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管折彎半徑國家標准
理論上的最小折彎半徑(即中心彎曲半徑)是21mm,這時,內圓半徑是版0,外圓半徑是42mm.在實際製作權中,由其製作方法的不同(由內灌砂冷熱彎、中頻彎管機、火焰彎管機、沖壓彎等)及控制橢圓率的不同,其彎曲半徑也會不同,國標《鋼制對焊無縫管件》GB/T12459-1990中直徑42mm彎頭的最小彎曲半徑為32.成品沖壓彎頭一般為管道直徑的0.1倍,即34~42mm之間,大的彎曲半徑對液體的阻力損失要小,並較容易製作,能保證其彎管的橢圓率與管道的減簿量與皺折量,因此不要把管道的彎曲半徑控製得太小,過去化工管道安裝中常控制彎曲半徑大於管道直徑的5倍.
② 折彎怎麼計算
在折彎變形過程中,折彎圓角內側材料被壓縮、外側材料被拉伸,而保持原有長度的材料呈圓弧線分布(圖中的虛線)。這個圓弧所在位置是鈑的材料力學中性線,這就是用來計算展開長度的線。它不可能超過鈑厚的幾何形狀的1/2處。 系數K就是對材料中性線位置的計算系數。 在線性展開方式下,K決定了計算折彎圓角部分結構(任何可以得到這種形狀的特徵),在計算展開長度時的系數。范圍是0-1;默認值是0.44。折彎展開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展開結果長度 = 2*PI*(折彎半徑 + K *厚度)*(折彎包角/360) 可見,隨著K系數的不同設置,帶折彎的展開長度將有所不同,這種條件下,模型上所有的相關部分的展開計算,將使用同一個系數;而在「折彎表」模式下,可能針對不同的參數使用不同的計算系數,應當更為精確合理。 根據材料和具體鈑金設計規則的不同,可改變K系數到合適的值,以便能在展開後得到比較准確的長度。K系數與材料相關,主要也取決於鈑厚度和折彎半徑的比值。對於鋼材,我國的習慣參數如表10-1。對於Inventor默認的情況,折彎半徑/厚度=1.0,而K=0.44,與我國設計習慣也相當一致。 表10-1 K系數表 折彎半徑/厚度 0.1 0.25 0.5 1.0 2.0 3.0 4.0 >4.0 內尺寸和外尺寸加系數.是折彎經驗公式里用到的,內尺寸就是不計材料厚度的折邊長度,外尺寸就是計材料厚度在內,系數是折彎時考慮的修正值,完全是經驗之談。只應用在比較粗糙的場合。關於折彎半徑的確定,如果你是做設計的,當然是由你來確定了,不過得考慮裝配關系、外形美觀、還有製造工藝性等等。一般折彎內側都取料厚的,符合基本的鈑金規則就好了。
③ 求問:20x20x2方管90度折彎後,展開尺寸怎麼計算、
一般的,工程經驗,20mm的方管,彎型90度,那麼方管彎型的內徑要不小於40mm。
這樣,計算內展開尺寸就容是方管折彎的內邊線的半徑R=40,3.14*40/2=62.8,再加上內邊線的兩端直線段距離,就是你要的展開長度尺寸。
但是,工程實際上多數都是先彎型,後下料達到圖紙尺寸的。
希望說的明白了。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④ 管的最小折彎半徑怎麼求!有公式沒有,要有根據的!
你查查關於管道安裝的書籍,就知道了。管件中心線的彎曲半徑應為:Dg小於125毫米時,R等於4Dg;Dg等於125-250毫米之間時,R等於5Dg;Dg大於250毫米時,R等於6Dg
⑤ 方管計算公式是什麼
4x壁厚來x(邊長-壁厚)x7.85
其中,邊長和壁厚都源以毫米為單位,直接把數值代入上述公式,得出即為每米方管的重量,以克為單位。
如30x30x2.5毫米的方管,按上述公式即可算出其每米重量為:
4x2.5x(30-2.5)x7.85=275x7.85=2158.75克,即約2.16公斤
當壁厚和邊長都以毫米為單位時,4x壁厚x(邊長-壁厚)算出的是每米長度方管的體積,以立方厘米為單位,再乘以鐵的比重每立方厘米7.85克,得出即為每米方管以克為單位的重量。
⑥ 「折彎系數」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折彎系數有很多方法,你指的應該是「折彎扣除數法」。其它還有K因子法、回Y因子法、扣除板厚法等。答比較常見的是折彎扣除數法。
展開尺寸=直邊的外側長度+另一直邊的外側長度-折彎扣除數。
注意:
1、直邊的外角長度是指兩直邊外側交點間的距離,不是折彎圓角處的切點。
2、折彎扣除數根據不同V槽尺寸的刀具,大小不同。一般V16=4.8、V18=5.0、V20=5.3,V槽尺寸越大越易成形,但最小可折邊尺寸較大。扣除數可以咨詢刀具供應商。
如你說的100是直邊的外側長度,選用V18刀具,則:
展開長度=100+100-5.0=195mm。
⑦ 方管,圓管最小彎管角
20*20MM的方襲管,壁厚為1.0MM ,無芯彎管最小彎曲半徑R 72mm;穿芯彎管的最小彎曲半徑R36mm;以上變形率不超過8%;
20MM的圓管,壁厚為0.8MM ,無芯彎管最小彎曲半徑R76mm;穿芯彎管的最小彎曲半徑為R30mm;以上變形率不超過8%;
如:當材料的管徑60mm,管壁壁越厚時,無論是無芯彎管還是穿芯彎管,彎曲半徑R都會可以縮小至R1D!而管壁厚壁薄時,彎曲半徑的R會越大!
