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滲碳淬火的預熱處理一般包括哪些,分別適用於哪種類型的材料比如12CrNi3及20CrMnTi等。
基本包括正火和退火兩種預處理工藝,具體選擇要看後續機加工要求
『貳』 滲碳工藝都有哪些類型特點及適用范圍
滲碳工藝的種類類型:
1、直接淬火低溫回火
組織及性能特點:不能細化鋼的晶粒。工件淬火變形較大,合金鋼滲碳件表面殘余奧氏體量較多,表面硬度較低。
適用范圍: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用來處理對變形和承受沖擊載荷不大的零件,適用於氣體滲碳和液體滲碳工藝。
2、預冷直接淬火、低溫回火,淬火溫度800-850℃
組織及性能特點:可以減少工件淬火變形,滲層中殘余奧氏體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奧氏體晶粒沒有變化。
適用范圍:操作簡單,工件氧化、脫碳及淬火變形均小,廣泛應用於細晶粒鋼製造的各種工具。
3、一次加熱淬火,低溫回火,淬火溫度820-850℃或780-810℃
組織及性能特點:對心部強度要求較高者,採用820-850℃淬火,心部為低碳M,表面要求硬度高者,採用780-810℃淬火可以細化晶粒。
適用范圍:適用於固體滲碳後的碳鋼和低合金鋼工件、氣體、液體滲碳的粗晶粒鋼,某些滲碳後不宜直接淬火的工件及滲碳後需機械加工的零件。
4、滲碳高溫回火,一次加熱淬火,低溫回火,淬火溫度840-860℃
組織及性能特點:高溫回火使M和殘余A分解,滲層中碳和合金元素以碳化物形式析出,便於切削加工及淬火後殘余A減少。
適用范圍:主要用於Cr—Ni合金滲碳工件。
5、二次淬火低溫回火
組織及性能特點:第一次淬火(或正火),可以消除滲碳層網狀碳化物及細化心部組織(850-870℃),第二次淬火主要改善滲層組織,對心部性能要求不高時可在材料的Ac1—Ac3之間淬火,對心部性能要求高時要在Ac3以上淬火。
適用范圍:主要用於對力學性能要求很高的重要滲碳件,特別是對粗晶粒鋼。但在滲碳後需經過兩次高溫加熱,使工件變形和氧化脫碳增加,熱處理過程較復雜。
6、二次淬火冷處理低溫回火
組織及性能特點:高於Ac1或Ac3(心部)的溫度淬火,高合金錶層殘余A較多,經冷處理(-70℃/-80℃)促使A轉變從而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適用范圍:主要用於滲碳後不進行機械加工的高合金鋼工件。
7、滲碳後感應加熱淬火低溫回火
組織及性能特點:可以細化滲層及靠近滲層處的組織。淬火變形小,不允許硬化的部位不需預先防滲。
適用范圍:各種齒輪和軸類。
滲碳是指使碳原子滲入到鋼表面層的過程。也是使低碳鋼的工件具有高碳鋼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滲碳工件的材料一般為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含碳量小於0.25%)。滲碳後﹐鋼件表面的化學成分可接近高碳鋼。工件滲碳後還要經過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並保持心部有低碳鋼淬火後的強韌性﹐使工件能承受沖擊載荷。滲碳工藝廣泛用於飛機﹑汽車和拖拉機等的機械零件﹐如齒輪﹑軸﹑凸輪軸等。
『叄』 為何滲碳件全採用低碳鋼或者低碳合金鋼製造
滲碳的目的是在淬火時能得到高硬度。我們知道,鋼材含碳量越高時淬火專得到的硬度屬就越高,但相應的其塑性降低,脆性增大。對有些零件,我們希望其芯部有好的韌性,而表面要求高硬度,這時會採用低碳鋼或者低碳合金鋼製造(後者用於重要零件)。T12鋼的加工工藝為:毛坯--球化退火(降低硬度,以利加工)--機加工--淬火(得到高硬度)--精加工(磨削)
