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容易獲得良好焊縫成形的焊接位置是
坡口形式及組裝
CO2 氣體保護焊對坡口形式和組裝的要求較為嚴格。對接焊縫的坡口形式以及尺寸包括角度、鈍邊和裝配間隙。坡口角度主要影響電弧是否能深入到焊縫的根部,使根部焊透,進而獲得較好的焊縫成形和焊接質量。保證電弧能夠深入到焊縫根部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小坡口角度。鈍邊的大小可以直接影響根部的熔透深度,鈍邊越大,越不容易焊透。鈍邊小或無鈍邊時容易焊透,但裝配間隙大時,容易燒穿。 裝配間隙是背面焊縫成形的關鍵參數,間隙過大,容易燒穿;間隙過小,很難焊透。採用直徑為1. 2 mm的H08Mn2 Si焊絲。單面焊雙面成形封底焊縫的熔滴過渡形式為短路過渡,通常可以選用較小的鈍邊,甚至可以不留鈍邊,裝配間隙為2~4 mm,坡口形式要求採用V形坡口,坡口角度在60°±5°,對提高坡口精度以及焊接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焊接中注意天氣的影響,特別是防風措施一定要做到位。
2. 2焊接電流的選擇
焊接電流是確定熔深的主要因素,當焊接電流太大時,則焊縫背面容易燒穿、出現咬邊、焊瘤,甚至產生嚴重的飛濺和氣孔等缺陷;電流過小時,容易出現未熔合、未焊透、夾渣和成形不好等缺陷。試驗表明:當選用直徑為1. 2 mm焊絲時,單面焊雙面成形的封底焊接電流為85~100 A較為合適。因此,焊接電流的大小直接影響焊縫的成形以及焊接缺陷的產生。
2. 3焊接電壓的選擇:
在短路過渡的情況下,電弧電壓增加則弧長增加。電弧電壓過低時,焊絲將插入熔池,電弧變得不穩定。所以電弧電壓一定要選擇合適,通常焊接電流小,則電弧電壓低;電流大,則電弧電壓高。
2. 4焊接速度的選擇
當焊絲直徑、焊接電流和電壓為定值時,熔深、熔寬及余高隨著焊接速度的增大而減小。如果焊接速度過快,容易使氣體的保護作用受到破壞,焊縫冷卻的速度太快,焊縫成形不好;焊接速度太慢,焊縫的寬度顯著增大,熔池的熱量過分集中,容易燒穿或產生焊瘤。
3操作方法:
焊管CO2 氣體保護焊是明弧操作,熔池的可見度好,容易掌握熔池的變化,可以直接觀察到電弧擊穿的熔孔,能夠控制熔孔的大小並且保持一致,在這方面要比手工電弧焊優越的多。另外,焊接時接頭少,不易產生缺陷,但操作不當也容易產生缺陷。所以,操作時應特別引起注意。
3. 1干伸長度的控制
干伸長度對焊接過程的穩定性影響比較大,當干伸長度越長時,焊絲的電阻值增大,焊絲過熱而成段熔化,結果使焊接過程不穩定,金屬飛濺嚴重,焊縫成形不好以及氣體對熔池的保護也不好;如果幹伸長度過短,則焊接電流增大,噴嘴與工件的距離縮短,焊接的視線不清楚,易造成焊道成形不良,並使得噴嘴過熱,造成飛濺物粘住或堵塞噴嘴,從而影響氣體流通。因此,干伸長度一般選擇焊絲直徑的十倍為最佳干伸長度。
3. 2焊絲與焊管角度的選擇
焊絲與焊管縱向以及橫向的角度是保證單面焊雙面成形封底焊焊接質量的關鍵,應特別注意,各種焊接位置封底焊時焊絲與焊管的角度。焊管對接橫焊時,焊絲與焊管的軸線成下傾斜10°~20°與圓周切線成70°~80°;焊管對接全位置焊時,焊絲與焊管的軸線成90°與圓周切線成60°~80°。
3. 3打底焊焊縫接頭
打底焊時,應盡量減少接頭,若需要接頭時,用砂輪把弧坑部位打磨成緩坡形。打磨時要注意不要破壞坡口的邊緣,造成焊管的間隙局部變寬,給打底焊帶來困難。接頭時,干伸長的頂端對准緩緩焊接,當電弧燃燒到緩坡的最薄的位置時,正常擺動。CO2 氣體保護焊的焊接接頭方式與手工電弧焊的接頭完全不一樣。手工焊焊接接頭時,當電弧燒到熔孔處時,壓低電弧,稍作停頓才能接上;而CO2 氣體保護焊只需正常的焊接,用它的熔深就可以把接頭接上。
3. 4打底焊
打底焊是焊管焊接接頭質量的關鍵,注意熔接時接頭的方法,才能避免焊接缺陷的產生。焊接電流應依據坡口角度的大小作適當的調整,坡口角度大時散熱面積小,電流應調小一些,否則容易造成塌陷和反面咬邊等缺陷。打底焊時選用短齒形擺動,由於短齒形的間距沒有掌握好,焊絲在裝配間隙中間穿出,如果在整條焊縫中有少量的焊絲穿出,是允許的;如果穿出的焊絲很多,則是不允許的。為了防止焊絲向外穿出,打底焊時,焊槍要握平穩,可以用兩手同時把握焊槍,右手握住焊槍後部,食指按住啟動開關,左手握住焊把鵝頸部分就可以了。這樣就能減少穿絲或不穿絲,保證打底焊的順利進行和打底焊的內部質量。
要注意的是,在打底焊前應對焊接規范進行檢查,避免在施焊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檢查導電阻的內徑是否合適,注意噴嘴內部的飛濺物是否堵塞噴嘴。停弧或打底焊結束時,焊槍不要馬上離開弧坑,以防止產生縮孔及氣孔。
打完底的填充蓋面就不用再說了吧!呵呵!
