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焊接有那些缺陷
焊接缺陷及其成因
常見的焊接外部缺陷有:尺寸不符合要求、咬邊、焊瘤、弧坑及表面飛濺等。常見的焊縫內部缺陷有:夾渣及氣孔等。產生焊縫缺陷的原因可用人、機、料、法、環五大因素查找。其中人是最活躍的因素。有些缺陷是焊工施焊時的習慣性動作所致,或與其尚未克服的瘤疾有關,這主要是電焊工的技術素質及責任心問題。從設備上看,我廠的電焊機均無電流表及電壓表,調節手柄的數值只能作參考,因此要嚴格地執行焊接工藝要求是困難的。從材料上看,鋼板無除銹除油工序,焊條夾頭不除銹;工藝評定覆蓋面不大,因我廠的材料代用較多,如可代Q2352A 鋼的就有SM41B、SS41 、BCT3Cπ、RST37 等, 有時自焊, 有時互焊。雖然這些材料成分及性能相近,但是有些還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工藝參數應有相應的變化。施焊環境如空氣的相對濕度、溫度、風速等,都會影響焊接質量,然而有的電焊工卻忽視了一點。
產生焊接缺陷的原因很多,但只要嚴格執行焊接工藝就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這些缺陷。為了保證焊接質量,焊縫的檢驗是必不可少的,如焊縫的外觀檢查、射線探傷及機械性能試驗。經驗表明,前兩者的合格與否都不是後者合格與否的必要條件,只是概率的大小而已。
2. 1 焊縫尺寸不符合要求
2. 1. 1 焊縫寬度過窄
這主要是焊接電流較小、焊弧過長或焊速較快造成的。由於形成的金屬熔池較小或保持時間較短,不利於鋼水流動。我廠進口鋼代替Q2352A 鋼時常出現這一問題。這是由於進口鋼一般比Q2352A 含合金元素要高些,熔點高,需要的熔化熱也多。
2. 1. 2 焊縫余高過高
有時它與前一個問題同時出現。有的焊工片面地認為焊縫高點沒關系,所以不習慣於0~1. 5mm 的焊縫余高,多數為上限或超高。但過高會產生應力集中,其主要原因是倒數第二層焊道接頭過高,造成蓋面層焊道局部超高,有時各層焊接參數不合適,各層累計超高。
2. 1. 3 角焊縫單邊或下陷量過大
角焊縫單邊或下陷量過大造成單位面積上承力過大,使焊接強度降低。在我廠這是個老問題。其原因是坡口不規則、間隙不均勻、焊條與工件夾角不合適以及焊接參數與工藝要求不一致等。
2. 2 弧坑
焊接弧坑多出現在列管式換熱器管頭焊縫或部分角焊縫,有部分弧坑在試水壓時滲漏。產生弧坑的原因是熄弧時間過短或電流較大。
2. 3 咬邊
在我廠大多是局部深度超標的咬邊,連續咬邊超標的不多。咬邊使焊接強度減弱,造成局部應力集中。其主要原因是電弧熱量太高,如焊接電流過大,運條速度不當,焊條角度不當等,使電弧將焊縫邊緣熔化後沒有得到熔敷金屬的補充所留下的缺口。
2. 4 焊瘤
熔化金屬流到加熱不足的母材上形成了焊瘤,主要原因是焊接電流過大,焊接熔化過慢或焊條偏斜。
2. 5 嚴重飛濺
比較嚴重的是那些無探傷要求的設備,直接原因是沒按規定使用焊條。受潮或變質的焊條因水分或氧化物在焊接時分解產生大量氣體,部分氣體溶解在金屬熔滴中,在電弧高溫作用下,金屬熔滴中的氣體發生劇烈膨脹,使熔滴炸裂形成飛濺小滴散落在焊縫兩側。
2. 6 夾渣
由於焊接電流過小或運條速度過快,金屬熔池溫度較低,液態金屬和熔渣不易分開,或熔渣未來得及浮出,熔池已開始凝固,有時也存在清根不徹底問題。
2. 7 氣孔
產生氣孔的原因很多,但在我廠產生氣孔的主要原因是焊材及環境因素。鋼板坡口兩側不做除銹處理,Fe3O4 除本身含氧外,還含有一定的結晶水,另外在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情況下也有微小的水珠,在熔池冶金過程中,非金屬元素形成非金屬氧化物,由於氣體在金屬中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少,在結晶過程中部分氣體來不及逸出,氣泡殘留在金屬內形成了氣孔。
3 克服焊接缺陷應採取的措施
(1) 增強有關人員的責任心,嚴格執行工作標准和焊接工藝要求。
(2) 經常進行技術培訓,提高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的技術素質。
(3) 保證焊接設備及附件完好,為執行焊接工藝要求提供先決條件。
(4) 增大工藝評定覆蓋面,保證工藝的合理性。
B. 焊縫深度是什麼意思
焊縫的熔化深度,也可以稱之焊縫的有效厚度。
C. 焊接缺陷指的是什麼
1.什麼叫焊接缺陷?