『肆』 滲碳淬火處理適用於什麼材料求詳解
鋼鐵的化學熱處理可按進行擴散時的基本組織,區分為鐵素體化學熱處理和奧氏體內化學熱處理容。前者的擴散溫度低於鐵氮共析溫度,如滲氮、滲硫、硫氮共滲、氧氮共滲等,這些工藝又可稱為低溫化學熱處理;後者是在臨界溫度以上擴散,如滲碳、滲硼、滲鋁、碳氮共滲等,這些工藝均屬高溫化學熱處理范圍。
滲碳是使碳原子滲入鋼制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滲碳後,工件表面含碳量一般高於0.8%。淬火並低溫回火後,在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時,心部能保持相當高的韌性,可承受沖擊載荷,疲勞強度較高。但缺點是處理溫度高,工件畸變大。
滲碳工藝廣泛應用於飛機、汽車、機床等設備的重要零件中,如齒輪、軸和凸輪軸等。滲碳是應用最廣、發展得最全面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用微處理機可實現滲碳全過程的自動化,能控製表面含碳量和碳在滲層中的分布。
『伍』 滲碳滲氮應用在哪些工件上
滲碳和滲氮最大的區別就是介質不同,適用的鋼也不同,滲碳適用於低碳鋼,內滲氮適用於中碳鋼。滲碳容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化學熱處理方法。它是滲碳介質在工件表面產生的活性碳原子,經過表面吸收和擴散將碳滲入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工件表層,使其達到共析或略高於共析成分時的含碳量,以便將工件淬火和低溫回火後,其表層的硬度、強度,特別是疲勞強度和耐磨性,較心部都有顯著的提高,而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強度和良好的韌性。滲碳方法(1)固體滲碳:粒狀或膏狀滲碳劑中滲碳(2)液態介質滲碳:鹽浴滲碳(3)氣體滲碳:有機含碳氣氛中進行(4)特殊滲碳:真空滲碳、離子滲碳、液態床滲碳將氮滲入鋼件表面的熱處理工藝稱為鋼的氮化或滲氮。特點氮化能使鋼件表面獲得比滲碳更高的表面硬度(可高達HV950~1200)、耐磨性、疲勞強度、紅硬性及抗咬合性。氮化在鋼件表面形成穩定的化合物層,所以氮化還可以提高鋼件的抗蝕性。氮化溫度低,一般480~600C,常用560C,而且氮化後通常爐冷,因此氮化後工件變形很小。但氮化周期長,一般幾十甚至上百小時、成本高、氮化層較薄,一般0.5mm、且脆性較高,使氮化件不能承受太高的接觸應力和沖擊載荷。
『陸』 滲碳的碳鋼特點
(1)滲碳鋼的含碳量一般都在0.15--0.25%范圍內,對於重載的滲碳體,可以提高到0.25--0.30%碳素滲碳鋼中,用得最多的是15和20鋼,它們經滲碳和熱處理後表面硬度可達56--62HRC。但由於淬透性較低,只適用於心部強度要求不高、受力小、承受磨損的小型零件,如軸套、鏈條等.
(2)合金元素在滲碳鋼中的作用是提高淬透性,細化晶粒,強化固溶體,影響滲層中的含碳量、滲層厚度及組織.在滲碳鋼中通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錳、鉻、鎳、鉬、鎢、釩、硼等.低合金滲碳鋼如20Cr、20Cr2MnVB、20Mn2TiB等,其滲透性和心部強度均較碳素滲碳鋼高,可用於製造一般機械中的較為重要的滲碳件,如汽車、拖拉機中的齒輪、活塞銷等.中合金滲碳鋼如20Cr2Ni4、18Cr2N4W、15Si3MoWV等,由於具有很高的淬透性和較高的強度及韌性,主要用以製造截面較大、承載較重、受力復雜的零件,如航空發動機的齒輪、軸等.
固體滲碳 ;液體滲碳 ;氣體滲碳---滲碳溫度為900--950C,表面層w(碳)為0.8--1.2%,層深為0.5--2.0mm.