『貳』 請問焊縫的合理焊接順序是什麼
焊接順序,注意以下原則:
結構對稱時,採用對稱焊法;焊縫多比較集中時,採用跳內焊法分容散受熱避免集中受熱。
長焊縫大於1米焊縫,採用分段退焊等;對組合件,先部件組焊矯正合格後,再整體拼裝;
結構不對稱時,先焊焊縫少的一側。
先焊收縮量較大的焊縫,使焊縫能較自由地收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焊接應力。
先焊工作時受力較大的焊縫,使內應力合理分布。
『叄』 鋼結構件的焊接順序
鋼結構工程的焊接順序,需要根據鋼結構構造加工(製做)施工圖紙進行,在保證鋼結構焊接達到技術參數要求的前提下,要盡可能減少鋼結構件的焊接變形。在確定焊接順序時,需要考慮製做平台、定位桿(銷)、夾具或者是預加熱等工器具。
『肆』 焊接接頭工藝設計時,焊縫的布置應注意哪些問題
焊縫布置一般應從下述幾方面考慮:
(1)便於裝配和施焊。焊縫位置必須具有足夠的操作空間以滿足焊接時運條的需要。焊條電弧焊時,焊條須能伸到待焊部位。點焊與縫焊時,要求電極能伸到待焊部位。埋弧焊時,則要求施焊時接頭處應便於存放焊劑。
(2)有利於減少焊接應力與變形。設計焊接結構時,應盡量選用尺寸規格較大的板材、型材和管材,形狀復雜的可採用沖壓件和鑄鋼件,以減少焊縫數量,簡化焊接工藝和提高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同時,焊縫布置應盡可能對稱布置以減小變形。
(3)焊縫的布置應避免密集、交叉。焊縫交叉或過分集中會造成接頭部位過熱,增大熱影響區,使組織惡化,性能嚴重下降。兩條焊縫間距一般要求大於3倍板厚。
(4)避開最大應力區和應力集中部位。焊接接頭是焊接結構的薄弱環節。因此,焊縫布置應避開焊接結構上應力最大的部位。另外,在集中載荷作用的焊縫處應有剛性支撐。
(5)避開機械加工面。焊接時會引起工件變形,對於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焊接結構,一般應在焊後進行精加工;對於位置精度要求不高的焊接結構,可先進行機械加工,但焊縫位置與加工面要保持一定距離。
(6)便於焊接和檢驗。設計封閉容器時,要留工藝孔,如入孔、檢驗孔和通氣孔。焊後再用其他方法封堵。
『伍』 鋼接構 基本焊接技術
1、焊工應經培訓合格並取得資格證書,方可擔任焊接工作。
2、重要結構件的重要焊縫,焊縫兩端或焊縫交叉處必須打上焊工代號鋼印。 3、焊前對焊件應預先清除焊縫附近表面的污物,如氧化皮、油、防腐塗料等。 4、在零攝氏度以下焊接時,應遵守下列條件: ①保證在焊接過程中,焊縫能自由收縮; ②不準用重錘打擊所焊的結構件; ③焊接前需除盡所焊結構件上的冰雪;
④焊接前應按規定預熱,具體溫度根據工藝試驗定。 5、焊接前應按規定預熱,必須封焊主板(腹板)、筋板、隔板的端(厚度方向)及連接件的外露端部的縫隙;
6、鋼結構件隱蔽部位應焊接、塗裝、並經檢查合格後方可封閉。
7、雙面對接焊焊接應挑焊根,挑焊根可採用風鏟、炭弧氣刨,氣刨及機械加工等方法。 8、多層焊接應連續施焊,每一層焊道焊完後應及時清理檢查、清除缺陷後再焊。 9、焊接過程中,盡可能採用平焊位置。
10、焊接時,不得使用葯皮脫落或焊芯生銹的焊條和受潮結塊的焊劑及已熔燒過的渣殼;焊絲、焊釘在使用前應清除油污、鐵銹。
11、施工單位對首次採用的鋼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後熱處理等,應進行焊接工藝評定,寫出工藝評定報告,並且根據評定報告確定焊接工藝。 12、焊工停焊時間超過6個月,應重新考核。
13、焊接時,焊工應遵守焊接工藝,不得自由施焊及在焊道外的母材上引弧。
14、對接接頭、T形接頭、角接接頭、十字接等對接焊縫及對接和角接組合焊縫,應在焊縫的兩端設置引弧和引出板,其材質和坡口形式應與焊件相同。引弧和引出的焊縫長度:埋弧焊應大於50mm,手工電弧焊及氣體保護焊應大於20mm。焊接完畢應採用氣割切除引弧和引出板,並修磨平整,不得用錘擊落。
15、焊縫出現裂紋時,焊工不得擅自處理,應查清原因,訂出修補工藝後方可處理。焊縫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數,不宜超過兩次,當超過兩次時,應按返修工藝進行。
16、焊接完畢,焊工應清理焊縫表面的溶渣及兩側的飛濺物,檢查焊縫外觀質量。檢查合格後,應在工藝規定的焊縫部位打上焊工鋼印。
17、碳素結構鋼應在焊縫冷卻到環境溫度、低合金結構鋼應在完成焊接24小時以後,方可進行焊縫探傷檢驗
『陸』 焊接的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
1、焊接時焊縫要求平滑,不得有氣孔夾渣等焊接缺陷,發現缺陷及時修補。焊縫高度一般與鋼板接近,採用斷續焊時,焊縫長度及間隔應均勻一致。
2、製作件要求密封連續焊接時,要求焊縫處不得出現氣孔沙眼現象。
3、焊接時要求焊縫高度不能小於母材(焊件)的厚度。不同厚度的母材(焊件)焊接時,焊縫高度不能小於最薄母材(焊件)厚度。
焊接通過下列三種途徑達成接合的目的:
1、熔焊——加熱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卻凝固後便接合,必要時可加入熔填物輔助,它是適合各種金屬和合金的焊接加工,不需壓力。
2、壓焊——焊接過程必須對焊件施加壓力,屬於各種金屬材料和部分金屬材料的加工。