答:焊接過程中產生的不符合標准要求的缺陷。
2.為什麼熔化焊焊縫會產生缺陷?
答:由於人、機、料、法、環等因素的影響,焊縫內外部會產生的缺陷有:焊縫尺寸不符合要求、弧坑、燒穿、咬邊、焊瘤、嚴重飛濺、夾渣、氣孔、裂紋等。
3.什麼叫氣孔?
答:在焊接過程中,熔池金屬中的氣體在金屬冷卻以前未能來得及逸出,而在焊縫金屬中(內部或表面)所形成的孔穴。
4.什麼叫裂紋?
答:在焊接應力以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在焊縫金屬及熱影響區(內部或表面)所形成的縫隙稱為裂紋。a)熱裂紋—焊後高溫時立即產生的裂紋。b)冷裂紋—焊後在金屬冷卻至室溫時產生的裂紋;或焊後幾小時、幾天後產生的裂紋稱為延遲裂紋。
5.什麼叫咬邊?
答:由於焊接參數選擇不正確,或者操作方法不正確沿著焊趾(熔合線上)的母材部位產生的溝槽或凹陷—叫咬邊,會造成局部應力集中。
D. 焊接咬邊深度是多少
焊縫咬邊標准4.1 保證項目4.1.1 焊接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應檢查質量證明書及烘焙記錄。4.1.2 焊工必須經考試合格,檢查焊工相應施焊條件的合格證及考核日期。4.1.3 Ⅰ、Ⅱ級焊縫必須經探傷檢驗,並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檢查焊縫探傷報告。4.1.4 焊縫表面Ⅰ、Ⅱ級焊縫不得有裂紋、焊瘤、燒穿、弧坑等缺陷。Ⅱ級焊縫不得有表面氣孔、夾渣、弧坑、裂紋、電弧擦傷等缺陷,且Ⅰ級焊縫不得有咬邊、未焊滿等缺陷。4.2 基本項目4.2.1 焊縫外觀:焊縫外形均勻,焊道與焊道、焊道與基本金屬之間過渡平滑,焊渣和飛濺物清除干凈。4.2.2 表面氣孔:Ⅰ、Ⅱ級焊縫不允許;Ⅲ級焊縫每50mm 長度焊縫內允許直徑≤0.4t;且≤3mm 氣孔2 個;氣孔間距≤6 倍孔徑。4.2.3 咬邊:Ⅰ級焊縫不允許。Ⅱ級焊縫:咬邊深度≤0.05t,且≤0.5mm,連續長度≤100mm,且兩側咬邊總長≤10%焊縫長度。Ⅲ級焊縫:咬邊深度≤0.lt,且≤lmm。註:t 為連接處較薄的板厚。4.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5-1。5 成品保護5.1 焊後不準撞砸接頭,不準往剛焊完的鋼材上澆水。低溫下應採取緩冷措施。5.2 不準隨意在焊縫外母材上引弧。5.3 各種構件校正好之後方可施焊,並不得隨意移動墊鐵和卡具,以防造成構件尺寸偏差。隱蔽部位的焊縫必須辦理完隱蔽驗收手續後,方可進行下道隱蔽工序。5.4 低溫焊接不準立即清渣,應等焊縫降溫後進行。6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6.1 尺寸超出允許偏差:對焊縫長寬、寬度、厚度不足,中心線偏移,彎折等偏差,應嚴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對位置尺寸,合格後方准焊接,焊接時精心操作。6.2 焊縫裂紋:為防止裂紋產生,應選擇適合的焊接工藝參數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電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縫接頭應搭10~15mm,焊接中木允許搬動、敲擊焊件。6.3 表面氣孔:焊條按規定的溫度和時間進行烘焙,焊接區域必須清理干凈,焊接過程中選擇適當的焊接電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氣體完全逸出。