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國什麼地方沒有得糖尿病的人
這個病沒有什麼權威,凡是全國縣以上醫院都是一個治療方法,關鍵是治療方案制訂的是否合理,所以,你要找一個比較有經驗的大夫給你制訂治療方案,在治療的過程中最好不要頻頻換醫院和大夫,只要治療合理,堅持經常才能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Ⅱ 糖尿病可以徹底治癒嗎
目前來說還治癒不了。糖尿病的治療以控制病情進展、預防嚴重危及患者健康的並發症發生為目標。
1型糖尿病必須終生依靠注射胰島素調節血糖;2型糖尿病在尚未達到確診的階段,通過飲食調節和運動等措施有可能使血糖恢復正常,而長期患2型糖尿病者,生活方式改善無法逆轉病情,需要終身葯物治療。
通過葯物控制、日常調養能將血糖水平控制的較為理想,是不想影響日常生活,也不會降低生活質量。
積極預防糖尿病並發症對患者健康有重要意義,常見的糖尿病並發症有心腦血管疾病、足病、腎病、眼病等。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復診血糖水平,必要時檢查肝腎功能、血脂、血壓、視力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及眼底檢查等。
因此可以通過積極的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顯著的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達到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的標准。但是2型糖尿病他還是不能治癒的。因為即便是血糖達標的患者,也屬於糖尿病的高風險高危人群,也就是說隨著病程的進展,可能會出現胰島的進行性損害,仍然會出現血糖難以控制的局面,因此2型糖尿病是不能治癒的。
Ⅲ 糖尿病有辦法根治嗎
目前沒有根治之法,但能有效控制
(l)長期有效地控製糖尿病:高血糖是糖尿病性腎病發生發展的基本因素,早期發現糖尿病並予以合理治療,盡可能使三大物質代謝恢復正常是非常關鍵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常能使早期腎臟病理改變恢復,但如進展到臨床腎演期,即使嚴格控制血糖,效果也較差了。糖尿病腎病接近尿毒症期可出現下列現象:①腎糖團明顯增高,故不能以尿糖來判定血糖控製程度,面應以測定血榴為准,增加了調節胰島素和降糖葯劑量的困難;②在尿毒疲時某些代謝產物有還原性,致使用硫酸銅還原法測定尿糖時有假陽性;③尿毒症的患者食慾不振、進食量少,更兼腎臟本身對胰島素滅能下降,胰島素需要量減少,易發生低血糖症,應隨時調節劑量;④一般不宜再用口服降糖葯,面應使用胰島素。對非胰島素依賴型糟尿病可以慎重使用口服降糖葯。雙胍類葯物易誘發乳酸性酸中毒,不宜使用;甲苯磺丁脲(D860)及糖適乎比較安全,但也有出現低血糖的報道,應用時仍需嚴密觀察。
(2)積極治療高血壓:抗高血壓治療,對於延緩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速度很重要。血壓控制後往往尿蛋白排出亦減少。要使血壓下降到16.8/l1.5千帕(126/80毫米汞柱),在這個時期治療高血壓比治療高血糖更為重要,但兩者要同時進行。目前多主張腎病時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該制劑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 Ⅰ變成血管緊張素Ⅱ,使水鈉瀦留減少,血管擴張,外周阻力降低,從而使血壓下降。另外,由於腎小球人球、出球小動脈擴張,使腎小球供血改善,減輕了腎小球進行性損害,改善了腎功能,常用葯物有開搏通、說寧嚏等,也可用心痛定、尼群地乎、復方降壓片等治療。
(3)調整飲食:減少蛋白質攝人量,不僅對腎功能不全有利,而且有助於減少尿蛋白排出量。一般每日蛋白質攝人量不超過30~40克。選用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肉類。豆製品等應限制。
(4)透析與移植:榴尿病性腎病尿毒症期,應進行腹膜或血液透析治療。腎或胰-腎移植,為目前治療糖尿病性腎末期最有效的辦法。經過移植後,可使糖基化血紅蛋白和血肌酚水平恢復正常。
(5)不使用對腎臟有害葯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
(6)改善腎臟徽血管病變:給擴血管葯、抗血小攝藏聚葯和活血化滴葯,如潘生丁、丹參等。
人不一定每天都運動,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飯。而飲食對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控制飲食對糖尿病治療十分重要。傳統中醫認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損傷脾胃,運化失職,消谷耗津,縱欲傷陰而改陰虛燥熱發為本病。如《黃帝內經》曰:「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景岳全書》曰:「消渴病,其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變,酒色勞傷之過,皆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少有也。」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這與現代醫學認識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血糖的高低因胰島素的分泌與進食物的多少和種類密切相關,因而飲食療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何種類型的糖尿病,病情輕重或有無並發症、採用何種葯物治療,都應該嚴格進行和長期堅持飲食控制。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療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為主。據臨床實踐證明,這種飲食結構對糖尿病病人的胰島功能並無益處,而高脂肪飲食還會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變,高蛋白飲食則會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增高。當前醫學專家則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結構,對改善血糖耐量有較好的效果,飲食療法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飲食定時定量
