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屈服強度是什麼意思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於無明顯屈服現象出現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作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
大於屈服強度的外力作用,將會使零件永久失效,無法恢復。如低碳鋼的屈服極限為207MPa,當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將會產生永久變形,小於這個的,零件還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標准
1、比例極限應力-應變曲線上符合線性關系的最高應力,國際上常採用σp表示,超過σp時即認為材料開始屈服。
2、彈性極限試樣載入後再卸載,以不出現殘留的永久變形為標准,材料能夠完全彈性恢復的最高應力。國際上通常以ReL表示。應力超過ReL時即認為材料開始屈服。
3、屈服強度以規定發生一定的殘留變形為標准,如通常以0.2%殘留變形的應力作為屈服強度,符號為Rp0.2。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屈服強度
㈡ 表示金屬材料屈服強度的符號是什麼
根據最新國家標准規定,表示金屬材料強度的符號是R。 表示金屬材料屈服強度的符號是ReH和ReL,其中,eH、eL分別為R的下角標,分別表示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對於沒有明顯屈服現象的材料則用試樣產生0.2%非比例伸長率的應力值為該材料的條件屈服強度,符號為Rp0.2。其中p0.2同樣為下角標。至於原來的屈服強度符號符號δs,國家標准已經不採用,即已經被淘汰。 所以,表示金屬材料屈服強度的符號是有ReH、ReL和Rp0.2。
㈢ 低碳鋼材料的強度指標是什麼
σs---屈服強度。抄
定義--材料開始襲產生宏觀塑性變形時的應力。
單位MPa
σb---抗拉強度
定義--試樣拉斷前承受的最大標稱拉應力。
單位MPa。
ak---沖擊韌性。
定義--反映金屬材料對外來沖擊負荷的抵抗能力。
單位J。
Ψ
---斷面收縮率。
定義--材料在拉伸斷裂後、斷面最大縮小面積與原斷面積百分比
單位%。
δ---延伸率。
定義--材料在拉伸斷裂後,總伸長與原始標距長度的百分比
單位%。
彎曲強度
定義--材料在彎曲負荷作用下破裂或達到規定撓度時能承受的最大應力。
單位--MPa
㈣ 屈服強度用希臘字母怎麼表示
最老的標准:σ0.2
新一點的標准:上屈服點σsu,下屈服點σsl;
最新標准:上屈服點ReH,下屈服點ReL
0.2等後面的都是下標,懶得改了
㈤ 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分別怎麼求
抗拉強度=拉伸試驗斷裂前的最大力(N)/拉伸試樣的原始面積(mm2)
屈服強度=屈服時的力(N)/拉伸試樣的原始面積(mm2);
抗拉強度即表徵材料最大均勻塑性變形的抗力,拉伸試樣在承受最大拉應力之前,變形是均勻一致的,但超出之後,金屬開始出現縮頸現象,即產生集中變形;對於沒有(或很小)均勻塑性變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斷裂抗力。符號為Rm(GB/T 228-1987舊國標規定抗拉強度符號為σb),單位為MPa。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於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將會使零件永久失效,無法恢復。如低碳鋼的屈服極限為207MPa,當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將會產生永久變形,小於這個的,零件還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㈥ 屈服強度
名詞解釋 :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於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將會使零件永久失效,無法恢復。如低碳鋼的屈服極限為207MPa,當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將會產生永久變形,小於這個的,零件還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英文名稱:yield strength 定義:材料開始產生宏觀塑性變形時的應力。 應用學科:電力(一級學科);熱工自動化、電廠化學與金屬(二級學科) 簡介 又稱為屈服極限 ,常用符號δs,是材料屈服的臨界應力值。 (1)對於屈服現象明顯的材料,就是屈服點的應力(屈服值); (2)對於屈服現象不明顯的材料,與應力-應變的直線關系的極限偏差達到規定值(通常為0.2%的原始標距)時的應力。通常用作固體材料力學機械性質的評價指標,是材料的實際使用極限。因為在應力超過材料屈服極限後產生頸縮,應變增大,使材料破壞,不能正常使用。 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後,進入屈服階段後,變形增加較快,此時除了產生彈性變形外,還產生部分塑性變形。當應力達到B點後,塑性應變急劇增加,應力應變出現微小波動,這種現象稱為屈服。這一階段的最大、最小應力分別稱為上屈服點和下屈服點。由於下屈服點的數值較為穩定,因此以它作為材料抗力的指標,稱為屈服點或(ReL或Rp0.2)。 有些鋼材(如高碳鋼)無明顯的屈服現象,通常以發生微量的塑性變形(0.2%)時的應力作為該鋼材的,稱為條件(yield strength)。 首先解釋一下材料受力變形。材料的變形分為彈性變形(外力撤銷後可以恢復原來形狀)和塑性變形(外力撤銷後不能恢復原來形狀,形狀發生變化,伸長或縮短)。 建築鋼材以作為設計應力的依據 標准 建設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標准有三種: 1、比例極限應力-應變曲線上符合線性關系的最高應力,國際上常採用σp表示,超過σp時即認為材料開始屈服。 2、彈性極限 試樣載入後再卸載,以不出現殘留的永久變形為標准,材料能夠完全彈性恢復的最高應力。國際上通常以Rel表示。應力超過Rel時即認為材料開始屈服。 3、 以規定發生一定的殘留變形為標准,如通常以0.2%殘留變形的應力作為,符號為Rp0.2。 影響的因素 影響的內在因素有:結合鍵、組織、結構、原子本性。 