6.4 焊縫夾渣:多層施焊應層層將焊渣清除干凈,操作中應運條正確,弧長適當。注意熔渣的流動方向,採用鹼性焊條時,上須使熔渣留在熔渣後面。7 質量記錄本工藝標准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7.1 焊接材料質量證明書。7.2 焊工合格證及編號。7.3 焊接工藝試驗報告。7.4 焊接質量檢驗報告、探傷報告。7.5 設計變更、洽商記錄。7.6 隱蔽工程驗收記錄。7.7 其它技術文件。焊縫等級分類及無損檢測要求焊縫應根據結構的重要性、荷載特性、焊縫形式、工作環境以及應力狀態等情況,按下述原則分別選用不同的質量等級,1. 在需要進行疲勞計算的構件中,凡對接焊縫均應焊透,其質量等級為1) 作用力垂直於焊縫長度方向的橫向對接焊縫或T形對接與角接組合焊縫,受拉時應為一級,受壓時應為二級;2)作用力平行於焊縫長度方向的縱向對接焊縫應為二級。2 .不需要計算疲勞的構件中,凡要求與母材等強的對接焊縫應予焊透,其質量等級當受拉時應不低於二級,受壓時宜為二級3 .重級工作制和起重量Q≥50t吊車梁的腹板與L冀緣之間以及吊車析架上弦桿與節點板之間的T形接頭焊縫均要求焊透.焊縫形式一般為對接與角接的組合焊縫,其質量等級不應低於二級4 .不要求焊透的』I'形接頭採用的角焊縫或部分焊透的對接與角接組合焊縫,以及搭接連接採用的角焊縫,其質量等級為:1)對直接承受動力荷載且需要驗算疲勞的結構和吊車起重量等於或大於50t的中級工作制吊車梁,焊縫的外觀質量標准應符合二級 ;2) 對其他結構,焊縫的外觀質量標准可為二級。外觀檢查一般用目測,裂紋的檢查應輔以5 倍放大鏡並在合適的光照條件下進行,必要時可採用磁粉探傷或滲透探傷,尺寸的測量應用量具、卡規。焊縫外觀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 一級焊縫不得存在未焊滿、根部收縮、咬邊和接頭不良等缺陷,一級焊縫和二級焊縫不得存在表面氣孔、夾渣、裂紋和電弧擦傷等缺陷;2 二級焊縫的外觀質量除應符合本條第一款的要求外,尚應滿足下表的有關規定;3 三級焊縫的外觀質量應符合下表有關規定焊縫質量等級檢測項目二級三級未焊滿 ≤0.2+0.02t 且≤1mm,每100mm 長度焊縫內未焊滿累積長度≤25mm ≤0.2+0.04t 且≤2mm,每100mm 長度焊縫內未焊滿累積長 度≤25mm根部收縮 ≤0.2+0.02t 且≤1mm,長度不限 ≤0.2+0.04t 且≤2mm,長度不限咬 邊 ≤0.05t 且≤0.5mm,連續長度≤100mm,且焊縫兩側咬邊總長≤10%焊縫全長 ≤0.1t 且≤1mm,長度不限裂 紋 不允許 允許存在長度≤5mm 的弧坑裂紋電弧擦傷 不允許 允許存在個別電弧擦傷接頭不良 缺口深度≤0.05t 且≤0.5mm,每1000mm 長度焊縫內不得超過1 處 缺口深度≤0.1t 且≤1mm,每 1000mm 長度焊縫內不得超過1 處表面氣孔 不允許 每50mm 長度焊縫內允許存在 直徑≤0.4t 且≤3mm 的氣孔2 個;孔距應≥6倍孔徑表面夾渣 不允許 深≤0.2t,長≤0.5t 且≤20mm設計要求全焊透的焊縫,其內部缺陷的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1 一級焊縫應進行100%的檢驗,其合格等級應為現行國家標准《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及質量分級法》(GB 11345)B 級檢驗的Ⅱ級及Ⅱ級以上;2 二級焊縫應進行抽檢,抽檢比例應不小於20%,其合格等級應為現行國家標准《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及質量分級法》(GB 11345)B級檢驗的Ⅲ級及Ⅲ級以上;3 全焊透的三級焊縫可不進行無損檢測。