3、釺焊——採用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做釺料,利用液態釺料潤濕母材,填充接頭間隙,並與母材互相擴散實現鏈接焊件。適合於各種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適合於不同金屬或異類材料的焊接加工。
(6)復雜結構件的焊縫要處於什麼位置進行焊接擴展閱讀:
焊接原理:
1 預熱
預熱能降低焊後冷卻速度,有利於降低中碳鋼熱影響區的最高硬度,防止產生冷裂紋,這是焊接中碳鋼的主要工藝措施。預熱還能改善接頭塑性,減小焊後殘余應力。
通常,35和45鋼的預熱溫度為150~250℃。含碳量再高或者因厚度和剛度很大,裂紋傾向大時,可將預熱溫度提高至250~400℃。
若焊件太大,整體預熱有困難時,可進行局部預熱,局部預熱的加熱范圍為焊口兩側各150~200mm。
2 焊條條件:許可時優先選用酸性焊條。
3 坡口形式:將焊件盡量開成U形坡口式進行焊接。如果是鑄件缺陷,鏟挖出的坡口外形應圓滑,其目的是減少母材熔入焊縫金屬中的比例,以降低焊縫中的含碳量,防止裂紋產生。
4 工藝參數:由於母材熔化到第一層焊縫金屬中的比例最高達30%左右,所以第一層焊縫焊接時,應盡量採用小電流、慢焊接速度,以減小母材的熔深,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灼傷(電流過大時母材被燒傷)。
5 熱處理:焊後應在200-350℃下保溫2-6小時,進一步減緩冷卻速度,增加塑性、韌性,並減小淬硬傾向,消除接頭內的擴散氫。所以,焊接時不能在過冷的環境或雨中進行。
焊後最好對焊件立即進行消除應力熱處理,特別是對於大厚度焊件、高剛性結構件以及嚴厲條件下(動載荷或沖擊載荷)工作的焊件更應如此。焊後消除應力的回火溫度為600~650℃,保溫1-2h,然後隨爐冷卻。
『柒』 焊接位置及焊縫形式有哪些
自動焊 焊接過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是近代焊接技術的一項重要發展。它不僅標志著更高的焊接生產效率和更好的焊接質量,而且還大大改善了生產勞動條件。手工電弧焊過程,主要的焊接動作是引燃電弧、送進焊條以維持一定的電弧長度、向前移動電弧和熄弧,如果這幾個動作都由機器來自動完成,則稱為自動焊。
自動焊分為明弧和埋弧兩種。各種明弧自動焊,大約能提高生產效率兩倍左右,而埋弧自動焊可以提高生產效率5-10倍,埋弧自動焊簡稱為埋弧焊、自動焊。埋弧焊是利用焊劑層下的電弧,來加熱並熔化焊絲、周 圍的焊劑和母材,而進行焊接的一種工藝方法,又叫做焊劑層下電弧焊。即電弧在焊劑層下面燃燒,自動焊機頭將焊絲自動送入電弧區,以保證選定的電弧長度,電 弧靠焊機的控制,均勻地向前移動,進行焊接作業。與手工電弧焊相比,埋弧焊有以下優點:
(1)生產效率高。埋弧焊可以使用較大的電流,電弧的穿透能力較強,焊縫熔深大。埋弧焊熱量集中,焊接速度快,生產效率比手工電弧焊提高5-10倍。
(2)焊接質量高而且穩定。焊接規范可自動控制調整,保持穩定。焊劑保護效果好,防止空氣對熔池金屬的侵害。加上電流大,熔池金屬與渣反應充分,使其成分均勻。埋弧焊焊縫金屬質量高,性能穩定,且外表成形美觀。
(3)節省材料和電能消耗。電弧在焊劑層下燃燒,熱量的散失減少,消耗的電能也就減少。另外,中薄板焊接時可以不開坡口,焊絲金屬沒有飛濺損失,沒有焊條頭,所以能節省大量焊接金屬材料。
(4)改善勞動條件,降低勞動強度。因為電弧在焊劑層下燃燒,焊接時看不見弧光,焊接煙霧也很小,所以,勞動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5)由於埋弧焊焊接時,電弧區不可見,因此對接頭的加工和工件裝配要求嚴格。埋弧自動焊一般要求在平焊位置進行焊接,對於位置狹窄的焊縫及薄板焊縫,採用埋弧焊有一定的困難。
接觸焊接是在加熱的烙鐵嘴(tip)或環(collar)直接接觸焊接點時完成的。烙鐵嘴或環安裝在焊接工具上。焊接嘴用來加熱單個的焊接點,而焊接環用來同時加熱多個焊接點。對單嘴焊接工具和焊接嘴,有多種的設計結構。
對烙鐵環形式的焊接嘴也有多種設計結構。有兩或四面的離散環,主要用於元件拆除。環的設計主要用於多腳元件,如集成電路((IC);可是,它們也可用來拆卸矩形和圓柱形的元件。烙鐵環對取下已經用膠粘結的元件非常有用。在焊錫熔化後,烙鐵環可擰動元件,打破膠的連接。
四邊元件,如塑料引腳晶元載體(PLCC),產生一個問題,因為烙鐵環很難同時接觸所有的引腳。如果烙鐵環不接觸所有引腳,則不會發生熱傳導,這意味著一些焊點不熔化。特別是在J型引腳元件上,所有引腳可能不在同一個參考平面上,這使得烙鐵環不可能同時接觸所有的引腳。這種情況可能是災難性的,因為還焊接在引腳上的焊盤在操作員取下元件時將從PCB拉出來。
焊接嘴與環要求經常預防性的維護。它們需要清潔,有時要上錫。可能要求經常更換,特別是在使用小烙鐵嘴時。
焊接後,最終成型的焊接部位的金屬,就叫焊縫。
分類
1.平焊縫
2.角焊縫
3.船形焊縫
4.單面焊縫
5.單面焊雙面成形焊縫
『捌』 定位焊時工件較厚定位焊應從什麼位置焊
網路首頁 | 網路知道 | 登錄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文庫 幫助 | 設置
網路知道 >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 工程技術科學添加到搜藏已解決
什麼是焊接中的"過焊"?
