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氏體的組成類型
常見馬氏體組織有兩種類型。中低碳鋼淬火獲得板條狀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是由許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細板條組成的組織,各束板條之間角度比較大;高碳鋼淬火獲得針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呈竹葉或凸透鏡狀,針葉一般限制在原奧氏體晶粒之內,針葉之間互成60°或120°角。
馬氏體轉變同樣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Ms-Mz)連續進行的,當溫度達到Ms點以下,立即有部分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有很高的強度和硬度,較好的韌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加工;針狀馬氏體又硬又脆,無塑性變形能力。馬氏體轉變速度極快,轉變時體積產生膨脹,在鋼絲內部形成很大的內應力,所以淬火後的鋼絲需要及時回火,防止應力開裂。
❷ 低碳鋼正火後得到什麼組織
低碳鋼在一般淬火時得到馬氏體和鐵素體的混合體。但是低碳鋼在高於一般淬火溫度時可以得到板條狀馬氏體。這種組織的強度高於調制,韌性低於調制。
❸ 什麼是馬氏體
馬氏體(martensite)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
馬氏體是碳在α-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最先由德國冶金學家 Adolf Martens(1850-1914)於19世紀90年代在一種硬礦物中發現。
馬氏體的三維組織形態通常有片狀(plate)或者板條狀(lath),但是在金相觀察中(二維)通常表現為針狀(needle-shaped),這也是為什麼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為針狀的原因。
馬氏體的組成類型:
常見馬氏體組織有兩種類型。中低碳鋼淬火獲得板條狀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是由許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細板條組成的組織,各束板條之間角度比較大。
高碳鋼淬火獲得針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呈竹葉或凸透鏡狀,針葉一般限制在原奧氏體晶粒之內,針葉之間互成60°或120°角。
馬氏體轉變同樣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Ms-Mz)連續進行的,當溫度達到Ms點以下,立即有部分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有很高的強度和硬度,較好的韌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加工;針狀馬氏體又硬又脆,無塑性變形能力。
❹ 何為奧氏體,馬氏體,它們區別是什麼
奧氏體是鋼鐵的一種層片狀的顯微組織,馬氏體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版名稱。
奧氏權體/馬氏體區別如下:
組成成分
1、奧氏體一般由等軸狀的多邊形晶粒組成,晶粒內有孿晶。
2、馬氏體組織有兩種類型。中低碳鋼淬火獲得板條狀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是由許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細板條組成的組織,各束板條之間角度比較大;高碳鋼淬火獲得針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呈竹葉或凸透鏡狀。
組成成分
奧氏體一般由等軸狀的多邊形晶粒組成,晶粒內有孿晶。在加熱轉變剛剛結束時的奧氏體晶粒比較細小,晶粒邊界呈不規則的弧形。經過一段時間加熱或保溫,晶粒將長大,晶粒邊界可趨向平直化。鐵碳相圖中奧氏體是高溫相。
鐵素體在912°C至1394°C時會相變成奧氏體,由體心立方的結構變成面心立方。奧氏體強度較低,但其溶碳能力較大(1146°C時可以溶進2.04%的碳)。奧氏體系列的不銹鋼常用於食品工業和外科手術器材。
❺ 哪些情況下,鋼淬火後的組織中得到部分鐵素體
低碳鋼 在一般淬火時得到 馬氏體 和鐵素體的混合體。但是低碳鋼在高於一般淬火溫度時可以得到板條狀馬氏體。這種組織的強度高於調制,韌性低於調制。
❻ 低碳馬氏體鋼有什麼性能特點
凡是碳含量小於0.25%的碳素鋼或低碳低合金結構鋼經強烈淬火,獲得80%以上甚至100%低碳馬氏體組織,這類鋼統稱為低碳馬氏體鋼。一般情況下,含碳量在0.15%~0.25%范圍內的鋼淬火強化效果好,綜合力學性能高。
1、低碳馬氏體鋼熱處理工藝特點
(1)獲取低碳馬氏體的熱處理淬火加熱溫度為Ac3+(80~120)℃。從淬火強化的效果考慮,適當提高淬火加熱溫度,有利於奧氏體的均勻化、提高鋼的淬透性以及縮短加熱時間。
(2)採用激冷、深冷的強烈淬火冷卻方法(5%~10%NaCl溶液淬火或10%NaOH溶液淬火)。低碳鋼或低碳低合金鋼在強烈淬火後可獲得低碳馬氏體。
(3)低碳馬氏體淬火後可不經回火而直接使用。
2、低碳馬氏體的微觀組織
低碳馬氏體的顯微組織由不同位向的的馬氏體板條組成,板條束間為大角度晶界。由於原奧氏體晶粒被不同位向的板條束所分割,所以材料的有效晶粒得到細化。同時,板條馬氏體內有高密度的位錯和細小分散呈魏氏組態分布的碳化物,板條馬氏體間分布有殘余奧氏體薄膜,因而低碳馬氏體具有優良的強韌特性。
3、低碳馬氏體鋼的性能
經過淬火有較低的缺口敏感性、過熱敏感性、優良的冷加工性、良好的可焊性且熱處理變形小等一系列的優點。低碳馬氏體鋼經過淬火後,可獲得脆性較低而塑韌性足夠高的位錯板條馬氏體加板條相界殘余奧氏體薄膜,板條內部自回火析出細小分散的碳化物,因而可實現強度、塑性、韌性的最佳配合,是固熔強化、位錯強化、晶界強化和沉澱強化等共同作用的結果。低碳馬氏體中溫回火後代替中碳(合金)結構鋼的調質件,其綜合力學性能完全可達到要求,而且不論形狀如何復雜,淬火後不易變形、開裂,這樣不僅可給後工序少留加工量,而且給機加工也帶來好處。低碳馬氏體鋼由於含碳量較低,鋼的Ms點較高,在淬火過程中就伴隨著自回火現象,因而可以省去回火工序,從而節約能源,降低成本,縮短加工周期。
低碳馬氏體鋼是典型的強塑韌配合材料,用處非常廣泛。
❼ 20鋼和T12鋼淬火後得到馬氏體力學性能差很多,從組織不同上分析.
