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稻育苗大棚寬度10米高度幾米適宜
水稻育苗大棚寬度10米,高度大概在3米左右就比較合適了。
㈡ 水稻苗大棚圍子的做法
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應做的就是要放風排出濕氣,應該在早晨5-6點通風,在下午3-4點關閉通風口。現在稻苗基本上都在2.5葉前後,在高溫天氣時,就要加大通風,在5-6點關閉通風口。通風的作用就是降溫降濕降廢氣,在下雨有風時也要通小風。
二、加強控溫:
在現在2.5葉期,棚內溫度應該控制在控制在22—25℃,不超過28℃,晚上不低於10℃,應該做到早放風,早關棚。三葉一心後期應控制在20℃左右為宜。最低溫度界限為10℃。
三、減少濕度:
大家記住,寧可苗旱死也不讓苗澇死,而大家往往想法是看見苗床干一點就想澆水「寧可苗澇死,也不能讓它旱一點點,有病就用葯,,病好再澆澇,再病再用葯」。苗是好東西,水也是東西,混在一起可能就不是好東西。花都是澆死的,苗都是澇死的,除了溫度再沒有其他原因。育苗翻來覆去就下苗那點知識。但是許多人卻年年育苗年年病!一定要防止澆水過多,以免造成稻苗徒長和病害發生。
來源:農民關注
226閱讀
搜索
第七代新式溫室大棚
第五代溫室大棚建造
溫室大棚水稻
稻園建設溫室大棚
12米寬的大棚建造
160米寬11米大棚建造圖
㈢ 如何建造塑料大棚
專家解答
塑料大棚骨架多為竹木結構,以竹竿為拱桿,靠很多立柱支撐,其穩定性好,但立柱多,不便於作業。懸梁吊柱大棚,減少了2/3以上立柱,用小吊柱代替大部分立柱,但建築截面積較大,遮光比較多。竹木結構大棚主要優點是造價低,一次性投資少,見效快。但是,每年需要維修,特別是立柱埋在土中,2~3年後就會腐朽,更換時比較費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現在建造的大棚,多用水泥柱代替木桿立柱。目前很多地方已建起鋼管骨架無柱大棚,它具有堅固、遮光少等優點,是大棚主要發展趨勢。
(1)竹木結構大棚跨度12~14米,中高2.4~2.7米,長50~60米。以竹竿為拱桿,木桿為立柱和拉桿,拱桿間距為1米。用小頭直徑4~5厘米的竹竿作拱桿,一般用2~3根竹竿作1道拱桿。其方法是:先將2根竹竿的粗頭用水浸泡或用火烤後彎成弧形,然後按照跨度把彎曲後的竹竿粗頭埋入土中,深度為30厘米,最後用第三根竹竿在中間連接起來,用鐵絲擰緊。如果竹竿較長可用兩根竹竿直接相連,用鐵絲擰緊。拱桿下邊等距離分布6排木桿作立柱,中間兩根立柱直立埋入土中,兩側的邊柱向外傾斜成70°角埋入土中,中柱與邊柱之間的腰柱直立埋入土中。為了防止下沉或上浮,在立柱底腳15厘米處釘上20厘米長的橫木,與立柱底腳一同埋入地下。在立柱頂端5厘米處鑽孔,穿過細鐵絲繞過拱桿,把立柱與拱桿固定在一起。在立柱距棚頂25厘米處,捆綁6根縱向拉桿,使各立柱縱向之間連為一體,加固大棚骨架的牢固性。見圖13。
圖13竹木結構塑料大棚示意圖(2)竹木結構懸梁吊柱大棚用小吊柱代替立柱,小吊柱用長25厘米、粗4厘米的木桿為材料,在小吊柱兩端4厘米處鑽孔,上端頂住拱桿,用鐵線固定住,下端與縱向拉桿用鐵線固定。懸梁吊柱大棚因減少立柱數量,所以應增加立柱和拉桿的粗度、強度,其他部分建造與竹木結構大棚相似。見圖14。
(3)鋼管骨架無柱大棚跨度10米,中高2.5米,長60~70米,用6分鍍鋅管作拱桿,用φ14鋼筋作下弦,用φ10鋼筋作拉花,焊成加強桁架。
圖14竹木結構懸梁吊柱大棚示意圖大棚測量後放線,然後施工澆築地梁,埋設預埋件(角鋼、粗鋼筋),以便於焊接骨架。
圖15鋼管骨架無柱大棚加強桁架加強桁架每3米1道,兩排骨架間用6分管彎成與加強桁上弦弧度相同的拱桿,焊在地樑上,每根拱桿用φ10鋼筋作支撐,焊在各道拉筋上。見圖15、圖16。
圖16鋼管骨架無柱大棚透視圖提示板
大棚按骨架用材可分為竹木結構大棚、竹木結構懸梁吊柱大棚、鋼管骨架無柱大棚等幾種。它們各有優缺點,竹木結構大棚用材經濟,但遮光多;鋼管骨架大棚遮光少,但需要資金較多。使用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㈣ 鋼管大棚底腳怎樣固定
灌裝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