懸賞分:30 - 解決時間:2007-2-25 10:40
謝謝哦
請給出詳細的定義
問題補充:抱歉啊.不是"過焊孔"
是焊接中的"過焊"
提問者: 我的右手是火焰 - 一級最佳答案一.一般術語
1.焊接
通過加熱或加壓,或兩者並用,並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達到結合的一種方法。
2.焊接技能
手焊工或焊接操作工執行焊接工藝細則的能力。
3.焊接方法
指特定的焊接方法,如埋弧焊、氣保護焊等,其含義包括該方法涉及的冶金、電、物理、化學及力學原則等內容。
4.焊接工藝
製造焊件所有的加工方法和實施要求,包括焊接准備、材料選用、焊接方法選定、焊接參數、操作要求等。
5.焊接工藝規范(規程)
製造焊件所有關的加工和實踐要求的細則文件,可保證由熟練焊工或操作工操作時質量的再現性
6.焊接操作
按照給定的焊接工藝完成焊接過程的各種動作的統稱。
7.焊接順序
工件上各焊接接頭和焊縫的焊接次序。
8.焊接方向
焊接熱源沿焊縫長度增長的移動方向。
9.焊接迴路
焊接電源輸出的焊接電流流經工件的導電迴路。
10.坡口
根據設計或工藝需要,在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並裝配成的一定幾何形狀的溝槽。
11.開坡口
用機械、火焰或電弧等加工坡口的過程。
12.單面坡口
只構成單面焊縫(包括封底焊)的坡口。
13.雙面坡口
形成雙面焊縫的坡口。
14.坡口面
待焊件上的坡口表面。
15.坡口角度
兩坡口面之間的夾角。
16.坡口面角度
待加工坡口的端面與坡口面之間的夾角。
17.接頭根部
組成接頭兩零件最接近的那一部位。
18.根部間隙
焊前在接頭根部之間預留的空隙。
19.根部半徑
在J形、U形坡口底部的圓角半徑。
20.鈍邊
焊件開坡口時,沿焊件接頭坡口根部的端面直邊部分。
21.接頭
由二個或二個以上零件要用焊接組合或已經焊合的接點。檢驗接頭性能應考慮焊縫、熔合區、熱影響區甚至母材等不同部位的相互影響。
22.接頭設計
根據工作條件所確定的接頭形式、坡口形式和尺寸以及焊縫尺寸等。
23.對接接頭
兩件表面構成大於或等於135°,小於或等於180°夾角的接頭。
24.角接接頭
兩件端部構成大於30°,小於135°夾角的接頭。
25.T形接頭
一件之端面與另一件表面構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接頭。
26.搭接接頭
兩件部分重疊構成的接頭。
27.十字接頭
三個件裝配成「十字」形的接頭。
28.端接接頭
兩件重疊放置或兩件表面之間的夾角不大於30°構成的端部接頭。
29.卷邊接頭
待焊件端部預先卷邊,焊後卷邊只部分熔化的接頭。
30.套管接頭
將一根直徑稍大的短管套於需要被連接的兩根管子的端部構成的接頭。
31.斜對接接頭
接縫在焊件平面上傾斜布置的對接接頭。
32.鎖底接頭
一個件的端部放在另一件預留底邊上所構成的接頭。
33.母材金屬
被焊金屬材料的統稱。
34.熱影響區
焊接或切割過程中,材料因受熱的影響(但未熔化)而發生金相組織和機械性能變化的區域。
35.過熱區
焊接熱影響區中,具有過熱組織或晶粒顯著粗大的區域。
36.熔合區(熔化焊)
焊縫與母材交接的過渡區,即熔合線處微觀顯示的母材半熔化區。
37.熔合線(熔化焊)
焊接接頭橫截面上,宏觀腐蝕所顯示的焊縫輪廓線。
38.焊縫
焊件經焊接後所形成的結合部分。
39.焊縫區
焊縫及其鄰近區域的總稱。
40.焊縫金屬區
在焊接接頭橫截面上測量的焊縫金屬的區域。熔焊時,由焊縫表面和熔合線所包圍的區域。電阻焊時,指焊後形成的熔核部分。
41.定位焊縫
焊前為裝配和固定構件接縫的位置而焊接的短焊縫。
42.承載焊縫
焊件上用作承受載荷的焊縫。
43.連續焊縫
連續焊接的焊縫。
44.斷續焊縫
焊接成具有一定間隔的焊縫。
45.縱向焊縫
沿焊件長度方向分布的焊縫。
46.橫向焊縫
垂直於焊件長度方向的焊縫。
47.環縫
沿筒形焊件分布的頭尾相接的封閉焊縫。
48.螺旋形焊縫
用成卷板材按螺旋形方式捲成管接頭後焊接所得到的焊縫。
49.密封焊縫
主要用於防止流體滲漏的焊縫。
50.對接焊縫
在焊件的坡口面間或一零件的坡口面與另一零件表面間焊接的焊縫。
51.角焊縫
沿兩直交或近直交零件的交線所焊接的焊縫。
52.正面角焊縫
焊縫軸線與焊件受力方向相垂直的角焊縫。
53.側面角焊縫
焊縫軸線與焊件受力方向相平行的角焊縫。
54.並列斷續角焊縫
T形接頭兩側互相對稱布置、長度基本相等的斷續角焊縫。
55.交錯斷續角焊縫
T形接頭兩側互相交錯布置、長度基本相等的斷續角焊縫。
56.凸形角焊縫
焊縫表面突起的角焊縫。
57.凹形角焊縫
焊縫表面下凹的角焊縫。
58.端接焊縫
構成端接接頭所形成的焊縫。
59.塞焊縫
兩零件相疊,其中一塊開圓孔,在圓孔中焊接兩板所形成的焊縫,只在孔內焊角焊縫者不稱塞焊。
60.槽焊縫
板相疊,其中一塊開長孔,在長孔中焊接兩板的焊縫,只焊角焊縫者不稱槽焊。
61.焊縫正面
焊後從焊件的施焊面所見到的焊縫表面。
