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碳鋼調質處理後獲得的組織是什麼
1、45鋼的退火後的金相——奧氏體,退火後太軟,一般45鋼都不做退火處版理
2、45鋼的正火後的金權相——奧氏體+珠光體,這是材料供應狀態的金相
3、45鋼的淬火後的金相——馬氏體,45鋼可以淬火,但這樣做得不多,一般都是用調質處理45鋼,若非要淬火,其硬度不是很高
2. 碳素鋼在正火,淬火,調制處理都得到什麼組織
正火後的組織為珠光體型的,但組織細,彌散度大,從而有較高的機械性能。淬內火一般是為了容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但對某些高合金鋼,如不銹鋼、耐磨鋼淬火時,則是為了獲得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以分別提高其耐蝕性和耐磨性。淬火+高溫回火稱為調質處理。回火後獲得索氏體組織,可獲得強度、塑性、韌性都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3. 碳鋼淬火,高溫回火後是什麼金相組織
1) 在心部組織評定標准中,大多數標准都是按照鐵素體的大小、形狀和數量評定級別的,低碳馬氏體很少有定性( 量) 要求, 在出現粗大馬氏體時, 選用哪種標准難以確認。 實際工藝條件下, 心部鐵素體和粗大馬氏體一般不會同時出現, 因此在以後制定標准時是否採用獨立評級圖需要加以考慮。
2) 對於心部組織的評定級別數和評級方法, 各相關行業標准中,級別數最少的為 5 級, 大部分為 6 級,最多達 8 級。 而且在實際檢驗中, 使用不同標准對同一圖片評定級別不同。 實際上檢驗的目的只是為保證產品質量,反映工藝水平,以便熱處理工藝員更好地調整工藝做出合格產品。 所以,在一般工藝規范內,心部組織的差異對最終性能的影響是否有必要分為 8 級還值得商榷,對於超出標准級別的組織, 可用大( 小) 於某級表示。 在所有的標准中均採用了 標准圖片比對法,這是目 前最適用、 最實用的方法。 有的標準例如JB /T 7710—2007、TB /T 2254—1991 對各級的鐵素體和馬氏體含量給了定量或半定量的規定, 這對臨界狀態組織評定的把握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標准中對各組織的臨界數量的規定是必要的。
3) 縱觀各行業標准對滲碳淬火回火齒輪件心部組織的評級,各有其特點及優點,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汽車行業的兩個標准 QC /T 262—1999 ( 2005) 、QC /T 29018—1999 中,都沒有心部組織的明確規定及相關圖譜。 中國汽車業現在發展迅猛, 需要在吸收各行業滲碳淬火工藝質量標准精華的基礎上, 制定細化的汽車行業滲碳淬火回火金相檢驗標准, 以減小技術交流時的障礙,促進我國汽車行業熱處理水平的提升。
4) 借鑒國外標准 ISO 6336- 5 2003,只對心部硬度及強度進行規定。
4. 碳素結構鋼熱處理後的組織是什麼
45#鋼就是典型的碳素結構鋼,碳素結構鋼一般要進行調質處理。熱處版理後的組織是「回權火索氏體」。它是由尚未發生再結晶的針狀鐵素體和彌散分布的極細小的片狀或粒狀滲碳體組成,其形態仍為淬火馬氏體的片狀或板條狀。
5. 碳鋼淬火後得到的組織是什麼
鋼在淬火後得到馬氏體類型的組織,也可簡單認為是馬氏體組織
6. 碳鋼 熱處理
1.45鋼屬亞共析鋼,其淬火溫度應該在ac3以上,如果溫度為達到ac3既冷卻,淬火組織中必然存內在兩相區組容織,既存在殘余的鐵素體組織,且鐵素體組織因為過熱晶粒粗大
2.45鋼調質處理得到的組織是回火馬氏體,t12鋼球化退火得到的組織是珠光體與滲碳體,45鋼硬度高於t12,且韌性也更好
7. 各種熱處理方法,獲得什麼樣的組織