4 焊接球節點網架焊縫的超聲波探傷方法及缺陷分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JG/T203-2007《鋼結構超聲波探傷及質量分級法》的規定。5 螺栓球節點網架焊縫的超聲波探傷方法及缺陷分級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JG/T203-2007《鋼結構超聲波探傷及質量分級法》的規定。6 箱形構件隔板電渣焊焊縫無損檢測結果除應符合GB50205-2001標准第7.3.3 條的有關規定外,還應按附錄C 進行焊縫熔透寬度、焊縫偏移檢測。7 圓管T、K、Y 節點焊縫的超聲波探傷方法及缺陷分級應符合GB50205-2001標准附錄D的規定。8 設計文件指定進行射線探傷或超聲波探傷不能對缺陷性質作出判斷時,可採用射線探傷進行檢測、驗證。9 射線探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鋼熔化焊對接接頭射線照相和質量分級》(GB 3323)的規定,射線照相的質量等級應符合AB 級的要求。一級焊縫評定合格等級應為《鋼熔化焊對接接頭射線照相和質量分級》(GB 3323)的Ⅱ級及Ⅱ級以上,二級焊縫評定合格等級應為《鋼熔化焊對接接頭射線照相和質量分級》(GB 3323)的Ⅲ級及Ⅲ級以上。10 以下情況之一應進行表面檢測:1)外觀檢查發現裂紋時,應對該批中同類焊縫進行100%的表面檢測;2)外觀檢查懷疑有裂紋時,應對懷疑的部位進行表面探傷;3)設計圖紙規定進行表面探傷時;4)檢查員認為有必要時。鐵磁性材料應採用磁粉探傷進行表面缺陷檢測。確因結構原因或材料原因不能使用磁粉探傷時,方可採用滲透探傷。磁粉探傷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焊縫磁粉檢驗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級》(JB/T 6061)的規定,滲透探傷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焊縫滲透檢驗方法和缺陷跡痕的分級》(JB/T 6062)的規定。磁粉探傷和滲透探傷的合格標准應符合外觀檢驗的有關規定。設計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級焊縫應採用超聲波探傷進行內部缺陷的檢驗,超聲波探傷不能對缺陷作出判斷時,應採用射線探傷,其內部缺陷分級及探傷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和探傷結果分級》GB11345或《鋼熔化焊對接接頭射結照相和質量分級》GB3323的規定。焊接球節點網架焊縫、螺栓球節點網架焊縫及圓管T、K、Y形點相貫線焊縫,其內部缺陷分級及探傷方法應分別符合國家現行標准JG/T203-2007《鋼結構超聲波探傷及質量分級法》、《建築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JGJ81的規定。一級、二級焊縫的質量等級及缺陷分級應符合下表的規定。一、二級焊縫質量等級及缺陷分級焊 縫 質 量 等 級 一 級 二 級內部缺陷超聲波探傷 評定等級 Ⅱ Ⅲ檢驗等級 B級 B級探傷比例 100% 20%內部缺陷射線探傷 評定等級 Ⅱ Ⅲ檢驗等級 AB級 AB級探傷比例 100% 20%註:探傷比例的計數方法應按以下原則確定:(1)對工廠製作焊縫,應按每條焊縫計算百分比,且探傷長度應不小於200mm,當焊縫長度不足200 mm時,應對整條焊縫進行探傷;(2)對現場安裝焊縫,應按同一類型、同一施焊條件的焊縫條數計算百分比,探傷長度應不小於200 mm,並應不少於1條焊縫。