62.焊縫背面
焊後,從焊件施焊面的背面所見到的焊縫表面。
63.焊縫寬度
焊縫表面兩焊趾之間的距離。
64.焊縫厚度
在焊縫橫截面中,從焊縫正面到焊縫背面的距離。
65.焊縫計算厚度
設計焊縫時使用的焊縫厚度。對接焊縫焊透時它等於焊件的厚度;角焊縫時它等於在角焊縫橫截面內畫出的最大直角等腰三角形中,從直角的頂點到斜邊的垂線長度,習慣上也稱喉厚。
66.焊縫凸度
凸形角焊縫橫截面中,焊趾連線與焊縫表面之間的最大距離。
67.焊縫凹度
凹形角焊縫橫截面中,焊趾連線與焊縫表面之間的最大距離。
68.焊趾
焊縫表面與母材的交界處。
69.焊腳
角焊縫的橫截面中,從一個直角面上的焊趾到另一個直角面表面的最小距離。
70.焊腳尺寸
在角焊縫橫截面中畫出的最大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邊的長度。
71.熔深
在焊接接頭橫截面上,母材或前道焊縫熔化的深度。
72.焊縫成形系數
熔焊時,在單道焊縫橫截面上焊縫寬度(B)與焊縫計算厚度(H)的比值(φ=B/H)。
73.余高
超出母材表面連線上面的那部分焊縫金屬的最大高度。
74.焊根
焊縫背面與母材的交界處。
75.焊縫軸線
焊縫橫斷面幾何中心沿焊縫長度方向的連線。
76.焊縫長度
焊縫沿軸線方向的長度。
77.焊縫金屬
構成焊縫的金屬。一般指熔化的母材和填充金屬凝固後形成的那部分金屬。
78.焊縫符號
在圖樣上標注焊接方法、焊縫形式和焊縫尺寸等技術內容的符號。
79.手工焊
手持焊炬、焊槍或焊鉗進行操作的焊接方法。
80.自動焊
用自動焊接裝置完成全部焊接操作的焊接方法。
81.機械化焊接
焊矩、焊槍或焊鉗由機械裝備夾持並要求隨著觀察焊接過程而調整設備控制部分的焊接方法。
82.定位焊
為裝配和固定焊件接頭的位置而進行的焊接。
83.連續焊
為完成焊件上的連續焊縫而進行的焊接。
84.斷續焊
沿接頭全長獲得有一定間隔的焊縫所進行的焊接。
85.對接焊
焊件裝配成對接接頭進行的焊接。
86.角焊
為完成角焊縫而進行的焊接。
87.搭接焊
焊件裝配成搭接接頭進行的焊接。
88.卷邊焊
焊件裝配成卷邊接頭進行的焊接。
89.車間焊接
在車間進行的焊接。
90.工地焊接
焊接結構在工地安裝後就地進行的焊接,也稱現場焊接。
91.補焊(返修焊)
為修補工件(鑄件、鍛件、機械加工件或焊接結構件)的缺陷而進行的焊接。
92.焊接參數
焊接時,為保證焊接質量而選定的各項參數(例如,焊接電流、電弧電壓、焊接速度、線能量等)的總稱。
93.焊接電流
焊接時,流經焊接迴路的電流。
94.焊接速度
單位時間內完成的焊縫長度。
95.引弧電壓
能使電弧引燃的最低電壓。
96.電弧電壓
電弧兩端(兩電極)之間的電壓。
97.熱輸入
熔焊時,由焊接能源輸入給單位長度焊縫上的熱能。
98.熔化速度
熔焊過程中,熔化電極在單位時間內熔化的長度或質量。
99.熔化系數
熔焊過程中,單位電流、單位時間內,焊芯(或焊絲)的熔化量(g/(A·h))。
100.熔敷速度
熔焊過程中,單位時間內熔敷在焊件上的金屬量(kg/h)。
101.熔敷系數
熔焊過程中,單位電流、單位時間內,焊芯(或焊絲)熔敷在焊件上的金屬量(g/(A·h))。
102.合金過渡系數
焊接材料中的合金元素過渡到焊縫金屬中的數量與其原始含量的百分比。
103.熔敷效率
熔敷金屬量與熔化的填充金屬(通常指焊芯、焊絲)量的百分比。
104.送絲速度
焊接時,單位時間內焊絲向焊接熔池送進的長度。
105.保護氣體流量
氣體保護焊時,通過氣路系統送往焊接區的保護氣體的流量。通常用流量計進行計量。
106.焊絲間距
使用兩根或兩根以上焊絲作電極的電渣焊或電弧焊時,相鄰兩根焊絲間的距離。
107.稀釋
填充金屬受母材或先前焊道的熔入而引起的化學成分含量降低,通常可用母材金屬或先前焊道的填充金屬在焊道中所佔質量比來確定。
108.預熱
焊接開始前,對焊件的全部(或局部)進行加熱的工藝措施。
109.後熱
焊接後立即對焊件的全部(或局部)進行加熱或保溫,使其緩冷的工藝措施。它不等於焊後熱處理。
110.預熱溫度
按照焊接工藝的規定,預熱需要達到的溫度。
111.後熱溫度
按照焊接工藝的規定,後熱需要達到的溫度。
112.道間溫度(俗稱層間溫度)
多層多道焊時,在施焊後繼焊道之前,其相鄰焊道應保持的溫度。
113.焊態
焊接過程結束後,焊件未經任何處理的狀態。
114.焊接熱循環
在焊接熱源作用下,焊件上某點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過程。
115.焊接溫度場
焊接過程中的某一瞬間焊接接頭上各點的溫度分布狀態,通常用等溫線或等溫面來表示。
116.焊後熱處理
焊後,為改善焊接接頭的組織和性能或消除殘余應力而進行的熱處理。
117.焊接性
材料在限定的施工條件下焊接成按規定設計要求的構件、並滿足預定服役要求的能力。焊接性受材料、焊接方法、構件類型及使用要求四個因素的影響。
118.焊接性試驗
評定母材焊接性的試驗。例如:焊接裂紋試驗、接頭力學性能試驗、接頭腐蝕試驗等。