滲碳後的熱處理---滲碳工件實際上應看作是由一種表面與中心含量相差懸殊碼復合材料.滲碳只能改變工件表面的含碳量,而其表面以及心部的最終強化則必須經過適當的熱處理才能實現.滲碳後的工件均需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淬火的目的是使在表面形成高碳馬氏體或高碳馬氏體和細粒狀碳化物組織.低溫回火溫度為150--200C.
『柒』 表面淬火適用於什麼鋼 為什麼 重在解釋!
表面淬火適用於 中碳鋼(45號),中碳合金鋼(42Cr) 等。
因為低碳鋼,碳含量低,對熱處理內反應不敏感容,淬硬性不好,表面淬火不能淬硬, 需要滲碳或滲氮。
高碳鋼,高速鋼,工具鋼 ,碳含量高表面淬火後硬度高,內應力大,因為回火不易控制,開裂傾向大,容易淬裂。工裝件(單一件),簡單零件可以用油淬工具鋼,火焰回火(需要一些經驗)。
『捌』 滲碳的零件可以是低碳鋼也可以是高碳鋼
滲碳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鋼的表面或表層含碳量,在後續淬火時獲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版,適用於低碳鋼(權效果好),也可用於中碳鋼,高碳鋼很少用(性能提升效果差)。如果中高碳鋼零件表面出現氧化脫碳現象,可以通過滲碳進行修復。
『玖』 請教滲碳知識!
自己找的:滲碳是應用得比較廣泛的一種化學方法。滲碳法分氣體、版液體和固體法等,權而其中的氣體滲碳法比較常用。氣體滲碳是將工件裝入密封的井式氣體滲碳爐中,加熱至900—950~C,通人氣體滲碳劑進行滲碳。目前常採用的方法是將煤油、丙酮、酒精等液體碳氫化合物放入滲碳爐內,使受熱後分解出活性碳原子,深入工件表面。也可以直接通入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氣體進行滲碳。滲碳適用於低碳鋼和低碳合金鋼。滲碳後可使零件表面1—2mm厚度內的含碳量提高到0.8%—1.2%。滲碳後的零件,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並不高。為了獲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表面層,同時改善心部的組織,滲碳後還要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 查看原帖>>
『拾』 滲碳鋼熱處理特點是什麼
滲碳鋼的熱處理一般是滲碳後進行淬火及低溫回火,以獲得高硬度的表層及強而韌的心部。根據鋼的成分的差異,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滲碳後預冷直接淬火及低溫回火
這種方法適用於合金元素含量較低又不易過熱的鋼,如20crmnti、20crti等。
(2)一次淬火
滲碳後緩冷至室溫,重新加熱淬火並低溫回火。適用於滲碳時易過熱的碳鋼、低合金鋼工件及固體滲碳後的零件等。
(3)兩次淬火
滲碳後緩冷至室溫,重新加熱兩次淬火並低溫回火。適用於本質粗晶粒鋼及對性能要求很高的工件,但生產周期長,成本高,易脫碳氧化和變形。
對於合金化程度較高的18cr2ni4wa等鋼種,如果滲碳後預冷淬火,滲層將存在大量殘留奧氏體,使硬度降低。為此,生產上採用滲碳空冷後進行高溫回火,使殘留奧氏體分解,然後再進行加熱淬火和低溫回火。
熱處理和組織特點滲碳件一般的工藝路線為:下料→鍛造→正火→機加工→滲碳→淬火+低溫回火→磨削。滲碳溫度為900~950℃,滲碳後的熱處理通常採用直接淬火加低溫回火,但對滲碳時易過熱的鋼種如20、20mn2等,滲碳後需先正火,以消除晶粒粗大的過熱組織,然後再淬火和低溫回火。淬火溫度一般為ac1+30~50℃。使用狀態下的組織為:表面是高碳回火馬氏體加顆粒狀碳化物加少量殘余奧氏體(硬度達hrc58~62),心部是低碳回火馬氏體加鐵素體(淬透)或鐵素體加托氏體(未淬透)。
滲碳是指使碳原子滲入到鋼表面層的過程。也是使低碳鋼的工件具有高碳鋼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一般滲碳的溫度為900~950℃,淬火溫度為800~850℃油淬,回火溫度為18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