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寧青秀區那個寄宿初中好
南寧三中初中部
但是要經過入學考試。廣西排名前5的中學。三中高中的老師去交的。
廣西南寧三中創建於1897年,是一所飲譽八桂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廣西省立第一中學、廣西南寧高中等,1954年更名為廣西南寧市第三中學。南寧三中是中國百強中學,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中學、廣西首批示範性高中。位於廣西首府南寧市琅東新區(南寧市政治、文化中心),佔地面積275畝。擁有全國一流的教育教學設施,學校環境優美,風景宜人。
學校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教育教學成績長期名列廣西前茅,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是廣西窗口學校。
校 訓—— 立志報國、勤奮學習
校 風—— 從嚴律已、求實存真
教 風 ——團結實干、創新求精
學 風—— 勤學 多思 明智 上進
PS:南寧三中初中部已成為私立學校並更名為南寧三美,而且在2006年搬出三中遷入新址,因此現在所說的南寧三中應指南寧三中高中部。
【詳細介紹】
[編輯本段]沿革
南寧三中是廣西首批重點中學、廣西首批示範性高中。學校始於1897年維新人士余鏡清創辦的南寧烏龍寺講堂,曾用過的校名有廣西省立第一中學、廣西省立第一高中、廣西省立第一聯中、南寧高中、南寧中學等,1955年改為現名。著名教育家雷沛鴻就任辛亥革命後第一任校長,著名文學家方管(舒蕪)就任解放後第一任校長。歷經110年辦學歷史的洗禮,南寧三中以「真•愛」教育的辦學思想和「德育為先,文理並重,崇尚一流」的辦學特色飲譽華夏大地,成為莘莘學子嚮往的求知殿堂。
[編輯本段]區位設施
學校坐落在秀麗的青山腳下,旖旎的南湖之濱。學校現有47個班,2427名學生。校園佔地275畝,校內綠樹成蔭,環境幽雅,擁有廣西乃至全國一流的教學樓、圖書館、科學樓、藝術樓、體育館、學生公寓、學生飯堂等教育、教學、生活設施,而標準的田徑運動場、游泳池、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攀岩牆、健身房以及中心花園、四大主題園則是同學們課余鍛煉或愉悅身心的理想場所。重新修建的良好體育場更是可以滿足教學需要。
[編輯本段]師資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在職的189名教師中有特級教師16人,高級教師93人,市學科帶頭人32人,國家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3人,廣西21世紀園丁工程A類培養對象29人,市教學骨幹85人,50餘人次在國家級或自治區級課堂教學競賽中榮獲第一名或一等獎,近80名教師完成了碩士或研究生課程的學習,相當一批教師在全國、省市教育界享有崇高聲望。
學校的國際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先後與美、英、法、德、日、韓、澳、加拿大、俄羅斯等數十個國家的教育組織和學校進行互訪和交流。
[編輯本段]教學碩果
「真•愛」 深厚永恆的文化底蘊、文理並重的優良辦學傳統、嚴謹的教風學風,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三中學子的茁壯成長。這些學子中,有的後來成為了國家和政府領導人,如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甘苦、原右江工農民主政府主席雷經天等;有的成為了軍事、科技、經濟、藝術、體育界精英,如著名將軍莫文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紐約石油總公司總裁蒙培、著名指揮家陳傳熙、世界技巧冠軍陳鐵等;有的考入國外知名大學就讀博士,如哈佛大學博士林映晞、普林斯頓大學博士麻曉娟等。
學校歷年高考成績優異,重點、本科率長期名列廣西前茅,尖子生成績突出。2003年以來共培養出10名廣西高考狀元。每年均向清華、北大、復旦、浙大、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輸送數百名優秀學子,先後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重點高校授予「優秀生源基地」光榮稱號。