119.焊接應力
焊接構件由焊接而產生的內應力。
120.焊接殘余應力
焊後殘留在焊件內的焊接應力。
121.焊接變形
焊件由焊接而產生的變形。
122.焊接殘余變形
焊後,焊件殘留的變形。
123.拘束度
衡量焊接接頭剛性大小的一個定量指標。拘束度有拉伸和彎曲兩類:拉伸拘束度是焊接接頭根部間隙產生單位長度彈性位移時,焊縫每單位長度上受力的大小;彎曲拘束度是焊接接頭產生單位彈性彎曲角變形時,焊縫每單位長度上所受彎矩的大小。
124.碳當量
把鋼中合金元素(包括碳)的含量按其作用換算成碳的相當含量。可作為評定鋼材焊接性的一種參考指標。
125.擴散氫
焊縫區中能自由擴散運動的那一部分氫。
126.殘余氫
焊件中擴散氫充分逸出後仍殘存於焊縫區中的氫。
127.焊件
由焊接方法連接的組件。
128.焊接車間
以生產焊件為主的車間。
129.電極
熔化焊時用以傳導電流,並使填充材料和母材熔化或本身也作為填充材料而熔化的金屬絲(焊絲、焊條)、棒(石墨棒、鎢棒)。
電阻焊時指用以傳導電流和傳遞壓力的金屬極。
130.熔化電極
焊接時不斷熔化並作為填充金屬的電極。
131.焊接循環
完成一個焊點或一條焊縫所包括的全部程序。
二.熔焊術語
1.熔焊(熔化焊)
將待焊處的母材金屬熔化以形成焊縫的焊接方法。
2.熔池
熔焊時在焊接熱源作用下,焊件上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幾何形狀的液態金屬部分。
3.弧坑
弧焊時,由於斷弧或收弧不當,在焊道未端形成的低窪部分。
4.熔敷金屬
完全由填充金屬熔化後所形成的焊縫金屬。
5.熔敷順序
堆焊或多層焊時,在焊縫橫截面上各焊道的施焊次序。
6.焊道
每一次熔敷所形成的一條單道焊縫。
7.根部焊道
多層焊時,在接頭根部焊接的焊道。
8.打底焊道
單面坡口對接焊時,形成背墊(起背墊作用)的焊道。
9.封底焊道
單面對接坡口焊完後,又在焊縫背面側施焊的最終焊道(是否清根可視需要確定)。
10.熔透焊道
只從一面焊接而使接頭完全熔透的焊道,一般指單面焊雙面成形焊道。
11.擺動焊道
焊接時,電極作橫向擺動所完成的焊道。
12.線狀焊道
焊接時,電極不擺動,呈線狀前進所完成的窄焊道。
13.焊波
焊縫表面上的魚鱗狀波紋。
14.焊層
多層焊時的每一個分層。每個焊層可由一條焊道或幾條並排相搭的焊道所組成。
15.焊接電弧
由焊接電源供給的,具有一定電壓的兩電極間或電極與母材間,在氣體介質中產生的強烈而持久的放電現象。
16.引弧
弧焊時,引燃焊接電弧的過程。
17.電弧穩定性
電弧保持穩定燃燒(不產生斷弧、飄移和磁偏吹等)的程度:
18.電弧挺度
在熱收縮和磁收縮等效應的作用下,電弧沿電極軸向挺直的程度。
19.電弧力
等離子電弧在離子體所形成的軸向力,也可指電弧對熔滴和熔池的機械作用力。
20.電弧動特性
對於一定弧長的電弧,當電弧電流發生連續的快速變化時,電弧電壓與電流瞬時值之間的關系。
21.電弧靜特性
在電極材料、氣體介質和弧長一定的情況下,電弧穩定燃燒時,焊接電流與電弧電壓變化的關系。一般也稱伏-安特性。
22.脈沖電弧
以脈沖方式供給電流的電弧。
23.硬電弧
電弧電壓(或弧長)稍微變化,引起電流明顯變化的電弧。
24.軟電弧
電弧電壓變化時,電流值幾乎不變的電弧。
25.電弧自身調節
熔化極電弧焊中,當焊絲等速送進時,電弧本身具有的自動調節並恢復其弧長的特性。
26.電弧偏吹(磁偏吹)
電弧受磁力作用而產生偏移的現象。
27.弧長
焊接電弧兩端間(指電極端頭和熔池表面間)的最短距離。
28.熔滴過渡
熔滴通過電弧空間向熔池轉移的過程,分粗滴過渡、短路過渡和噴射過渡三種形式。
29.粗滴過渡(顆粒過渡)
熔滴呈粗大顆粒狀向熔池自由過渡的形式。
30.短路過渡
焊條(或焊絲)端部的熔滴與熔池短路接觸,由於強烈過熱和磁收縮的作用使其爆斷,直接向熔池過渡的形式。
31.噴射過渡
熔滴呈細小顆粒並以噴射狀態快速通過電弧空間向熔池過渡的形式。
32.脈沖噴射過渡
利用脈沖電流控制的噴射過渡。
33.極性
直流電弧焊或電弧切割時,焊件的極性。焊件接電源正極稱為正極性,接負極為反極性。
34.正接
焊件接電源正極,電極接電源負極的接線法。
35.反接
焊件接電源負極,電極接電源正極的接線法。
36.焊接位置
熔焊時,焊件接縫所處的空間位置,可用焊縫傾角和焊縫轉角來表示。有平焊、立焊、橫焊和仰焊位置等。
37.焊縫傾角
焊縫軸線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
38.焊縫轉角
焊縫中心線(焊根和蓋面層中心連線)和水平參照面Y軸的夾角。
39.平焊位置
焊縫傾角0°,焊縫轉角90°的焊接位置。
40.橫焊位置
焊縫傾角0°,180°;焊縫轉角0°,180°的對接位置。
41.立焊位置
焊縫傾角90°(立向上),270°(立向下)的焊接位置。
42.仰焊位置
對接焊縫傾角0°,180°;轉角270°的焊接位置。
43.平角焊位置
角接焊縫傾角0°,180°;轉角45°,135°的角焊位置。
44.仰角焊位置