根據年齡、性別、職業、標准體重[(身長-100)×0.9]估計每日所需總熱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熱量要高約5%。而年齡大小不同所需熱量也有差異,一般是每公斤體重需要熱量千卡數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體重/日。而不同體力勞動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輕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日消耗30~35kcal熱量;中等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消耗35~40kcal熱量;重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熱量。一般來說,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使病人體重保持正常體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滿意控制。
二、合理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
飲食中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調整。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又要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國糖尿病協會(ADA)主張:糖尿病病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5%~60%;蛋白質攝入量不應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8~1.2g為宜。發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婦、乳母或特殊職業者及其它合並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攝入總量不能超過總熱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6~1g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過高或有動脈硬化者,脂肪
Ⅳ 糖尿病的防止和治療
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主要是把好三道防線:
一級預防樹立正確的進食觀,採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雖存在一定的遺傳因素,但關鍵是生活因素和環境因素。熱量過度攝入、營養過剩、肥胖、缺少運動是發病的重要原因。熱量攝入適當,低鹽、低糖、低脂、高纖維、維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飲食配伍。
二級預防定期測量血糖,以盡早發現無症狀性糖尿病。應該將血糖測定列入中老年常規的體檢項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測定。凡有糖尿病蛛絲馬跡可尋者,如有皮膚感覺異常、性功能減退、視力不佳、多尿、白內障等,更要及時去測定和仔細鑒別,以期盡早診斷,爭得早期治療的可貴時間。
三級預防糖尿病人很容易並發其他慢性病,患者多因並發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對糖尿病慢性合並症加強監測,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預防,而到了晚期,療效往往不佳。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常可預防並發症的發生,使病人能長期過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治療之二:飲食治療:
民以食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運動,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飯。而飲食對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控制飲食對糖尿病治療十分重要。傳統中醫認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損傷脾胃,運化失職,消谷耗津,縱欲傷陰而改陰虛燥熱發為本病。如《黃帝內經》曰:「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景岳全書》曰:「消渴病,其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變,酒色勞傷之過,皆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少有也。」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這與現代醫學認識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血糖的高低因胰島素的分泌與進食物的多少和種類密切相關,因而飲食療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何種類型的糖尿病,病情輕重或有無並發症、採用何種葯物治療,都應該嚴格進行和長期堅持飲食控制。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療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為主。據臨床實踐證明,這種飲食結構對糖尿病病人的胰島功能並無益處,而高脂肪飲食還會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變,高蛋白飲食則會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增高。當前醫學專家則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結構,對改善血糖耐量有較好的效果,飲食療法的具體內容如下:
1、飲食定時定量:
根據年齡、性別、職業、標准體重[(身長-100)×0.9]估計每日所需總熱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熱量要高約5%。而年齡大小不同所需熱量也有差異,一般是每公斤體重需要熱量千卡數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體重/日。而不同體力勞動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輕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日消耗30~35kcal熱量;中等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消耗35~40kcal熱量;重體力勞動者每公斤體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熱量。一般來說,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使病人體重保持正常體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滿意控制。
2、合理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
飲食中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調整。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又要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國糖尿病協會(ADA)主張:糖尿病病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5%~60%;蛋白質攝入量不應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8~1.2g為宜。發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婦、乳母或特殊職業者及其它合並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攝入總量不能超過總熱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6~1g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過高或有動脈硬化者,脂肪攝入量應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3、飲食計算及熱量計算:
供給機體熱能的營養素有3種: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克可供熱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熱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據其勞動強度將每人每天需要的總熱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佔69%、蛋白質佔15%、脂肪佔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種成分供給的熱能,再按每克脂肪產熱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每克產熱4千卡換算出供給該病人不同營養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熱量分布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熱量分布為早餐1/7,其餘三餐各2/7。例如:一個體重60kg的中等體力勞動者,正常體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體重40kcal的熱量計算,一天總熱量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熱量來自蛋白質,600kcal來自脂肪。提供這些熱量需供給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質,66g脂肪。
我們強調通過飲食控制熱量的方法,並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機械地去計算,而應在掌握這一計算方法後,每隔一段時間或體重有較大幅度改變時計算一下,制訂出下一階段飲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膩的食品,飲食選擇既有原則但又要力求多樣。
糖尿病治療之四:葯物治療:
對於那些病情較重的患者,光靠運動,飲食可能無法控制病情。這時就需要配合葯物治療。以下是對一些常用葯的介紹。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第一、西葯:
1、磺脲類:
最早應用的口服降糖葯之一,現已發展到第三代,仍是臨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線用葯。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而發揮作用。餐前半小時服葯效果最佳最。
2、雙胍類:
口服降糖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誘發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如調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對於有嚴重心、肝、肺、腎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薦使用。為減輕雙胍類葯物的胃腸副作用,一般建議餐後服用。