馬氏體是碳在α-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但同樣是馬氏體,卻因材料含碳量不同而導致組織形態不同,從而物理性能也 產生明顯差異。
20鋼屬於低碳鋼,淬火後得到低碳馬氏體,其形態為板條狀。板條馬氏體由成束的相互平行排列的板條構成,板條領域的大小隨晶粒的增大而增大;一個奧氏體晶粒內通常有3-5個板條束。板條馬氏體的亞結構是位錯。
T12 屬於高碳工具鋼,淬火後得到針片狀馬氏體。針片狀馬氏體在三維空間為雙凸透鏡狀,片間不平行,呈一定交角,或有中脊,一次馬氏體片貫穿並分割整個奧氏體晶粒,次生馬氏體片不穿越一次馬氏體;針片狀馬氏體亞結構為孿晶。
馬氏體是無擴散型共格切變產物。其硬化的原因主要是碳以間隙固溶體的方式引起晶格嚴重畸變,阻礙位錯運動;共格切變也導致晶內產生大量晶格缺陷,形成高密度亞結構,阻礙位錯進一步運動。高碳鋼含碳量高,在晶格中,作為間隙原子的數量更多,引發晶格畸變更大,因而形成的針片狀馬氏體強度硬度高。低碳鋼含碳量低,情況相反。
針狀馬氏體在性能上是硬而脆,硬度和強度很高;板條馬氏體則在具備一定強度硬度的同時俄,還具有較高的韌性。
❽ 什麼是馬氏體
馬氏體抄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襲種結構名稱。馬氏體是碳在α-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馬氏體是1890年代德國冶金學家阿道夫·馬滕斯在一種堅硬礦物中首次發現的。馬氏體的三維組織通常為板條狀,但在金相觀察中通常為針狀,這就是為什麼在某些地方通常被描述為針狀的原因。馬氏體的晶體結構為體心四方相。這種結構通常是在中高碳鋼中通過加速冷卻獲得的。高強度和高硬度是鋼中馬氏體的主要特徵之一。
(8)低碳鋼得到什麼馬氏體擴展閱讀:
馬氏體最初是由德國冶金學家阿道夫·馬滕斯(1850-1914)在一種硬礦物中發現的,19世紀90年代,在鋼(中碳鋼和高碳鋼)中首次發現馬氏體: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形成奧氏體),然後迅速冷卻(淬火)以獲得淬火組織,使鋼變硬和強化。1895年,法國的F.Osmond為了紀念德國的冶金學家A.Martens,將這種結構命名為馬氏體。
❾ 馬氏體有什麼組成類型
馬氏體(martensite)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是碳在α-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最先由德國冶金學家AdolfMartens(1850-1914)於19世紀90年代在一種硬礦物中發現。馬氏體的三維組織形態通常有片狀(plate)或者板條狀(lath),但是在金相觀察中(二維)通常表現為針狀(needle-shaped),這也是為什麼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為針狀的原因。馬氏體的晶體結構為體心四方結構(BCT)。中高碳鋼中加速冷卻通常能夠獲得這種組織。高的強度和硬度是鋼中馬氏體的主要特徵之一。
19世紀90年代最先由德國冶金學家阿道夫·馬滕斯(AdolfMartens,1850-1914)於在一種硬礦物中發現。馬氏體最初是在鋼(中、高碳鋼)中發現的: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形成奧氏體)後經迅速冷卻(淬火),得到的能使鋼變硬、增強的一種淬火組織。1895年法國人奧斯蒙(F.Osmond)為紀念德國冶金學家馬滕斯(A.Martens),把這種組織命名為馬氏體(Martensite)。人們最早只把鋼中由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的相變稱為馬氏體相變。20世紀以來,對鋼中馬氏體相變的特徵累積了較多的知識,又相繼發現在某些純金屬和合金中也具有馬氏體相變,如:Ce、Co、Hf、Hg、La、Li、Ti、Tl、Pu、V、Zr、和Ag-Cd、Ag-Zn、Au-Cd、Cu-Al、Cu-Sn、Cu-Zn、In-Tl、Ti-Ni等。目前廣泛地把基本特徵屬馬氏體相變型的相變產物統稱為馬氏體(見固態相變)。
馬氏體組成類型:
常見馬氏體組織有兩種類型。中低碳鋼淬火獲得板條狀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是由許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細板條組成的組織,各束板條之間角度比較大;高碳鋼淬火獲得針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呈竹葉或凸透鏡狀,針葉一般限制在原奧氏體晶粒之內,針葉之間互成60°或120°角。
馬氏體轉變同樣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Ms-Mz)連續進行的,當溫度達到Ms點以下,立即有部分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板條狀馬氏體有很高的強度和硬度,較好的韌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冷加工;針狀馬氏體又硬又脆,無塑性變形能力。馬氏體轉變速度極快,轉變時體積產生膨脹,在鋼絲內部形成很大的內應力,所以淬火後的鋼絲需要及時回火,防止應力開裂。
❿ 低碳鋼的淬火後得到什麼組織 不是得不到馬氏體嗎
低碳鋼由於含碳量低,是不能通過淬火來增加硬度的。要想增加低碳鋼的硬度,首先要對低碳鋼進行滲碳,然後才能進行淬火來提高硬度,這時得到的組織是淬火馬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