傾角0°,180°;轉角225°,315°的角焊位置。
45.平焊
在平焊位置進行的焊接。
46.橫焊
在橫焊焊位置進行的焊接。
47.立焊
在立焊位置進行的焊接。
48.仰焊
在仰焊位置進行的焊接。
49.船形焊
T形、十字形和角接接頭處於平焊位置進行的焊接。
50.向上立焊
立焊時,熱源自下向上進行的焊接。
51.向下立焊
立焊時,熱源自上向下進行的焊接。
52.平角焊
在平角焊位置進行的焊接。
53.仰角焊
在仰角焊位置進行的焊接。
54.傾斜焊
焊件接縫置於傾斜位置(除平、橫、立、仰焊位置以外)時進行的焊接。
55.左焊法
焊接熱源從接頭右端向左端移動,並指向待焊部分的操作法。
56.右焊法
焊接熱源從接頭左端向右端移動,並指向已焊部分的操作法。
57.分段退焊
將焊件接縫劃分成若干段,分段焊接,每段施焊方向與整條焊縫增長方向相反的焊接法。
58.跳焊
將焊件接縫分成若干段,按預定次序和方向分段間隔施焊,完成整條焊縫的焊接法。
59.單面焊
只在接頭的一面(側)施焊的焊接。
60.雙面焊
在接頭的兩面(側)施焊的焊接。
61.單道焊
只熔敷一條焊道完成整條焊縫所進行的焊接。
62.多道焊
由兩條以上焊道完成整條焊縫所進行的焊接。
63.多層焊
熔敷兩個以上焊層完成整條焊縫所進行的焊接。
64.分段多層焊
將焊件接縫劃分成若干段,按工藝規定的順序對每段進行多層焊,最後完成整條焊縫所進行的焊接。
65.堆焊
為增大或恢復焊件尺寸,或使焊件表面獲得具有特殊性能的熔敷金屬而進行的焊接。
66.帶極堆焊
使用帶狀熔化電極進行堆焊的方法。
67.打底焊
打底焊道的焊接,見「打底焊道」。
68.封底焊
封底焊道的焊接,見「封底焊道」。
69.襯墊焊
在坡口背面放置焊接襯墊進行焊接的方法。
70.焊劑墊焊
用焊劑作襯墊的襯墊焊。
71.氣焊
利用氣體火焰作熱源的焊接法,最常用的是氧乙炔焊,但近來液化氣或丙烷燃氣的焊接也已迅速發展。
72.氧乙炔焊
利用氧乙炔焰進行焊接的方法
73.氫氧焊
利用氫氧焰進行焊接的方法。
74.氧乙炔焰
乙炔與氧混和燃燒所形成的火焰。
75.氫氧焰
氫與氧混和燃燒所形成的火焰。
76.中性焰
在一次燃燒區內既無過量氧又無游離碳的火焰。
77.氧化焰
火焰中有過量的氧,在尖形焰芯外面形成一個有氧化性的富氧區。
78.碳化焰(還原焰)
火焰中含有游離碳,具有較強的還原作用,也有一定的滲碳作用的火焰。
79.焰芯
火焰中靠近焊炬(或割炬)噴嘴孔的呈錐狀而發亮的部分。
80.內焰
火焰中含碳氣體過剩時,在焰芯周圍明顯可見的富碳區,只在碳化焰中有內焰。
81.外焰
火焰中圍繞焰芯或內焰燃燒的火焰。
82.一次燃燒
可燃性氣體在預先混合好的空氣或氧中的燃燒,一次燃燒形成的火焰叫一次火焰。
83.二次燃燒
一次燃燒的中間產物與外圍空氣再次反應而生成穩定的最終產物的燃燒,二次燃燒形成的火焰叫二次火焰。
84.火焰穩定性
火焰燃燒的穩定程度。以是否容易發生回火與脫火(火焰在離開噴嘴一定距離處燃燒)的程度來衡量。
85.混合比
氣焊時,指氧氣(或空氣)與可燃性氣體的混合比例,它決定了火焰的溫度和化學性質。混合氣體保護焊時,指兩種(或兩種以上)保護氣體的混合比例。
86.氣焊炬
氣焊及軟、硬釺焊時,用於控制火焰進行焊接的工具。
87.射吸式焊(割)炬
可燃氣體靠噴射氧流的射吸作用與氧氣混合的焊(割)炬。也可稱為低壓焊(割)炬。
88.等壓式焊(割)炬
氧氣與可燃氣體壓力相等,混合室出口壓力低於氧氣及燃氣壓力的焊(割)炬。
89.焊割兩用炬
在同一炬體上,裝上氣焊用附件可進行氣焊,裝上氣割用附件可進行氣割的兩用器具。
90.乙炔發生器
能使水與電石進行化學反應產生一定壓力乙炔氣體的裝置。
91.低壓乙炔發生器
產生表壓力低於0.0069MPa乙炔氣體的乙炔發生器。
92.中壓乙炔發生器
產生表壓力為0.0069~0.0127MPa乙炔氣體的乙炔發生器。
93.減壓器
將高壓氣體降為低壓氣體的調節裝置。
94.回火
火焰伴有爆鳴聲進入焊(割)炬,並熄滅或在噴嘴重新點燃。
95.持續回火
火焰回進焊(割)炬並繼續在管頸或混合室燃燒隨著火焰進入焊(割)炬,可以由爆鳴聲轉為噝噝聲。
96.回燒
火焰通過焊(割)炬再進入軟管甚至到調壓器。也可能達到乙炔氣瓶,可造成氣瓶內含物的加熱分解。
97.迴流
氣體由高壓區通過軟管流向低壓區,這種現象可由噴嘴出口堵塞而成。
98.回火保險器
裝在燃料氣體系統上的防止向燃氣管路或氣源回燒的保險裝置,一般有水封式與乾式兩種。
99.電弧焊
利用電弧作為熱源的熔焊方法,簡稱弧焊。
100.焊條電弧焊
用手工操縱焊條進行焊接的電弧焊方法。
101.重力焊
將重力焊條的引弧端對准焊件接縫,另一端夾持在可滑動夾具上,引燃電弧後,隨著電弧的燃燒,焊條靠重力下降進行焊接的一種高效率焊接法。
102.碳弧焊
利用碳棒作電極進行焊接的電弧焊方法。
103.槽焊
為獲得槽焊縫而進行的電弧焊。
104.塞焊
為獲得塞焊縫而進行的電弧焊。
105.深熔焊
採用一定的焊接工藝或專用焊條以獲得大熔深焊道的焊接法。
106.螺柱焊