如將金屬的與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較可看出結合鍵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從組織結構的影響來看,可以有四種強化機制影響金屬材料的,這就是:(1)固溶強化;(2)形變強化;(3)沉澱強化和彌散強化;(4)晶界和亞晶強化。沉澱強化和細晶強化是工業合金中提高材料的最常用的手段。在這幾種強化機制中,前三種機制在提高材料強度的同時,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細化晶粒和亞晶,既能提高強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響的外在因素有:溫度、應變速率、應力狀態。 隨著溫度的降低與應變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升高,尤其是體心立方金屬對溫度和應變速率特別敏感,這導致了鋼的低溫脆化。應力狀態的影響也很重要。雖然是反映材料的內在性能的一個本質指標,但應力狀態不同,值也不同。我們通常所說的材料的一般是指在單向拉伸時的。 的工程意義 傳統的強度設計方法,對塑性材料,以為標准,規定許用應力[σ]=σys/n,安全系數n因場合不同可從1.1到2或更大,對脆性材料,以抗拉強度為標准,規定許用應力[σ]=σb/n,安全系數n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傳統的強度設計方法,必然會導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但是隨著材料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斷強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斷危險性增加了。 不僅有直接的使用意義,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學行為和工藝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增高,對應力腐蝕和氫脆就敏感;材料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標。
㈦ 金屬力學性能各個指標的符號表示是什麼
金屬力學性能的各個指標的符號表示為
屈服強度:σs
抗拉強度:σb
伸長率:δ
斷面收縮率:ψ
沖擊韌性:ak
洛氏硬度:HR
維氏硬度:HV
布氏硬度:HBS
金屬力學性能是指材料在各種載荷作用下表現出來的抵抗力。常用的金屬力學性能有強度、塑性、硬度、沖擊韌性、疲勞強度等。
(7)低碳鋼屈服強度什麼符號擴展閱讀
金屬力學性能的表徵,表徵金屬在力的作用下的行為的衡量指標,都屬於金屬力學性能所研究的范疇。諸如不同載荷所造成的可逆變形(彈性)、不可逆變形(塑性)、斷裂(脆性斷裂、韌性斷裂、疲勞斷裂等)以及金屬抵抗形變和斷裂能力的衡量指標,如強度、塑性、韌度(脆性)、硬度等(見金屬力學性能測試技術)。
金屬的力學性能是零件或結構件設計的依據,也是選擇、評價材料和制訂工藝規程的重要參量;在金屬研究上,它們是合金成分設計、顯微組織結構控制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也是反映金屬內部組織結構變化的重要表徵參量。
金屬力學性能隨受載方式、應力狀態、溫度及接觸介質的不同而異。受載方式可以是靜載荷、沖擊載荷、循環載荷等。應力狀態可以是拉、壓、剪、彎、扭及它們的復合,以及集中應力和多軸應力等。
溫度可以是室溫、低溫與高溫。接觸介質可以是空氣、其他氣體、水、鹽水或腐蝕介質。在不同使用條件下,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學行為和失效現象,因而必須有相應的力學性能指標表徵。
㈧ 屈服強度的符號
屈服強度的符號是σs。屈服強度的單位是MPa(或N/mm2)。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常用符號σs),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於無明顯屈服現象出現的金屬材料,屈服強度以規定發生一定的殘留變形為標准,如通常以0.2%殘留變形的應力作為屈服強度,符號為Rp0.2。
大於屈服強度的外力作用,將會使零件永久失效,無法恢復。如低碳鋼的屈服極限為207MPa,當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將會產生永久變形,小於這個的,零件還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8)低碳鋼屈服強度什麼符號擴展閱讀:
建設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標准有:
1、比例極限應力-應變曲線上符合線性關系的最高應力,國際上常採用σp表示,超過σp時即認為材料開始屈服。
2、彈性極限試樣載入後再卸載,以不出現殘留的永久變形為標准,材料能夠完全彈性恢復的最高應力。國際上通常以ReL表示。應力超過ReL時即認為材料開始屈服。
無明顯屈服現象的金屬材料需測量其規定非比例延伸強度或規定殘余伸長應力,而有明顯屈服現象的金屬材料,則可以測量其屈服強度、上屈服強度、下屈服強度。一般而言,只測定下屈服強度。通常測定上屈服強度及下屈服強度的方法有兩種:圖示法和指針法。
㈨ σ0.2表示什麼是材料發生了0.2%的屈服強度
工程上常規定當殘余變形達到0.2%時的應力值,作為「條件屈服極限」,以σ0.2表示。
材料屈服極限是使試樣產生給定的永久變形時所需要的應力,金屬材料試樣承受的外力超過材料的彈性極限時,雖然應力不再增加,但是試樣仍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這種現象稱為屈服,即材料承受外力到一定程度時,其變形不再與外力成正比而產生明顯的塑性變形,產生屈服時的應力稱為屈服極限。
材料受外力到一定限度時,即使不增加負荷它仍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這種現象叫「屈服」。發生屈服現象時的應力,稱屈服點,或屈服極限,用σs表示。
(9)低碳鋼屈服強度什麼符號擴展閱讀
建設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標准有三種:
1、比例極限應力-應變曲線上符合線性關系的最高應力,國際上常採用σp表示,超過σp時即認為材料開始屈服。
2、彈性極限試樣載入後再卸載,以不出現殘留的永久變形為標准,材料能夠完全彈性恢復的最高應力。國際上通常以ReL表示。應力超過ReL時即認為材料開始屈服。
3、屈服強度 以規定發生一定的殘留變形為標准,如通常以0.2%殘留變形的應力作為屈服強度,符號為Rp0.2。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屈服極限