說明:根據結構的承載情況不同,現行國家標准《鋼結構設計規范》GBJ17中將焊縫的質量為分三個質量等級。內部缺陷的檢測一般可用超聲波探傷和射線探傷。射線探傷具有直觀性、一致性好的優點,過去人們覺得射線探傷可靠、客觀。但是射線探傷成本高、操作程序復雜、檢測周期長,尤其是鋼結構中大多為T形接頭和角接頭,射線檢測的效果差,且射線探傷對裂紋、未熔合等危害性缺陷的檢出率低。超聲波探傷則正好相反,操作程序簡單、快速,對各種接頭形式的適應性好,對裂紋、未熔合的檢測靈敏度高,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對鋼結構內部質量的控制採用超聲波探傷,一般已不採用射線探傷。隨著大型空間結構應用的不斷增加,對於薄壁大麴率T、K、Y型相貫接頭焊縫探傷,國家現行行業標准《建築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JGJ81中給出了相應的超聲波探傷方法和缺陷分級。網架結構焊縫探傷應按現行國家標准JG/T203-2007《鋼結構超聲波探傷及質量分級法》的規定執行。本規范規定要求全焊透的一級焊縫100%檢驗,二級焊縫的局部檢驗定為抽樣檢驗。鋼結構製作一般較長,對每條焊縫按規定的百分比進行探傷,且每處不小於200mm的規定,對保證每條焊縫質量是有利的。但鋼結構安裝焊縫一般都不長,大部分焊縫為梁一柱連接焊縫,每條焊縫的長度大多在250-300mm之間,採用焊縫條數計數抽樣檢測是可行的。1.T形接頭、十字接頭、角接接頭等要求熔透的對接和角對接組合焊縫,其焊腳尺寸不應小於t/4;設計有疲勞驗算要求的吊車梁或類似構件的腹板與上翼緣連接焊縫的焊腳尺寸為t/2,且不應小於10mm。焊腳尺寸的允許偏差為0-4 mm。檢查數量:資料全數檢查;同類焊縫抽查10%,且不應少於3條。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用焊縫量規抽查測量。說明:以上1.對T型、十字型、角接接頭等要求焊透的對接與角接組合焊縫,為減少應力集中,同時避免過大的焊腳尺寸,參照國內外相關規范的規定,確定了對靜載結構和動載結構的不同焊腳尺寸的要求。2.焊縫表面不得有裂紋、焊瘤等缺陷。一級、二級焊縫不得有表面氣孔、夾渣、弧坑裂紋、電弧擦傷等缺陷。且一級焊縫不許有咬邊、未焊滿、根部收縮等缺陷。檢查數量:每批同類構件抽查10%,且不應少於3件;被抽查構件中,每一類型焊縫按條數抽查5%,且不應少於1條;每條檢查1條,總抽查數不應少於10處。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或使用放大鏡、焊縫量規定和鋼尺檢查,當存在疑義時,採用滲透或磁粉探傷檢查。說明:以上考慮不同質量等級的焊縫承載要求不同,凡是嚴重影響焊縫承載能力的缺陷都是嚴禁的本條對嚴重影響焊縫承載能力外觀質量要求列入主控項目,並給出了外觀合格質量要求。由於一、二級焊縫的重要性,對表面氣孔、夾渣、弧坑裂紋、電弧擦傷應有特定不允許存在 的要求,咬邊、未焊滿、根部收縮等缺陷對動載影響很大,故一級焊縫不得存在該類缺陷。E. 焊縫融深什麼意思
焊縫融深就是指焊接過程中熔池的深度。
焊接過程中,被焊接件之間的焊縫因受熱局部融化,同時焊條融化將焊條融化的材料補充進熔池中。
熔池中融化部分冷卻後就是我們看到的焊縫。
重要鉚焊件的焊縫還需要專門的檢測工具檢驗焊縫的質量,如用無損探傷的方法檢驗融深,焊縫中是否有不良的焊接缺陷
呵呵別忘了加分喲!