將螺柱一端與板件(或管件)表面接觸,通電引弧,待接觸面熔化後,給螺柱一定壓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玖』 焊接工藝設計時,焊縫的布置應注意哪些問題
(1)便於裝配和復施焊焊縫位制置必須具有足夠的操作空間以滿足焊接時運條的需要。焊條電弧焊時,焊條須能伸到待焊部位。點焊與縫焊時,要求電極能伸到待焊部位。埋弧焊時,則要求施焊時接頭處應便於存放焊劑。
(2)有利於減少焊接應力與變形設計焊接結構時,應盡量選用尺寸規格較大的板材、型材和管材,形狀復雜的可採用沖壓件和鑄鋼件,以減少焊縫數量,簡化焊接工藝和提高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同時,焊縫布置應盡可能對稱布置以減小變形。
(3)焊縫的布置應避免密集、交叉焊縫交叉或過分集中會造成接頭部位過熱,增大熱影響區,使組織惡化,性能嚴重下降。兩條焊縫間距一般要求大於3倍板厚。
(4)避開最大應力區和應力集中部位焊接接頭是焊接結構的薄弱環節。因此,焊縫布置應避開焊接結構上應力最大的部位。另外,在集中載荷作用的焊縫處應有剛性支撐。
(5)避開機械加工面焊接時會引起工件變形,對於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焊接結構,一般應在焊後進行精加工;對於位置精度要求不高的焊接結構,可先進行機械加工,但焊縫位置與加工面要保持一定距離。
(6)便於焊接和檢驗設計封閉容器時,要留工藝孔,如入孔、檢驗孔和通氣孔。焊後再用其他方法封堵。
『拾』 鋼材構件焊接過程中,合理布置焊縫的基本原則有哪幾條
焊接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1. 合理選擇和利用材料
1)所選用的金屬材料必須同時能滿足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要求 。使用性能包括強度、塑性、韌性、耐磨、抗腐蝕、抗蠕變等。加工性能主要是保證材料的焊接性,其次是考慮其他冷、熱加工的性能,如熱切割、熱彎、冷彎、金屬切削和熱處理等性能。
2)有特殊性能要求部位,可採用特種金屬,其餘採用能滿足一般要求的廉價金屬,如有防腐要求的結構可以採用普通碳鋼為基體以不銹鋼為工作面的復合鋼板或者在基體上堆焊抗蝕層;有耐磨要求的結構,僅在工作面上堆焊耐磨合金或熱噴塗耐磨層等等。
3)盡可能選用軋制的標准型材和異型材。通常軋制型材表面光潔度平整、質量均勻可靠,不僅減少了許多備料工作量,還減少了焊縫數量。由於焊接量減少,焊接變形易控制。
4)力求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劃分結構的零、部件時,要考慮到備料過程中合理排料的可能性,以減少余料。
2.合理設計結構形式
1)不受鉚接結構、鑄造或鍛造結構形式的影響,獨立設計具有焊接結構特點的結構形式。根據強度或剛度要求,以最理想的受力狀態去確定結構的幾何形狀和尺寸。
2)既重視結構的整體設計,也重視結構的細部處理。焊接結構屬剛性連接的結構,結構的整體性意味著任何部位的構造都同等重要,許多焊接結構的破壞事故起源於局部構造部合理的薄弱環節處。對於應力復雜或有應力集中部位要慎重處理,如結構的結點、斷面變化部位、焊接接頭的形狀變化處等。
3)盡量採用簡單、平直明快的構造形式,減少短而不規則的焊縫,要有利於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焊接,要避免採用難以彎制或沖壓的具有復雜空間曲面的結構。
3.減少焊接量 除了前述盡量多選用軋制型材以減少焊縫外,還可以利用沖壓件代替一部分焊件;結構形狀復雜、角焊縫多且密集的部位,可用鑄鋼件代替;必要時,寧可適當增加壁厚,以減少或取消加強肋板等。對於角焊縫,在保證強度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用最小得焊腳尺寸,因為焊縫面積與焊腳高的平方成正比。對於對接焊縫,在保證焊透的前提下選用填充金屬最少的坡口形式。
4.合理布置焊縫 有對稱軸的焊接結構,焊縫宜對稱地布置,或接近對稱軸處,這有利於控制焊接變形;要避免焊縫匯交和密集;在結構上使重要焊縫連續,讓次要焊縫中斷,這有利於重要焊縫實現自動焊;盡可能使焊縫避開高工作應力處、有應力集中部位、機械加工面和需變質處理的表面地呢個。
5.施工方便 必須使結構上每條焊縫都能方便地施焊和方便質量檢查。焊縫周圍要留有足夠焊接和質量檢查的操作空間;盡量使焊縫都能在工廠中焊接,減少工地焊接量;雙面對接焊時,操作較方便的一面用大坡口,施焊條件差的一面用小坡口必要時改用單面焊雙面成形的接頭坡口形式和焊接工藝。
6.有利於生產組織與管理 大型焊接結構採用部件組裝的生產方式有利於工廠的組織與管理。因此,設計大型焊接結構時,要進行分段。一般要綜合考慮起重運輸條件、焊接變形的控制、焊後處理、機械加工、質量檢查和總裝配等因素,力求合理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