⑧ 40*15的方管最小彎管半徑如何計算
管道彎頭的彎曲抄半襲徑R,就是這段彎管中心線對應的曲率半徑。一般以管徑的倍數確定。如:熱壓彎頭一般是一到兩倍彎的,火煨彎管一般是三到四倍彎,這樣的彎曲倍率多用於低壓管線。電廠的高壓蒸汽管道的彎曲半徑要根據圖紙要求確定,一般是六到十倍彎的。
⑨ 折彎怎麼計算
在折彎變形過程中,折彎圓角內側材料被壓縮、外側材料被拉伸,而保持原有長度的材料呈圓弧線分布(圖中的虛線)。這個圓弧所在位置是鈑的材料力學中性線,這就是用來計算展開長度的線。它不可能超過鈑厚的幾何形狀的1/2處。
系數K就是對材料中性線位置的計算系數。
在線性展開方式下,K決定了計算折彎圓角部分結構(任何可以得到這種形狀的特徵),在計算展開長度時的系數。范圍是0-1;默認值是0.44。折彎展開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展開結果長度 = 2*PI*(折彎半徑 + K *厚度)*(折彎包角/360)
可見,隨著K系數的不同設置,帶折彎的展開長度將有所不同,這種條件下,模型上所有的相關部分的展開計算,將使用同一個系數;而在「折彎表」模式下,可能針對不同的參數使用不同的計算系數,應當更為精確合理。
根據材料和具體鈑金設計規則的不同,可改變K系數到合適的值,以便能在展開後得到比較准確的長度。K系數與材料相關,主要也取決於鈑厚度和折彎半徑的比值。對於鋼材,我國的習慣參數如表10-1。對於Inventor默認的情況,折彎半徑/厚度=1.0,而K=0.44,與我國設計習慣也相當一致。
表10-1 K系數表
折彎半徑/厚度
0.1 0.25 0.5 1.0 2.0 3.0 4.0 >4.0
K 0.32 0.35 0.38 0.42 0.46 0.47 0.48 0.5
內尺寸和外尺寸加系數.是折彎經驗公式里用到的,內尺寸就是不計材料厚度的折邊長度,外尺寸就是計材料厚度在內,系數是折彎時考慮的修正值,完全是經驗之談。只應用在比較粗糙的場合。關於折彎半徑的確定,如果你是做設計的,當然是由你來確定了,不過得考慮裝配關系、外形美觀、還有製造工藝性等等。一般折彎內側都取料厚的,符合基本的鈑金規則就好了。
⑩ 方管、圓管的彎管R最小能彎尺寸如何計算
管子形狀尺寸定義主要含以下參數D、T、R、「D」、f,當然還有管子材料、公差要求等專。
就拿屬彎曲半徑來說,現在個別設計師對標准了解不深,同一種管徑,設計出各種彎曲半徑,
毫無規律可言,一般來說「D」為2、2.5、3是比較常規和好實現的,極端可為1、1.5、
1.75,「D」太大模具會搞得巨大造成浪費,「D」太小彎管難度大大增加,1D的彎曲半徑
國產管是有點難出來,特別是鋁管。
壁厚因子建議不超過90,太大彎管難度變大。
就是彎頭彎曲部分的中心線的曲率半徑,比如用來加工彎頭的管材外徑D等於100㎜,那麼對於R=1.5D的中心線曲率半徑就是150㎜。彎曲部分最小和最大麴率半徑分別是就是150-100÷2和15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