F. 焊接缺陷的的種類及成因
焊接缺陷的分類:
①從宏觀上看,可分為裂紋、未熔合、未焊透、夾渣、氣孔、及形狀缺陷,又稱焊縫金屬表面缺陷或叫接頭的幾何尺寸缺陷,如咬邊,焊瘤等。在底片上還常見如機械損傷(磨痕),飛濺、腐蝕麻點等其他非焊接缺陷。
②從微觀上看,可分為晶體空間和間隙原子的點缺陷,位錯性的線缺陷,以及晶界的面缺陷。微觀缺陷是發展為宏觀缺陷的隱患因素。
六大焊接缺陷的形態及產生機理:
①氣孔:焊接時,熔池中的氣泡在凝固時未能逸出而殘留下來所形成的空穴。氣孔可分為條蟲狀氣孔、針孔、柱孔,按分布可分為密集氣孔,鏈孔等。
氣孔的生成有工藝因素,也有冶金因素。工藝因素主要是焊接規范、電流種類、電弧長短和操作技巧。冶金因素,是由於在凝固界面上排出的氮、氫、氧、一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所造成的。
②夾渣:焊後殘留在焊縫中的溶渣,有點狀和條狀之分。產生原因是熔池中熔化金屬的凝固速度大於熔渣的流動速度,當熔化金屬凝固時,熔渣未能及時浮出熔池而形成。它主要存於焊道之間和焊道與母材之間。
③未熔合:熔焊時,焊道與母材之間或焊道與焊道之間未完全熔化結合的部分;點焊時母材與母材之間未完全熔化結合的部分,稱之。
未熔合可分為坡口未熔合、焊道之間未熔合(包括層間未熔合)、焊縫根部未熔合。按其間成分不同,可分為白色未熔合(純氣隙、不含夾渣)、黑色未熔合(含夾渣的)。
產生機理:a.電流太小或焊速過快(線能量不夠);b.電流太大,使焊條大半根發紅而熔化太快,母材還未到熔化溫度便覆蓋上去。C.坡口有油污、銹蝕;d.焊件散熱速度太快,或起焊處溫度低;e.操作不當或磁偏吹,焊條偏弧等。
④未焊透:焊接時接頭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現象,也就是焊件的間隙或鈍邊未被熔化而留下的間隙,或是母材金屬之間沒有熔化,焊縫熔敷金屬沒有進入接頭的根部造成的缺陷。
產生原因:焊接電流太小,速度過快。坡口角度太小,根部鈍邊尺寸太大,間隙太小。焊接時焊條擺動角度不當,電弧太長或偏吹(偏弧)
⑤裂紋(焊接裂紋):在焊接應力及其它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頭中局部地區的金屬原子結合力遭到破壞而形成的新界面而產生縫隙,稱為焊接裂紋。它具有尖銳的缺口和大的長寬比特徵。按其方向可分為縱向裂紋、橫向裂紋,輻射狀(星狀)裂紋。按發生的部位可分為根部裂紋、弧坑裂紋,熔合區裂紋、焊趾裂紋及熱響裂紋。按產生的溫度可分為熱裂紋(如結晶裂紋、液化裂紋等)、冷裂紋(如氫致裂紋、層狀撕裂等)以及再熱裂紋。
產生機理:一是冶金因素,另一是力學因素。冶金因素是由於焊縫產生不同程度的物理與化學狀態的不均勻,如低熔共晶組成元素S、P、Si等發生偏析、富集導致的熱裂紋。此外,在熱影響區金屬中,快速加熱和冷卻使金屬中的空位濃度增加,同時由於材料的淬硬傾向,降低材料的抗裂性能,在一定的力學因素下,這些都是生成裂紋的冶金因素。力學因素是由於快熱快冷產生了不均勻的組織區域,由於熱應變不均勻而導至不同區域產生不同的應力聯系,造成焊接接頭金屬處於復雜的應力--應變狀態。內在的熱應力、組織應力和外加的拘束應力,以及應力集中相疊加構成了導致接頭金屬開裂的力學條件。
⑥形狀缺陷
焊縫的形狀缺陷是指焊縫表面形狀可以反映出來的不良狀態。如咬邊、焊瘤、燒穿、凹坑(內凹)、未焊滿、塌漏等。