[編輯本段]獲獎情況
進入新世紀後,在「真•愛」教育的熏陶和哺育下,一大批三中優秀學子在與同類學校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編輯本段]知識能力
每年均有學生代表廣西參加全國奧賽決賽並勇創佳績。如2007屆學生中,在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四個學科中,該校均有學生入選廣西奧賽隊,代表廣西參加全國決賽。其中化學、信息學兩個學科該校學生均以廣西第1名的身份入選廣西奧賽隊的。在全國高中數學、物理、化學賽、信息學聯賽或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中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全國英語能力大賽等知識能力競賽中,三中學生或團隊屢獲一等獎或第一名。
[編輯本段]文藝文化
學校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特色鮮明的實踐型德育模式受到了國務委員陳至立的高度評價。學校的元旦大型通宵系列活動、國際民歌節三中歌台、「新蕾」藝術節、四大德育基地實踐活動、校園電視台等校園文化品牌,成為了廣西教育走向五湖四海的一張張亮麗的名片。每年均有6-8名學生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全國「講公德、守法紀」演講比賽、全國「正泰品學獎」、雅典奧運會廣西火炬手選拔賽、廣西中小學藝術節舞蹈比賽、廣西啦啦操大賽中,三中學生或團隊屢獲一等獎或第一名。2007年1月校藝術團表演的舞蹈《天琴世代有傳人》獲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大賽一等獎,校啦啦操隊於2007年4月代表中國遠赴美國參加世界啦啦操錦標賽。
[編輯本段]榮譽稱號
鮮明的辦學思想、優越的辦學條件、一流的師資隊伍、科學的管理體系、突出的教學成果,使南寧三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品牌效應。近年來,學校先後獲一系列自治區、市級榮譽稱號,及下列國家級榮譽稱號:
中國百強中學
全國文教系統先進單位
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單位
全國中小學科研興校示範基地
全國活躍的中學生活動先進單位
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實驗項目學校
全國思想道德建設教育活動先進單位
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校
和諧中國-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百佳學校
❷ 舒蕪的介紹
舒蕪,男,1922年7月2日生, 安徽桐城人。本名方管,學名方硅德,字重禹。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1938年向《廣西日報》副刊《南方》投稿時始用「舒蕪」的筆名。1937年考入高中時適逢抗戰爆發,即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並為《桐報》主編副刊《十月》。1940年輟學,在湖北、四川等地農村任小學、中學教師。1944年至1949年,歷任國立女子和師范學院、江蘇學院、南寧師范學院副教授、教授,進行文學、哲學的教學與研究。1945年初在胡風主編的《七月》上發表《論主觀》一文,成為一場長達5年之久的文藝論爭的主要焦點之一。這時期還創作了不少雜文,結為《掛劍集》。1949年後任廣西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研究部長、南寧市文聯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南寧中學校長。1952年到北京,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編輯室副主任、編審。1979年開始任《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審,致力於周作人研究,著作甚豐。2009年8月18日23時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❸ 南寧三中今年到底多少歲了