3、糖苷酶抑制劑:
通過抑制小腸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為的造成「少吃多餐」),從而降低餐後血糖,故適宜那些單純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與第一口飯同服,且膳食中必須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麵粉等)時才能發揮效果。
4、噻唑烷二酮:
迄今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葯。為胰島素增敏劑,通過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並能改善與胰島素低抗有關的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該類葯物應用過程中須密切注意肝功能。
5、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
近年開發的非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對餐後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進餐前服用。
第二、胰島素
胰島素的種類非常繁多,常見的分類方法主要有:
1、根據作用時間分類:
短效胰島素:即最常用的一種普通胰島素,為無色透明液體,皮下注射後的起效時間為20~30分鍾,作用高峰為2~4小時,持續時間 5~8小時。
中效胰島素:又叫低精蛋白鋅胰島素,為乳白色渾濁液體,起效時間為1.5~4小時,作用高峰 6~10小時,持續 時間約12~14小時。
長效胰島素:又叫精蛋白鋅胰島素,也為乳白色渾濁液體,起效時間3~4小時,作用高峰 14~20小時,持續時間約24~36小時。
預混胰島素:為了適應進一步的需要,進口胰島素又將其中的短效制劑和中效制劑(R和N)進行不同比例的混合,產生作用時間介於兩者之間的預混胰島素。
2、根據來源分類:
牛胰島素:自牛胰腺提取而來,分子結構有三個氨基酸與人胰島素不同,療效稍差,容易發生過敏或胰島素抵抗。動物胰島素唯一的優點就是價格便宜。患者可以輕松負擔。
豬胰島素:自豬胰腺提取而來,分子中僅有一個氨基酸與人胰島素不同,因此療效比牛胰島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島素少。目前國產胰島素多屬豬胰島素。
人胰島素:人胰島素並非從人的胰腺提取而來,而是通過基因工程生產,純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價格較貴。進口的胰島素均為人胰島素。國內日前也漸漸開始具有生產人胰島素的能力了。
3、根據胰島素濃度分類:
U-40:40單位/毫升。
U-100:100單位/毫升,常專用於胰島素筆。
國內胰島素均為40單位/毫升,
國外胰島素則兩種都有。患者在用注射器抽取胰島素之前必需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是哪種濃度胰島素,否則後果嚴重。
不同濃度的胰島素有不同的用途:
U-40用於常規注射。
U-100主要用於胰島素筆。
糖尿病治療之三:運動治療:
運動療法是依據患者的功能情況和疾病特點,利用體育鍛煉防治疾病、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患者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有效方法。運動給身體帶來的好處將在下面列舉的鍛煉法中具體闡述。在 糖尿病的治療中,運動療法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於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為重要。祖國醫學很早就認識到運動對糖尿病康復的重要性,隋代的《諸病源候論》、唐代的《外台秘要》都記載了消渴病的體育運動療法。此後,歷代醫家皆有論述。
到十八世紀中葉,國外的一些著名醫學家也開始主張糖尿病患者應做適當的體力活動,並把體力活動、飲食控制、注射胰島素列為治療糖尿病的三大法寶。有些輕型糖尿病患者只堅持體育鍛煉並結合用飲食控制即能達到康復。
第一、游泳鍛煉法:
1.游泳對人體健康的好處:
游泳不僅同許多體育項目一樣,對多種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而且還有其獨特的治療價值,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l)游泳是在陽光、空氣、冷水三浴兼並的良好的自然環境中進行的體育運動項目,從而集中了陽光浴、空氣浴和冷水浴對人的所有療效。
(2)游泳鍛煉是一種全身性的鍛煉,因而它對疾病的治療也是一種綜合性、全身性的治療。通過游泳鍛煉,可增強人體神經系統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從而能增強體質,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並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3)游泳鍛煉能增強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慢性病人通過游泳鍛煉,可增強發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統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統的功能得到恢復和增強,從而使疾病得到治療。
(4)游泳鍛煉既可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培養人同大自然搏鬥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克服對疾病畏懼煩惱的消極心理,因而十分有利於健康的恢復和疾病的治療。
2.游泳運動量的掌握:
游泳鍛煉,與人們從事的其他體育鍛煉項目一樣,只有科學地掌握運動量,才能使每次鍛煉既達到鍛煉的目的,又不致發生過度的疲勞和使身體產生不良反應。
游泳鍛煉時,應如何科學地掌握運動量呢?
掌握游泳鍛煉的運動量的方法有多種,但對普通游泳愛好者來說,最為簡便的方法,是根據游泳者脈搏變化的情況,來衡量運動量的大小。