產生原因:主要是焊接參數選擇不當,操作工藝不正確,焊接技能差造成。
G. 什麼是焊接評價
一般的肉眼觀察主要是看焊縫均勻、整齊無缺陷和明顯的瑕疵、填滿介面而不過盈流出。
如果是全面評價了,關於焊接質量的要求可根據以下標准執行
gb50205-2001焊縫質量等級及缺陷分級
焊縫質量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內部缺陷超聲波
探傷評定等級
ⅱ
ⅲ
——
檢驗等級
b級
b級
——
探傷比例
100%
20%
——
內部缺陷射線探傷
評定等級
ⅱ
ⅲ
——
檢驗等級
ab級
ab級
——
探傷比例
100%
20%
——
外觀質量
一級
二級
三級
未焊滿(不足設計要求)
不允許
≤0.2+0.02t,且≤1.0
≤0.2+0.04t,
二、三級且≤2.0每100.0焊縫內缺陷總長≤25.0
根部收縮
不允許
≤0.2+0.02t,且≤1.0
≤0.2+0.04t,
二、三級
且≤2.0長度不限
咬邊
不允許
≤0.05t且≤0.連續長度≤100.0,
且焊縫兩側咬邊總長≤10%焊縫全長
≤0.1t且≤1.0,長度不限
弧坑裂紋
不允許
允許存在個別長≤5.0的弧坑裂紋
電弧擦傷
不允許
允許存在個別
接頭不良
不允許
缺口深度≤0.05t,且≤0.5
缺口深度≤0.1t,且≤1.0
表面夾渣
不允許
不允許
深≤0.2t,長≤0.5t,且≤20
表面氣孔
不允許
不允許
每50.0長度焊縫內允許直徑≤0.4t
且≤3.0的氣孔2個,孔距應≥6倍孔徑
註:1、探傷比例的計數方法應按以下原則確定:
(1)對工廠製作焊縫,應按每條焊縫計算百分比,且探傷長度應不小於200mm,當焊縫長度不足200mm時,應對整條焊縫進行探傷;
(2)對現場安裝焊縫,應按同一類型、同一施焊條件的焊縫條數計算百分比,探傷長度應不小於200mm,並應不少於1條焊縫。
2、表內t為連接處較薄的板厚。
3、表中單位為mm。
焊接接頭,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零件要用焊接組合的接點。或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零件用焊接方法連接的接頭,包括焊縫、熔合區和熱影響區。
H. 求:焊接缺陷(未焊透)概念 、形成缺陷原因、解決措施!!!(字越多越好、越詳細越好!)
1、產生未焊透的概念:
母體金屬接頭處中間(X坡口)或根部(V、U坡口)的鈍邊未完全熔合在一起而留下的局部未熔合。未焊透降低了焊接接頭的機械強度,在未焊透的缺口和端部會形成應力集中點,在焊接件承受載荷時容易導致開裂。
2、產生原因:
(1)焊條選用不當。
(2)電流太低。
(3)焊接速度太快溫度上升不夠,又進行速度太慢電弧沖力被焊渣所阻擋,不能給予母材。
(4)焊縫設計及組合不正確。
3、解決措施:
(1)選用較具滲透力的焊條。
(2)使用適當電流。
(3)改用適當焊接速度。
(4)增加開槽度數,增加間隙,並減少根深。
I. 焊縫的缺陷有哪些
焊縫的缺陷可分為外觀缺陷和內部缺陷兩大類。
常見的焊縫外觀缺陷有: 焊縫尺寸回不符合要求,咬邊、燒穿或焊瘤、未答焊透、未焊滿、塌陷、表面氣孔或夾渣、表面裂紋以及電弧擦傷等缺陷。
常見的焊縫內部缺陷有: 氣孔、夾渣、未熔合、未焊透和內部裂紋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