※均質退火處理 簡稱均質化處理(Homogenization),系利用在高溫進行長時間加熱,使內部的化學成分充分擴散,因此又稱為『擴散退火』。加熱溫度會因鋼材種類有所差異,大鋼錠通常在1200℃至1300℃之間進行均質化處理,高碳鋼在1100℃至1200℃之間,而一般鍛造或軋延之鋼材則在1000℃至1200℃間進行此項熱處理。 ※完全退火處理 完全退火處理系將亞共析鋼加熱至Ac3溫度以上30~50℃、過共析鋼加熱至Ac1溫度以上50℃左右的溫度范圍,在該溫度保持足夠時間,使成為沃斯田體單相組織(亞共析鋼)或沃斯田體加上雪明碳體混合組織後,在進行爐冷使鋼材軟化,以得到鋼材最佳之延展性及微細晶粒組織。 ※球化退火處理 球化退火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由熱處理使鋼鐵材料內部的層狀或網狀碳化物凝聚成為球狀,使改善鋼材之切削性能及加工塑性,特別是高碳的工具鋼更是需要此種退火處理。常見的球化退火處理包括:(1)在鋼材A1溫度的上方、下方反復加熱、冷卻數次,使A1變態所析出的雪明碳鐵,繼續附著成長在上述球化的碳化物上;(2)加熱至鋼材A3或Acm溫度上方,始碳化物完全固溶於沃斯田體後急冷,再依上述方法進行球化處理。使碳化物球化,尚可增加鋼材的淬火後韌性、防止淬裂,亦可改善鋼材的淬火回火後機械性質、提高鋼材的使用壽命。 ※軟化退火處理 軟化退火熱處理的熱處理程序是將工件加熱到600℃至650℃范圍內(A1溫度下方),維持一段時間之後空冷,其主要目的在於使以加工硬化的工件再度軟化、回復原先之韌性,以便能再進一步加工。此種熱處理方法常在冷加工過程反復實施,故又稱之為製程退火。大部分金屬在冷加工後,材料強度、硬度會隨著加工量漸增而變大,也因此導致材料延性降低、材質變脆,若需要再進一步加工時,須先經軟化退火熱處理才能繼續加工。 ※弛力退火處理 弛力退火熱處理主要的目的,在於清除因鍛造、鑄造、機械加工或焊接所產生的殘留應力,這種殘存應力常導致工件強度降低、經久變形,並對材料韌性、延展性有不良影響,因此弛力退火熱處理對於尺寸經度要求嚴格的工件、有安全顧慮的機械構件事非常重要的。弛力退火的熱處理程序系將工件加熱到A1點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段時間(不需像軟化退火熱處理那麼久)後,徐緩冷卻至室溫。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加熱時的速度要緩慢,尤其是大型對象或形狀復雜的工件更要特別注意,否則弛力退火的成效會大打折扣。 ※正常化處理 正常化熱處理有兩個重要的功用,一是使工件結晶粒微細化而改善材料機械性質;另一個目的是調節軋延或鑄造組織中碳化物的大小或分布狀態,以利後續熱處理時碳化物容易固溶於材質,以便提升材料切削性,並使材質均勻化。正常化熱處理的熱處理程序,系將工件加熱至A3(亞共析鋼)或Acm(過共析鋼)點溫度以上30℃至60℃的高溫(此即為正常化溫度)保持一段時間,材質成為均勻沃斯田體後,靜置於空氣中使之冷卻。正常化時間的估算,可以每25mm厚度持溫30分鍾來估算需持溫時間。正常化熱處理又可分為二段正常化、恆溫正常化及二次正常化等多種改良式正常化熱處理。 等等.....
8. 鋼件表面淬火得到的組織是什麼
表面抄淬火是將剛件的襲表面層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狀態的一種局部淬火的方法。表面淬火時通過快速加熱,使剛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溫度,在熱量來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卻,實現局部淬火。
是指使碳原子滲入到鋼表面層的過程。也是使低碳鋼的工件具有高碳鋼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
9. 低碳鋼的淬火後得到什麼組織 不是得不到馬氏體嗎
低碳鋼
在一般淬火時得到
馬氏體
和鐵素體的混合體。但是低碳鋼在高於一般淬火溫度時可以得到板條狀馬氏體。這種組織的強度高於調制,韌性低於調制。
10. 各種鋼熱處理所得的組織
鋼件普通熱處理工藝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退火、正火得到的是珠光體類組織。
淬火得到馬氏體或下貝氏體組織。
低溫回火(回火溫度一般為150~250℃)得到回火馬氏體。
中溫回火(回火溫度一般在350~500℃)得到回火屈氏體。
高溫回火(回火溫度約為500~650℃)得到回火索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