我國正常人安靜脈搏頻率為每分鍾60-80次。經常參加游泳鍛煉的人,安靜脈搏頻率較為緩慢,為每分鍾50-60次;鍛煉有素的人,脈率還要低一些。對普通的游泳愛好者來說,每次游泳後,脈搏頻率達到每分鍾120-140次,此次鍛煉的運動量則為大運動量;脈搏頻率為每分鍾90 - 110次,則為中運動量;游泳鍛煉後,脈搏變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數在10次以內,則為小運動量。
選擇游泳鍛煉的運動量時,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愛好者,即使是年輕力壯者,每周大運動量的鍛煉,也不應超過2次;而中年人則以中等的運動量為宜,不要或少進行運動量過大的游泳鍛煉;老年人最適宜小運動量和中等偏小的運動量的游泳鍛煉。
第二、慢跑鍛煉法:
跑步是一項方便靈活的鍛煉方法,老幼咸宜,已日益成為人們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
1.跑步與健身:
(1)鍛煉心臟,保護心臟。堅持跑步可以增加機體的攝氧量,增強心肌舒縮力,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防止冠狀動脈硬化。
(2)活血化瘀,改善循環。跑步時下肢大肌群交替收縮放鬆,有力地驅使靜脈血迴流,可以減少下肢靜脈和盆腔瘀血,預防靜脈內血栓形成。大運動量的跑步鍛煉,還能提高血液纖維蛋白溶解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
(3)促進代謝,控制體重。控制體重是保持健康的一條重要原則。因為跑步能促進新陳代謝,消耗大量血糖,減少脂肪存積,故堅持跑步是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病的一個有效「葯方」。
(4)改善脂質代謝,預防動脈硬化。血清膽固醇脂質過高者,經跑步鍛煉後,血脂可下降,從而有助於防治血管硬化和冠心病。
(5)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生命在於運動,人越是鍛煉,身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就越強。
2.跑步健身法:
健身跑應該嚴格掌握運動量。決定運動量的因素有距離速度、間歇時間、每天練習次數、每周練習天數等。開始練習跑步的體弱者可以進行短距離慢跑,從50米開始,逐漸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為100米/30秒-l00米/40秒。
(1)慢速長跑:是一種典型的健身跑,距離從1000米開始。適應後,每周或每2周增加 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鍾跑1000米。
(2)跑行鍛煉:跑30秒,步行60秒,以減輕心臟負擔,這樣反復跑行20-30次,總時間30-45分鍾。這種跑行鍛煉適用於心肺功能較差者。
跑的次數:短距離慢跑和跑行練習可每天 1次或隔天1次;年齡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鍾。
跑的腳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可向前跑二三步吸氣,再跑二三步後呼氣。跑步時,兩臂以前後並稍向外擺動比較舒適,上半身稍向前傾,盡量放鬆全身肌肉,一般以腳尖著地為好。
3.注意事項:
(1)掌握跑步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健康的中老年人為預防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控制體重;輕度糖尿病患者,體力中等或較弱者,為增強體質,提高心肺功能,都可進行跑步鍛煉。
肝硬化、病情不穩定的肺結核、影響功能的關節炎、嚴重糖尿病、甲亢、嚴重貧血、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心血管病如瓣膜疾病、心肌梗死、頻發性心絞痛等均不宜跑步。
(2)跑步應避免在飯後馬上進行,或在非常冷、熱、潮濕及大風的天氣下進行。
(3)跑步鍛煉要循序漸進。從短距離慢速度開始,做到量力而跑,跑有餘力,不要弄得過分疲勞或使心臟負擔過重。
(4)跑步最好在早晨進行,可先做操然後跑步,臨睡前一般不宜跑步。
第三、散步鍛煉法:
(1)普通散步法:用慢速(60-70步/分鍾)或中速(80-90步/分鍾)散步,每次30-60分鍾,可用於一般保健。
(2)快速步行法:每小時步行5000-7000米,每次鍛煉30-60分鍾,用於普通中老年人增強心力和減輕體重,最高心率應控制在120次/分鍾以下。
當你感到情緒低落,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時,不妨快步走上十幾分鍾,就能使心理恢復平衡。
(3)定量步行法(又稱醫療步行):在3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後漸增至在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度-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鍾,接著在平地上散步15分鍾。此法適用於糖尿病、心血管系統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4)擺臂散步法:步行時兩臂用力向前後擺動,可增進肩部和胸廓的活動,適用於呼吸系統慢性病的患者。
(5)摩腹散步法:一邊散步,一邊按摩腹部,適用於防治消化不良和胃腸道慢性疾病。
(6)小雨中散步法:在雨中散步比在晴天散步更有益。雨水不僅凈化被污染的空氣,雨前陽光中及細雨初降時產生的大量的負離子還具有安神舒氣,降低血壓的功能。在細雨中散步,還有助於消除陰雨天氣引起的人體郁悶情緒,使人感到輕松愉快。毛毛細雨猶如天然的冷水浴,對顏面、頭皮、肌膚進行按摩,令人神清志爽,愁煩俱除。
Ⅳ 糖尿病人千萬不能吃七大食物
1、花生和瓜子不要吃
花生和瓜子是一種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比如花生、瓜子和核桃,所含的熱量比同等重量的豬肉還要高上幾倍,大量食用肯定不利於體重的保持和血脂的控制,間接地影響血糖和血壓的控制。
2、甜品要忌口
甜品基本不碰、米飯不能吃飽,水果不能吃多。 禁止吃甜食和許多種水果,因為葡萄糖、蔗糖,消化吸收快,食用後將使血糖升高;也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等;最好也不要飲酒。
3、千萬要禁酒