學校始於1897年維新人士余鏡清創辦的南寧烏龍寺講堂,曾用過的校名有廣西省立第一中學、廣西省立第一高中、廣西省立第一聯中、南寧高中、南寧中學等,1955年改為現名。著名教育家雷沛鴻就任辛亥革命後第一任校長,著名文學家方管(舒蕪)就任解放後第一任校長。
南寧三中校慶定為每年5月4日。
❹ 南寧三中有18.33萬平方米那麼大嗎
一畝是一畝地= 666.666667 平方米 275乘上666.666667 不就行了 沒有算錯的 我嗨 真的好大啊
南寧三中是廣西首批重點中學、廣西首批示範性高中。學校始於1897年維新人士余鏡清創辦的南寧烏龍寺講堂,曾用過的校名有廣西省立第一中學、廣西省立第一高中、廣西省立第一聯中、南寧高中、南寧中學等,1955年改為現名。著名教育家雷沛鴻就任辛亥革命後第一任校長,著名文學家方管(舒蕪)就任解放後第一任校長。歷經110年辦學歷史的洗禮,南寧三中以「真•愛教育」的辦學思想和「德育為先,文理並重,崇尚一流」的辦學特色飲譽華夏大地,成為莘莘學子嚮往的求知殿堂。
學校坐落在秀麗的青山腳下,旖旎的南湖之濱。學校現有47個班,2427名學生。校園佔地275畝,校內綠樹成蔭,環境幽雅,擁有廣西乃至全國一流的教學樓、圖書館、科學樓、藝術樓、體育館、學生公寓、學生飯堂等教育、教學、生活設施,而標準的田徑運動場、游泳池、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攀岩牆、健身房以及中心花園、四大主題園則是同學們課余鍛煉或愉悅身心的理想場所。
❺ 南寧市第二中學的校園文化
校訓 啟牖智慧 活潑身心
「啟牖智慧 活潑身心」取自國學大師梁漱溟的教育理念。梁漱溟先生認為:「情意」教育與「知」的教肓方法不同;要「啟牖」學生的「智慧」,只能用「順導」、「調理」和「培養」的方法。 校歌 《維我校友 星聚南邕》
維我校友,星聚南邕
陽明過化,鬱郁蔥蔥
含英咀華,正義是從
如沐時雨,如坐春風
教學相長,觀摩從同
譬彼新笪,箐茂匪窮
晨熹融融,怒潮淙淙
三千弱水,一葦之功 歷任校長一覽表姓名任職時間校名備注姓名任職時間校名備注雷沛鴻1912年第一任林建勛 1944-1946年 南寧高中第二十一任朱錫昂1913年第二任劉震琳 1946-1948年 南寧高中第二十二任吳植1914年第三任黃其芹 1948-1949年 南寧高中第二十三任李唐弼1915年第四任方管 1950-1953年 南寧中學第二十四任杭玉華1917年省一中第五任覃沛稔 1953-1954年 南寧高中第二十五任雷龍甲1921年省一中第六任羅平1954-1957年南寧二中第二十六任莫乃涓1923年省一中第七任林靜中1957年南寧二中第二十七任謝起文 1924年省一中第八任馮宗異1957-1966年南寧二中第二十八任陳勉恕 1925年省一中第九任張明霞 1967年南寧二中第二十九任雷天壯 1926年省一中第十任李文得1969年南寧二中第三十任葉光 1927年省一中第十一任王文明1972年南寧二中第三十一任雷榮柯 1929年省一中第十二任文行恕1972-1981年南寧二中第三十二任甘懷侯1929年省一中第十三任歐陽傑1981-1983年南寧二中第三十三任覃懷林 1931年第十四任黎德炤1984-1995年南寧二中第三十四任蔣培英 1932年南寧高中第十五任洪珏1995-1996年南寧二中第三十五任曾希潁 1934年南寧高中第十六任廖永康1996-2001年南寧二中第三十六任雷榮柯 1935年南寧高中第十七任葉彌堅2001-2008年南寧二中第三十七任周天爵 1936-1940年南寧高中第十八任何偉萍2008-2011年南寧二中第三十八任林增華 1941-1943年南寧高中第十九任農光學2011-2015年南寧二中第三十九任林雪萍1943-1944年南寧高中第二十任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書記一覽表姓名任職階段姓名任職階段李茜第一任陳衷第十任黃克夫第二任劉運琪第十一任鄭少東第三任周克彬第十二任陳集群第四任劉德祿第十三任黃建成第五任張瓊珍第十四任(1955-1957年)楊爾培第六任黃義傑第十五任(1957-1958年)黃華新第七任秦潤青第十六任(1959-1968年)玉光典第八任文行恕第十七任(1972年3月-1997年5月)黃克榮第九任唐永平第十八任(1997年11月-2008年11月)參考資料來源:
❻ 南寧市第三中學的歷史沿革
1911年,更名為南寧府中學校。1913年,更名為南寧中學校。1917年,南寧中學校更名為為廣西省立第一中學(簡稱廣西省一中)。
1928年,遷校至高廟坡(今南寧二中處)。1929年,省一中高中部遷址北帝廟省三師舊址,省立三師六個班撥入一中高中部,故高中部普通科班和師范科班之分。
1926年,省一中增設女子部,校址在南寧北門內原王文成公講學處。1927年,女子部與省一中分離,改名為廣西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
1930年,改名為廣西省立女子第三中學校。1931年,省一中高初中正式分校。
1934年,高中部更名為廣西省立南寧高級中學校,初中部更名為廣西省立南寧初級中學校,邕寧縣中並入省立南初。同年,廣西省立第三師范學校改名為廣西省立南寧女子中學校。
1939年11月,日本第一次侵佔南寧前夕,南寧高中師生疏散至廣西隆安縣古潭鄉馬村。
1940年,疏散到廣西鎮結縣(今天等縣)結安鄉,最後疏散到田陽縣那坡上課。1940年10月,南寧高中遷回南寧,校址在廣西省政府原址(今廣西軍區大院處)。
1944年,南寧初中增設高中部,改名為廣西省立南寧中學校,簡稱南寧中學。1944年11月,日本第二次侵略南寧前夕,南寧高中、南寧中學、南寧女中三校疏散到廣西隆安縣。
1945年,三校於在鎮結(今天等縣)合並為廣西省立第一聯合中學。1945年,省一聯中遷回南寧。
1946年上學期,省一聯中解體,重分為三校。高中部為廣西省立南寧高級中學,校址高廟坡。初中部為省立南寧初級中學,開設高中班,後更名為邕寧中學,之後又改名邕寧縣第一中學。初中女生組成省立南寧女子師范學校。
1950年2月,南寧高中、邕寧一中、南寧女師合並為廣西省南寧中學,校址在高廟坡。方管李耿分別擔任正副校長。
1953年上學期,廣西省南寧中學改名為廣西省南寧高級中學,南高中停招初中生一年。1954年,南寧高中遷校到琅邊村。
1955年2月7日,南寧高中更名為廣西省南寧第三中學。1960年,三中迎來兩個班100多人的印尼華僑學生,後來又迎來了9位華僑教師。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中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學校被打成「修正主義的黑樣板」,教學秩序被打亂,革委會成為學校的領導機構。
1978年,南寧三中恢復成為自治區重點高中。1981年,南寧三中被區教育局確定為自治區首先辦好的重點中學。
1992年,南寧三中校被《中國名校》一書列為中國名校的重點中學之一。1993年開始,南寧三中確定了創辦全區一流的示範性學校的戰略目標。
1996年,南寧三中率先創辦公有民辦、名校辦民辦的三美學校;進行辦學體制改革試點,推動了全區教育體制的改革。
2002年,學校被確立為廣西首批示範性高中。
(6)方管南寧擴展閱讀:
截至2008年,南寧三中擁有在職教師247人,其中教壇明星5人,特級教師17人,高級教師104人,市學科帶頭人44人,市教學骨幹121人,南寧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5人,國家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 3人,廣西21紀園丁工程A類培養對象29人。
截至2013年,南寧三中擁有教學樓、圖書館、科學藝術樓、體育館、學生公寓、學生食堂,標準的田徑運動場、游泳池、網球場、健身房以及四大主題園、中心花園、休閑廣場。
❼ 南寧哪裡有生產不銹鋼方管
南寧振寧西南薄板鋼管有限公司 南寧市邕賓路12公里路南寧煤礦專場
。電話86-0771-5661268
你可以去電話問問。祝你好運
❽ 舒蕪是誰
舒蕪,原名方管。文學評論家。安徽桐城人。曾任四川女子師范學院、江蘇學院副教授,南寧師范學院教授。建國後,歷任廣西省文聯研究部部長,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編審。著有雜文集《掛劍集》、專著《說夢錄》、《周作人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