依靠產品凈值,不等於預先確定的預期收益。但考慮到可操作性,新規提供了例外情形,對於封閉式產品,所投資產在暫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等條件下可還是按照攤余成本法計量。
⑷ 2021年資管新規細則
2021年6月11日,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發布了《關於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這里提到要將現金管理產品的過渡期設定為2022年底。但這和此前資產新規過渡期延長時間不同,那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是到什麼時候?
【1】資管新規過渡期:2020年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人民銀行會同多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行銷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過渡期延長不涉及資管新規相關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
本來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金融受到一定沖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范轉型面臨較大壓力,所以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2】現金管理產品的過渡期:此次《通知》中提到要將現金管理產品的過渡期設定為2022年底,就有更多較長期限的老資產可以自然到期,不僅充分考慮機構承受能力,甚至略超市場預期,消除不確定性,降低後續現金管理類理財的調倉壓力,有助於減輕存量資產集春緩中處置會給金融市場的沖擊。
但無論這兩個過渡期如何延長,都肯定存量資管產品的風險化解並沒有達到預期,風險出清的工作還會持續,監管可能會加快速度。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國家開發銀行,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各證券檔森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機構;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文,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自2018年4月27日發布實施以來,對於規范資產管理市場秩序、防範金融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指導金融機構更好地貫徹執行《指導意見》,確保規范資產管理業務工作平穩過渡,為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經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共同研究,現將有關事項進一步明確如下:
,優先滿足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續建項目以及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但老產品的整體規模應當控制在《指導意見》發布前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內,且所投資新資產的到期日不得晚於2020年底。
三、過渡期內,對於封閉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並持有到期的債券,;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的「攤余成本+影子定價」方法進行估值。
四、對於通過各種措施確實難以消化、需要回表的存量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在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時,合理調整有關參數,發揮其逆周期調節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表外資產回表。
支持有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回表需求的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
五、過渡期結束後,對於由於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金融監管部門同意,採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
請將本通知轉發至轄區內分支機構和金融機構執行,同時抄送銀保監會、證監會當地派出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
2018年7月20日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精神,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繼續推進金融改革開放,規範金融秩序,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為進一步有效防控金融風險,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更好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自4月27日發布實施以來,在規范資產管理市場秩序、防範金融風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指導意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制定了《通知》,就過渡期內有關具體的操作性問題進行明確,以促進《指導意見》平穩實施。
⑸ 資產新規正式發布,大家覺得會對市場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正式發布,這是未來至少三年金融市場的變革主線,尤其對銀行理財和銀行的經營包括經濟的發展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這個資管新規影響的是以下資金,目前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為22.2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余額為21.9萬億元、公募基金11.6萬億元、私募基金11.1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管計劃16.8萬億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13.9萬億元、保險資管計劃2.5萬億元,總共近百萬億元。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剛剛出來的時候,一些銀行聯合起來曾經有一個反饋意見,正式的文件看來是吸收了一些意見,做了一些適度的調整,但是基本的框架和基本精神未有改變,說明監管層對這次金融去杠桿的決心。此次監管新規實施後,對於銀行業影響最大,因為銀行業目前管理有22萬億級別的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新規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並且確定了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並要求其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跟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分開,這是對銀行理財業務的徹底變革。
銀行理財之所以有以上的頑疾,主要是因為它的產生是利率市場化和經濟放緩的結果。近幾年經濟放緩,內需不足,房地產信貸調控,銀行創造的貨幣不能通過貸款釋放出去,而作為存款收益率太低,於是銀行把部分存款挪到表外作為理財產品,吸引存款,投資到房地產,基礎設施,或者找個信託等通道高息放出去,由於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監管層也就允許這種做法了,沒想到最近今年增加非常快。但是存在的問題是,盡管是表外產品但是都是剛性兌付,就是不管投資的資產賺了還是虧了,都必須保本保息,這對於銀行存貸款業務造成威脅,風險積聚在銀行業。也導致投資者冒險投資,包括信託、創業投資基金等都存在以上問題。凈值化管理的主要指向就是解決剛性兌付問題,也就是你投資的底層資產凈值多少,就按照凈值兌付,虧了就虧了,賺了就賺了,不像以前機構要挪用其他產品的資金去兌付,或者發新的產品兌付舊的產品,這是一種旁氏融資,積累非常大的風險。這就會導致公私募的產品發生較難預期的風險,尤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考驗最大,銀行業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等都將經受市場的考驗。
這個新規實施後,部分理財購買者由於害怕風險,可能會把銀行理財資金轉投存款或者投資其他產耐宴巧品,投資貨幣基金的資金可能會更多,如果資金昌鍵大部祥慎分湧向貨幣基金,那麼目前高企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也會降低,從而帶動公開市場利率的下降。還有部分資金風險承受能力強的資金可能去購買公私募基金產品投資股市,這對股市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此前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穩賺5%以上的收益,就沒必要去投資股市購買基金,承擔風險。此前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扭曲了風險收益結構,也是資本市場落後的重要原因。
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可能去做存款,因為資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凈值化管理,凸顯了風險,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就會去存款,比如近期大額存單的大量發行,並提高利率,事實上就會吸引部分理財資金。這可能是此次監管層出台資管新規最核心的初衷:從央行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看,2017年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64.1萬億元,同比增長9.0%,比年初增加13.5萬億元,同比少增1.4萬億元。從人民幣存款部門分布看,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分別同比少增5649億元、3.2萬億元。
今年前兩月居民存款有所回升,但是非金融企業的存款卻大幅減少,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3.55萬億元,同比少增234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累計增加3.7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累計減少2.38萬億元。銀行存款的減少應該是目前銀行業的心腹大患,存款減少的話企業融資成本還會繼續提高,貸款的就成了無源之水,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此次資管新規能夠達到以上目的,理順金融市場,最終真正達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目的,那真的是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