酒的性質及其對糖代謝的影響飲酒是一些人的嗜好。有相當比例的糖尿病患者有飲酒習慣,由此對糖尿病的控制及並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飲酒,如欲飲只能少量飲用酒精濃度低的啤酒、果酒,並且避免空腹飲用。值得提醒的是,重症糖尿病合並肝膽疾病者,尤其是正在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葯物的患者,一定嚴禁飲酒。
4、含糖食物絕對不要碰
主要是指含大量簡單糖(如葡萄糖、蔗糖)的食物,因為含有大量的糖分,直接影響血糖,對病情非常不利。如,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各種果汁、甜飲料、冰淇淋、甜餅干、蛋糕、果醬、甜麵包以及糖制的各種糕點等。
5、高脂食品要適可而止
高脂食品及高膽固醇類食品。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高脂血症,這是導致多種慢性並發症的基礎,因此必須嚴格限制膽固醇的攝人量。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有動物油、黃油、奶油、肥肉、動物內臟及腦髓、蛋黃、松花蛋等。
6、油炸食品要少吃
少吃油炸、油煎和油酥的食品,以及豬皮、雞皮、堅果類(如:花生、瓜子、腰果、松子、核桃等)等含油脂高的食品。
7、太重口味的食物不要吃
糖尿病患者飲食盡量平淡不可過咸,避免攝食加工或腌制的食品,烹調食品採取燉、烤、燒、清蒸、水煮、涼拌等方法,避免用勾芡、糖醋、蜜汁、茄汁、醋溜等烹調方法。
Ⅵ 糖尿病人食譜及禁忌
飲食一定要注意,早餐可以選擇50克的小麥麵包,牛奶麥片粥75克,涼拌黃瓜100克。點心,水果可以選擇50克,枇杷就是不錯的一個選擇。糖尿病患者的禁忌主要包括不能吃含糖量過高、辛辣、刺激性、油脂含量過高的食物,不能吃動物內臟,不能喝茶、喝咖啡,不能吸煙。
午餐可以吃一百克的米飯西紅柿炒雞蛋200克,炒油菜100克,點心水果100克,梨是最為好的一個水果。晚餐,小米粥200克,蝦仁拌菠菜150克,還有100克的炒苦瓜。夜間加餐的話可以選擇200克的麵包,400毫升的牛奶。
糖尿病的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者是胰島素作用障礙,導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的疾病。表現有多尿,多食,體重下降,乏力,視力下降的症狀。遺傳、肥胖、還有年齡的增加、自身免系統的缺陷,激素異常都會導致糖尿病的產生。糖尿病不是很難治療的病症,但是要想治好也不容易,所以在生活當中,糖尿病的飲食食譜是非常要注意的。
含糖量過高的食物會引起身體中血糖升高,不利於控制血糖,辛辣、刺激性、油脂含量過高的食物,會引起身體或者胃腸道產生敏感反應,影響到身體對糖類的代謝途徑,動物內臟中含油脂含量過多應少吃。煙酒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有很多,長期飲酒會導致血管擴張,煙草中的尼古丁對內分泌系統有負面影響。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應注意低鹽、低糖、低脂飲食,少吸煙、少喝酒,有助於穩定病情。
Ⅶ 糖尿病確診了沒有去治療,如果長期不治療的話會有什麼後果
糖尿病一年後會怎麼死?這要看糖尿病患者病程進展的實際情況。有些患者可能會因治療延遲而病情加重,如血糖升高,導致胰島素活性變差,身體代謝減弱,身體器官功能逐漸受損,導致過早出現並發症。糖尿病是終身慢性病,治療(葯物、飲食、運動等療法相互配合)也是終身的。糖尿病人要想享受相對健康的生活,追求長壽,就必須繼續接受糖尿病治療。只有通過治療,血糖水平才能控制穩定在安全標准范圍內,血糖才能穩定到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態;血糖失控的結果是各種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對於已經接受糖尿病檢查的患者來說,血糖可能仍然處於高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年不治療,患者可能會出現口渴、多尿、消瘦等症狀,可能會讓你感到不適,嚴重時可能會出現酮症酸中毒。更何況長期血糖控制不理想,會出現各種並發症。我們有一個年輕的病人,他的血糖控制不理想,葯物也沒有調整。一年多後,他的腳出現壞疽,腎功能受損。可惜他很後悔。即使血糖不太高,但患者達不到正常要求,一年不治療,短期內可能看不到任何異常,但早期並發症可能會悄然出現,血糖會慢慢升高。一年後,他們可能會因血糖過高而需要更多的葯物,或者需要反復調整治療方案。不要碰運氣,即使血糖不需要葯物治療,通過飲食和運動也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要定期檢查血糖,檢查相關並發症。
Ⅷ 糖尿病十多年了,一直控制不好,朋友推薦了紅葉鉻油,真的管用嗎
糖尿病十年多了一直控制不好朋友推薦了紅葉絡油。應該不是太管用,主要是靠自己邁開腿,管住嘴。多運動,控制飲食,這樣才能控制血糖。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Ⅸ 糖尿病會傳染嗎
糖尿病是不會傳染的一種疾病,雖然糖尿病對於我們人體健康的危害是比較大的,但是它不具有傳染的性質。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基因,所以說如果你的直系親屬如果有糖尿病的患病史的話,那麼你就有患上糖尿病的危險,反過來說,如果你患了糖尿病的話,那麼你的下一代很有可能也會攜帶這種基因,作為極具威脅人類健康的幾大不可逆性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以預防為主,盡量不要讓自己患上這種疾病,那麼想要做好很好的預防的話,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3、保持合理的運動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加速心跳,促進血液循環,提升人體代謝的頻率,強化人體的免疫功能和抵抗能力,對於預防多種慢性疾病都有著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建議大家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為自己制定一個運動計劃,並且長期的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